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漏产生的基本条件:地层中存在能使钻井液流动的漏失通道,如孔隙、裂缝或溶洞。漏失通道要有足够大的开口尺寸,其开口尺寸至少大于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直径,才能使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发生流动;井筒与地层之间存在能使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发生流动的正压差;地层中存在能容纳一定钻井液体积的空间,才能可能构成一定数量的漏失。
降低钻井液密度
降低钻井液密度是减少井筒静液柱压力的唯一手段。根据裸眼井段各地层的孔隙压力、坍塌压力、漏失压力、破裂压力,确定合理的防喷、防塌、防漏的最低安全钻井液密度;降低密度可通过固控设备清除钻井液中的固相成分来降低密度,也可向钻井液中补加胶液、低密度钻井液、粘土浆等以降低密度;在降低密度时应分阶段缓慢降低的方法,同时又要使钻井液的其他性能不要有太大的波动;降低密度时应同时降低排量,循环观察,不漏后再逐渐提高排量至正常值。
改变钻井液粘度和切力
(1)提高钻井液粘度、切力:在上部大尺寸井眼钻井中,当钻遇胶结性差、渗透性好的砂岩地层或砾石层井漏,往往提高钻井液的粘切,以增大钻井液在漏失通道中的流动阻力来制止井漏。
(2)降低钻井液粘切:在深井小井眼钻井中发生井漏。可通过降低钻井液的粘切来减小环空压耗和激动力来制止井漏。
调整钻井工程措施
(1)降低排量---------减少环空循环压耗。
(2)控制钻进速度--------减少钻井液中岩屑浓度、降低环空液柱压力,同时让钻井液有充分的时间在钻出的新井眼井壁形成滤饼。
(3)简化钻具结构-----在满足井眼轨迹的条件下,可通过简化钻具结构,即尽量少加钻铤和扶正器来增大环空横截面积,降低环空循环压耗,同时还可防止起下钻过程中剥落漏层滤饼。
(4)起钻静置。
(5)强行钻进(清水强钻)-----准备一定量的高粘清扫液。
(6)随钻堵漏(漏速小于30方/h)。
(7)桥浆堵漏-----适用于砂泥岩地层引起的孔隙性漏失、裂缝行地层引起的压差性漏失。
(8)水泥浆堵漏------适用各种漏失通道的需要。对于大裂缝或溶洞等引起的严重井漏、破碎性地层引起的诱导性井漏,首先考虑水泥浆堵漏。
井漏是钻井工程中常见的井内复杂情况,多数钻井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漏失。严重的井漏会导致井内压力下降,影响正常钻井、引起井壁失稳、诱发地层流体涌入井筒并井喷。
在两限房申请条件上,有三类家庭可优先购买 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分别是: 1、解危排险、旧城改造和风貌保护、环境整治、保障性住房项目和市重...
斜井与立井相比,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较简单,掘进速度快,井筒装备及地面设施较简单,井底车场及硐室也较简单,因此初期投资较少,建井期较短;在多水平开采时,斜井石门工程量少,石门运输费用少,斜井延深方便...
你说的是《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合同》示范文本吧! 1、范本中的专用条件是双方可根据各自不同的项目特点和环境,针对通用条件中不适用的条款,在此对其予以修正、补充或删除,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以该专用条款执行的...
1、所钻地层存在自然的漏失通道,如高渗透地层、裂缝性地层和溶洞性地层;钻井液性能不好或者操作不当也会人为产生漏失通道。
2、所钻地层压力亏空,或者钻井液密度过高,产生较大压差。
3、钻井液黏度切力过大,造成开泵压力过大,产生压力激动而憋漏地层。
4、钻井液携沙性能不好,井壁不干净,或者失水过大,滤饼厚,再加上下钻和开泵等操作不当,产生压力激动。
通风竖井的设置 1. 地下停车库: 排风井接风管处净宽度 W>900mm ① 1000~1200m 2设置一个排烟竖井,面积 F≥0.7~0.75m2,竖井出地面后设置 1.8~2.0m2 的百叶窗。排烟竖井尽量在防火分区内均匀布置,这样可以少 布置风管 (风管高度可以控制在 300mm)、减少水、电、风专业之间管道交 叉打架,还能保证车库层高。每个风井设置在风机房内,风机房面积为 3mx5m=15m 2。 ② 4000m2(即每个防火分区之内 )设置一个消防用进风竖井, 面积为 F≥1.5m2, 竖井出地面后设置 3.6~4.0m2 的百叶窗。进风 (新风 )竖井必须尽可能远离 排烟竖井,以避免气流短路。 进风井远离排风井水平距离至少 10m,达 不到者则排风竖井必须高于进风竖井 6m。如果满足《汽车库、修车库、 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P14 页第 5.3.3 条,则可以用车道出入口补
在碳酸盐岩分布区,由岩溶引起的渗漏是最主要的水库渗漏类型,诸多水库因岩溶渗漏,导致蓄水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甚至只能废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构造条件对岩溶的发育和发展起控制作用,对断裂和褶皱构造对岩溶发育和水库岩溶渗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岩溶区水库建设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井漏仪(current loss instrurnont)用来测试钻井冲洗液(泥浆)在循环过程中的漏失量和漏失位置的仪器。这种仪器用电缆下入井内,在漏失层的上部,由于井漏液体的流动,使漏失仪的涡轮转动并发出信号传至地面。
矿井漏风的分类按其发生地点可分为:①矿井外部漏风(或井口漏风)和矿井内部漏风。矿井外部漏风泛指地表附近如箕斗井井口,地面主要通风机附近的井口、防爆盖、反风门、调节闸门等处的漏风。矿井中从井盖外部漏人回风时的线路,由于此种外部漏风的存在使得有效风量减少。井下风量不足;同时,也使得主要通风机无效功率增加,造成了大量浪费。矿井内部漏风(或井下漏风)。主要是指矿井井下采空区、碎裂的煤柱以及各类通风构筑物的漏风。
(1)井下采空区漏风。
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进风巷、回风巷之间存在压差。从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方向,根据漏风速度的不同,依次将漏风轮廓分成窒息带、自燃带和散热带,这种比较常见的漏风方式为采空区自然发火埋下了隐患,对于易自燃煤层来说威胁很大。
(2)井下巷道、煤柱裂隙漏风。
采空区中的浮煤由于漏风的存在易产生自燃。同样,一些巷道,尤其是综放巷道,在沿煤层底板掘进过程中,通常顶部留有几米厚的煤,在掘进动压及相邻采面回采动压的影响下,顶煤受压而破碎、离层。区段煤柱也被压酥。在掘进过程中还经常出现顶煤冒落,支护后,在棚网上堆积了一定量的松散浮煤,这样就为自燃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井下通风构筑物的漏风。
井下通风构筑物分为2大类:①有风流通过的通风构筑物,例如风桥、调节风窗、导风板、反风装置以及主要通风机风硐;②隔断风流的通风构筑物,如井口密闭、挡风墙、风帘和风门等。而通常所指的构筑物的漏风是指一些密闭、风帘等的漏风。
当漏失仪下到漏失层下部界面时,涡轮不动,则无信号输豳。讯号强弱反映涡轮的转速,它与液体的漏失速度成正比。由此可以反映漏失层(段)的大致深度、厚度和漏失量。反之,也可根据钻孔(井)涌水所造成的冲洗液流动,测定涌水层(段)的大致深度、厚度及涌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