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基管印刷术 | 外文名 | substratetube lithography |
---|---|---|---|
应 用 | 集成光学器件 |
如先沉积二氧化硅包层和掺GeO2二氧化硅芯层,把部份芯层腐蚀掉,留下二条凸出的带,再沉积附加的二氧化硅皮层,收棒后可得到二芯纤维,可用于光耦合器。 2100433B
基管印刷术的一般制造程序如下,用常规MCVD工艺沉积提供应力双折射的硼硅酸盐层的基管内壁涂,上正光刻胶,管子一部份用掩板挡住后用汞灯照射,同时在管内插入一根黑棒以防止散射光从反面照射到光刻胶,再在200℃下焙烧除去曝光的光刻胶,然后用氢氟酸腐蚀相应部位的硼硅酸盐层,再将管子装到车床,上沉积二氧化硅包层和掺GeO2的二氧化硅芯层后收棒。采用此技术可获得高双折射。
套版印刷术是在单色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印刷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在一块版上用不同颜色印刷文字或图象,称为多色套印。这种套印古代有两种,一种是每色分别刻版,再逐色套印。另一种...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无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在胶泥制成的小方块上刻好...
①胶印轮转油墨(黑)的着色力范围应该在95%~110%; ②高速胶印轮转油墨(黑)流动度范围应在40~50mm;中速胶印轮转油墨(黑)流动度范围应在35~40mm;低速胶印轮转油墨(黑)流动度范围应在...
"衣服脏了用水洗,水脏了用什么洗呢?"——有过摄影经验的人都知道,传统的胶片冲洗需要经过显影的步骤,现代的印刷制版过程也是同样的原理,同样需要用显影液来进行显影。显影过程中,不仅污染水资源,而且造成了大量含有重金属元素的物质排放,给水环境带来极大负担,印刷行业也被称为高污染行业。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加强全程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式下发文件和通知,要求对9类69种产品实施电子监管。这对于标签印刷企业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先行抢占市场,才能赢得更多商机。要介入电子监管码项目,不但要求企业拥有可变数据印刷能力,
套版印刷术是在单色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印刷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
在一块版上用不同颜色印刷文字或图象,称为多色套印。这种套印古代有两种,一种是每色分别刻版,再逐色套印。另一种是在一版上刷不同颜色一次印刷。多色套印起源于宋代,用于纸币的套印。元代,出现书籍的朱墨套印。到了明代,有双色乃至四色套印的书籍。而能印出渐变层次的称彩色印刷,这种印刷技术约始于明代中期。其原理是将原稿中的色彩不同深浅,分别刻成印版,然后再逐色套印,最后完成近似于原作的彩色印刷品。
多色套印技术的发展与彩色印刷的萌芽多色套印术源自西汉时期织物印染中的多色印花。而书籍的多色套印则与手抄多色书籍相关。
套印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不能够嵌合在一起的,这种一般比较多见,实际上它就是一组套印,另外就是可以相互嵌合在一起的,应该说它的传世品是十分稀少的,目前有资料表明,清代雍正时期的督窑官年羹尧,有一套这样的印章,一共是3枚,最大的一方,边长是4.5厘米,它的材质是象牙的。
套版印刷的发明是印刷术的又一大进步。普通雕版印书,一次只能印出一种颜色,称为“单印”,而用套版方法印出来的书,则具有两种或几种颜色。它是在规格完全一样的几块版面上,分别在不同的部位着上不同的颜色,重复叠印而成,所以叫“套版",或叫“双印”,这一套技术就叫做“套版印刷术”。 用这种方法印出来的书,称为“套印本”。一般双印多用红、黑两种颜色,这样印出来的书称为朱墨本,用三种颜色的称为“三色本”,依照用色的多少类推又有“四色本”和“五色本”等等。
活字印刷术、浑天仪、豆浆,这些都是中国人熟知的发明,不过,有很多韩国人声称它们的发明权归韩国。这不,因为韩国的一本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本,于是韩国人便声称自己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祖先。
韩国学者
韩国学者敢于宣称“起源国”在于有“活字实物”、“印刷物文物”两手证据。
一手证据是《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下称《直指》)。韩国驻华使馆官方网站称:2001年6月,《直指》终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2005年9月韩国政府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清州为《直指》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
另外一手是他们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毕升的泥活字进行了还原,发现了“问题”,例如“易碎”、“不牢固”等等。韩国学者提出,毕升仅仅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
话说《直指》作为韩国金属活字的“孤证”,受到了超越国宝的尊崇,宣传攻势十分了得,前总统金大中亲自参加了古印刷博物馆的活动,清州市和庆州市有“直指路”、“直指桥”等等——可见,韩国人已经把活字印刷当作发展旅游业的金字招牌。为了打造这个金字招牌,韩国前后动用了数以亿计的金钱——仅仅是2000年的清州国际印刷出版展览会和清州古印刷博物馆开馆十周年庆典,韩国政府便投入150亿韩元举办。
中国专家
在捍卫中国活字印刷发明权方面,中国专家学者纷纷著述,推出数以百计的文章,更撰写出一系列学术专著,例如张秀民、韩琦的《中国活字印刷史》,潘吉星的《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史》,史金波、雅森.吾守尔的《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邹毅的《证验千年活版印刷术》,等等,阐述了活版印刷史上的诸多疑难问题,对“韩国为活字印刷术的祖先”这一论调进行了有力回击。
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肖东发教授更是指出,由于采取了“打印”方式,韩国的金属活字最初每天仅能印10页,经过多年改造后达到韩国金属活字印刷顶峰的“甲寅字”一天也只能印40页,速度上远落后于采用“刷印”的中国的泥字、木字及金属字印刷术。
面对韩国的两手证据,中国提出了“活字实物”、“印刷物文物”和“印刷发展史”三方面的证据。
依照《梦溪笔谈》中的记述,后人完全可以再造毕升当年发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苏州李瑶、安徽泾县翟金生用毕升遗法制泥活字证明可行。
而在当代,北京印刷学院课题组在2002年完成了这一工作,对韩国学者“易碎”、“常使活字掉下来”等质疑作了明确的否定。
该课题组按照《梦溪笔谈》“薄如钱唇”的描述制作了1.2厘米高和0.6厘米高两种规格的活字,经专业测试和印刷试验,不存在“易碎”问题。该课题组介绍,韩国学者制作的活字易碎可能是因为太薄或者烧制工艺不成熟。
至于韩国学者质疑“常使活字掉下来”,课题组根据当时配方松香、蜂蜡和纸灰,只要粘药用量配比合理,固版和拆版的效果都很好,黏着力也不差。课题组认为,韩国学者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由于使用了不良配药,或者是固版所用的粘药与毕升原法不同。
除了今人对活字的“复活”,出土文物对中国四大发明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1世纪初不断发现比韩国《直指》要早得多的印刷本,宁夏贺兰山山嘴沟石窟里发现的西夏(1038-1227)文献甚至详细记录了参与印刷各个工序的人员名单。
从印刷发展史的角度看,必然先有雕版印刷,后有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起源于中国,最晚在唐代已经发明。
孙寿龄(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武威市著名西夏学者、西夏文泥活字专家)通过对武威出土的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多年的研究后证明了《维摩诘所说经》是泥活字印刷版本,这一学术实践的研究成功,证明了泥活字印刷术源于中国.对于活字印刷的争论十分激烈,并由此开过世界的学术会议。而孙寿龄坚信自己的研究和判断,他从武威出土的这件文物认定,中国才是泥活字印刷的鼻祖。
为了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他根据北宋大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关于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的记载,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他用自家做饭的土炉子烧制泥活字,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在烟熏火燎中经受了一次次失败的考验。最后,从炉灰中用皲裂的双手扒出了3000多个既难写又难认的西夏文陶字,又用毕之法摸索印书,终于用自己亲手刻出的字印出了《维摩诘所说经》(下卷)。这一成功,以确凿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国。
自从汉朝蔡伦改良纸的生产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 ,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再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而且唐朝中后期已经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宋朝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宋朝没有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术。宋朝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中国宋代的一介布衣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德国人古登堡最终集大成发明了铅活字。铅活字印刷术经济实用,促进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风靡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