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海拔1500-2900m的山谷,沟边灌木丛中和林缘。
旌节花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有时为攀援状灌木;落叶或常绿;小枝明显具 髓。冬芽小,具2-6枚鳞片。单叶互生,膜质至革质,边缘具锯齿;托叶线状披针形,早落。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腋生,直立或下垂;花小,整齐,两性或雌雄异株,具短梗或无梗;花梗基部具苞片1枚,花基部具小苞片2枚,基部连合;萼片4,覆瓦状排列;花瓣4,覆瓦状排列,分离或靠合;雄蕊8,2轮,花丝钻形,花药丁字着生,内向纵裂,(能结实花的雄蕊比雌蕊短,花药色浅,不含花粉,胚珠发育较大;不能结实花的雄蕊几等长于雌蕊,花药黄色,有花粉,后渐脱落);子房上位,4室,胚珠多数,着生于中轴胎座上;花柱短而单一,柱头头状,4浅裂。果实为浆果,外果皮革质;种子小,多数,具柔软的假种皮,胚乳肉质,胚直立,子叶椭圆形,胚根短。
旌节花,灌木,高1.5-5米;树皮暗褐色。叶互生,纸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少有矩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3.5-7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疏锯齿,无毛,或背面沿中脉被疏毛。穗状花序腋生,下垂,长4-10厘米;萼片4,三角形;花瓣4,倒卵形,长约7毫米,黄色;雄蕊与花瓣几等长。浆果球形,有短柄,直径约6毫米。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越南也有。常生于山谷、沟边、林中或林缘。茎髓供药用。
喜湿润、温暖、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强光暴晒。
阳性,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深厚肥沃土壤,也耐干旱和石灰质土,忌水湿
在微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好温暖水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渐枯死。以根茎在泥中越冬。中国南北各地池塘、河沟、沼泽中常有生长,常与穗状狐尾藻混在一起。夏季生长旺盛。冬季生长慢,能...
旌节花分布情况
约15种,6变种,分布亚洲东部,约北纬21°35°之间,从喜马拉雅 山脉东部经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的阿萨姆、缅甸北部、越南北部至中国秦岭山脉以南广大地区,直延伸至日本。
中国产10种,5变种,产于秦岭以南各省地区。
主要由以下几种:
描述 | 中文名 | 拉丁名 |
叶片革质,线状披针形,长为宽的7倍以上。 | 柳叶旌节花(原变种) | Stachyurus salicifolius Franch. var. salicifolius |
叶片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为宽的4倍。 | 披针叶旌节花(变种) | Stachyurus salicifolius Franch. var. lancifolius C. Y. Wu |
果梗长约1毫米或几无柄。 | 云南旌节花(原变种) | Stachyur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yunanensis |
果梗长3-5毫米,梗间具关节。 | 具梗旌节花(变种) | Stachyur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pedicellatus Rehder |
叶片倒卵形;花序长不超过2厘米,花序梗长约3毫米。 | 倒卵叶旌节花 | Stachyurus obovatus (Rehder) Hand.-Mazz. |
叶片椭圆形,边缘具不规则的细尖齿。 | 椭圆叶旌节花 | Stachyurus callosus C. Y. Wu |
叶片长圆形,侧脉于边缘网结,基部圆形,顶端圆形,具短尖头。 | 矩圆叶旌节花 | Stachyurus oblongifolius F. T. Wang & T. Tang |
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侧脉于主脉与边缘间突然上升并联接成一纵脉;基部心形,顶端渐尖。 | 滇缅旌节花 | Stachyurus cordatulus Merr. |
叶片圆形,先端凹或2浅裂,稀圆形具短尖头,下面密被白色短柔毛。 | 凹叶旌节花 | Stachyurus retusus Y. C. Yang |
叶片倒卵形,先端钝圆不具短尖头,边缘具疏齿并反卷。 | 四川旌节花 | Stachyurus szechuanensis W. P. Fang |
叶片长圆状卵形或宽卵形。 | 中国旌节花 (原变种) | 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 var. chinensis |
叶片先端具长5-6毫米渐尖。 | 宽叶旌节花(变种) | 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 var. latus H. L. Li |
叶片先端微凹,具长1-1.5厘米的线状渐尖。 | 骤尖叶旌节花(变种) | 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 var. cuspidatus H. L. Li |
叶片长圆状卵形,两面沿中脉被伸展的长柔毛,或近无毛;花被片果时宿存。 | 短穗旌节花(变种) | 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 var. brachystachyus C. Y. Wu & S. K. Chen |
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稀卵形,长为宽的2倍或2倍以上。 | 西域旌节花 | 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 & Thomson |
中华旌节花可用种子繁殖,而花叶品种宜夏季通过软枝扦插繁殖。
茎髓可入药,有利尿、催乳、清湿热之功效。
花叶旌节花观叶效果好,是墙面立体布景的好材料。
阐述了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在海南龙楼地区的分布状况。不同的土壤环境下长春花生长规律有差异,对土壤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长春花适宜生长在沙质土壤;长春花适宜生长在pH为7左右的土壤中;长春花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的0~20cm深度之间;人为扰动因素是影响长春花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龙船花为试材,通过对其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过程的观察分析及茎尖解剖,揭示龙船花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龙船花一年开花四次,自修剪后约40天左右抽出新芽,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从花芽刚出现花蕾到开花历时45天,每个花序从初开到凋谢可维持30-50 d,花朵全部凋谢后至下一次抽芽历时约60天;从头一年的12月至翌年3月初,顶芽处于休眠期,3月下旬芽鳞展开,叶原基迅速生长,并逐渐成熟。从4月中下旬开始,顶端分生组织的体积逐渐增大,与休眠期的体积相似。
中国旌节花为旌节花科,旌节花属,落叶灌木别名:水凉子、萝卜药、通草、通花。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均有分布。中国旌节花株型优美,花朵清新可爱,除药用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植于园林绿地点缀,也可植于林缘、坡地和山谷溪畔等地,景观效果良好。
中国旌节花高2~4米,树皮光滑紫褐色或深褐色。叶于花后发出,互生,纸质至膜质,卵形,长圆状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穗状花序腋生,花黄色,萼片4枚,黄绿色,卵形,果实圆球形,花期3~4月,果期5~7月。
中国旌节花喜光、稍耐阴、较耐寒,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轻粘壤土中生长最好。中国旌节花的茎髓为著名中药“通草”,有利尿、催乳、清湿热、治水肿、淋病等功效。
中国旌节花的栽培技术
(1)育苗:采集成熟种子晾干贮藏,翌年春季播种。播前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细致整地,施少量基肥,采用撒播法进行播种,播后覆土1厘米,喷水,加强管理,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苗高10厘米时即可移栽。
(2)栽植: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轻粘壤土进行栽种,栽时保持根系舒展,栽后浇透水,平时浇水保持见干见湿原则。生长期每月施2次稀薄液肥,及时中耕除草。
(3)采收:秋季割取地上茎,将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
文章来源:中国农林科技网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缘具密而细的锯齿,果密集,无梗,组成密穗状,顶端喙不明显,基部具宿存的花瓣及花丝。
灌木,高1.5-5米。树皮暗灰褐色,小枝圆柱形,具淡色椭圆形皮孔,无毛。叶纸质至膜质,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4-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至突然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单叶,互生,膜质或革质,边缘具锯齿,具托叶,早落。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腋生,直立或下垂,无柄或具短柄。花整齐,两性、杂性或雌雄异株,无梗或具短梗;具苞片1枚,小苞片2枚,小苞片基部连合;萼片4,花瓣4,均覆瓦状排列,靠合;雄蕊8,2轮,花丝钻状,花药丁字着生,内向纵裂;花粉粒球形、近球形,具3孔沟或3拟孔沟,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近圆形或圆形;子房上位,4室,胚珠多数,着生于中轴胎座上,花柱短而单生,柱头头状,4浅裂。浆果,球形,具多数种子;种子小,具假种皮,胚乳肉质,子叶椭圆形,胚根短。染色体基数x=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