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径流图 | 外文名 | run-off figure |
---|---|---|---|
类 型 | 径流地图 | 用 途 | 描述河流流量、深度等系数 |
图形分类:
①径流总量图。表示某时段通过河流某一出口断面的总水量,有年径流总量、月径流总量和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等,以万立方米或亿立方米为单位,为水资源的重要特征值;
②径流深度图。表示某时段流域的径流总量,以毫米计。直接反应各地区水量的多少和干湿程度,有年径流深度和月、季径流深度等;
③径流系数图。表示某时段的径流深度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量的比值,一般以小数或百分数计,反映区域的产流情况,有年径流系数和各季径流系数图。此外还有表示流域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径流量(升/秒·平方公里)的径流模数图;表示径流平均值与特定值比较的径流变化图,如模比系数图、年内分配均匀系数图等。径流图常用等值线加色层及定位图表法表示。
从流量开始增加到形成流量高峰,这一时段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为流量径流系数;设定时间(譬如两天、三天等),这段时间内,降雨产生的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的比值为雨量径流系数。做题时,会给你有关信息。
径流及径流量是怎么回事? 径流是指到达地面的大气降水扣除蒸发、土壤入渗、植物截留及洼地滞蓄等水量后经地表、地下汇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水流总称。根据水源的特性,可分为降雨径流、融雪径流和冰川径流。根据水...
答:定义较多种。1、指降雨时,能形成径流的水量占总降雨量的分数。2、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与降雨深度之比。3、径流量与相应降水量之比。但看得出来,就是下雨后,那些水成水流了。(另外的渗到地下了) 环...
管径 流量 流速 0.1 0.11 0.18 0.29 0.45 0.71 1.19 1.81 2.83 4.42 6.36 11.31 17.67 25.45 34.64 45.24 57.26 70.69 101.79 0.2 0.23 0.35 0.58 0.90 1.41 2.39 3.62 5.65 8.84 12.72 22.62 35.34 50.89 69.27 90.48 114.51 141.37 203.58 0.3 0.34 0.53 0.87 1.36 2.12 3.58 5.43 8.48 13.25 19.09 33.93 53.01 76.34 103.91 135.72 171.77 212.06 305.36 0.4 0.45 0.71 1.16 1.81 2.83 4.78 7.24 11.31 17.67 25.45 45.24 70.69
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为人们的生产和 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资源和能源,同时自然环境的质量与人们的生 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健康长远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人 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导致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域内的降雨径流关系也呈现出动态 的变化过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流域降雨径流关系 与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要对其有 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以便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 更大的贡献。本文主要从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现状、以及流域 径流关系变化的原因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现状;变化原因 中图分类号: p3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2)-07-0210-1 在新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为了提
降水经过陆地各种因素作用以后能够流出的部分。径流流经坡地、河槽,最后流出流域。对形成径流有重要作用的因素为降水、蒸发与下渗。
降水经过陆地各种因素作用以后能够流出的部分。径流流经坡地、河槽,最后流出流域。对形成径流有重要作用的因素为降水、蒸发与下渗。
径流的分类 径流按水源划分为地面径流、壤中流与地下径流三种:
①地面径流:在地面产生并在地面流动的径流。其中在坡面上流动的称为坡面漫流,在河道中流动的称为河川径流。
②地下径流:水下渗到地下含水层以后通过地下水流动流入河川的径流。
③壤中流:在土壤中流动的径流,也称表层流。表层土常含腐植质,比较疏松,下层风化土则比较密实,更下层的基岩往往更为密实。下渗水分较容易通过上土层,较难通过下土层,因此就在这两个土层的界面上流动,形成壤中流。
调节径流指在河流上修建一些水利工程,如筑坝(闸)形成水库来控制河道流量变化,按照需要人为地把河流水量在时间上重新加以分配,叫做径流调节。通过开挖渠道进行跨流域调水,解决水量在地区分布不均的现象,从广义上说亦属径流调节范围。按其任务,有防洪调节、兴利调节,如灌溉、发电、航运、给水等;按调节周期的长短,有日调节、年调节及多年调节;按径流调节的程度,有完全调节(全部径流被利用)及不完全调节(部分径流废泄)。
地下水的径流强度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过水断面的水量——渗透速度来表征。显然、根据达西定律,地下水径流强度的大小与含水层的透水性、补给区到排泄区之间的水位差成正比,与补给区到排泄区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在含水层透水中l愈好。地形切割愈强烈且相对高差愈大,补给量愈丰富的地段,地下径流愈发育。如湿润山区的潜水,径流强烈,入渗补给的水在径流过程中溶滤岩土,最终水、盐共同在排泄区排出,使整个含水层的水不断趋于淡化。侵蚀基准面目上潜水径流最为强烈,水的矿化度很低。相反,在于旱地区细土堆积平原的潜水、径流缓慢,由于蒸发排泄的结果,水分及盐分输送到排泄区后,水分蒸发托夫,盐分就地积聚,土壤发生盐渍化。
含水层透水性的差异可以导致径流分配的差异。在水力坡度相同的情况下,透水性越好的地方,径流越通畅,径流强度越大,径流量也相对集中。因此。在大河的下游堆积平原中,在河流边岸附近及古河床分布地段,冲积物颗粒较粗,透水性较好,潜水径流条件也较好,是地下径流相对集中的地段,在这样的地段常常可以找到水量丰富,水质较好的地下水源。
由上可知,潜水的径流速度,不仅关系着地下水的水量,而且,对水质也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径流强度的不同往往表现为水质的变化反之,根据水质情况也可以分析径流强度。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