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极是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极。一只半导体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分别是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半导体管在工作时要加工作电压,于是就产生了各极电流。半导体三极管在工作时发射极电流等于基极和集电极电流之和。其中基极电流最小,发射极电流最大。在基极加一很小的电流,在集电极就能输出很大的电流,因此三极管有放大作用。
中文名称 | 基极 | 外文名称 | base electrode |
---|---|---|---|
定 义 | 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极之一 | 解释 | 由晶体管基区引出的电极,基极符号为B |
基极晶体三极管
晶体三极管是指由两个PN结组成的具有放大性能的半导体器件。基极是晶体三极管的电极之一。
晶体三极管分PNP型和NPN型两种,锗管多为PNP型,硅管多为NPN型,图1分别为PNP、NPN三极管结构示意及其符号。不论那种晶体三极管,都有三个区,即发射区、基压和集电压。相应地从三个区引起的三个电极分别叫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
晶体三极管有两个pn结: 发射结和收集结; 分为3个区: 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对应引出的3个电极分别称为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基区在制作上要比其他两区薄得多,发射区的掺杂要比基区重得多。在npn型晶体管工作时,发射极加正向偏置,使发射结势垒降低,发射区的电子源源不断地越过pn结注入基区,形成发射电流Ie,这个过程发射区电子的扩散运动起主导作用。当然,基区的空穴也存在向发射区的扩散运动,但因其浓度比发射区电子浓度小得多,通常可以忽略; 注入到基区的电子有一小部分与基区的空穴复合形成基极电流Ib,它是由两种载流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也是双极晶体管名称的来源; 注入到基区的大部分电子不会被复合 (因基区掺杂浓度低得多)经扩散和漂移抵达集电结被反向偏置的集电极吸收成为集电极电流Ie,因此集电极电流Ic比基极电流Ib大得多,这就是晶体管作用 (放大) 的基础。
发射区与基区之间的PN结叫集电结。在制作时使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浓度大,基区的多数载流子浓度比发射区多数载流子浓度小很多,且基区做得很薄(1微米到几十微米)。如图2示,以NPN管为例说明晶体三极管的工作过程和放大作用。
①发射结加正向电压,Ub>Ue,发射区(N型)多数载流子的电子,在这正向外加电场作用下,越过发射结进入基区,形成发射极电流Ie。(因为基区(P型)的多数载流子(空穴)浓度很小,这里略去它所形成的电流)。
②基极电流Ib,当大量电子从发射区越过发射结进入基区后,靠近发射结的电子浓度比靠近集电结的电子浓度大,在这一浓度差作用下,在很薄的基区,电子向集电区扩散。扩散过程中,少量电子与基区中的空穴相遇,填充空穴,无法再扩散,叫做复合。基区的空穴不断与进入基区的电子复合,而基区的正电源不断从基区拉走电子,供给基区空穴。电子复合数量与拉走的数量(或供给的空穴)相等,这就是基极电流Ib。在基区复合的电子数仅是进入的电子数的很小一部分,因此Ib大大小于Ie。
③集电极电流Ic,在集电结上所加的是很大的反向偏压,这个电压在集电结上产生的电场对基区向集电结扩散的电子而言是加速电场。因此,只要电子扩散到集电结,将被这个电场加速而穿过集电结,并被集电极所吸收,形成集电极电流Ic。三者的关系为Ic=Ic+Ib,Ib<<≪,β=Ic/Ib称为晶体管静态电流放大系数。如图2示,所构成的简单放大电路,被放大的交变信号u1加到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引起基极电压变化导致基极电流变化。设基极电压变化ΔUbe,相应的电流变化为ΔIb,从而导致集电极电流的一个较大变化ΔIc。β=ΔIc/ΔIb称为三级管的交流(或动态电流)放大系数,β值在几十到100之间,其值反应了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它太小电流放大作用差,太大将使晶体管工作性能不稳定。图2中在集电极电路接有负载电阻Rc,变化的集电极电流ΔIc流过Rc时,在Rc上产生一个变化的电压ΔIce=ΔIceRc,若设计合理,ΔU 可以很大于输入电压ΔUbe,这就是晶体管的电压放大作用。
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包括:
①电流放大系数β,手册上用hfe表示;
②极间反向电流。其一集电极反向电流Icbo,即发射极开路时,集电极的反向电流。良好的晶体管Icbo应是很小的;其二集电极-发射极反向电流Iceo,即基极开路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反向电流,又叫穿透电流,它也是晶体管质量的一个标准,大了不好。
③极限参数。其一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使用晶体不得超过此电流值;其二集电极-发射极击穿电压BUceo,即基极开路时,加于集电极与发射极的最大允许电压。否则导致管子击穿。其三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M,由于集电极电流在集电极产生热量,使结温升高,超过这一功耗,晶体管可能损坏。
你说的那是直流等效电路。在实用电路中来划分三极管放大器的三种组态,是根据信号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来确定,余下的为共用端:1、基极输入,集电极输出—— 共发射极放大。2、发射极输入,集电极输出——共基极放大...
又称单节晶体管,两个基极,一个发射极的三端负阻器件,用于张驰振荡电路,定时电压读出电路中,它具有频率易调、温度稳定性好等
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在这...
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数值分析——基于极限平衡滑移线理论,采用差分算法及土层交界面处理公式编制了适合上层软、下层硬(饱和粘土除外)的土层组合的双层地基数值计算程 .由程 得到了均质地基和双层地基的滑移线网和承载力曲线,揭示出双层地基承载力明显高于均...
依据涵洞两侧填土荷载的特点,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在迈耶霍夫-汉纳极限承载力公式基础上,推导了用于计算具有硬壳层的涵洞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将汉森加权平均法、应力扩散角法、本文提出的改进公式法和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路堤填土高度、硬壳层厚度、硬壳层与下卧软土层的黏聚力比和内摩擦角比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将工程实例结果与4种理论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路堤填土高度和硬壳层厚度的增加,改进公式法和有限元法计算的地基承载力结果最为接近;黏聚力比和内摩擦角比的变化对改进公式法和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影响较为一致;改进公式法的计算结果比汉森加权法和扩散应力角法更加接近工程实例.
研究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目的,在于工程设计中必须限制建筑物基础底面的压力,不仅不容许达到地基极限承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度,以保证地基不会发生滑动破坏;同时也使建筑物不致因基础产生过大的变形影响其正常使用。因此,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是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土力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岩体地基极限承载々是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等专业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受地基岩体的非均质、不连续、各向异性等固有特性和非线性破坏特征所控制,其计算理论至今远不如土体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完善。本专著结合地基岩体的特点,在合理划分岩体地基类型的基础,分四篇、共19章,系统阐述了各类岩体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理论与方法。第一篇介绍地基岩体强度理论、地基岩体参数确定方法、岩体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第二篇介绍各向同性岩体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极限平衡解、极限分析上下限解和滑移线解,以及近水平双层岩体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第j篇介绍含一、二、三组结构面的各向异性岩体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第四篇介绍下伏地下洞室或岩溶洞穴时的岩体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介绍岩体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学术专著。全书内容丰富,图艾并茂,文字流畅,思路清晰,四大专题既独立成篇,又组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作为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交通土建、水利水电等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功率晶体管基极驱动电路概述
简单的功率晶体管驱动电路 当信号电压是高电平时,驱动晶体管G的基极流入一定的电流,G进入放大状态。G的发射极电流大部分成为功率晶体管T的基极电流,使功率晶体管饱和导通。
当信号电压是低电平时,驱动晶体管 G截止,切断功率晶体管T的基极电流,使T截止(图1)。功率晶体管所要求的基极驱动电 流与集电极电流成正比,与它自己的电流放大倍数成反比。当功率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较大时,仅一级驱动晶体管放大往往不能满足功率晶体管基极驱动的需要,这时G可采用复合晶体管,以增加功率晶体管基极驱动电流。
具有反向偏压的基极驱动电路 用于要求功率晶体管关断时间较短的场合。用切断基极电流的方式使功率晶体管截止时,功率晶体管关断时间很长,可达数十微秒。在关断时间内功率晶体管产生很大的损耗,限制了它的工作频率。
用反向偏压抽取负的基极电流可以缩短功率晶体管的关断时间。图2是具有反向偏压的基极驱动电路产生的基极电流波形。当基极电流Ib1足够大时,功率晶体管饱和导通。在关断功率晶体管时,使其基极流过一个负的偏置电流Ib2,抽取少数载流子,以减小关断时间。
这种电路中,用独立电源作为反向偏压。信号电压是高电平时,驱动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为功率晶体管提供正基极电流Ib1,使功率晶体管饱和导通。信号电压是低 电平时,驱动晶体管截止,负偏压电源提供负的基极电流Ib2。这种电路的正负基极电流分别可调,负偏电压值不受信号宽度的影响,使用较方便。在图2的电路里,信号电压是高电平时,晶体管G导通,为功率晶体管提供正向基极电流。这时,电容C被充上左正右负的电压。当信号电压为低电平时,电容C的电压通过R2为功率晶体管提供负的基极电流。这种电路结构简单,但不能适应导通脉冲很窄的工作情况。
抗饱和基极驱动电路 在高频应用时,仅在功率晶体管基极加反向偏压,关断速度仍不够快。图3是加速关断的抗饱和基极驱动电路。
当信号电压是高电平时,驱动晶体管G的部分发射极电流通过D1为功率晶体管T提供基极电流,使T导通。如T饱和得较深,则它的集电极电位低于基极电位,D2就导通,使G的部分发射极电流流入D2,以减少流入D1的基极电流,使功率晶体管退出深饱和区,始终工作于准饱和工作状态 。
当信号电平变低时,G截止,负偏电压E2通过R2,D3为功率晶体管提供一个负的基极电流,功率管迅速地关断。
抗饱和基极驱动电路可以明显地减短关断时间,且线路简单,被广泛地应用于高频工作的功率晶体管的驱动电路中。它的主要缺点是功率晶体管导通时压降较高,通态损耗较大。
光耦合器隔离的功率晶体管驱动电路 为了用同一个控制电路驱动不同电位的功率晶体管,需用光耦合器或脉冲变压器在控制电路和功率管基极之间进行电隔离。用光耦合器隔离的功率晶体管驱动电路中光耦合器件的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之间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在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之间起电位隔离作用。光耦合器是小功率器件,它的输出应根据需要采用一级或多级功率放大后驱动功率晶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