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吉林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学院 | 创办时间 | 1956年 |
---|---|---|---|
地 址 | 吉林市 |
学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等形式,与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等1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秉承“不管遇到什么障碍,我都要朝着我的目标前进”的校训,发扬光荣传统,团结奋斗,开拓创新,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今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1956年学校建立伊始就设立的教学单位之一,始称建筑工程系,2001年更名为土木工程系,2006年4月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从单一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发展成为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置了建筑结构、新型结构、力学、建筑施工、机械工程和房屋建筑等六个教研室;结构、力学等两个实验室;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工程力学和基础工程等四个研究所。土木工程专业于2006年通过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结构工程学科2003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 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是一支基础雄厚、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整体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截止2010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教授13人,副教授2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7人。学院在校本科生2136人,硕士研究生52人,学院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优秀的高质量毕业生。
土木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绩。近三年共学院正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吉林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近600万元,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将6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2项,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及工具书22部。拥有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优秀课5门、校级精品课和优秀课多门。
我是建院的学生,对此比较了解,土木是本二,属于这里比较好的专业,土木道桥专业方面在这些年很吃香,如果是男生的话,读这个专业比较容易,就业率一般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不过搞建筑的人工作一般都比较累,最好有思...
我就是装饰学院的工程管理08级。工程造价在我们这一届才独立出来的。以前大一的时候都属于管理系的工程管理专业。下面回答你的问题。 1.你要说专业好不好,我只能说每个专业的设立都是因为有社会需要。我们学...
1、考研还能怎样准备,就是学习呗。至于内容,英语是肯定的逃不掉的,考研英语大概在六级水平左右吧(详情参见各类考研复习题);政治也是所有考研的人不可避免的学科,对于理科生来讲没啥诀窍,就是抓住重点背;要...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土木工程 设 计 题 目: 指 导 教 师: 年 月 日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近年来框架结构在世界各地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城市普遍兴建了包括商场、住宅、旅馆、办公楼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种类型的框架建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或从事框架结构设计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 通过毕业设计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应用,通过自己对在熟悉任务书的基础上参观、比较同类建筑,查阅、搜集有关设计资料使我的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的应用,提高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任务书 系 (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设计题目: 起 迄 日 期: 年月日 ~ 年月日 设计地点: 指 导 教 师: 专业负责人: 发任务书日期: 年 月 日 毕 业 设 计 任 务 书 1.本毕业设计课题应达到的目的: 本毕业设计来源于工程实践,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这一时间较长的专门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关技能,解决具体的土木工程设计问题,提高工程应用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同,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地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相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
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1956年学校建立伊始就设立的教学单位之一,始称建筑工程系,2001年更名为土木工程系,2006年4月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从单一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发展具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学院设有建筑结构、新型结构、力学、建筑施工、机械工程和房屋建筑六个教研室;结构实验中心、力学等两个实验室;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工程力学和基础工程等四个研究所;2012年投入使用的结构实验中心现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仪器设备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可承担各类土木工程结构构件、模型、实体建筑结构、桥梁结构等静力、动力、振动台模拟实验。土木工程专业于2006年和2011年两次通过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结构工程学科2003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3年吉林省结构与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土木工程专业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三实”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于2012年10月正式获得吉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2014年土木工程专业被批准为第一批吉林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同时土木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一支基础雄厚、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整体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截止2015年9月底,学院有教职工101人。学院在校本科生2550人,专科生96人,硕士研究生125人,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优秀的“三实”型土木人才,高质量的毕业生受到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广泛欢迎和认可,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土木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绩。近五年学院正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吉林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共100余项,科研经费近1800万元,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6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2项,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教材及工具书13部。拥有省级精品课4门、省级优秀课10门、校级精品课和优秀课多门。
学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等形式,与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如今,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拼搏,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工程力学等三个研究中心,土木工程专业于2006年通过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结构工程学科2003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截止2006年11月,学院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其中研究生导师5人,教授15人,副教授22人,讲师7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6人,担任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445人,硕士研究生生27人,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质量毕业生土木工程学院1978年开始招生本科生,2003年结构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结构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五十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程实践、学术交流等方面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基础雄厚、搭配合理的学术梯队和稳定的与国家建设密切相关的研究方向。近三年共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科研经费达293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4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专利3项。学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等形式,与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及香港等地区1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王晓光 |
李向群 |
张文春 |
孙广利 |
李伟东 |
常 虹 |
王岩松 |
杨东辉 |
林 楠 |
周文山 |
刘 祥 |
刘德利 |
刘忠信 |
王怀宝 |
张 涛 |
于雪芹 |
谷复光 |
|
孙 超 |
王忠礼 |
谢振红 |
付 博 |
李明明 |
张 丽 |
赖 冰 |
鲁启云 |
尹 楠 |
王丹微 |
马 明 |
邓彩群 |
肖 扬 |
高晓光 |
贾建玲 |
赵 鹤 |
朱 福 |
宋晓玲 |
付世民 |
梁春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