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纪念林 | 外文名 | historic forest |
---|---|---|---|
所属学科 | 林学 | 公布时间 | 2016年 |
《林学名词》第二版。
为铭记重大事件、历史传说、特定人物或纪念特殊事件而营造的森林类型。
蔡伦纪念园是耒阳市2001年在原“蔡侯祠”基础上扩建起来的,整个纪念园面积9万多平方米。园内景观主要由主大门、蔡子池、怀圣台、碑廊、手工造纸作坊、六角亭、蔡侯祠、蔡伦墓八大部分组成,有主有次,相得益彰...
纪念章报价15元,纪念章价格便宜, 发行简单、题材广泛、收藏者众多而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材质纪念章又称为纪念币,是由金、银、铂、钯等或其合金铸造而成,由于纪念币的绝大多数品种...
1、信息量多,不仅可以录入进校生活点点滴滴,而且可以把校园风貌永存画册,是普通毕业照片无法实现。2、容易保存,一张普通毕业照片很容易弄丢,而毕业纪念册醒目不会轻易丢失。3、可读性强,由于信息量多,同时...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张小松昨天在静安香格里拉向林博和其他49位获奖人士颁发了证章、证书。
适于风景区、公园、庭园及街道等地栽植。树形优美、亭亭玉立、秀丽美观,可在建筑物北侧或其他树冠庇荫下栽植,也可在草坪上丛植成景。列植于道路两侧,易形成庄严、肃穆气氛,可用于纪念林。
北京商业建筑面面观
寻求传统的现代价值
故乡的情缘
感知的城市,形而上的城市
漫话墙与空间
索菲亚现象
建筑要有特色
生活--建筑创作的源泉
"小东西"也有"大意思"
应重视书院建筑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人造环境心理学"研究迫在眉睫
话说建筑的表情
风景环境与建筑
"薪火相传"之义的实践--纪念林徽因先生
一隅之耕
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小议景观建筑学在中国建筑界的地位和作用
混沌与无序
建筑与人文
"五环图式"话建筑
博观、制宜、场所精神
博风汉骨--建筑文化地域性之我见
走近青年建筑师
屋顶--传统文脉的信息码
1/2+1/4
话说民居研究
由"高大而不是伟大"所想起的
拓扑同构与中国园林
日本列岛的"黄帝明堂"
尊重自然
神为形内,意在笔先--略谈建筑的气质
一段难忘的经历
拓展乡土建筑研究的领域
文物建筑的科学复原重修不能以"假古董"视之--兼谈中国文物建筑保护维修的中国特色
桂林山水与景区建筑
形式新释--我的广义形式观
弥足珍贵,大地文章--谈建筑遗产的保护
研究重要,实践更重要
哈尔滨,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
城市别称中的悖论及其他
乌托邦的黄昏
现状与改革
我国最早的一部建筑史--乐嘉藻《中国建筑史》读后记
建筑理论是什么
三人行·时装
光
论节制
拉萨梦旅
感悟建筑
人民大会堂方案设计体会
"鉴名"建筑师与建筑的主流
我想当学者
"表里不--"的建筑
与我的上帝对话
网上"建筑"
雷州感怀
回顾历史,树立壮志,再现东亚建筑的繁荣
古都风貌、建筑风格、社会风气
济南老火车站拆除有感
走过现代与传统,找到主体
上海建筑的思考--海派文化的拼贴、叠合、折衷与生成
关于房屋形式的对话--一个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形式的哲学--试析建筑文化
建筑艺术也需要走到群众中去
教授失学的悲哀与建筑史学的困境
新世纪的建筑观
城市呼唤秩序--城市畸形现象浅议
从民居到民系研究
体验建筑
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光环境"
香港文物六千年,齐心保护迈向前
照破西来一片心--中国建筑师该如何面临挑战
作者索引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以荟萃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本辑收录论文17篇,分为中国建筑史学史研究,佛教建筑研究,古代建筑制度研究,古代城市与园林研究,英文论稿专栏五个栏目。
开篇为《建筑师林徽因的一九三二》,以纪念林徽因诞辰一百一十周年。这篇文章史料工作非常扎实,论述严谨,理清了林徽因对中国古代建筑特征思考的思想根源。文笔细腻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明治时期日本建筑界的中国建筑调查及其研究方法》以日本建筑界在明治时期的中国调查为研究对象,公开了百年之前的建筑测绘等实录性史料。
《东亚视角下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展望》暨第二届中国古代建筑史国际会议近畿论坛侧记,总结了日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东亚建筑与都市的研究;《唐长安靖善坊大兴善寺大殿及寺院布局初探》对隋唐长安城靖善坊内的著名隋唐皇家寺院大兴善寺的寺院布局与大殿形制做了推测性研究和初步还原。
《从都城与宫殿建筑复原看日本、中国、韩国的渊源与异同》分析了中、日、韩宫殿建筑的历史联系,并指出三国建筑复原决策的异同与社会现状的关联。《从台湾相关方志与“重建台湾郡城图说”探讨台湾清代寺庙建筑的几个线索》以“重修台湾郡城图说”中台湾寺庙的图像解析了其对台湾清代寺庙研究的意义;古代建筑制度研究有《清代建筑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营造法式〉厦两头与宋代歇山做法》、《算法基因:晋东南三座木结构尺度设计对比研究》、《日中寺院建筑彩色意匠与施工技术的关联性——关于东亚彩画纹样誊写技法的传播及其发展的考察》、《唐时期瓦作新识——渤海上京筒瓦和兽头之启示》及《论多样化外檐斗栱的外观与布局——日本和样佛堂与中国北方辽宋金建筑的比较》;《元大都城市规划再考:皇城位置与钟鼓楼与“胡同制”的关联》、《明代应天府地方行政建筑在府域内的空间配置研究》与《北宋洛阳私家园林考录》为古代城市与园林的相关研究。此外还有两篇英文论稿及一份测绘实例。上述论文中有多篇是诸位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的研究成果。
本辑收录的大部分论文为清华大学与国外学者共同组织的“第二届中国建筑史高端论坛”的论文成果。2013年12月7、8日,十几位中国建筑史研究的海内外知名学者齐聚日本近畿大学,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了他们对中国建筑史的最新见解。论坛提交论文,多为国内外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类似高端学术论坛,还将在海内外不同地区继续举行,本刊将持续关注,并将相关高水平论文及时收录发表,提供一个中国建筑史研究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