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主要功能部件的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借以实现机器指令级的各种功能和特性。从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原理来说,计算机是在控制器的全面控制下,接收经数字化编码的输入信息(程序和数据),把它存放在存储器中,根据程序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快速运算,产生结果数据输出。因此,可以把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看成是一台计算机的逻辑组成中最基本的功能部件。
中文名称 | 计算机组织 | 特点 | 快速性、通用性、准确性 |
---|---|---|---|
基本功能部件 | 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等 | 用途 | 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 |
现代计算机的功能部件包括有中央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子系统。
中央处理器一般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根据完成操作的种类和速度的不同要求,运算器可以采用不同的实现方法。基本算术逻辑操作由硬件实现,复杂操作则既可由硬件、固件实现,也可由软件实现。在要求速度很高的场合,则采用流水线运算部件或阵列乘法器等并行处理组织形式。
中央处理器组织的特点主要反映在寄存单元的选择上。依照这一特点,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
1.多通用寄存器计算机组织
早期的计算机采用单一的累加器作为寄存单元,现代计算机则普遍采用多通用寄存器。它们既可提供操作数和保存操作结果,也可提供寻址中需要的基址、变址量、主存地址,或保存子程序参量,堆栈指针等。必要时,还设置一些专用寄存器,如暂存寄存器、条件码寄存器等。操作单元主要是算术逻辑单元,担负基本算术逻辑运算。在有必要由硬件实现复杂算术运算的巨型和大型计算机中,还设置有各种浮点运算部件、乘除运算部件等。
2.堆栈计算机组织
堆栈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组织与前一种组织形式有所不同。代替通用寄存器的是主存堆栈(可能少数栈顶单元用寄存器实现)。采用零地址指令实现堆栈顶部几个单元内容间的操作,操作结果仍送回堆栈,代替原来的操作数。中央处理器设置多个寄存器,用来保存主存中程序区、数据区和堆栈的各种指针。利用堆栈的后进先出存取原理能使计算机的结构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结构相适应。
由于输入输出控制和通信控制等功能已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而且存储器、输入输出装置等采用异步工作方式,所以早期计算机中统一的控制器逐渐分散到各功能部件内部,形成运算控制器、指令控制器、存储控制器、输入输出(通道)控制器、外围设备控制器等。中央处理器除直接掌握运算控制和指令控制功能外,还通过中断机构调用操作系统对存储系统和输入输出子系统等实行统一的控制。此外,操作系统还能实现复杂的系统管理功能,为用户提供批处理、分时处理、交互式处理、实时处理等多种操作方式。因此可以说,操作系统是利用存储程序作为控制手段实现对控制器的延伸,补充了控制器硬件功能之不足。
长期以来,存储器的工作速度落后于中央处理器的工作速度,成为处理机的瓶颈。为了克服这个障碍,人们提出层次存储系统和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为了提高存储器的有效工作速度,在原来的主存储器与中央处理器之间增加了高速缓冲存储器;为了扩大存储器容量,增加了以磁盘机为主要设备的辅助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的后援。用户使用时,可以面向统一的虚拟存储器逻辑地址空间,而数据和指令在各层之间的调动则由硬件(高速缓存-主存层次)或操作系统(主存-辅存层次)自动完成。
硬件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集成电路、磁盘机和终端设备的发展,使计算机硬件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硬件对软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与此同时计算机系统的设备量显著增加。计算机组织成分有了新的划分方法。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装置组成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受输入-输出子系统的单独控制。它们对系统的价格比重已经由60年代的30%~40%上升到80%。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组成处理机与输入-输出子系统并列。
计算机组织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下列几条基本原则。
计算机组织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争取高运算速度、大存储容量、强处理功能、低机器价格的过程。为了发挥所有功能部件的总效能,必须谋求计算机各部件间的信息流量平衡。因此,各功能部件工作速度的相互匹配是计算机组织合理性的标志。例如,层次和并行存储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是谋求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信息流量平衡的结果。
采用层次概念来研究计算机组织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把外层的标准化与内层的多样化结合起来,如用标准的输入-输出通道或接口经过设备控制器驱动多种特性迥异、类型不一的外围设备;二是实现虚拟系统,这与计算机系统结构实现各层虚拟机器的原理类似。例如,虚拟存储器就是在层次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户无需介入实际存储系统的细节,以接近于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存取速度使用比主存容量大得多的主、辅存储统一的地址空间。
无论是计算机系统的全局或是局部,都可以利用模块化概念划分为相对独立的部分,各部分至少具有一定程度上完整的处理功能和独立的自治控制能力。各部分之间经过标准的接口或界面相互连接,这样使它们能随意增减或替换,而不致影响其余部分的正常工作。在计算机系统的各个层次都存在利用模块化方法加以实现的可能性。以硬件的层次来说,按功能划分模块是纵向划分,而设置多个并行的运算部件和存储模块等是横向划分。在各个部件内部,模块化也是有效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必要条件。
在模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散控制功能,从集中式控制走向分布式控制。这样,有利于多个部件的并行操作,也为不同工作速度的部件之间实现异步控制创造条件。上述的统一控制器向多个分散控制器的发展,是已经实现的功能分散方案。许多巨型和大型计算机也可利用功能分散原理做成高性能的功能分布多处理机系统。
处理任务的高度集中和数据流量的迅速增长,要求采用多运算部件和多存储模块。它们与数量众多、品种繁杂的外围设备之间如何互相连接,成为计算机组织的中心问题之一。早期计算机(图1 以中央处理器为中心的计算机组织)中那种以中央处理器为中心,由它包揽一切指令操作和输入输出控制任务的做法,不但不利于提高中央处理器自身的使用效率,而且也无法应付数量庞大的外围设备对处理的需求。代之而起的是以存储器为中心的互连方式(图2 以存储器为中心的计算机组织。批量的输入输出数据可以越过中央处理器,经过输入输出通道进出于主存储器,只是在最必要的时候才用中断方式请求中央处理器进行短暂干预。
在设备数量很多的情况下,全部设备都与存储器分别单独相连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能适应扩展数量和更换品种的需要。如果所有外围设备都经过统一的总线和标准接口与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模块相连,计算机系统组织就要灵活得多。这就是现代计算机组织普遍采用的总线互连方式(图3 以总线互连的计算机组织)。
总线以简单经济的技术实现灵活可变的计算机系统配置,能较好地满足不同用户对计算机系统通用性的要求。但是,它必须按时间分割或优先级竞争的原则工作,使同一时间内一套总线只能为一对功能模块之间传送信息服务。总线是互连网络最简单的一种型式,在设备量更多、速度要求更高的场合,还可选用其他互连型式。
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可以从概念上表示为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结合。数据流发生于计算机各功能模块之间,存储或寄存的信息经过数据路径流动并接受加工;而控制流则对数据流的存储、传送和加工过程进行时序控制。数据路径表示计算机数据单元(包括存储器和寄存器)和操作单元(包括运算、计数、移位、传送)相互连接的空间关系。控制时序表示正被处理中的信息经过数据路径作用的时间关系。二者相结合,信息便能按照相应的时间顺序经过有关的数据单元和操作单元,完成由确定的算法所描述的信息处理过程。这就是计算机组织中用来分析和设计计算机功能部件相互作用的一种普遍方法,为诺伊曼型计算机所采用。
控制流的设计反映在指令控制器中,就是制定各类指令的时序控制过程,包括取指令、形成操作数地址、取操作数、执行指令操作、形成结果数地址、保存结果、判断和响应中断请求等一系列指令步骤。实现这些指令步骤既可以用硬联逻辑控制方法,也可以用微程序控制方法。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指令吞吐率,可以采用使连续的指令相互重叠和按流水线执行的组织方法;也可以设立指令缓冲站以减少从主存储器重复读取指令的时间,并采用先行控制的方法以越过前面执行时间较长的指令而尽可能把具备条件的后续指令提前执行。
计算机系统结构作为从程序设计者角度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在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中处于机器语言级;而计算机组织作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和物理实现,其任务就是围绕提高性能价格比的目标,实现计算机在机器指令级的功能和特性。研究和建立各功能部件间的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完成各个功能部件内部的逻辑设计等是逻辑实现的内容;把逻辑设计深化到元件、器件级,则是物理实现的内容。有时把前者称为计算机组织,把后者称为计算机实现。但是,随着集成电路规模的日益增大。这两步实现的内容很难分开,因此将它们统称为计算机组织。
计算机的许多重要特性,如快速性、通用性、准确性、逻辑性等,均来源于最主要的结构原理,即存储程序原理,它是了解计算机组织的关键。根据存储程序原理构造的计算机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又称诺伊曼型计算机。
存储程序原理的基本点是指令驱动,即程序由指令组成,并和数据一起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机器一经启动,就能按照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把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出来逐条执行,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这是计算机与一切手算工具的根本区别。
存储程序概念最早是由匈牙利人J.诺伊曼于1946年提出来的。他同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现代计算机雏型,其基本组成就是上述五种功能部件。它的存储器是4096个40位存储字的集合体,利用示波管存储器来实现。存储单元按线性编址,同等地存放数据和程序。运算器包含一个算术逻辑单元和一个用来提供操作数和存放操作结果的累加寄存器(另一个操作数来自存储器)。
控制器实现对20位半字长指令的时序控制。在一条指令中6位表示操作码,给出64种不同操作;12位表示地址码,给出存储器每一个存储单元的地址;另有 2位未用。输入和输出设备包括电传打字机、磁带设备等,输入输出操作的控制通过运算器完成。
现代的计算机组织与诺伊曼当时提出的计算机组织相比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就其结构原理来说,占有主流地位的仍是以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的诺伊曼型计算机。它的特征可概括为:①存储器是字长固定的、顺序线性编址的一维组织;②存储器提供可按地址访问的一级地址空间,每个地址是唯一定义的;③由指令形式的低级机器语言驱动;④指令的执行是顺序的,即一般按照指令在存储器中存放的顺序执行,程序分支由转移指令实现。
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 禁用Application Management服务,就能解决了。具体原因不明。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试题及答案一 填空1 CPU 的外频是100MHz ,倍频是 17 ,那么 CPU 的工作频率(即主频)是(1.7)GHz2 在拆装微机的器件前,应该释放掉手上的(静电)3 系统总线是...
这个系统调试一般什么时候用?信息点怎么计算了? --:你好,这个点位就是设备终端的个数。 比如,打印机,网络插座,微机,扫描仪这些能够构成网络系统的设备 这个就是当设备比较多的时候记取的一个调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 这学期选修计算机组装维护,总体来讲学了不少,它主要包含三方面,我就对 这学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 一、 计算机硬件安装 第一步 安装 CPU,先将 CPU 和内存安装到主板上,然后再把主板装到机箱里, 要是先把主板安装到机箱后再安装 CPU 和内存就不是很方便了。准备一块绝缘的泡沫 用来放置主板,主板的包装盒里就有这样的泡沫。 第二步 安装内存 目前主板上最常用的内存插槽采用 DIMM 结构,正反两面的线路设计是分开的, 各自拥有独立的线路。 SDRAM 内存插槽为 168 线, DDR 内在插槽为 184 线, DDR2 内存插槽为 240线。 第三步 光驱、软驱和硬盘的安装 (1) 安装软驱和光驱: 先从面板上取下一个 3 寸槽口和一个 5寸槽口的档板, 用来安装软驱和光驱, 把光 驱安装在 5"固定架上,保持光驱的前面和机箱面板齐平,在光驱的
假设你去电脑城买一台计算机(要求说明所买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的用途自定) ,请 列出所选计算机配件, 并说明选择计算机配件的理由 (要求对计算机配件的选择作必要的分 析,能体现你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然后给出计算机组装过程。 要求字数在 2000—5000 之间。 计算机组装探讨 一、计算机配置单 对于本人而言, 对于计算机的要求不高, 满足日常的需要, 如看电影、 玩小型游戏即可, 不需要太过于强大的功能,所以就需要考虑太多是否含 3D 渲染的配置。如果我去买一台电 脑,我会选择造价为 4000 元左右的电脑。 (1)CPU:AMD 速龙 II X4 640/ 盒装 ¥720 主频 3.0GHz 四核 二级缓存 4*512K 理由(下面格式一样) :主频高,发热量不高,一般就是 20°、 30°左右,四核足够日常娱 乐应用。比如偶尔要玩一些大型的游戏,相对于其他的来说,它运行的比较
主办单位 |
中国计算机学会 |
联系人 |
张加万 |
一部计算机表现出某种智能行为并不一定被认为它本身有智能。为了判定计算机是否具有智能,图灵曾设计了一种测试方法,即有名的图灵试验。设想一个测试者用计算机终端分别与被测的人及计算机联系(测试者不能直接看到被测人与计算机),如果从回答测试者问题的信息中不能正确区分被测者是人还是计算机,即把计算机当成人了,就应认为计算机具有智能。这是一种关于智能机的行为主义的观点。以回答问题的能力做为具有智能的判据有一定局限性,因为人的智能涉及许多方面,有些智能如形象思维就不可以言传。这种测试也难以反映自学习自适应能力。人们一方面追求用机器实现智能,另一方面又不大相信电子器件的自动开与关能实现人的思维。因此当一种实现智能应用的方法很有效时,往往认为这是一种已知的技术,与其他计算机程序运行没什么不同,人们对于机器模拟人类思维的矛盾心理趋向于认为一个能工作的系统是有用的但不是真正有智能的。
实际上,智能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它始终处于不断向前推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前沿。人工智能的权威学者M.明斯基定义人工智能的任务是研究还没有解决的计算机问题。这一观点反映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机研究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智能应用问题往往没有确定的求解算法而采用搜索的办法,一旦人们对某一问题掌握了足够丰富的知识,即已找到了不需要搜索的确定型算法,可以预见其行为与效果时,这个问题一般就不再认为是一个智能问题了。从应用的角度看,如果一项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已经成熟并被广泛采用,人们已经了解它的运行机制,就不再把它视为智能技术了。可以预言,目前被看成是智能计算机主要组成部分的知识库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像数据库一样被当成一般的计算机技术。因此,智能计算机与其看成是与传统计算机完全不同的一种机器,还不如看成是带动计算机不断发展的一项高技术。这种压力迫使从事智能计算机研究的科研人员必须不断提出新概念、新方法,不断攻克新的技术难关。
研制智能计算机的目的不是用计算机代替人的脑力劳动,而是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特长,形成互补、协调的人机合作环境。不怎么聪明的智能计算机可以使聪明的人更加聪明。在人机合作的和谐环境中,人主要负责提供涉及面很广的常识和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机器作为人的助手从事需要一定智能的其他工作。智能机往往是某些方面聪明过人而其他方面又十分愚笨,因此设计一个高效率高智商的人机协作智能系统必须合理地确定哪些事由人做,哪些事由机器做,而且要建立十分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
军队是一种组织形态,企业是一种组织形态,联盟是一种组织形态,但是我们最常见的组织形态是公司的组织形态:
企业理论中的公司组织形态, 通常是指威廉姆森根据钱德里的考证将公司内部科层制的组织形态划分为U型(一元结构)、H型(控股结构)和M型(多元结构)三种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