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叶鼠尾草,学名Salvia bulleyana Diels,分布于云南大理、文山、怒江、保山等地区,生于山坡路旁,海拔2100-3400米。大理称为"紫丹参",民间常当作丹参入药。戟叶鼠尾草与丹参为同属植物,该属植物的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的酚酸类。
中文名称 | 戟叶鼠尾草 | 拉丁学名 | Salvia bulleyana Diels |
---|---|---|---|
别称 | 紫丹参(云南大理)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管状花目 |
科 | 唇形科 | 亚科 | 野芝麻亚科 |
族 | 鼠尾草族 | 属 | 鼠尾草属 |
亚属 | 弧隔鼠尾草亚属 | 组 | 宽球苏组 |
亚组 | 多年生亚组 | 系 | 栗色鼠尾草系 |
分布于云南大理、文山、怒江、保山等地区。
实验药材来源戟叶鼠尾草采自云南省大理苍山花甸坝东山坡,经大理学院药学院生药教研室杨月娥老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戟叶鼠尾草Salvia.bulleyana Diela的根。
植物形态戟叶鼠尾草为多年生草本, 高30~60cm;茎单一,被疏柔毛或变无毛,叶戟状卵形或戟状三角形, 长3.5~6(~12)cm, 宽2.5~5(~7)cm,顶端锐尖,基部心形或戟形,边缘具不整齐圆齿或钝齿,叶面被贴伏的短柔毛,背面沿脉疏被短柔毛,密被腺点; 基生叶柄长达14cm,茎生叶柄长1~12cm至近无柄,疏被长柔毛或近无柄。轮伞花序通常有4朵花,组成顶生总状或分枝成圆锥状花序,花序轴及花柄被黄褐色长柔毛;苞片卵形,先端锐尖,下部比萼稍长,向上部渐小,比萼短,外面脉上疏被长柔毛,萼钟形,长约1cm,外被黄褐色长柔毛及腺点,在上部约1/3处裂为2唇,上唇半圆形,顶端具3小尖头,下唇裂片锐三角形,萼筒长6mm;花冠紫色或紫红色,长约2.5cm,冠筒基部狭,直伸,至萼外增大略上弯,内面近基部有不完全的毛环,上唇长圆形,长7~8.5mm,顶端微凹,外被长柔毛,下唇侧裂片斜圆形,中裂片大,近扇形,宽8~13mm;雄蕊2,花丝长约5mm,药隔长约8mm, 上、下臂近等长,与花丝连接处膨大并被柔毛,下药室小;花柱外伸, 顶端不等2裂。小坚果褐色, 长约3.5mm,具红紫色腺点。花、果期8月。
为具有分枝的纺锤形,数个簇生,扭曲状,密生纤维状须根,长10~20cm, 直径约0.9~2.1cm。根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或细根痕,支根在分支处常变细,外层栓皮易剥落。质坚脆, 易折断, 断面不整齐, 浅棕色,外层有时红棕色。气微,味淡,微苦。
根横切面本品木栓层由4~5列红棕色木栓细胞组成,有的木栓细胞略有缺损,外侧可见破碎的落皮层;皮层较窄,由2~3列不规则的薄壁细胞组成; 韧皮部较宽广, 细胞小且排列紧密;木质部宽广,导管众多,类多角形,单个或者数个相聚,呈不规则的放射状排列。
粉末特征粉末棕褐色。导管主要为网纹导管及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分子长形,直径25~27.5μm, 边缘不整齐, 壁厚不均匀, 网孔狭细,有的较小。具缘纹孔导管分子较大, 直径可达32.5μm,螺纹导管少见;木纤维土黄色,多成束,直径17~25μm,韧皮纤维长梭形,直径20μm,壁、
落皮层2.木栓层3.皮层4.韧皮部5.形成层6.导管图1 戟叶鼠尾草根横切面详图(10×10厚,成束或散在。木栓细胞棕褐色,表面类方形或长方形,排列较整齐,众多成片存在,大小不一, 长约25~36μm, 宽约21~33μm。(图2)。1.网纹导管2.具缘纹孔导管3.木纤维4.韧皮纤维5.木栓细胞图2 戟叶鼠尾草粉末图(10×40)
戟叶鼠尾草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密被残存的叶鞘,其下生出黑褐色条状主根;主根木质,扭曲状,密生纤维状须根。茎单一,少分枝,钝四棱形,具四浅槽,上部密被黄褐色长柔毛及具腺疏柔毛,下部渐变无毛,具少数叶对。叶大多数基出,茎生叶具2-4叶对,向两端变小,叶片卵圆形或卵圆状三角形,长(2.5)3.5-6(9.2)厘米,宽(1.5)3-5(6)厘米,先端锐尖,稀近钝,基部心形或戟形,边缘具圆齿或圆齿状锯齿,薄纸质至坚纸质,上面榄绿色,被小的疏柔毛,下面较淡,沿脉被疏柔毛,余部散布紫褐色腺点;叶柄长0.5-12厘米,基出叶柄最长,茎生叶柄向上渐短,基部略鞘状,与茎被同一毛被。轮伞花序通常4花,疏松,组成长15-30厘米总状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卵圆形,与花萼等长或短于花萼,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或最下部的具齿,上面无毛,下面沿脉上被疏柔毛,余部散布紫褐色腺点;花梗长4-6毫米,与花序轴密被黄褐色的长柔毛。花萼钟形,开花时下缘长约1厘米,花后下缘长达1.3厘米,外面沿肋及边缘被黄褐色长柔毛,其间散布紫褐色腺点,内面被微硬伏毛,二唇形,裂至萼长1/3,上唇宽三角状卵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7毫米,先端具3个小尖头,下唇长约5毫米,宽约7毫米,半裂成2齿,齿三角状卵圆形,先端急尖或近渐尖。花冠紫蓝色,长约2厘米,外面尤其是背部被柔毛,内面离冠筒基部2-3毫米有斜向不完全疏柔毛毛环,冠筒长约1.5厘米,基部狭,直伸,在萼外腹状增大,稍向上弯,冠檐二唇形,上唇长约5毫米,略盔状,顶端微凹,下唇比上唇稍长,3裂,中裂片近扇形,侧裂片斜卵圆形。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下,花丝长约5毫米,药隔长约8毫米,伸出,与花丝联接处膨大且被柔毛,上下臂近等长,下臂药室很小。花柱伸出,先端不相等2浅裂,后裂片不明显。花盘前方略膨大。小坚果褐色,具红紫色斑点,长约3.5毫米。花、果期8月。
鼠尾草和薰衣草的区分:鼠尾草是草本植物,薰衣草是半灌木或矮灌木植物。鼠尾草(图片见上):一年生草本;须根密集。茎直立,高40-60厘米,钝四稜形,具沟,沿稜上被疏长柔毛或近无毛。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复叶...
兰花鼠尾草是多年生草本,多做一年生栽培。株高50-70cm,枝近方形,多分枝,叶卵形,边缘有粗锯齿。轮伞花序,顶生花,多花密集,花萼管状钟形,花色有粉蓝或粉紫。花期春至夏季。园林用于花坛,花境,从植,...
鼠尾草花期6-9月。轮伞花序2-6花,组成伸长的总状花序或分枝组成总状圆锥花序,花序顶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长2-5毫米,宽0.5-1毫米,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花梗长1-1.5毫米,...
生长于山坡路旁,海拔2100-3400米。
栽培: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土质深厚壤土为佳,有利生长。种子直播,每穴3-5粒,发芽一周后或获株高达5-10cm时须疏苗。间距20-30cm。成株后可再次疏剪,增加距离,生长的较旺盛。不同品种的鼠尾草需要的光强度不尽相同,在栽培前需多加确认及了解。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①种子繁殖
可在春季和初秋播种。播种前为提高出苗率以及早出苗,可先将种子用50℃温水浸泡,待温度下降到30℃时,用清水冲洗几遍后,放于25~30℃恒温下催芽或用清水浸泡24小时后播种。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由于鼠尾草种子小,宜浅播。播后要覆盖薄土,并要经常洒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②扦插繁殖
在5~6月,选枝顶端不太嫩的顶梢,长5~8厘米,在茎节下位剪断,摘去基部2~3片叶,按行株距5厘米×5厘米,插入苗床中,深2.5~3厘米。插后浇水,并覆盖塑料膜保湿,20~30天发出新根后按行株距(45~50)厘米×(25~30)厘米的密度定植。
定植后应及时松土除草,干旱时应适当灌溉,雨后必须及时排水。生长季节根据情况追肥2~3次,每次每亩可追尿素5千克左右。在长江以北,冬季需培土越冬,一般在地上部收获后、冬冻前灌水后即培20厘米高的土,翌春终霜后扒开土浇水,使萌芽生长。华南地区不需覆盖也可安全越冬。
介绍了粉萼鼠尾草在设施内的栽培技术。重点探讨了在高温高湿的设施条件下粉萼鼠尾草繁殖、移栽、促花等技术措施,以及常见病虫害的控制方法。
为了探明贵州鼠尾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为其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贵州鼠尾草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4.69%。因此,贵州鼠尾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较丰富。
种 名:戟叶桑
学 名:Morus australis Poir. var. hastifolia Cao
别 名:-
科:桑科
属:桑属
紫珠叶巴戟产于四川(缙云山)至贵州(兴仁)和云南南部、东部。2100433B
紫珠叶巴戟生长于山地林下或路旁、沟边、山坡等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