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保温结构的底部距地面净高为4.5~6.0m,在管道跨越公路或铁路时采用。高支架通常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图3所示。
支架按力学特点可分为:刚性支架、柔性支架和铰接支架。
刚性支架的特点是支架柱脚与基础嵌固连接。柱身刚度大,柱顶变位小,不随管道的热伸长移动,因而承受管道的水平推力(摩擦力)较大。刚性支架构造简单、性能可靠,是采用较多的一种。
柔性支架的特点是支架柱脚与基础嵌固,但柱身沿管道轴向柔度较大,柱顶变位可以适应管道的热位移。因此,支柱承受的弯矩较小,柱身沿管道横向刚度较大,仍视为刚性支架。
铰接支架的特点是支架柱脚与基础沿管道轴向为铰接,横向为固接。因此,柱身可随管道的伸缩而摆动,支柱仅承受管道的垂直荷载,柱子横截面和基础尺寸可以减小。
供热管道地上敷设是较为经济的一种敷设方式。它不受地下水位和土质的影响,便于运行管理,易于发现和消除故障;但占地面积较多,管道的热损失较大,也影响城市美观。
管道保温结构底部距地面的净高为2.5~4.0m,在人行频繁、需要通行车辆的地方采用。中支架的结构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浇(或预)制或钢结构,如图2所示。
管道保温结构底部距地面的净高不小于0.3m,以防雨、雪的侵蚀。低支架的结构一般采用毛石砌筑或混凝土浇筑,如图1所示。这种敷设方式建设投资比较少。
在不妨碍交通,不影响厂区、街区扩建的地段可采用低支架敷设。低支架敷设大多沿工厂围墙或平行公路或铁路布置。
架空敷设的工程管线应与工程管线通过地段的城市详细规划相结合,其位置应根据规划道路的横断面确定,应符合城市景观要求,并应保障交通畅通、居民安全及工程管线的正常运行;同一性质的工程管线宜合杆架设;除可燃、...
可参见《03D103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安装》,电杆的最大距离50m,同时因标电缆量为500m,未标电缆规格,不知并行布防几根,一般双横担在起始、终止杆上,其他为单横担,拉线直线杆不设,转角杆设1...
不属于
架空敷设多用于城市边缘、无居住建筑的地区和工业厂区。架空敷设管道不受地下水的浸蚀,使用寿命长,管道坡度易于保证,所需的放水、排气设备少,可充分使用工作可靠、构造简单的方形补偿器,且土方量小(只有支撑构件基础的土方量),维护管理方便。但架空敷设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年降雨量大、地下土质为湿陷性黄土(自重作用下浸水引起土壤塌陷值不超过50mm)或腐蚀性土壤,沿管线现有地下设施密度大以及地下敷设时土石方工程量太大的地区。在寒冷地区,需要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才能确定是否采用架空敷设,以免造成热损失过大、热媒参数满足不了用户要求的不利现象。架空敷设按支撑结构高度的不同分为低支架敷设、中支架敷设和高支架敷设。
架空敷设供热管网的设计——本文就架空敷设供热管网设计中遇到的关键步骤和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工柞中参考.
本文主要介绍了复合光缆(OPGW)架空敷设施工的施工经验,总结了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为同类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厂区内氢气管道架空敷设时应条例哪些规定?
一、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上;
二、在寒冷地区,湿氢管道应采取防冻措施;
三、与其它架空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宜按规范规定执行;与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之间的最小净距,宜按规范规定执行。
架空敷设的供热管道安装高度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以保温层外表面计算)。
1、人行地区,不小于2.5m。
2、通行车辆地区,不小于4.5m。
3、跨越铁路,距轨顶不小于6m。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一、35KV的线路一般用截面是50的钢绞线做避雷线,也可以用OPGW光纤复合地线做避雷线。
二、架空敷设规范: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 应便于敷设、维护。
4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 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 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