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红星,1970年出生于呼和浩特市,1997年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学。现任东北财经大学体育部科学研究所主任,担任大连体育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体育经济学研究,并侧重借鉴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群众体育发展问题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教材五部,其中一部专著是关于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体育场馆建设布局的跨学科研究。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获立项并完成省部级项目七项,其中一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结项等级为优秀)。目前,2016年获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正在研究之中。2100433B
本书研究旨在探索和建立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点-轴-网”理论模式。首先,通过梳理我国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历史演进,指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与经济地理学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其次,选取影响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十个要素指标。第三,以我国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大量文献和统计数据为支撑,分析我国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优势与潜力。第四,论证我国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点-轴-网”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并进行理论创新。第五,运用定量分析法确定“中心点”和“发展轴”。第六,运用GIS研究工具分析“点-轴-网”模式。第七,运用“点-轴-网”理论模式深入优化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
国际主流经济地理学经历了数次主要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转变,如1950-60年代的计量革命、197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1980年代以来的新区域主义等。从计量革命的新古典经济学模型解释、到政治...
一、交通工程以面向国际,服务东北,协调区域,满足物流畅通为目标,构建公路、铁路、港口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的主要交通运输工程参见图7-1、附件:“十一五”重大项目规划表。公路工程。规划建设庄...
在体育设施网上注册账号吧 ,免费的,我是生产护栏网的,我就注册了一个
市区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促进全市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 ,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的 基本体育健身权益 ,构建覆盖城区、惠及全民、功能健全、实用高效 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体系 ,推进市区游园、广场、河道、社区体育健 身工程和儿童游乐设施建设 ,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中央《“健康中国 X”规划纲要》 和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 (X—X年)》,按照市区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公 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 ,探索社区体育设施与游园、广 场、河道体育设施融合建设模式 ,合理配置公共体育设施资源 ,兼顾各 类人群锻炼需求 ,初步建成覆盖行政性社区、居民小区的公共体育服 务体系 ,做到设施服务范围和半径覆盖所有市民 ,打造城市“十五分钟 体育健身圈” ,为建设实力 X、活力 X、魅力 X作出积极贡献。 二、建设标准 市区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
日益凸显的社区分层和需求分化使原本在质和量上就欠缺的社区公共空间越来越无法适应社区居民不断增加的需求。然而,在社区分异背景下如何实现社会空间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尚未引起高度关注。本研究首先对国际公共空间规划控制的保护政策、规划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等内容的深入研究,从联邦、州、地方三个层面,对公共空间规划层级、类型、表现形式和内容框架等进行系统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我国国情及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规划指标体系。 其次,以杭州市为例,通过现场勘查、问卷调查和社区走访等形式,对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和居民满意度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开放空间的可达性和公平性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在社区层面,以杭州人口密度最高的两个老城区为例,利用K 均值聚类分析法、高斯两步搜寻移动法2SFCA、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OLS及空间滞后模型 SLM 等,分别对社区层面公共空间可达性及其社会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杭州高密度老城区社区类型与公共空间可达性高度相关,研究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公共空间分布不公平性。在街道层面,运用简单缓冲距离法和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分别对2000年及2010年杭州主城区绿色公共空间可达性进行评价,并对十年间可达性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城区研究范围内绿色公共空间可达性空间分布较不均衡,呈现出较强的空间极化特征;多数街道可达性维持原有水平或仅略有提高;回归模型的研究结论表明,街道层面绿色公共空间可达性及其演变均不存在显著的社会经济差异。最后,基于国际经验以及杭州现状,本研究提出了社区分异视域下社区公共开放空间利用与规划控制的实现方式;从规划控制、资金保障、物质环境与社会服务四方面提出构建公平公正的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议,对构建我国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00433B
早在上个世纪末,我国规划研究领域就开始了人本主义的呼唤,规划视角也开始从物质空间向社会空间拓展。随着全球经济的重构,人口多样性的增加,以及住房体制的改革等,我国城市社区空间结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构与演变过程。日益凸显的社区分层和需求分化使原本在质和量上就欠缺的社区公共空间越来越无法适应社区居民不断增加的需求。然而,在社区分异与演变过程中如何实现社会空间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尚未引起高度的关注。以杭州市拱墅区为例,本研究将运用K-均值,Clustergram等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社区分异与演变视域下的社区公共空间(Community Public Space,CPS)规划的理论与实现方法进行系统性的探讨。 本研究将通过建构社区分异类型及对社区演变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社区分异与个性化需求,在社区公共空间质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分异演变视域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4
1.1.3 研究意义 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
第2章 低碳环保视域下的节能降耗问题及对策 15
2.1 全球低碳节能的行动与节能途经 15
2.2 我国在低碳节能方面所做的下作及存在的问题 16
2.3 我国低碳节能方面的对策 19
2.4 本书的研究 21
第3章 理论基础 25
3.1 不确定理论及相关方法 25
3.1.1 随机变量 25
3.1.2 模糊变量 26
3.1.3 模糊随机变量 29
3.1.4 模糊随机规划模型 29
3.2 控制及优化方法 31
3.2.1 模糊控制 31
3.2.2 神经网络控制 32
3.2.3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35
3.2.4 遗传算法 36
3.2.5 灰色系统理论 40
第4章 不确定环境下的节能系统 45
4.1 节能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45
4.1.1 节能系统的硬件系统 47
4.1.2 节能系统的软件系统 49
4.2 耗电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4.3 节能控制装置及控制规则 53
4.3.1 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规则 53
4.3.2 控制逻辑分析 56
4.4 节能控制过程 60
4.4.1 不确定化处理及输入量确定 61
4.4.2 建立耗电量的优化模型 61
4.4.3 运用混合智能算法搜索最优解 64
4.4.4 模型的修正 64
第5章 通信基站空调系统的热环境 66
5.1 通信基站热环境影响因素 66
5.2 热环境评价各因素隶属度函数的建立及其权重的确定 68
5.2.1 各因素隶属度函数 68
5.2.2 热环境评价指标权重 68
5.3 通信基站热环境系统设计 70
第6章 空调系统的自适应温度控制方法 73
6.1 通信机房的环境要求及温度控制原理 73
6.2 节能降耗的自适应温度控制过程 74
6.3 空调启动温度的定量决策 75
6.4 应用情况 77
第7章 模糊神经网络温度控制方法 78
7.1 温度控制系统原理 78
7.2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 80
7.3 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 82
7.4 实验结论 82
第8章 基于灰色预测的模糊神经网络温度控制方法 85
8.1 基于灰色预测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结构 85
8.2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86
8.2.1 灰色预测算法 87
8.2.2 等维新信息滚动预测算法 88
8.3 空调房间温度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及实现 89
8.4 仿真研究 91
第9章 模糊随机气温变量的温度控制模型 93
9.1 耗电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93
9.2 模糊随机气温变量及其数学描述 94
9.2.1 模糊随机室内温度的数学描述 94
9.2.2 模糊随机室外温度变化率的数学描述 95
9.3 模型的建立 96
9.4 简单模型的求解及企业实例分析 98
9.5 复杂模型的求解及企业实例分析 1oo
第10章 节能方案的选择 104
10.1 节能方案的形成 104
10.2 节能方案选择的模糊线性规划模型 106
10.3 模糊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 107
10.4 节能方案选择的实例 11o
第11章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113
11.1 冷链物流的低碳节能问题 114
11.2 冷链物流的设备与技术 118
11.3 低碳供应链中的温控技术 122
11.4 冷链物流中的节能管理 126
参考文献 130
附录A 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制度构建重要历程 137
附录B 我国节能方面的有关政策文件 139
附录C 基站现场照片 141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