檵(jì)木叶子椭圆形或卵圆形,花淡黄色,结蒴果,褐色。枝条和叶子可以提制栲胶,种子可以榨油。
檵木通常为灌木,稀为小乔木,高达12米,径30厘米;小枝有锈色星状毛。产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印度北部也有分布。多生于山野及丘陵灌丛中。根、叶、花果均能入药,能解热止血、通经活络、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止泻。
木材特性:木质细腻、坚硬、韧性好,适用做木工工具把:榔头把,斧头杆,锯鼻、刨壳等等,但因此木分雌雄异株,一般采用雌株材料做的工具更好些。
中文学名 | 檵木 | 拉丁学名 | Loropetalum chinensis (R. Br.) Oliv |
---|---|---|---|
别称 | 白花檵木 | 界 | 植物界 |
科 | 金缕梅科 | 属 | 檵木属 |
分布区域 | 分布在华东、华南、西南各省区。 | 种 | 檵木 |
4种及1变种,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亚热带地区。我国有3种及1变种,另1种在印度
喜阴植物,但不排斥阳光,常用做绿化苗木,比如篱笆,绿化带。
檵木简介
种中文名:檵(jì)木,习惯写作继木,枳木,桎木。为长绿灌木或小乔木。
别名:宣城方言 鸡柳毛 檵花(图考)、纸末花、刺木花、桎木柴、檵木柴、檵柴(浙、赣、湘)、极夹古(闽)、结结满(皖)、鸡寄(赣、湘)、茧漆(广群芳谱)、坚漆、刺漆(浙)、知微木(粤)、锯子条(川)、具木枒(川东)、鱼骨勒(江西)、鱼骨柴(两广)、清明花(闽)、白花树(粤)、满山白、金梨漆、金钱漆(浙)
红花檵木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耐半阴、耐干旱、较耐寒。不择土壤,以疏松、肥沃的土壤为佳。常用播种、扦插和压条繁殖。小苗移栽以春季为佳,宜带宿土,大苗带土球。小苗在生长期内保持土壤湿润,每...
檵 拼音:jì补充: 简介:红花檵木又名:红继木、红梽木、红桎木、红檵花、红梽花、红桎花、红花继木,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红褐色...
红花檵木,一般开在春秋两季。红花檵木,又名:红继木、红梽木、红桎木、红檵花、红梽花、红桎花、红花继木,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
檵木形态特征
灌木,有时为小乔木,多分枝,小枝有星毛。叶革质,卵形,长2-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钝,不等侧,上面略有粗毛或秃净,干后暗绿色,无光泽,下面被星毛,稍带灰白色,侧脉约5对,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全缘;叶柄长2-5毫米,有星毛;托叶膜质,三角状披针形,长3-4毫米,宽1.5-2毫米,早落。花3-8朵簇生,有短花梗,白色,比新叶先开放,或与嫩叶同时开放,花序柄长约1厘米,被毛;苞片线形,长3毫米;萼筒杯状,被星毛,萼齿卵形,长约2毫米,花后脱落;花瓣4片,带状,长1-2厘米,先端圆或钝;雄蕊4个,花丝极短,药隔突出成角状;退化雄蕊4个,鳞片状,与雄蕊互生;子房完全下位,被星毛;花柱极短,长约1毫米;胚珠1个,垂生于心皮内上角。蒴果卵圆形,长7-8毫米,宽6-7毫米,先端圆,被褐色星状绒毛,萼筒长为蒴果的2/3。种子圆卵形,长4-5毫米,黑色,发亮。花期3-4月。
常绿或半落叶灌木至小乔木,芽体无鳞苞。叶互生,革质,卵形,全缘,稍偏斜,有短柄,托叶膜质。花4-8朵排成头状或短穗状花序,两性,4数;萼筒倒锥形,与子房合生,外侧被星毛,萼齿卵形,脱落性;花瓣带状,白色,在花芽时向内卷曲;雄蕊周位着生,花丝极短,花药有4个花粉囊,瓣裂,药隔突出;退化雄蕊鳞片状,与雄蕊互生;子房半下位,2室,被星毛,花柱2个;胚珠每室1个,垂生。蒴果木质,卵圆形,被星毛,上半部2片裂开,每片2浅裂,下半部被宿存萼筒所包裹,并完全合生,果梗极短或不存在。种子1个,长卵形,黑色,有光泽,种脐白色;种皮角质,胚乳肉质。
檵木分类学
红花檵木可划分为3大类、15个型、41个品种,分述如下:
第一类 嫩叶红
俗称单面红,第三代红花檵木,属早期栽培类型,主要特征:叶片中等大,叶长1至6厘米,宽0.8至4.6厘米,叶柄长2至5毫米,新叶紫红色,老叶常年绿色,叶面毛被多,光泽度差。新梢韧皮部及木质部浅绿色。须根褐绿色。年花期3次,春花期早,始花期2月上旬,盛花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全年开花75至95天。在该类中,根据叶片的不同特征,又划分出长叶青、圆叶青、尖叶青、细叶青共4个型。在各型中,又根据花的颜色、花瓣形态等特征划分出9个品种。该类与另两类品种相比,花、叶观赏性较差,在生产中已逐渐被淘汰,但生态适应性强,尤其是抗高温、耐寒、耐瘠薄能力强,可作为品种选育的原始材料。
第二类 透骨红
俗称第四代红花檵木,是在第一类品种基础上,利用无性育种技术选育的变异品种。主要特征:叶片小,长0.8至4.5厘米,宽0.8至3厘米,叶柄长2至4毫米,新叶紫红色,老叶正面黑绿间紫色,背面粉绿间紫红色,叶面毛被较第一类少,有光泽。夏季红叶返青期长。分枝密,新梢韧皮部及木质部均为紫红色。须根紫红色。年花期3至4次,春花期中,始花期2月中旬,盛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全年开花105至130天。在该类中,根据叶片大小、分枝疏密、花期等特征,划分出长叶透骨红、密枝透骨红、疏枝透骨红、细叶透骨红、斑叶透骨红、冬艳透骨红、伏地透骨红7个型。在各型中又根据花色、花瓣形态等特征划分出25个品种。该类品种花期最长,花型丰富,花色最艳,分枝密,易造型,可用于营造色雕、中小型灌木球。细叶紫红和细叶亮红两个品种特别适宜培育微型盆景和嫁接培育大型树桩。冬艳红型是惟一在冬季开花的品种,观赏价值很高。
第三类 双面红
俗称大叶红,第五代红花檵木,是在第二类品种基础上,利用无性育种技术选育的变异品种类型。主要特征:叶最大,长3至9厘米,宽1.5至5厘米,叶柄长2.5至4毫米,新叶紫红色,老叶正面紫黑色,背面紫红色,叶面毛被少,红亮光润,夏季红叶返青期短。分枝中等,新梢韧皮部和木质部紫红色纤维含量多。须根紫黑色。年花期3次,春花期晚,始花期2月下旬,盛花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全年开花78至95天。在该类中,根据叶片大小和形状、分枝角度等特征,划分出大叶红、尖叶红、伏地红、翘叶红4个型。在各型中又根据花色、花瓣形态等明显特征划分出7个品种。该类品种叶片大而红润,观赏价值很高。分枝适中,生长速度较快的'大叶红'、'大叶玫红'、'尖叶红'、'大叶卷瓣红'4个品种适宜培育大型色雕和灌木球
用播种或扦插法繁殖。红花檵木用嫁接法繁殖。
试验对红花檵木苗木移植后的肥料管理进行了摸索和偿试,目的在于掌握红花檵木苗木施肥中N、P、K的最佳施肥量、施入时间的分配及各种肥料的配比量。
海拔:122.0m
土壤类型:红壤黄壤地带
生态环境:陆地生态系统
年均温度:16.3℃
年均降雨量:1672.0mm
保存单位: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学院
单位编号:红花檵木15园二02-1
采集号:红花檵木15园二02-1
保存材料类型:植株
保存方式:原地保存
保存时间:20170530
实物状态:良好
红花檵木枝繁叶茂,姿态优美,耐修剪,耐蟠扎,可用于绿篱,也可用于制作树桩盆景,花开时节,满树红花,极为壮观。红花檵木为常绿植物,新叶鲜红色,不同株系成熟时叶色、花色各不相同,叶片大小也有不同,在园林应用中主要考虑叶色及叶的大小两方面因素带来的不同效果。
红花檵木是特产湖南的珍贵乡土彩叶观赏植物,生态适应性强,耐修剪,易造型,广泛用于色篱、模纹花坛、灌木球、彩叶小乔木、桩景造型、盆景等城市绿化美化。
中国红花檵木的产业化开发有20多年历史,湖南是中心产区。2004年全省生产面积3500公顷,年产苗木5亿株,年销售额6亿元。经多年推广应用,2004年中国红花继木生产面积达6000公顷,年产苗木8亿株,年销售额9亿元,产品销往2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成为中国花卉业的特色产品之一。
红花檵木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特产湖南与江西交界罗霄山脉海拔100~400米常绿阔叶林地带,由已故著名林学家叶培忠教授于1938年春在长沙天心公园发现并命名。据考,其模式标本采集树是该公园于1935年春从浏阳大围山移植的野生植株。此树尚存,现树高5米,胸径20厘米,冠径42㎡,树龄约150年。由于多年采挖,野生资源濒临灭绝,被列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植物。
红花檵木野生资源利用在湖南有7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初,浏阳大围山一带农民采挖野生苗木销往长沙、湘潭、株洲等地,省内一些园林部门亦来浏阳采购野生苗木。1963年长沙岳麓公园等单位用枝条高压法培育苗木获得成功;1978年长沙烈士公园利用种子育苗获得成功,但实生苗遗传稳定性不强,有15.8%返祖,变为檵木,因此用种子育苗在生产中很少应用;1982年长沙市苗圃用嫩梢枝条扦插育苗获得成功,由于扦插苗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一年内可多次扦插,能大批量繁殖,因此80年代以来,该技术在苗木生产中普遍应用。红花檵木苗木规模化生产始于浏阳永和镇,1983年当地农民利用永和镇至大围山一带红花檵木野生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始了较大规模扦插苗、移植苗、灌木球、盆景及古桩嫁接树等系列产品的生产,由此带动了全省红花檵木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1999年10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于浏阳市"中国红花檵木之乡"荣誉称号,极大提高了湖南红花檵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红花檵木成为中国特色花卉品牌产品之一。
主要用途是防护,观赏。
具体用途是红花檵木枝繁叶茂,姿态优美,耐修剪,耐蟠扎,可用于绿篱,也可用于制作树桩盆景,花开时节,满树红花,极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