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Methylophiopogonanone A),分子式是 C19H18O6,分子量是342.34。
中文名称 | 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 | 化学式 | C19H18O6 |
---|---|---|---|
CAS登录号 | 74805-92-8 | 外 观 | 本品为无色结晶 |
别 称 | 甲基麦冬黄烷酮A | 分子量 | 342.34 |
英文名 | Methylophiopogonanone A |
类黄酮是一类植物色素的总称,为三元环化合物,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类黄酮平时藏身于蔬菜、水果、茶叶及红葡萄之中。人们已认识到:低密度脂蛋白对人体有害易导致冠心病。幸而类黄酮可以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的产...
首先,柠檬、柑橘等含有黄酮.早年柠檬皮的提取物中的一种白色结晶被称为维生素P,实际上这是黄酮类混合物而非单一物质.黄酮广泛存在自然界的某些植物和浆果中,总数大约有4千多种,其分子结构不尽相同,如芸香苷...
题干信息不全
通过对3个藤茶品种的不同器官、不同加工方式以及不同存放时间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藤茶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根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35.03 mg/g;叶的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为3.93 mg/g;采用晒干方式加工的藤茶叶的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12.74 mg/g和4.72 mg/g;存放1年的藤茶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92.82 mg/g;存放2年的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为14.42 mg/g。
以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半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大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象因子对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各气象要素对大豆异黄酮的影响不同,在大豆生长发育中日照时数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直接正效应排在第一位(野生大豆出苗-开花阶段除外);各生长发育阶段均存在0.5左右的剩余通径,表明还存在未分析的气象因子影响大豆异黄酮含量。
中文名称:三甲基氢醌
英文名称:Trimethylhydroquinone
中文别名:2,3,5-三甲基氢醌;2,3,5-三甲基对苯二酚
英文别名:3,6-Dihydroxypseudoquinone; 1,4-Dihydroxy-2,3,5-trimethylbenzene; 2,3,5-Trimethylhydroquinone; 2,3,5-trimethylbenzene-1,4-diol
CAS号:700-13-0
分子式:C9H12O2
分子量:152.1904
由异黄酮(3-苯基色原酮)衍生的一类化合物。异黄酮类分子中C=C间双键被氢化后,则称为异黄烷酮或二氢异黄酮类。例如,芒柄花素是一种简单的异黄酮类化合物,为针状结晶,熔点 258°C,广泛分布于豆科植物如黄芪、甘草、红花翘摇等中,有抗菌和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它的结构与己烯雌酚相似的缘故。此外,由甘草中得到的甘草酮也属异黄酮类,熔点251°C,在其C苯环上有异戊烯取代基,并具有间苯三酚型含氧取代基。中药广豆根中所含的紫檀素可视为异黄烷酮的衍生物,熔点164~165°C,有抗癌活性和抗霉菌的作用。由毛鱼藤中分到的鱼藤酮(熔点165~166°C)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异黄烷酮,只是C位上多一个碳原子与B环C位形成了一个含氧的杂环,有较强的杀虫、毒鱼作用,用为农业杀虫剂。由百部同属植物的根中也分离出此类杀虫成分,称百部缩醛,含有缩醛结构,可视为异黄酮类,熔点203~204°C。
异黄酮类分子结构
异黄酮类
异黄酮类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其中大豆中的含量最高,故特别称为大豆异黄酮。它在大豆的种皮、胚轴以及子叶中都有分布,胚轴含的异黄酮类的浓度为子叶的30~60倍,其量占总大豆异黄酮含量的30%~50%,大豆各部位的异黄酮含量见表1。另外,异黄酮在大豆中天然的存在形式主要是以丙二酰基配糖体形式存在,乙酰配糖体和配基形式很少。丙二酰基配糖体一般不太稳定,在大豆加工时容易变为配糖体,另外,它受热会脱去一个CO2变成乙酰基配糖体。
化合物:
包括大豆黄酮(Daidein(De)、染料木素(Genstein)、6一甲氧大豆素(Glycitein)、鸡豆黄素( Biochanin A)、香豆雌酚(Coumestto)和芒柄花黄素(Formnonetin(FOr)等问种化合物。
其中大豆黄酮和染料水素在大豆中含量较高,芒柄花黄素和鸡豆黄素在红三叶草中含量较高。这些化合物具有与雌二醇(EZ)相似的结构,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具有微弱雌激素活性,又被称为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