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技术层 | 外文名 | Technical level |
---|---|---|---|
层高超过 | 2.2m | 根 据 | 技术层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
指建筑物的自然层内,用作水、电、暖、卫生等设备安装的局部层次。技术层可以从外观上看出来,正常的各层间的窗户都是均匀分布的,如果有两层间窗户的距离明显比其它层之间高就说明里面有技术层。
针对平台的特性,我们采取的做法是:遵循系统分析的原则,以不变的抽象控制理论为底层,以百变的客户需求作上层,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突出我们的平台特性。
MyCMP思普协同管理平台架构共分为以下几层:
第一层:系统数据层,主要解决系统物理数据的存储管理。
第二层:系统框架层,系统的核心底层,主要由各个组件有机结合而成,用来处理底层信息的管理和传递等功能。
第三层:系统平台层,用于设置基于应用用的各个系统的运作模式,其中包括:菜单系统,表单系统,流程系统,报表系统,检索系统和预警系统等需要设置的功能。
第四层:应用表现层,与用户密切相关的各个数据处理、流程处理、数据分析等各种应用级功能,展现给用户浏览使用的各个应用模块。在系统中,应用层功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任意定制。
在MyCMP中,第二层和第三层是系统的灵魂所在,它支撑着整个平台正常运转,这些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而第四层是展现给用户的操作页面,用户所要关心的正是这里,所有的系统功能对用户来说可以轻松定制,很适合用户的中国式管理;由于用户需求转化为实际的操作实现简单,对管理员在系统内部作了充分的优化,彻底降低了管理员的劳动强度。2100433B
Technical level
设备处之类的吧。
此帖由11lin_a回答: 技术层:指建筑物的自然层内,用作水、电、暖、卫生等设备安装的局部层次。 技术层的作用:放置各种设备和修理养护用 什么叫技术层? 详细请看: http://www.jtzhi...
需要计算建筑面积。因为层高超过2.2米的技术层,应计算建筑面积.GB/T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3.0.3条 层高2.2米及超过2.2米者应计算建筑全面积,层高不足2....
高层建筑中通常将高度较低的小型设备和管道用房组织在同一层称为技术层。根据国家有关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对于层高在2.2m及以下的技术层不计算建筑面积,因而我国除住宅外的绝大部分高层民用建筑的技术层层高均为2.2m。
技术交底记录 格式号:质技 -38 编号:黄河大桥 2015-05-10 施工单位 G18 荣乌高速黄河大桥 项目部 工程名称 G18 荣乌高速黄河大桥及接线综合提升工程 单位工程 路面工程 分项工程 透层、封层、 粘层 施工图号 路面施工队: 现将透层、封层、粘层技术交底下发给你们,望你们严格按照交底及有关技术、 安全规范施工。 一、工程概况 G18荣乌高速东营大桥及接线综合提升工程, 路线自垦利互通立交接线 K496+017处,经垦利互 通主线桥、原收费站、永丰河大桥、七干渠大桥、三排沟中桥、黄河大桥、王庄干渠中桥、东港互 通主线桥,止于 K509+999处,路线全长 12.982 公里。 二、施工准备 1、施工人员 本项工程配备路面专业施工负责人 1 人,技术员 2人,专职安全员 1 人,施工工人 15~20 人。 2、机械准备: 序 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履约标准 进场数量 进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四层交换机、七层交换机的概念 二层交换技术 二层交换想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可以简单的解释成以 IP 与 MAC 共同确认数据 包地址,然后传输数据包,交换机与 PC 当中都存有一个 MAC 表,通过广播的形式来建立 和更新 MAC 地址表,众所周知,第二层交换机,是根据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 MAC 地址和 通过站表选择路由来完成端到端的数据交换的。 因为站表的建立与维护是由交换机自动完成, 而路由器又是属于第三层设备,其寻址过程是根据 IP 地址寻址和通过路由表与路由协议产 生的。所以,第二层交换机的最大好处是数据传输速度快, 因为它只须识别数据帧中的 MAC 地址,而直接根据 MAC 地址产生选择转发端口的算法又十分简单,非常便于采用 ASIC 专 用芯片实现。显然,第二层交换机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是一个 “处处交换 ”的廉价方案,虽然 该方案也能划分子网、限制广
表层技术是指通过对材料基体表面加涂层或改变表面形貌、化学组成、相组成、微观结构、缺陷状态,达到提高材料抵御环境作用能力或赋予材料表面某种功能特性的工艺技术。按照作用原理,表面技术有四种基本类型,即原子沉积型、颗粒沉积型、整体覆盖型和表面改性型。
表层技术可以在不改变材料基本组成前提下,投入费用较少,而能大幅提高材料性能,经济效益显著,在发展新型材料上起着重大作用,如在制备高Tc超导薄膜、金刚石膜、纳米多层膜、纳米粉末、纳米晶体材料、多孔硅、碳60等新材料中表面技术起了关键作用。2100433B
专门用于薄膜叠层。
在LTE-Advanced研究中,3GPP RAN主要研究和标准化“类型Ⅰ中继”,其特性如下。
① 类型Ⅰ中继是带内中继(Inband Relay)。
② 类型Ⅰ中继管理独立的小区,并拥有独立的物理层小区ID,发送独立的同步信号、参考符号等。
③ 归属到类型Ⅰ中继的R-UE直接从中继节点接收调度信令和HARQ反馈信令,并直接向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控制和反馈信息。
④ 类型Ⅰ中继允许LTE R8终端的接入。
⑤ 对于LTE-A终端,类型Ⅰ中继允许提供有别于普通LTE R8 eNode B的增强特性以提高系统性能。
可以看到,类型Ⅰ中继属于前面提到的带内、非透明、独立管理小区的RN,类型Ⅰ中继具有与普通eNode B类似的功能。
根据前面的定义,带内类型的RN在接入链路和回程链路上复用相同的载波频率资源,若这两条链路的信号收发同时进行,由于RN节点的收/发通道之间并不总是有良好的信号隔离,因此,将出现RN的发送信号干扰自身的接收信号的情况,如图10-10所示。为了避免此类自干扰的出现,类型Ⅰ中继以时分的方式工作在接入链路和回程链路上,特别地,针对TDD模式的类型Ⅰ中继:
l Donor eNode B→RN的传输在eNode B和RN的下行子帧完成;
l RN→Donor eNode B的传输在eNode B和RN的上行子帧完成。
在LTE R8中,终端在非DRX状态下每个下行子帧都对控制区域进行检测和测量,为了保证类型Ⅰ中继进行回程链路的接收不对LTE R8终端造成影响,采用了R8协议中已经定义的MBSFN子帧的工作方式,如图10-11所示。在一个MBSFN子帧的非控制区域,RN接收来自于Donor eNode B的下行回程数据,同时不向R-UE发送任何信号。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告知RN作为回程传输的下行子帧。同时,基站需要预先告知RN作为回程传输的上行子帧,RN避免在这些上行子帧中对R-UE进行调度。
对于存在RN部署的TD-LTE-Advanced系统,为了支持上下行对称和非对称业务,接入链路可以配置为上下行对称和非对称的子帧配比,因此,回程链路也应当支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支持灵活的子帧分配方式,如图10-12所示,这部分内容还在3GPP RAN1研究和讨论过程中。
RN在MBSFN子帧的控制区域需要向R-UE发送控制信令,由于自干扰的限制,无法同时接收Donor eNode B发送的信号,因此3GPP RAN1正在研究和讨论专门针对RN的下行控制信令设计,称为R-PDCCH(Relay-PDCCH)。目前主流的两种P-PDCCH设计方案有两大类。
(1)常规R-PDCCH:Donor eNode B为归属于其下的多个RN分配相同的R-PDCCH区域,每个RN在该公共区域内采用类似LTE R8 UE盲检的方式获得各自的控制信令。
(2)RN specific R-PDCCH:Donor eNode B为每个RN分配专属的R-PDCCH资源,每个RN在各自的资源内获得控制信令。
同时,3GPP RAN1也在研究回程下行子帧中R-PDCCH与R-PDSCH (回程下行数据传输信道)的复用设计。目前有如下的3种复用设计方案尚在讨论中,为简单起见,这里没有描述RN收发切换对回程传输带来的影响。
(1)TDM复用方式:在MBSFN子帧的非控制区域中,R-PDCCH与R-PDSCH为单纯的时分复用的关系,如图10-13所示。其中R-PDCCH频率上占用整个系统带宽,时间上占用的OFDM符号数目可以由基站配置。
(2)FDM复用方式:在MBSFN子帧的非控制区域中,R-PDCCH与R-PDSCH为单纯的频分复用关系,如图10-14所示。其中R-PDCCH时间上占用MBSFN子帧中非控制区域的所有OFDM符号,频率上占用的PRB数目可以由基站配置。
(3)TDM FDM混合方式:在MBSFN子帧的非控制区域中,R-PDCCH与占用相同频域位置的R-PDSCH资源为TDM复用方式,与另一部分R-PDSCH资源为FDM复用方式,如图10-15所示。其中R-PDCCH占用PRB和符号数目可以由基站配置。
在讨论“类型Ⅰ中继”的同时,3GPP RAN1也对其他的中继类型进行了研究,一种“类型Ⅱ中继”方案吸引了部分公司的研究兴趣,类型Ⅱ中继具有如下的特性:
① 类型Ⅱ中继是一种带内中继节点;
② 它没有独立的物理层小区标识,不能创建新的小区;
③ 它对LTE R8终端是透明的,即此类终端意识不到Type II中继节点的存在;
④ 它能够传输PDSCH;
⑤ 它至少不传输CRS和PDCCH。
可以看到,类型Ⅱ中继属于“不独立管理小区的”、“透明的”中继类型,主要用于增强终端的PDSCH接收性能,从而达到提高小区整体吞吐量的目的。类型Ⅱ中继由于不发送CRS和PDCCH等公共信号,因此不能作为扩展小区覆盖的解决方案。类型Ⅱ中继的工作方案,主要有如下的3种类型,分别如图10-16至图10-18所示。
① 下行非协作传输,即基站将(重传)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包发送给中继节点,下行数据初传和重传都是在中继节点和用户终端之间进行,基站不参与向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
② 下行协作初传和重传,即基站将(重传)调度信息和下行数据包发送给中继节点,下行数据的初传和重传都是由基站和中继节点协作完成的;
③ 下行协作重传,即下行数据初传在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进行,当需要重传时,基站将重传调度信息发送给中继节点,基站和中继节点协作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
总体上看,3GPP RAN1对类型Ⅱ中继的研究还处于初步的可行性讨论阶段,具体的工作方案还没有一致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