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纪检监察信息的质量
随着形势的发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越来越艰巨,纪检监察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衡量和评价信息质量高低主要有三个标准:
一是进入领导决策的程度;二是服务层次的针对性;三是产生效应的广泛性。
提高信息质量应做到“六抓”:
一要抓“深”,就是对信息主题的提炼要深,通过提炼、加工、整理成为具有一定深度的信息,及时为决策提供服务。二要抓“实”,就是说信息反映要实。在编写有关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中,要注意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牢牢抓住问题实质,一箭中的。三要抓“准”,就是说信息的主题要扣准,要真实客观地勾勒出事物的本来面貌。四要抓“广”,就是说信息的视野和信息的作用范围要广。从事信息工作不能仅局限于纪检监察系统,必须不断拓宽视野和渠道,全面获取各方情况,注意加强同其他系统内部的联系、交流和协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五要抓“快”,就是说信息的反馈要快。“快”是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信息的价值所在。在实际工作中,从事纪检监察信息工作的同志要注意快采、快写、快传。六要抓“精”,就是说信息文字要精炼。编写每一则信息,从标题到文字表述都要进行认真推敲,反复修改,努力讲求文法、修辞、层次和逻辑,直到达到要求和满意为止。
二、纪检监察信息的上报
上报信息,关键是要注意选好题,即要选择好上报信息的内容;要区分信息的适用性,关注工作的发展性和时效性,突出工作中心,抓住领导的关注点;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服从上级需求与突出地方特色的关系、正面与负面的关系等。
凡是上报的信息,一般都要经过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审阅和把关,只有那些内容重要或领导关注的情况才会被送到领导手中,或用于决策,或用以指导工作。因此,上报信息应特别注意:一是报送上级领导需要的信息;二是报送本单位需要让上级领导知道的信息。2100433B
一、动态性信息写作
动态性信息是指反映某项工作、活动或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客观情况的信息。它是最常见的一类信息。
动态性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比,具有客观真实、讲究时效、广泛多样、初级加工的特征。
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来看,纪检监察动态性信息可分为四种类型:会议动态信息、工作动态信息、社会动态信息和思想动态信息。
动态性信息的写作必须尊重事实、善于捕捉、快写快报、简明扼要。
二、负面信息写作
负面信息,也称问题性信息,是指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信息。
负面信息具有滞后性、阶段性、时效性特征。
负面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所以,如实地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下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善于把握全局,敢于暴露矛盾,剖析问题实质,报真情说实话,增强报送负面信息的针对性、可用性,这是各级纪检监察信息工作部门的重要职责。
此外,报送负面信息还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和信息处理艺术,切实保证负面信息的质量。一要专题专报,观点明确。二要弄清情况,吃透实质。三要适度把握定性定量。定量分析要避免夸张式虚报。定性分析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四要巧选角度,讲究艺术。五要信息反馈务求深入。
三、调研性信息写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信息的编写权、反映权。经过深入系统调查研究得来的信息,这就是调研性信息。 调研性信息是在掌握初步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追踪、深化,形成的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层次信息。它要求对情况有全面的反映,对问题有透彻的分析与判断,对工作有精确和恰当的对策与建议。其写作上一是要反映的事物和问题要具有典型性;二是调查的情况要客观;三是调查的内容要有思想性;四是提出的对策建议要有实用性。
四、经验性信息写作
经验性信息是指反映人们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做法、经验的信息。正确理解经验性信息的含义应把握三点:一是经验性信息来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它不是对实践活动的简单素描,而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探索,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提示。二是经验性信息要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概貌。无论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全面工作经验,还是反映某一单项工作的经验,都要力求做到相对完整。这是经验性信息区别于其它信息的重要标志之一。三是对实际工作有指导、启迪和借鉴作用。这是经验性信息的核心,也是目的所在。一条经验性信息的质量好坏、价值高低,关键在于它的指导作用。
经验性信息按其用途可分为指导性经验信息、启发性经验信息、创造性经验信息三类。经验性信息不仅要注重总结经验,更要重视启发他人、指导工作,因此写作上有一定难度。要采编好经验性信息,首先要求信息工作者本身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既要吃透上级精神,又要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要了解面上情况,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其次,经验性信息必须如实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因此,必须交待情况、述说做法、反映效果,从事实中引出道理,从个别中阐明规律。在撰写过程中应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深入挖掘上下功夫,搞好深度加工,切忌浅尝辄止;要选好角度,突出特色。二是要在精细加工提炼上下功夫,要有新颖的主题,精炼的文字。三是要注重典型导向。
五、突发性信息写作
突发性信息也叫紧急信息,是指反映人们事前未有预测、具有较大偶然性的各类突然发生的重大紧急情况的信息。如重大自然灾害、重要的社情、重大刑事案件、重大伤亡事故、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等。突发性信息历来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信息。也是信息工作人员应重点收集、报送的信息。
六、综合性信息写作
综合性信息,是指将获取的各种初级信息按照需求和内在联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综合处理,归纳整理形成的全面、准确反映某一特定事物全貌的系统性信息。
纪检监察信息的结构一般是由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常采用的是一种“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即把重要的事放在第一段,次要的放在第二段,再次要的放在最后。不同类型的纪检监察信息有着不同的基本结构,不是每篇信息都具有这几部分,有的动态性信息或较短的信息,用题目代替导语,也有的信息导语与主体没有明显分开,背景也往往不独立成为一部分。
纪检监察信息的导语就是在信息开头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即用最简要的语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揭示主题思想,“立片言以居要”,唤起读者的注意。
纪检监察信息导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⑴概括式。把信息中最重要、最鲜明的事实,用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在信息的篇首。
⑵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篇,作为导语,提示信息内容的意义和目的。
⑶设问式。在信息的开篇就提出问题,具体事实在后面主体部分叙述。这样可以把信息所要解决的问题更突出、更尖锐的提到读者面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
⑷评论式。在导语中对信息的内容进行重点评论。有的在点名题旨以前,简要地说明原委,交待动机,借端生由,引人入胜;有的首先判别是非,议定从违,鲜明的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批判什么,有的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褒贬,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对大家关心的问题予以正面回答。这样的导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⑸议论式。就是在导语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阐明事理,把具体的问题典型化,对信息的内容进行理性议论。这样的导语具有指导性。
⑹对比式。一开头就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把信息所要叙述的事实观点,鲜明地突出出来。对比材料是多方面的,包括典型事例对比、概括事实对比、数字对比、语言对比等。总之,信息的导语是多种多样的,不管用何种形式的导语写信息,都要根据不同的信息内容,在整个信息结构中恰如其分,自然、鲜明地为突出主题服务。
主体是信息的重要部分,它在导语之后,用充分的事实材料和典型的事例把导语中所概括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或结论,加以详尽地展开进行阐述,体现主题。
安排纪检监察信息结构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⑴重点表现法。就是以一个问题或一个事件,沿着一条主线写,突出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这种结构可以用少量的文字,突出地体现主题,给人以鲜明、畅达感。
⑵时序表现法。就是按信息内容反映的问题或事件所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可以使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给予读者鲜明的印象。
⑶因果表现法。就是按信息内容材料的内在联系,按因果的关系,来考虑信息主体的层次结构。
⑷并列表现法。以几个不同的问题或几个事件并列地表现一个主题。这种方法可以把一些表现上看来互不相关的事情或问题联系在一起,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问题,统一在一个主题思想下,增大信息量,对于综合性的信息尤为适用。
⑸分层表现法。一则信息有若干个材料,每个材料各表达一层意思,每层意思之间有轻有重,而且能排列一定的次序,表达一个中心思想,对这样的信息采用分层表现法安排主体结构,集中体现一个主题,使该信息产生一种递进的逻辑力量。
总之,要从每一篇信息的具体内容和表现主题思想的实际出发,合理地安排主体结构,结构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能教条地生搬硬套。
纪检监察信息的结尾要根据内容来确定。恰当的结尾可以使信息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进一步体现主题思想。
⑴小结性结尾。对信息反映的内容加以概括、小结,使读者更加明确信息的目的,加深印象。
⑵指向性结尾。指明信息反映的问题,发展的趋向,引起读者的关注。
⑶评论性结尾。对信息反映的问题加以评论,表明立场、观点,帮助读者尽快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别是反映问题或预测性信息,在结尾时进行评论,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查看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指导和协调全国招标投标工作,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铁道、水利、商务等部门,按照规定...
公开电话:84368610、84368110 机构地址:江苏省宿迁市南湖路1号党政机关办公大楼
工程进度产值一般是每月都要上报的,具体看合同规定。上报给甲方或监理。工程进度预算书是根据合同进度向甲方要已完工程的款项的
信息材料就是信息中列举的事实或数据。信息材料是形成信息主题的基础,是表达主题的支柱。动笔之前,主题观点靠材料形成;行文之中,主题观点靠材料表现。只有掌握信息材料的收集方法,才能写出好的信息。
信息材料的收集方法
⑴综合法。
就是将肤浅、零碎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然后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综合法收集整理的信息可以达到由偏到全、由零到整、由粗到精的效果。综合法常常能反映出某一情况和问题的普遍性。采用这种方法编写的信息,便于领导掌握面上的情况和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
⑵追踪法。
即以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或工作落实的各个阶段为线索,追踪收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况。如上级作出重大决策以后,及时收集反馈传达贯彻的作法、步骤、落实的措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进行连续反映。
⑶调研法。
这种收集材料的方法有较强的目的性,一是按照上级或领导要求,确定专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经验,指导推动工作。二是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材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编辑信息,而要对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工,抓住事物的本质。
⑷逆向思维法。
就是当某项活动处在高潮时,或某个问题被大多数人肯定或否定时,如果一名信息工作人员能够冷静下来,让思维不受从众效应的影响,从问题的另一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一下有无偏差,或存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问题,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⑸会议收集法。
每个会议都包含大量的信息,通过参加各种会议及阅读会议文件材料,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线索。
⑹机遇引发法。
信息材料的筛选方法
筛选是对大量的原始信息进行鉴别和选择,剔除那些无用的、重复的、没有价值的信息,增强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利用率。
一是定性、定量分析。就是对信息材料中列举的问题和事实的性质进行分析,首先,要确定哪些内容是属于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范畴的,明确哪些内容是上级机关和领导最为关注的,哪些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次,要确定哪些材料属于综合性材料、典型性材料、调研性材料,哪些问题属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再次,要确定哪些材料适合上报,哪些材料适合下发等等。
二是对比分析。就是结合上级机关和领导的需求,对信息材料所反映的同一类工作、同一类问题的典型性、代表性、指导性、覆盖面、时效性等进行分析,确定哪些材料可优先选用、哪些材料具有决策价值。
三是点面结合分析。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举一反三”,分析信息材料是否具有普遍性、增强广度;是否具有特殊性,增强深度。通过分析,防止就事论事、泛泛而谈,使表达的观点有理有据,无懈可击。
筛选中一要围绕信息的主题选择材料;二要选择典型的材料;三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四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现实生活中,某些偶然现象,比如一句话、一件事,可以使信息工作人员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发生突破。机遇引发是偶然的,但其中存在着必然的因素。信息人员要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情况越多,机遇也就越多,随时都会发现有用的信息。
收集信息材料应注意的“六忌”:
一忌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二忌主观偏面,以偏概全;三忌蛇过打棒,雨晴打伞;四忌零打碎敲,东拼西揍;五忌随机无向,盲目提供;六忌雷同重复,缺乏新意。
信息材料的加工提炼
加工提炼是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信息材料进行深加工的过程,也是形成完整信息的过程。一是要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加工提炼。二是对信息文字和篇幅进行加工提炼。
纪检监察信息的主题就是指纪检监察信息的中心思想。信息的主题是信息的灵魂,信息材料的取舍、结构安排、语词使用,都要围绕表达信息主题的需要。一般来讲,信息与机关公文对主题的要求是一致的,一则信息只有一个主题,即主题的单一性。
主题的形成
纪检监察信息主题形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掌握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提炼而成,另一种是以上级党委、纪委工作要点和领导要求为依据,确定需要信息的主题,再围绕这一主题收集材料。如上级党委、纪委年度或半年工作安排,信息需求要点等。
确定主题的要求
一要新。即观点明确、角度新颖。对于已有的观点,如果紧密结合上级要求,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来确定主题,信息就会焕发新的生命力,价值就会更高。即便是一些老材料,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选择新角度,也能挖掘出好信息。
二要深。就是深刻、典型,有高度。就象实弹射击,光“上靶”不行,还要力求正中“靶心”。也就是说不能浮于工作的表面,要挖掘深层次的内容。
三要准。观点不准确,信息写得再精彩,也不能算是好信息。
1.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
2.对政策落实和工作部署情况的监测作用。
3.对社情民意的反馈作用,成为各级领导掌握下情和大局趋势的“晴雨表”。
4.对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超前预测作用,成为领导处理问题的“预警器”。
主要包括鲜明的政治立场、准确的政治观点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突出表现在宣传党的政策,并为深入落实党的政策反馈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以利于政策的修订和完善。
它涉及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各个方面,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全方位反馈,为党委、纪委中心工作服务。
抓典型是各级党委、纪委一贯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正面典型和经验可以指导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反面典型和问题可以帮助党委、纪委及时采取措施修正决策失误和偏差。
它收集、加工、传递应在决策实施以前,抓住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必须坚持保密原则,坚决不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
纪检监察工作中经常涉及案件、群众上访以及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带有负面色彩的问题,这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
少则几十字,长的不过数百字。
主题精练,深刻而有高度。
开门见山,语句通俗易懂。
信息分类的方法不尽相同。对于纪检监察信息来讲,多是从内容上来划分的,一般可以分为综合性信息、调研性信息、经验性信息、负面信息、动态性信息,预测性信息等。
1 纪检监察案例分析 如何适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标准 基本案情 案例 1.某镇副镇长兼村党支部书记, 利用管理村集体资产的职 务便利,侵吞村集体资产 100万元。 案例 2.某街道办事处主任兼某居委会党委书记, 利用管理集体 资产的职务便利,收受他人所送的财物计 5万元。 案例 3.某村委会主任在任职期间, 累计收受他人所送的财物计 15万元。其中,在协助镇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收受 10 万元;在从事村集体事务管理过程中收受 5万元。 案例 4.某村会计在受县民政部门委托经手发放救济款的过程 中,截留克扣 4000元。 分析意见 在现阶段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实践中, 常常会遇到国家工作人员 认定标准适用的困惑,同样一个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贪污、 受贿,还是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往往引起案件定性 过程中的争议。纪检监察机关在讨论案件定性的过程中,上述四 个案件均有激烈的争议。其
纪检监察工作内容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国家行政监察机关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党和国家的政治 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 保障作用。 纪检监察机关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完整的组织系 统,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一、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任务 主要工作任务是:遵照 《党章》的规定, 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 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为了 实现这个任务,要做好以下工作: 1、向党员进行党章和党的纪律教育;协助党委宣传和 维护好党风。 2、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检查党员和党组织遵守纪律的情况, 同各种违反纪律和败坏党风的行为作斗争。 3、受理党员的申诉,受理对党员和党组织的控告。 4、审批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送的案件。 5、检查、指导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 吴官正同志在中纪委六次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方法,也是纪检监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功和职业素质。
纪检监察调研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和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程序和基本步骤。一般来说,一项纪检监察调研活动的具体过程,大体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以及成果的使用和实践检验五个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步骤。具体地说,包括如下程序和步骤:
首先,要考虑课题的需要性。即所选定的课题必须对纪检监察某项工作具有指导或促进作用。一个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最理想的是既是长期的需要,又是当前的需要;既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又能满足理论研究的需要;既能服从于决策机关的中心工作,又能服务于执行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环节。但在无法兼顾时,就要选择最主要的、最紧迫的和最有价值的调查研究课题。
其次,要考虑课题的可能性。即所选择和确定的纪检监察调查研究课题要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要根据主客观条件来选定调研课题。主观条件是指进行该课题调查研究的主体,包括领导者、组织者和调查者的状况、素质、能力及对调查研究活动的地区情况、调查对象、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等。而客观条件则主要指的是能否得到被调查者对象的合作和社会的支援,以及调查研究机关完成选定的调研课题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经费,考虑调研课题的可能性,要考虑对该课题的“双重”影响和正负效应,既要考虑到优势,又要考虑到劣势;既要考虑容易解决的因素,又要考虑难以攻克的阻力。
再次,要考虑调研课题的合理性,即所选定的课题是属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或是根据上级领导机关部署要求的,以及根据工作需要与有关部门共同进行的。调查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要立足于本部门的实际,同时服从于上级的要求和服务于下级的需要。就是说,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决不能脱离本部门的特点而漫无边际,毫不沾边的“调查”与“研究”,否则即使选定的调研课题很合理,也难以承担,更难以完成。
第四,要考虑课题的时效性。即不仅要根据社会与形势的发展变化的需要,而且要根据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需要来选择调查研究课题。同时要规定或提出调研结果的时间,讲求时效,讲求功效,讲求效率和效益,要注意选定的课题决不能追求“高大全”。因为贪大求全而使课题久议不决,久拖难办,结果“时过境迁”,失去调查研究的意义,即使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解决了课题,但也失去了利用之价值。
第五,选择课题还应注意确定课题的范围和课题的内容要适当。一般情况下,课题宜小不宜大,宜专不宜广,宜精不宜杂,题目小一点便于深入,容易钻研,有利调查,易于出成果见成效,也有利于增强调研者的信心和兴趣。相反,题目大了容易出现面面俱到,材料空泛的毛病。而且题目小了不一定成果就小,实际上小题目同样可以出大成果。但这并不等于不作大的题目,就需要在最大的满足前提下,可从内容、空间、时间、范围作一定的限定。
纪检监察调研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认识活动。因此,全部活动过程都应有周密的计划和具体安排。调查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调研的指导思想。这是制定调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调查研究活动的录魂,又是指示整个调查研究活动的依据。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调研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目标,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动力,也是调查研究计划制订的重要前提。
第二, 明确调查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拟定调查提纲, 这对调研人员的行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调研提纲,对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能起到统一行动、统一目的的作用,可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调查研究的任务明确具体,实际调查中也便于操作实施。如果调查的内容很多,就要按照一定的逻辑系统排列起来,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也可以把所有调查的项目制成表格,即调查表,以便于调查活动结束的统计工作。
第三, 规划进行调查研究所需要的时间应采取的步骤, 确定调查的方式方法,提出要求或应注意的事项等。一般情况下,调查时间是根据调查目的、要求和完成的任务的主客观条件来确定的。但也有特殊情况,就是调查的时间性要求很强,错过时机,就会降低调查的价值或失去调研的意义。在确定调查时间之后,就要考虑怎样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同时还要根据调查活动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第四, 选择、确定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对象研究课题的要求,慎重选择调查的地区、单位、部门及其人员,确定调查研究的范围、规模。要选定有代表性的、有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及比较集中或方便调查活动的。切勿舍近求远,弃内涉外,嫌土迷洋。
第五, 选配调研的组织者和工作人员, 组织他们学习和参加培训。要成立调查组,确定组织形式,指定负责人,明确分工及工作制度,同时还应组织调查人员学习与调查项目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提高其思想、政策水平,熟悉和掌握有关政策、规定,保证调查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这个阶段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收集有关情况。调查人员要围绕调查中的主要问题,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比如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现场观察,实地走访及调阅有关文件、资料、档案等等,广泛收集有关材料、信息和各种情况。第二步,加工、整理素材。调查中收集的材料、信息往往是琐碎的、零星的、分散的,应当进行必要的筛选、加工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全面的、真实的、准确的第一手材料。第三步,分析、研究素材。对调查获得的素材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着手两方面的工作,即一是对素材、证据进行审查核实,鉴别其真伪及准确程度。对调查中掌握的肯定性材料,否定性材料,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的材料,只有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对材料或证据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得出真实可靠的资料和证据。二是对材料和证据进行概率研究。在调查过程中,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对已获得的大量材料进行统计及定性与定量分析,以揭示调查对象的基本观点和意见及其变化规律,从而证实资料数据的精确性,内容的准确性,材料的实用性。总之,通过对收集的材料、信息,经过加工厂整理、分析研究,可以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而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否则的话,就有可能被假象蒙蔽或者把个别现象看成普遍现象,偶然性当成必然性,局部反映视为全局状况等。
纪检监察调研报告就是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工作者将工作调查或者案件调查的资料、证据、情况等加以系统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后,采取书面形式向机关和领导汇报调查成果的一种方式。它是对整个调研实际情况真实、全面的反映,是对调查材料的深入分析研究的总结,也是行政监察调查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纪检监察调查报告的种类,一般分为普遍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综合调查报告、案件调查报告等。具体地还可以分为各种类型的调查报告。比如,综合性调查报告与专题报告;研究性调查报告与情况汇报;叙述性调查报告与分析报告,等等。但无论哪种调查报告,它们都具有共同特点,即一是以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为根本目的;二是以真实、可靠的大量的事实和准确、具体的数据作为基础和依据;三是根据客观事实和法律、政策作出明确的结论。由于调查内容和形式呈多样化,不仅调查报告的类型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又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普通调查报告,反映的内容是一些经常性的工作,比较及时、灵活和适用于各种各样的调查活动。它具有简便、常用等特点。综合调查报告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事物的情况,具有微观到宏观、由定量到定性的分析过程,以及综合性、概括性、归纳性等特点。专题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专门的或相对独立的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后的报告。这类报告具有主题鲜明、材料集中,有明显的倾向性和较强的针对性等特点。而案件调查报告则是纪检监察机关对违反党纪、政纪的人或事进行调查核实的报告,它具有体例规范、程序严格、结论明确、证据确凿的特点。
纪检监察调研报告的内容结构大体上与一般的调查报告的写作相同,可分为前言、正文、结尾三个部分。具体撰写的程序结构与内容一般是:导言、调研概况、资料统计分析、资料理论分析、总结或提建议、下结论。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一般经过确立主题,取舍材料,拟定提纲,撰写报告,修改报告等过程。写好调查报告应该注意掌握八要素,即一是结构要合理;二是语言要通顺;三是资料要会用;四是主题要明确;五是证据要充分;六是内容要简练;七是观点要鲜明;八是结论要正确。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则是丰富、真实、全面、系统、准确的调查资料,调查者应善于在正确的思想观点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纷繁复杂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整理、分析,以能从资料反映的具体事实中把握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结构特征及内部与外部联系,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一般来说供报告写作时运用的调查资料主要有四种,一是背景资料;二是事例资料;三是数字资料;四是文献资料。对这些材料的使用,必须依据研究目的、报告目的准确选材,取舍用弃、详略繁简要根据实际需要,切忌简单罗列一大堆缺乏有机联系的资料,要紧紧围绕调查报告的主题精心选择资料,周到地进行结构安排,科学地描述资料,实事求是地运用资料,在写调查报告时一般要事先考虑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写这份报告的目的是什么?二是写给谁看?三是该项研究与别人有无重复之处?四是写的报告会产生什么效果,等等。
作 者:《纪检监察业务短期自学培训笔记》编写组 编
出 版 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6-1
版 次:1
页 数:267
字 数:205000
印刷时间:2004-6-1开 本: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
I S B N:9787801078384
包 装: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