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 类 型 | 理工 |
---|---|---|---|
所属地区 | 吉林省 | 主要院系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工程力学 |
主要奖项 | 2006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 教职工 | 56人(2006年) |
研究生导师: |
刘殿忠 |
尹新生 |
许 超 |
邹建奇 |
郭靳时 |
卞延彬 |
||||||
董云峰 |
刘 伟 |
钱永梅 |
宋 敏 |
王 勃 |
曹宝珠 |
|||||||
钟春玲 |
钱 坤 |
姜 浩 |
||||||||||
教 授: |
刘殿忠 |
郭靳时 |
尹新生 |
金菊顺 |
钱永梅 |
董云峰 |
胡晓光 |
邹建奇 |
雷国光 |
卞延彬 |
李 丽 |
许 超 |
苏铁坚 |
宋 敏 |
苟志民 |
||||||||||
研 究 员: |
刘 伟 |
董世贵 |
孟凡林 |
马青龙 |
||||||||
副 教 授: |
牛秀艳 |
王世平 |
庞 平 |
王亚波 |
庄新玲 |
金殿玉 |
||||||
王 勃 |
崔亚平 |
宋非非 |
钱 坤 |
段文峰 |
夏 瀛 |
|||||||
刘雪雁 |
郑文辉 |
吴 歌 |
王福阳 |
王若竹 |
曹宝珠 |
|||||||
云 迪 |
包 新 |
钟春玲 |
于立新 |
李继民 |
李世禹 |
|||||||
姜 平 |
金玉杰 |
杨艳敏 |
姜 浩 |
|||||||||
高级工程师: |
于 力 |
仲崇凌 |
||||||||||
高级建筑师: |
张 辉 |
|||||||||||
讲 师: |
张塞北 |
王秀丽 |
张昊宇 |
李 妍 |
高 兵 |
|||||||
刘东辉 |
崔 健 |
蔡 斌 |
田 伟 |
杨 玥 |
||||||||
工 程 师: |
姚秀霞 |
|||||||||||
助 教: |
战美秋 |
蒋 鑫 |
吴 穷 |
刘 石 |
谢欣颖 |
张庆 |
||||||
石永春 |
董丽欣 |
付德成 |
建筑结构教研室主 任:郭靳时 教授
教 授:尹新生,金菊顺,钱永梅,许超
研究员:孟凡林,马青龙
副教授:王世平,庞平,王亚波,庄新玲,王勃,金玉杰,于立新
讲 师:张塞北,崔健
助 教:谢新颖
承担的主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
新型结构教研室
主 任:牛秀艳 副教授
教 授:刘殿忠
研究员:刘伟
副教授:金殿玉,曹宝珠,云迪
讲 师:王秀丽,刘东辉
助 教:董丽欣
承担的主要课程: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
力学教研室
主 任:董云峰 教授
教 授:邹建奇,胡晓光,苏铁坚,宋敏
副教授:崔亚平,宋非非,姜浩
讲 师:李妍,蔡斌,田伟
承担的主要课程:结构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矩阵分析、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概论
建筑施工教研室
主 任:高兵 讲师,
教 授:雷国光,卞延彬,
副教授:夏瀛,刘雪雁,郑文辉,王福阳,钟春玲,李继民
讲 师:张昊宇
助 教:刘石,张庆
承担的主要课程:工程造价、建筑施工、土木工程概论、钢结构施工、高层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加固、建设工程监理、施工新技术、土木工程经济、网络计划技术
房屋建筑教研室
主 任:钱坤 副教授
教 授:苟志民
副教授:王若竹,吴歌,包新,李世禹,姜平
高级建筑师:张辉
承担的主要课程:房屋建筑学、建筑概论
机械工程教研室主 任:李丽 教授
讲 师:邹振宇
助 教:蒋鑫
承担的主要课程:工程机械、机械设计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与设备、化工设备与基础2100433B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工程力学等三个研究中心,土木工程专业于2006年通过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结构工程学科2003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截止2006年11月,学院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其中研究生导师5人,教授15人,副教授22人,讲师7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6人,担任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445人,硕士研究生生27人,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质量毕业生土木工程学院1978年开始招生本科生,2003年结构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结构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五十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程实践、学术交流等方面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基础雄厚、搭配合理的学术梯队和稳定的与国家建设密切相关的研究方向。近三年共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科研经费达293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4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专利3项。学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等形式,与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及香港等地区1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本,但是有些专业的招生分数线已经超一本很多,如建筑学!!但是有些新开的专业分数就相对比较低的。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位于长春市红旗街27号。 吉林建工学院是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建类本科院校,隶属吉林省。她创建于1956年,当时隶属国家城市建设部,校名为长春市城市建设学校,1958年8月改为吉林省...
1、考研还能怎样准备,就是学习呗。至于内容,英语是肯定的逃不掉的,考研英语大概在六级水平左右吧(详情参见各类考研复习题);政治也是所有考研的人不可避免的学科,对于理科生来讲没啥诀窍,就是抓住重点背;要...
土木工程专业(学制四年,工学学士):
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在土木工程方面具有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工程专业方向学生除学习工科基础理论课程之外,主要学习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房屋建筑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弹性力学、混凝土结构理论、钢结构理论等专业基础理论;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地基基础、结构抗震、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建筑经济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知识。本方向还开设岩土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工建筑等领域的专业课程。
建筑工程专业方向另设职业教育师资班,培养从事土建类高级职业技术教育的专门人才。在获取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接受工程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工程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方向学生除学习工科基础理论课程之外,主要学习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混凝土结构理论等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结构设计原理、土质学桥梁工程、道路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以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知识。
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制图、手绘图、运算、实验、测绘与测试等技能;具有较强的设计,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工程质量和效益观念;初步具备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监理和项目规划及研究开发的能力。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学校,设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设计,研究工作,也可在施工、投资、开发、建设监理及政府职能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工程力学专业(学制四年,工学学士):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具有工程力学基础理论、计算和力学试验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力学、数学及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受到必要的土木工程技能训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除学习工科基础理论课程之外,主要学习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实验力学、结构振动理论、计算力学、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及房屋建筑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土木工程专业知识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土木工程 设 计 题 目: 指 导 教 师: 年 月 日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近年来框架结构在世界各地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城市普遍兴建了包括商场、住宅、旅馆、办公楼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种类型的框架建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或从事框架结构设计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 通过毕业设计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应用,通过自己对在熟悉任务书的基础上参观、比较同类建筑,查阅、搜集有关设计资料使我的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的应用,提高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选题、审题表 系(院) 建筑工程学院 选题 教师 姓 名 专 业 土木工程 专业技术 职 务 申报课题名称 江苏某市中学办公楼设计 课题性质 A B C 课题来源 A B C D √ √ 课题简介 1、建筑位置:江苏某市。2、工程说明:拟建办公楼为永久性建筑,根据市规划局批准的报告该楼总建筑面积控制在5000㎡左右,建筑层数为主体五层,局部六层,结构形式宜采用框架结构。通过毕业设计这一事件较长的专门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关技能,解决具体的土木工程设计问题,提高工程应用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设计(论文) 要 求 (包括应具备 的条件) 1、建筑设计的任务与要求:根据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建筑设计只进行方案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1956年学校建立伊始就设立的教学单位之一,始称建筑工程系,2001年更名为土木工程系,2006年4月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从单一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发展具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学院设有建筑结构、新型结构、力学、建筑施工、机械工程和房屋建筑六个教研室;结构实验中心、力学等两个实验室;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工程力学和基础工程等四个研究所;2012年投入使用的结构实验中心现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仪器设备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可承担各类土木工程结构构件、模型、实体建筑结构、桥梁结构等静力、动力、振动台模拟实验。土木工程专业于2006年和2011年两次通过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结构工程学科2003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3年吉林省结构与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土木工程专业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三实”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于2012年10月正式获得吉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2014年土木工程专业被批准为第一批吉林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同时土木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一支基础雄厚、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整体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截止2015年9月底,学院有教职工101人。学院在校本科生2550人,专科生96人,硕士研究生125人,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优秀的“三实”型土木人才,高质量的毕业生受到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广泛欢迎和认可,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土木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绩。近五年学院正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吉林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共100余项,科研经费近1800万元,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6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2项,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教材及工具书13部。拥有省级精品课4门、省级优秀课10门、校级精品课和优秀课多门。
学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等形式,与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如今,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拼搏,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王晓光 |
李向群 |
张文春 |
孙广利 |
李伟东 |
常 虹 |
王岩松 |
杨东辉 |
林 楠 |
周文山 |
刘 祥 |
刘德利 |
刘忠信 |
王怀宝 |
张 涛 |
于雪芹 |
谷复光 |
|
孙 超 |
王忠礼 |
谢振红 |
付 博 |
李明明 |
张 丽 |
赖 冰 |
鲁启云 |
尹 楠 |
王丹微 |
马 明 |
邓彩群 |
肖 扬 |
高晓光 |
贾建玲 |
赵 鹤 |
朱 福 |
宋晓玲 |
付世民 |
梁春艳 |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今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1956年学校建立伊始就设立的教学单位之一,始称建筑工程系,2001年更名为土木工程系,2006年4月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从单一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发展成为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置了建筑结构、新型结构、力学、建筑施工、机械工程和房屋建筑等六个教研室;结构、力学等两个实验室;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工程力学和基础工程等四个研究所。土木工程专业于2006年通过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结构工程学科2003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 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是一支基础雄厚、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整体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截止2010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教授13人,副教授2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7人。学院在校本科生2136人,硕士研究生52人,学院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优秀的高质量毕业生。
土木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绩。近三年共学院正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吉林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近600万元,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将6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2项,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及工具书22部。拥有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优秀课5门、校级精品课和优秀课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