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基本信息

中文名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施行地区 济南市

一、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为主线,以增进全社会水福利、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通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各行业节水减污体系建设和现代泉城水文化培育,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形成以自然文明、用水文明、管理文明和意识文明为支撑的水生态文明,塑造现代人水和谐关系,将我市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为主。遵循区域水资源和水系的自然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发挥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降低水事活动的生态负面影响,提升自然水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状况。

2.坚持改善民生,促进发展。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通过试点建设切实提高全市人民的水福利水平,通过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和特色水文化品牌的培育,实现城市品质的战略升级。

3.坚持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统筹自然与人工、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做好与经济社会建设和相关工作的结合,着力解决制约民生改善、影响重点生态的关键问题。

4.坚持彰显特色,示范引领。注重体现泉城特色,立足全国首个试点定位积极探索和创新,努力形成可供全国借鉴的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范式。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确立和落实,完成山东省下达的三条红线指标;建立起安全集约的水供用与防灾体系,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河湖连通惠民生,五水统筹润泉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形成,重点泉域泉水持续喷涌;建立起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与环境系统,实现“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建立起先进特色的泉城水文化体系,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2.阶段目标。2013-2015年试点期间目标为:初步构建起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安全集约的水供用体系和先进特色的水文化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全市水生态的自然、用水、管理和意识文明水平得到明显提升。(1)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区域水生态保护格局得到确立,河湖湿地水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得到改善,水功能区达标率明显提高,泉水持续喷涌,城乡水景观靓丽和亲水指数得到提升,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栖息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治理。(2)城乡水安全与节水减污方面:城乡饮用水水质全面达标,供用水总量保持在合理水平,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各行业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点面源污染排放得到控制,城乡防洪减灾标准有较大提高。(3)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方面:水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确立,城乡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市场经济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4)水文明意识与文化建构方面:水生态文明理念得到确立,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增强,特色水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水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等。(具体目标详见附件1)。

(四)空间布局。彰显各区生态功能与特色,优化生态功能区空间布局,形成功能完善、协调统一、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系统总体格局,建成山、泉、湖、河、城相融合的美丽泉城。

1.建设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功能区,强化“补”的功能。加强水源涵养,维护水源补给区良好的水循环条件与功能,加强泉域补给区重点渗漏带保护,严格防治水污染,推进山丘区生态防洪,强化水资源再生能力。

2.建设城市泉水景观生态功能区,彰显“景”的特色。保护城区泉域水生态系统,提升城区泉水景观完整性和文化品味,完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城市河道防洪排涝与景观生态能力,严控污水排放和垃圾倾倒,保障城市水系统安全。

3.建设沿河湿地保育生态功能区,发挥“净”的作用。保护中部河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发挥湿地的滞蓄洪水、水体净化、生态修复、景观旅游等功能,保障输水干线水环境安全,保护自然水生态系统。

4.建设北部平原水网生态功能区,提高“网”的效益。立足区域自然水网的生态基底,优化建立徒骇河平原合理的产业结构与布局,普及农村居民节水减排理念,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发挥并提升区域水网生态功能。

(五)进度安排。

1.动员启动阶段(2013年1月底前)。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2.整体推进阶段(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

试点工作结束后,在对建设绩效进行技术评估的基础上,由水利部和省政府联合对试点进行考核与验收。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提升完善创建工作,确保水生态文明持续发展。

二、建设任务与内容

  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任务是建设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安全集约的供用水体系、先进特色的水文化体系四大体系。试点期间,全市估算投资272亿元,其中,中心城区149亿元。

(一)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建设。

1.强化依法治水管水。针对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等水资源管理重要环节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济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的制订出台,修订《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市河道管理办法》和《济南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大力推行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政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提高执法人员专职化水平,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2.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管理。2015年以前,正常年份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8.01亿立方米以内,其中地表水控制在3.6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控制在7.73亿立方米以内,引黄水量5.68亿立方米(黄河干流),调引长江水1亿立方米以内。各县(市)区要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加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的实施力度,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用水量占总用水量比例要达到80%以上。严格限制和禁止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以及泉域范围内或地下水超采区新增取用地下水项目。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禁止新建自备水源,对原有自备水源应当逐步关闭,建立地下水动态预警管理机制,实施取水量与地下水位“双控”。

3.严格用水效率控制管理。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下降到6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不超过16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制定和下达县(市)、区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取水许可管理范围内实施计划用水管理的水量比例要达到90%,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实施率要达到100%。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对不符合用水定额标准的取水申请,审批机关不得批准取水许可;对超计划(定额)用水的,严格执行累进水资源费和累进水价制度。

4.严格水功能区纳污控制管理。定期编发水功能区水质状况通报。各县(市)、区制定辖区内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其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全部已建、在建入河排污口进行登记建档,并严控扩建和新建排污口。开展卧虎山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估和达标建设工作,建立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

5.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完善水文基础监测体系,健全汇水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雨水监测站网,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监测体系。完善取用水监测、计量与统计体系,2015年全市取用水计量率提升到80%。加强对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全覆盖,开展饮用水源地和重要断面实时监测。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河流廊道和湖泊湿地探索开展水生态系统指示物种监测。强化水信息、城乡供水数据处理、水资源调查评价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市、县两级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水资源基础信息监测计量和统计制度。

6.建立水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与考核机制。制定各县(市)、区三条红线考核指标,配套建立二级管理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机制。

7.深化“三位一体”水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防洪、供水、排水、河道治理及市政建设等工作,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多部门合作共建机制。稳步推进水务市场化进程,加强对水务行业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开展阶梯水价的试点和改革工作,建立合理的水价梯度。推进实施水利工程供水两部制水价、生产用水超计划(定额)累进加价、高用水行业差别水价以及丰枯水价等措施。强化水情信息公开,推进涉水事务的公众参与式管理。

(二)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建设。

1.加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与水环境保护。实施南部山区32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程,重点对839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以水源保护为前提,实施365项清洁小流域、生态河道治理等工程。综合整治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整治流域面积557平方公里。实施玉符河综合整治工程,整治河道总长40公里。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各类监测站672处。推进清洁流域建设,强化重点水源地保护。

2.开展南部山前平原水网综合治理。实施防洪排涝工程,包括北大沙河、玉符河、小汉峪沟、龙脊河等13条河道以及凤凰山分洪工程。实施截污治污工程,沿兴济河、全福河、大涧沟建设一批污水处理站。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实现黄河水、长江水、地表水、地下水多水源联合调度,年最大调水量达到3亿立方米。

3.加强城区水系治理与水景观打造。实施防洪除涝工程,整治兴济河、工商河等城区河道,推进凤凰山分洪、绣江河上游段等生态防洪工程。实施截污治污工程,变河道排污为截污并网,封堵沿河排污口,开展河道截污和雨污管线分流工程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雨洪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实施景观提升工程,治理广场东沟、广场西沟(玉绣河),开挖中泺河、北湖,连通小清河与华山湖,延伸泉水旅游景观带,加强水体保护,实施河道景观建设,实现广场东沟、广场西沟(玉绣河)、腊山河、兴济河等城区主要河道四季不断流,沿河两岸因地制宜建设多处亲水园林广场和休闲公园。

4.推进黄河干流廊道与泉群生态系统保护。将黄河干流济南段划定为水生态保护区,清除行洪障碍,适当恢复河滩地原有湿地生境,维护天然生态系统。建设城区四大泉群、历城区白泉泉群、章丘市百脉泉泉群和平阴县洪范池泉群泉水生态功能保护区,科学划定72名泉泉水出露区保护范围,设立泉池保护区域,加强市区其他泉群的保护和修复,严格限制开采白泉泉群地下水。

5.实施沿河滩区湿地修复工程。采取有效途径对沿黄河及小清河的平阴玫瑰湖、济西湿地、鹊山龙湖、北湖湿地、华山湖和小李家湿地的生境、生物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进行重点修复,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与堤内湿地互相构成沿黄的湿地保育区,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优美,带动周边环境提升,发挥净化城市达标排放废污水作用,减轻小清河干流防洪压力。

6.推进北部平原农业水网系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治理徒骇河、德惠新河干流及大寺河、商中河等骨干支流。做好邢家渡等4个灌区农田防护带建设。防治面源污染,治理改造涝洼地,改善区域生态面貌。

(三)安全集约的供用水体系建设。

1.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和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实施,探索建立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相关规划滚动修编机制,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的优化调整,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布局和规模,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发展低能耗、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工业,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有序引导中心城区传统制造业转移。

2.以水网为依托科学调配区域水资源。制定跨县(市)区河流、水库水量分配方案。统筹使用黄河水、长江水、地表水、地下水和非常规水,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实现多水源多用户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开展分质供水,实现优水优用。以引黄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当地水资源供水工程等为依托,完善水资源调配措施。加快南水北调济南段配套工程、济西水源地、东湖水库等建设,构筑互联互通、相互调节、相互补充的水网工程体系,形成“六横连八纵、一环绕泉城”的骨干水网构架。

3.推进水源地保护与城乡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强化水源地保护区和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明确地下饮用水可开采水量及其对市区地下水的影响。逐步实施泉水直饮工程,不断满足群众饮用优质泉水的要求。实施东部新城和西客站片区管网水质达标工程,实现管网示范区水质达到饮用水“新国标”要求。大力推进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地表水转换地下水工程,推进水源优化配置及安全调配、水厂提标改造及运行优化等,加快改造移交二次供水设施,理顺应急供水管理体制,定期对应急备用地下水开采运行。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城乡次级供水网络,形成区域性管网体系,并逐步实现相邻网络的连通互济。

4.加快节水工程技术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一户一表,计量出户”,采取多种措施普及生活节水器具,选择有条件的小区开展中水利用。实施渠道防渗、低压管灌溉、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控制化肥、农药等使用强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建设现代节水农业。加大对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对600余公里老旧管网实施改造,努力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快工业企业节水改造,加强用水大户节水减排监管。以年超过100万立方米的工业用水大户为重点,开展水平衡测试分析,编制企业节水减排方案,并利用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节水减污。探索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激励政策,对节水成效突出、实现“零排放”的工业企业按规定进行表彰。强化公共用水的计量与管理,将其纳入取水许可管理范围,推广公共用水的雨水利用。严格高耗水、高用水等行业项目论证,加强用水过程系统监管,采取高用水行业差别水价以及丰枯水价等措施促进节水。多部门联合,在全市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高耗水的设备和产品。

5.开展节水型单元载体创建活动。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年用水10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单位、1万亩以上的灌区、年用水1万立方米以上的社区范围开展创建节水型单元载体活动,制定节水单元载体定量化考核指标及评估细则,重点创建一批节水型开发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和节水型小区,起到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6.促进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完善旧城区现有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系统。在东部新城、西部长清片区、仲宫镇等污水管网尚未覆盖区域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系统,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推进已建再生水设施利用,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再生水利用,敷设区域中水站周边再生水回用管道,对工业、洗车、市政环卫、城市绿化和水环境用水等有条件使用再生水的行业规定再生水使用比例,达不到使用比例而使用新水的,对其实行“惩罚性”水价。在学校、企业、小区、大型公共场所建设雨洪水收集利用系统,收集雨水用于再利用。以济钢集团等用水大户为依托,促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减采岩溶水资源量。

7.开展工业与城市点源污染防控。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生产项目,淘汰或关停“十五小”、“新五小”等企业,推广氮肥生产超低废水排放技术。加强排放重金属及其它有毒物质企业监管,对特征污染物实施自动监测。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和工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力度。建设东部城区污水处理厂、光大水务三厂二期、光大水务四厂(西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济阳美洁污水处理厂二期、商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章丘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加强平阴县医院等78家小型医院废水污染治理,控制医疗废水污染。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8.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推广和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产业,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控害等控肥控药关键技术推广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和配套收集管网,在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采用“村收集、镇中转、县运输处理”方式收集处理。推广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

(四)先进特色的水文化体系建设。

1.深入推进水情教育与水生态文明宣传。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广泛、持久、深入、有效的泉城水情、水文明理念和特色水文化宣传。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水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提升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和水文明理念。

2.探索建立“一河双人”河流生态保护制度。选取一批重点河流水系,确立生态保护的重点与目标,在重要河段以醒目方式标识,增进公众对河流保护的了解。公开选聘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士作为河流代言人,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聘任重点河流的河长,创新建立河长、河流代言人“一河双人”的河流生态保护行政管理与公众参与联合模式。

3.倡导水生态保护志愿者行动。征集水生态保护志愿者,引导志愿者开展适宜的绿色保护行动。宣传并示范节水、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爱护生物等节水减污与保护生态的文明理念,提升广大群众生态保护的“自省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环境品质。

4.居民亲水平台与环境建设。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推进城市多样化亲水平台和设施的建设,扩建亲水区域,试点期末力争城区水景观辐射范围达到60%以上,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亲水便利,使其在亲水活动中认识水、利用水,从而爱护水、欣赏水,充分体现济南泉水文化。

5.水利风景区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规范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以小清河、绣源河等为重点,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水利风景区申报与建设工作,试点期间新增2个以上水利风景区。

6.泉城特色水文化传承与发展。对全市有文化价值的水景观、水利工程、文学作品等进行普查,深入发掘包括泉水文化、漕运文化、农耕文化等在内的传统特色水文化,保护好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水文化遗产。通过泉城水情教育基地申报和建设,“泉、泉城、泉城人”专题片拍摄以及《泉城水生态文明知识读本》编写等,积极构建现代泉城水文化。深入挖掘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打造泉水文化节等传播交流平台。把泉城特色的传统和现代文化元素融入到水利规划和工程设计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

7.提升水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能力。联合国家、省有关重点科研单位和高校,重点就基于水情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优化、河湖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估与保护策略等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创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借助“南水北调山东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城市供水水质监管省级业务化平台构建与应用示范”等水专项课题实施,积极申报“国家饮用水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建立黄河下游地区给水处理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基地。

三、重点建设区与示范工程

  (一)重点建设区。

1.中心城区。重点进行南部生态保护、城市泉水景观打造和北部湿地风貌建设,形成“一核、两带、三区、六廊、九点”的总体生态格局。其中,“一核”主要建设以泉水风貌为中心的老城区;“两带”主要建设黄河和小清河滨水景观带;“三区”主要建设南部生态保护区、城市泉水景观区、北部湿地风貌区;“六廊”主要建设北大沙河、玉符河、兴济河、大辛河、韩仓河、西巨野河,打造六条绿色生态景观廊道,辐射全市120条中小河流;“九点”主要建设环绕中心城区的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杜张4座水库和玉清湖、大明湖、鹊山龙湖、华山湖、白云湖5个湖泊及毗邻的相关湿地等,形成九大水域。

2.章丘市。以现有泉水、河流、水库、湖泊、湿地为基础,以水生态修复、治理为主要建设内容,以“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目标,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区域水资源统一调配等工程。

3.商河县。以现有骨干河流为基础,以协调水陆生态系统、优化配置水资源、完善水网体系为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实施城乡供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调配等项目。

(二)示范工程。根据试点期间4大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兼顾对全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重点建设区开展10项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包括:1.现代水管理示范工程:建设济南市水资源管理信息与三维物理模型系统,提升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2.泉群生态系统保护示范工程:实施济南泉域补给区地下水置换工程,水源优化配置,农业高效节水,促进泉群持续喷涌;3.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示范工程:实施锦绣川流域水源涵养与重点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实现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水源涵养,保护地表重点饮用水水源地;4.水系整治与景观建设示范工程:开展玉符河、绣江河、广场西沟(玉绣河)、广场东沟、兴济河综合整治,提高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水景观,培育河流文化;5.沿黄滩区湿地修复示范工程:开展济西湿地保护与修复,实现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建设城市生态地标;6.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提升示范工程:建设西客站片区优质地下水直饮工程,建设具有泉城特色分质供水体系,提升居民饮用水品质;7.水资源配置示范工程:实施济平干渠—玉清湖水库连通工程,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8.企业节水减排示范工程:实施济钢集团节水与循环用水工程,促进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强工业企业节水减排;9.农村供水保障示范工程:实施商河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率;10.水文化推进示范工程:举办泉水文化节,弘扬泉水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天下泉城”品牌。(工程项目详见附件2)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强力推进措施,推动试点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开展,切实保障试点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落实资金保障。建立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有效整合地方财政资金,切实落实地方公共财政投入,用足用好国家、省支持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饮用水、污水处理等具备一定收益能力的项目形成市场化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融资的作用。积极吸引国家政策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参与试点建设工作。

(三)明确责任分工。市有关部门要立足责任分工,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发改部门要及时做好建设项目立项工作;市财政部门要积极筹集落实国家及省、市建设资金并监督实施;市水利部门要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监督实施以及组织南部生态保护区工程建设;市环保部门要做好工程项目的环评审批、水质监测以及组织小清河湿地风貌区工程建设;市市政公用部门要组织城市泉水景观区截污治污、防洪除涝等工程建设;市城市园林部门要做好城区内河道绿化及泉水保护工作;市教育部门要做好中小学生水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让水生态文明文化进学校;市监察部门要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部门、单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其他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四)强化过程管理。切实加强试点建设的过程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和任务分工,强化进度检查和过程监管,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开展年度自评自查。建立权威专业机构对试点工作与建设情况的评估机制,实时跟踪试点建设情况。建立试点建设的监督检查机制,督办试点主要建设任务和目标落实。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建立和完善社会公众的监督机制。

(五)加强科技支撑。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为试点工作出谋划策。建立借助“外脑”的智力支持机制,联合国家、省有关重点科研单位和高校,重点就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提升区域水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六)营造良好氛围。新闻宣传部门和市文明办要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社会各界献计出力、广泛参与。要积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济南 300×300工程板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2 13% 大连市亿峰石材商行
粉花水生美人蕉 高度35-45cm,冠幅25-35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瀚艺

13%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济南 600×15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2 13% 大连市亿峰石材商行
济南 600*600*2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2 13% 北京市泉万隆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 花岗岩板 信息价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 13% 汨罗市协盛石材有限公司
黄花水生美人蕉 高度20-35cm,冠幅20-25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瀚艺

13%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粉花水生美人蕉 高度40-50cm,冠幅20-30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瀚艺

13%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黄花水生美人蕉 高度35-45cm,冠幅25-35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瀚艺

13%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10年4季度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10年2季度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10年1季度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韶关市2009年11月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韶关市2009年5月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08年4季度信息价
设备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08年4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济南市泥稳定沙石 2.0|20t 1 查看价格 孙先生 山东  济南市 2017-07-25
防雷测试点 防雷测试点|6.04个 3 查看价格 河北巴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四川   2022-06-17
引下线测试点 引下线测试点|1台 1 查看价格 广州林希电气有限公司 全国   2021-08-31
实施费用 网络实施费用:包含信息收集、目标网络设计、实施方案编写、集成调试、跳线部署|1项 3 查看价格 深圳立通电子有限公司 公司 全国   2021-12-06
文明公约牌 使用部位:总平 图纸编号:LD1.7文明公约牌|1.0块 3 查看价格 成都鹄鼎广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16-06-07
党建文化墙2:精神文明建设...:Ф附图所示所有内容(整体规格:12567×2100mm)(含制作安 党建文化墙2:精神文明建设...:Ф附图所示所有内容(整体规格:12567×2100mm)(含制作安装费)|1个 3 查看价格 广州茗徽标识广告有限公司 广东   2022-01-11
三维排水生态护坡 道路用|1000m2 0 查看价格 金牛区佳航筛网经营部 四川  成都市 2016-09-29
生态 生态基|1m² 1 查看价格 广州明秀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全国   2021-04-21

(2013-2015年)济南市已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为扎实推进试点工作,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美丽泉城,按照水利部及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常见问题

  • 如何在水资源规划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抓紧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和完善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

  • 论文的文献综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研究)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 求一篇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文献

株洲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试点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 株洲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试点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

格式:pdf

大小:133KB

页数: 1页

评分: 4.6

3月18日,水利部会同湖南省水利厅在北小召开《株洲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审查会。经与会专家质询与评估,认为《实施方案》思路清晰、特色鲜明、目标明确、内容较全面、重点较突出,基本符合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专家们对实施方案给予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立即下载
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城市内河综合治理 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城市内河综合治理

格式:pdf

大小:133KB

页数: 未知

评分: 4.7

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内河综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城市内河综合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在城市内河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总结了当前我国城市河道整治的原则,并对城市内河治理内容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以促进城市内河生态修复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内河综合管理具有实践参考意义。

立即下载

为切实做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省会发展新优势,加速提升我市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维护省会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发展目标,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为突破口,按照“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突出特色、引领示范”的工作思路,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将我市建成全省创新资源集聚的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区、创新体制机制的试验区、宜居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能力强、经济发展后劲足、城市功能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区域中心城市,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的先进行列。

1.科技支撑取得新突破,集聚创新资源能力显著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财政对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65%,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达3%以上,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力。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50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00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50名,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00人,万人拥有高技能人才350人。全民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高。

2.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显著提升。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0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0家以上,其中,新增国家级5个、省级30个。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达65%以上。万人专利申请量达30件。创建省级以上名牌300个、著名商标30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济南高新区等各类园区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围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目标,打造生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00亿元。以创新为驱动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42∶5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0%。发挥省城区位优势,引领和支持全省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4.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创新服务辐射能力显著提升。建设2-3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成各类生产力促进机构40个以上,实施标志性产学研工程项目100个,新建产学研中试基地50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融资机构达到10家以上,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融资体系。形成以省会都市圈为核心,辐射服务全省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创新服务网络。

5.创新机制环境取得新突破,示范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决策机制和协调推进机制日益完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地方实际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模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推进均等化长效机制。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步入绿色城市、可持续城市与低碳城市发展道路。

二、主要工作与重点任务

(一)加强管理创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强化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从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转变为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制定者、配置过程的监督者、配置绩效的评估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政府投资监管、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轨道。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作用,促进政府管理职能更好地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关于推动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大创新政策导向作用,通过财政引导和产权激励等政策,推动重点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完善政府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向自主创新主体倾斜的配套制度。提高政府采购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支持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方向,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强规划引导。按照国家关于创新型试点城市发展战略部署和济南市科技创新实际,进一步明确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纳入全市、县(市)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规划管理的统筹协调、执行和评估,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机制。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整合。建设山东省创新资源的集聚区、扩散区,通过省市共建、完善济南都市圈技术转移机制、加强区域间合作创新,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发挥创新型城市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1.充分发挥驻济高校、科研机构的原始创新优势和人才培育优势,促进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探索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新型合作模式,加快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的知识创新体系。充分借助山东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合作平台,继续加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省医学科学院等院所的合作,重点针对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扶持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形成一批一流的科技团队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拓展大学科技园建设规模,促进产学研结合,使之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创新人才集聚地和高技术研发基地。建设一批省、市重点实验室,高起点引进3-5家国内顶尖的权威科研机构或一流的国际研发机构。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与企业共享资源、合作研发,组建开放型或实体型创新研究机构和联合开发机构,共同培养创新人才、进行高层学术交流、开展原始创新以及共性和关键性技术联合攻关。

2.省市共建重大创新服务平台,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设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以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为核心,形成功能完善的信息通信技术研发中心,搭建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推进科技创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全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的重要承载地和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高速发展的“创新引擎”。满足科技创新创业需求,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面向科研,面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人才培训、仪器设施共享服务。

建设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由山东大学联合山东海洋大学、山东省药科院、山东省医科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药研究院和济南高新区共同承建,包括先导化合物发现优化单元平台等12个子平台。建成以济南高新区为重点、技术链与产业化链相衔接、“一区六基地二十个示范企业”为主要内容、区域相对集中、服务能力完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新药研究与成果转化体系。将济南高新区新药孵化基地建设成为国内最主要的药品研发成果转化基地。3.进一步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创新资源的集聚、扩散提供社会化、网络化服务。以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服务支撑平台建设为重点,强化技术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提高转化速度和转化效益,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大力推动我市各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扎实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公共服务平台的评价方式和运行机制,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益和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平台。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网络资源、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与国家、省形成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专项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服务系统、专利技术交易系统和知识产权专家咨询系统。

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发展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服务网络化的总体要求,培育一批专业性、综合性孵化器。提升创业服务中心服务支撑功能,保证科技创业成功率,实现孵化功能和服务效能新突破。支持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创办多元化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创办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行业的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政府、高校、企业以及各类孵化器之间的互动式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绿色通道”,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协作共建机制,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企业立足自身优势,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与核心技术、联合开发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积极做好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以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为纽带,以特色园区和留学生创业园为载体,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强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在区域农业创新体系、现代农业、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组建重点实验室。加强中乌高科技合作园的建设,使其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科研成果孵化的重要平台与载体。

(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加快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分配机制、融资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发展重汽、浪潮、中创、二机床、齐鲁制药、福瑞达、力诺、圣泉、九阳等一批自主创新骨干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内比较优势和领先水平的名牌产品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资源优势,提升企业技术研究水平。支持行业特色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高层次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产学研中试基地等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通过体制创新、吸纳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投入等措施,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市场化水平。以行业协会为主,政府部门推动,建立若干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增强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密切跟踪数控机床及重型锻压设备、新材料技术、计算机软件、医药化工、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重点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培育50家以上企业成为国家级、省级专利试点企业。

3.深入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升级。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已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档次,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培育一批具有专利权的核心技术,加速专利技术产业化。以增强企业创造专利能力为主线,将专利工作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及生产经营全部环节。加强引进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能力。

4.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创新载体功能。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济南高新区发展步伐。着力打造软件、计算机、网络通讯、数字装备等四大产业集群,形成“创新、产业、辐射、环境”四大高地,建成集创业孵化、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创业基地。推进齐鲁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环保科技园、出口加工区等特色园区建设,增强科研服务、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承载功能。加快济南经济开发区、明水经济开发区、济北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承载能力,形成管理体制先进、产业结构合理、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区域功能清晰、支撑服务体系完善、能够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创业发展的集聚地和制高点。

(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1.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工业结构。立足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软件服务业,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为契机,加快建设软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培育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特色软件产业集群,加快软件服务业服务化、网络化、高端化和国际化进程。重点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八大类软件,实施“双十”和“双百”工程,推进四大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一城五区”软件服务业功能布局。大力发展信息装备制造业,以浪潮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着力发展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服务器及计算机外围设备生产基地。加快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建设,推进济南光电子产业园建设,加快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专用电子设备开发生产建设项目,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生产协作体系。发展消费类电子产业,重点加快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多媒体终端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智能家电产业。

新能源产业。加快新能源推广利用步伐,突出发展太阳能利用产业,完善产业发展保障体系,走规模化、国际化和集群化发展路子。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产业、太阳能发电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地热风电装备制造业。

生物医药产业。以国家规划建设重大新药创制平台为契机,加快建设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水平国际化的生物技术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源整合优势,加快发展化学药物制造、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生物服务六大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交通装备制造业,加快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围绕建设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轿车、摩托车生产基地,坚持整车发展与零部件升级并举,着力构建协作配套体系,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施一批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等关键总成以及高技术零部件配套项目。积极推动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挥核心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扩大重点产品生产规模,强化行业资源整合,提高社会化协作配套程度,形成较为完备的机械装备产业体系。实施大型数控机床、钢结构数控加工设备等一批生产项目,巩固济南市在全国锻压设备和数控压力机方面位居首位的市场优势。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条件,优化空间发展布局,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建立完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具有高效服务功能的金融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济南”品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积极传承历史文化精髓,凝聚深厚文化积淀,整合文化资源,拓展产业领域,推进文化创新,建设精品工程,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传媒网络,打造现代文化品牌,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实施盖家沟、担山屯、郭店等三大物流园区和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以及空港、邢村、桑梓店等4个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强化物流平台支撑,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发展特色增效农业为目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继续实施“十、百、千”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力争在农业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信息技术、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培育壮大一批农村科技型龙头企业。按照省会城市需求特点,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模式,推动星火产业带、示范园区、品牌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幅度提高节水灌溉水平。推进生态村建设,推广太阳能、风能、沼气综合利用。

4.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逐步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加强对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积极扩大清洁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应用范围,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鼓励应用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加快建筑节能一体化进程。强化城市计划用水,大力推广节水保泉、水体控制和治理技术,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化。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农业节水。发展城市污水治理成套设备、脱硫除尘成套设备、秸秆气化成套设备、废塑料综合利用设备等环保设备制造,搞好环保工程及技术开发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5.依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围绕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应用示范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突出抓好汽车、钢铁、石化、机械装备、建材、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的改造,推进济钢、重汽、济柴、炼油、二机床等一批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促进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建立以软件企业和大型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提高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技术水平。

(五)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市,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1.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宽带、移动高速、多媒体城域网,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适应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高速公路”体系。围绕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建立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处理机制,推进光纤管道、通信铁塔等基础设施集约化应用。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和精品宽带网络建设,提高网络承载能力,提升互联网接入带宽标准。基本建成基站布局科学、通信覆盖全面,服务水平领先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制定“无线城市”建设规划、技术标准及应用扶持政策,统筹建设与第三代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网相补充的宽带无线网络,推广无线宽带新技术和新业务应用。

2.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以信息化为载体,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管理与技术创新,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公众服务和教育、医疗与公益性服务的信息化进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提高交通运输、商品流通、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社会效益,提升社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加快交通信息通讯、网络、自动控制、交通工程等技术研究,构建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

3.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改善城乡整体面貌,推进城市维护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建设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高标准建设和改造防汛、消防、人防、气象、防震等设施,完善防灾减灾规划和应急预案,全面建立起由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救灾指挥系统、减灾行动系统组成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维护城市安全运行,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六)加快社会事业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确立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建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效机制。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体系。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门类、结构和重点,建立重点突出、门类齐全、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动态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落实公共服务责任。制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总体要求相衔接、相适应,分阶段、有重点、按步骤地予以实施。

3.创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环境。从打造城市现代特色、宜居特色、自然特色、生态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入手,实施城市综合体建设、新区建设、畅通建设、设施建设、特色建设和居住提升、生态提升、管理提升等八大工程,力争到2015年建设成为全国最具魅力特色的宜居宜业城市之一。

(七)实施创新人才战略,健全人才支撑体系。

1.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强创新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按照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泉城学者”建设工程、泉城企业家培养提升工程、高技能人才提升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创业人才扶持工程、“济南名士”打造工程、泉城人才环境优化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等10项重大人才工程,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引进吸纳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留学人员来济创业。在科研创新领域,重点支持引进两院院士、国家级实验室和重点学科负责人和泰山学者、重大科研或工程项目主持人、博士生导师等领军人物,以及具有才干的留学人员和原创能力的学术带头人。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汇聚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学术技术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和全市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占据人才制高点,更好地为省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3.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的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管理制度,不断激发人才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继续改革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引导科技人才向关键行业、重点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集聚。加快创新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人才基础信息库,促进各类创新人才互动合作,逐步形成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创新人才市场网络。

(八)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提高全民创新意识。树立创新发展观念。按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把发展观念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指导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强化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意识,开拓创新、勇于突破意识,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意识,科学务实、精致高效意识,努力使思想境界与创新发展的要求相符合,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相一致。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倡导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培育宽容失败、敢冒风险的创新理念,培育尊重个性、支持冒尖的创新意识,培育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创新品质,形成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风尚。搞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引导全社会树立创新光荣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社会各界共同投身于创新型城市建设事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成员,指导协调、督查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各项职能。各县(市)区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组织协调机制,具体负责本区域、本部门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统筹安排,全面推进。

(二)强化工作调度,密切协调配合。加强与科技部、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适时调度工作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共同推进试点工作。各级各部门结合各自发展环境和优势,选准创新工作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要加强整体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共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建立考评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的工作目标和责任,推动其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管理,强化考核监督,形成良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管理机制。

(四)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将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逐步提高财政对科技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在现有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加大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资金发放、使用、监管、效果评价办法,提高资金保障程度和使用效益。加强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投资领域,逐步完善激励政策体系,通过多种政策手段,降低科技投入风险,激励企业、个人和科技风险投资机构不断增加投入,提高投资回报率。加强与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的联系沟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支持企业在国内外以债券、股票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

《盘锦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于2019年10月23日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2019年11月6日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盘锦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盘政办发〔2019〕34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保证各项试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高质量完成试点目标任务,制定本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及必要性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9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将我市等16个城市和地区确定为试点地区。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刻把握盘锦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的新要求和新理念,结合我市实际,我们编制了《盘锦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确保我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扎实落地、稳步推进。

在《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盘锦市创建“无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四次征求了各县区政府、辽东湾新区管委会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30多个部门意见,基本予以采纳或达成一致。2019年9月11日,我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正式通过国家评审。经法制办确定无需进行法制审核。

二、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

《实施方案》共分7章。(一)总则;(二)城乡发展及固体废物管理状况;(三)目标和指标;(四)主要任务;(五)主要任务清单及进度安排;(六)保障措施;(七)“无废城市”试点预期经验。方案还对试点建设的目标可达性进行了分析,并明确了部门任务清单。

主要任务是:到 2020 年,完成盘锦市“无废城市”建设的 33 项制度体系、17项技术体系、6 项市场体系以及 18 项重点工程,实现 40 项创建指标全部达标,探索形成盘锦无废城市建设的“五色锦”模式,推动盘锦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同时,进一步推进完善已有的成功工作,延展形成“‘链长制’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城乡一体化大环卫模式”和“再生资源产业园推动危废处置产业化模式”等3 项成熟经验。强化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形成“辽河油田‘无废矿区’建设模式”和“畜禽废弃物规范化处置中心建设模式”2 项新经验。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工作,“无废城市”管理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实现全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减至最低,精细化综合管理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总结形成盘锦“无废城市”建设的“五色锦”试点模式,不断创新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模式,培育产业市场,形成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集群,全面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

另外,按照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总体工作部署,制定了《盘锦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共五个方面将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明确了市直相关部门在此项工作中应履行的工作职责。 2100433B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涵盖陕西装备制造、现代农业、航空、交通物流、轨道交通、现代服务、电子、建筑建材、化工、经贸、机电、能源化工等职教集团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过程中的具体规划和举措。

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5家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