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节水灌溉 | 外文名 |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
---|---|---|---|
语 种 | 中文 | 类 别 | 农业科技 |
主管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主办单位 | 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武汉大学、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编辑单位 | 《节水灌溉》编辑部 | 创刊时间 | 1976年 |
出版周期 | 月刊 | 国内刊号 | 42-1420/TV |
国际刊号 | 1007-4929 | 邮发代号 | 38-17 |
现任主编 | 李远华 [4] | 编辑部地址 | 武汉大学二区《节水灌溉》编辑部 |
属 性 | 中文核心期刊、JST、CSTPCD |
节水灌溉--就是指以较少的灌溉水量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节水灌溉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采取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使有限的灌溉水量创造最佳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2020年1月3日中国知网显示,《节水灌溉》共出版文献7371篇 。
据2020年1月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节水灌溉》共载文4374篇、基金论文量为2790篇 。
《节水灌溉》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 。
据2020年1月3日中国知网显示,《节水灌溉》总被下载837396次、总被引36785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193、(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17 。
据2020年1月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节水灌溉》被引量为27361次、下载量为109501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节水灌溉》影响因子为0.73,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2308名 。
该刊是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该刊先后多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
《节水灌溉》主要有“试验研究”“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技术讲座”“国外动态”“设备与市场”“简讯”等栏目 。
据2020年1月《节水灌溉》官网显示,《节水灌溉》第五届编委会有编委55人 。
职务 |
姓名 |
社会职务 |
姓名 |
社会职务 |
委员 |
B A M Bouman(荷兰) |
国际水稻研究所教授 |
何建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
David Molden(美国) |
国际水管理研究院教授 |
何新林 |
石河子大学教授 |
|
马孝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
佘冬立 |
河海大学教授 |
|
马英杰 |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 |
迟道才 |
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
|
马娟娟 |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 |
张忠学 |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
|
王全九 |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员 |
张宝忠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博士 |
|
王建东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张富仓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
|
王修贵 |
武汉大学教授 |
邵东国 |
武汉大学教授 |
|
王振华 |
石河子大学教授 |
邵孝侯 |
河海大学教授 |
|
王景雷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 |
尚松浩 |
清华大学研究员 |
|
尹娟 |
宁夏大学教授 |
罗玉峰 |
武汉大学教授 |
|
史良胜 |
武汉大学教授 |
周金龙 |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 |
|
付强 |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
周蓓蓓 |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 |
|
吕谋超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 |
屈忠义 |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 |
|
伍靖伟 |
武汉大学教授 |
胡铁松 |
武汉大学教授 |
|
刘东 |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
胡笑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
|
孙景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 |
侯永胜 |
中国农机院高级工程师 |
|
严海军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
费良军 |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 |
|
杜太生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
徐占国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节水灌溉》编辑部主任、副编审 |
|
李毅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
高本虎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
李久生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研究员 |
郭相平 |
河海大学教授 |
|
李云开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
黄冠华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
|
李光永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
董斌 |
武汉大学教授 |
|
李建设 |
宁夏大学教授 |
谢平 |
武汉大学教授 |
|
李援农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
翟国亮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 |
|
杨树青 |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 |
樊向阳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 |
|
杨鹏年 |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 |
霍再林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
|
肖娟 |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 |
------ |
玉米膜下滴灌整体效益表现为九大方面。 1、增产:膜下滴灌玉米亩保苗可达到4200 - 4500株,比常规玉米多1000株以上。每亩膜下滴灌地块比常规...
节水是相对于传统的灌溉方式比如漫灌,渠灌等,节水灌溉指通过节水灌溉器材喷头,滴灌管等是水尽可能能的浇到作物根部,以提高水分的利用率,达到节水的目的,一般有喷灌,滴灌两大类。
关于节水灌溉的专业网站有:节水灌溉网,灌溉网。社区性的网站有:水利工程网,点滴吧灌溉论坛。希望对你有帮助。 参考资料: http://www.diandi8.cn/forum.php
1976年,《喷灌技术》创刊。
1996年,刊名改为《节水灌溉》 。
1998年,该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8年,该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
《节水灌溉》的办刊宗旨是在中国宣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传递中国国内外有关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的新动态、新成果和新信息;既能满足广大科技人员获取信息指导其科学研究的要求,又能满足广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要求 。
《节水灌溉》的文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统一有效位数),文字精练,勿使用方言,应注意保守中国国家机密,引用资料请列出出处,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文章应有3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并选取3~8个中、英文关键词。文稿字数一般不超过6000字(包括图、表)。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
注:详细投稿要求,请访问《节水灌溉》官网查阅。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要十分重视农业节水措施的推广。这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抛秧、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镇压、耙耪、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提高土壤对天然降水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施用化学保水制剂,引进和优选抗旱品种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也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在于旱缺水地区应大力推广普及。
节水灌溉应用的领域: 温室,无土栽培,大棚,绿化,园林,废水再利用等等
作物和绿地植被从种子萌发以及成长的全过程都需要水参与光合作用。但植株消耗的水分99%以上是用于叶面蒸腾和株间土壤蒸发,以调节作物体温、改善小气候和向植物体内输送养分。没有适量的水分供应,作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和损害。持续缺水,作物就会干旱致死。
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主动影响和控制作物生长,灌溉技术出现并逐步得到了发展。灌溉是利用人工设施,将符合质量标准的水,输送到农田、绿地等处,补充土壤水分,以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条件。中国是世界上发展农田灌溉最早的国家之一。秦汉之前对农田灌溉称为"浸",到汉代有称"溉"或"灌"的,西汉时"灌浸"和"溉灌"、"灌溉"并用。唐以后习惯用"灌溉"一词,并沿用至今。
就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而言,灌溉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种类。就发展到现阶段的灌溉方式而言,主要又分为地面灌溉、浇灌、科学灌溉等。
地面灌溉是最传统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和畦灌等。这种方式灌水不均匀,蒸发量大,容易表层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板层,影响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这种方式是浇地而不是浇作物。但由于田间工程设施简单,不需要能源,目前仍然被广泛采用。
浇灌一般是用皮管或洒水车浇水,是中国目前园林养护、蔬菜苗木种植等领域使用最多的灌溉方式。相对漫灌而言比较容易控制,但仍然具有费水、费人工、低效率等缺点。
科学灌溉是专业灌溉企业一直着力推广的灌溉方式,包括滴灌、微喷、渗灌、喷灌等现代化的灌溉方式。需要根据相应植物的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等做合理设计,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适时、适量,合理灌溉。
该类方式可以做到局部精确灌溉,除了用于补充土壤水分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外,还可将肥料、农药溶解在水中,结合注肥泵等现代化的施肥装置进行施肥打药作业。还可避免土壤盐碱化,对已经出现盐碱化的土壤,可利用灌溉冲洗土壤中的可溶盐分,以改良土壤。此外科学灌溉方式还可起到预防果树蔬菜霜冻和预防干热风危害,以及防止土壤风蚀等作用。
科学灌溉可有效保持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各相的良好状态,具有省水、省工、节能、节肥、增产增收等诸多优点,正逐步被大家认可和使用,但由于资金和认识上的欠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业内同行努力去做。
近代以来,随着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经济日益发达,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样反应到了世界范围的灌溉事业上。此外,还存在着进一步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灌溉效益,防止灌溉土地盐碱化、沼泽化等问题。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就出现了土壤严重盐碱化额问题。
另一方面,目前很多节水灌溉项目存在只管建不管用的严重问题,许多国家已把灌溉发展的重点从开发新灌区向改建旧灌区和加强灌溉管理等方面转移。
在吸取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灌溉技术将向着节水节能、优化调度、现代化的管理与监测预报等方向发展。在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推行节水灌溉,建立节水型农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华东、华南等区域日益兴旺的现代设施农业、园艺及园林建设中,同样需要发展科学灌溉方式。
渠道输水是目前中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中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
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①三合土护面防渗;②砌石(卵石、块石、片石)防渗;③混凝土防渗;④塑料薄膜防渗(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等。
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发达国家的灌溉输水已大量采用管道。目前中国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也较快。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硬(软)管及金属管等。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比,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其效益为: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2%-3%;增产幅度10%。目前,如采用低压塑料管道输水,不计水源工程建设投资(以下同),亩投资为100元-150元。
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管道输水。但是,管道输水仅仅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而要真正做到高效用水,还应配套喷、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目前尚无力配套喷、滴灌设备的地方,对管道布设及管材承压能力等应考虑今后发展喷、滴灌的要求,以避免造成浪费。
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
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⑴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9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立方米水可以当2立方米水用。⑵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⑶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⑷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⑸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⑹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
移动管道式喷灌通常将输水干管固定埋设在地下,田间支管和喷头可拆装搬移、周转使用,因而降低了投资。北京市顺义县全县数万亩粮田均采用这种灌溉形式。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移动式管道喷灌除了具有一般喷灌省水、增产、省工、减轻农民负担和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等优点以外,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对田块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强、一户或联户均可使用等优点,是目前较适合中国国情、可以大力推广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可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亩投资为200元一250元。
固定管道式喷灌是将管道、喷头安装在田间固定不动, 其灌溉效率高,管理简便,适用于蔬菜、果树以及经济作物灌溉。但是投资较高(亩投资一般在1000元左右),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中心支轴式与平移式大型喷灌机, 只能在预定范围内行走,行走区域内不能有高大障碍物,土地要求较平整。其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大型农场或规模经营程度较高的农田。使用国产设备,每亩投资为300元-400元。
绞盘式喷灌机, 靠管内动水压力驱动行走作业, 与中心支轴式及平移式的大型喷灌机相比,具有机动灵活、适应大小田块、亩设备投资低等优点。目前进口设备每亩投资为50元左右, 设备国产化后可进一步降低投资, 这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有发展前景的喷灌形式, 可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绞盘式喷灌机有喷枪式和折架式两种, 后者具有雾化好、耗能低的优点。轻小型机组式喷灌,可以手抬或装在手推车或拖拉机上,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价格较低等优点,通常用于较小地块的抗旱喷灌。每亩投资为100元-200元。
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喷灌形式,微喷又分为吊挂微喷、地插微喷。特别适合农业温室大棚内投入使用,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更均匀的喷洒于作物上.它是通过PE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的。更可以扩充成自动控制系统.同时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一个标准大棚微喷系统设备投资一般在800元左右。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6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目前,国产设备已基本过关,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滴灌。
按管道的固定程度, 滴灌可分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固定式滴灌,其各级管道和滴头的位置在灌溉季节是固定的。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省工、省时, 灌水效果好。国产设备亩投资约为700元(果树)-1400元(大棚蔬菜)。半固定式滴灌, 其干、支管固定, 毛管由人工移动。亩投资为500元-700元。移动式滴灌,其干、支、毛管均由人工移动,设备简单,较半固定式滴灌节省投资,但用工较多。亩投资为2元一500元。
结合中国劳动力多、资金缺乏的具体情况而研究开发的半固定式、移动式滴灌系统,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为滴灌在大田作物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储水滴灌, 是通过雨水集流或引用其它地表径流到水窖(或其它微型蓄水工程)内, 或利用储水罐蓄水作为小型移动水源,再配上滴灌以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它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家家户户都能采用的特点。对于旱贫困山区实现每人有半亩到一亩旱涝保收农田,解决温饱问题和发展庭院经济有重要作用,应在干旱和缺水山区大力推广。
地下滴灌,是把滴灌管埋入地下作物根系活动层内,灌溉水通过微孔渗入土壤供作物吸收。有的地方在塑料管上隔一定距离钻一个小孔,埋入地下植物根部附近进行灌溉,群众俗称"渗灌"。地下滴灌具有蒸发损失少、省水、省电、省肥、省工和增产效益显著等优点,果树、棉花、粮食作物等均可采用。其缺点是2,当管道间距较大时灌水不够均匀,在土壤渗透性很大或地面坡度较陡的地方不宜使用。亩投资为400元-1000元。其效益为:节水50%-60%;省电40%-50%;增产30%左右。
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在新疆等地已大面积推广。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
在我国水资源较匮乏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滴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提高水的利用率),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提高积温),尤其在北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薄、浅、湿、晒"的控制灌溉,既节约用水,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改变了以往水稻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它不需增加工程投资,只要按照节水灌溉制度灌水即可。"薄、浅、湿、晒"(薄水插秧、浅水育秧、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旱育稀植"(旱育旱栽,稀植,适当补水)等技术均属这一范畴,近年已在广西、吉林等10多个省、自治区大面积推广。一般每亩可节水100m3,增产稻谷25kg,效益显著。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应在水稻区大力推广。
江苏、上海、浙江等经济条件好的地区采用铺设暗管系统进行控制灌溉和田间排水,有利于节水、节肥和作物生长,为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一些水源短缺的地方,春播时常因春旱出不了苗或出苗不齐。为保全苗,采用机械或畜力用水箱、水袋拉水,在播种时进行点灌,以解春旱,俗称"坐水种"。这种方法投资少、简单易行,是有效的节水增产方式。播种时每亩用水量仅5m3;-10m3;,丰水年可增产10%-15%,干旱年可增产60%-70%。坐水种目前在黑龙江、吉林等地广为采用,凡条件适合的地方应积极推广。
通过平整土地,改进灌水沟畦规格(如大畦改小畦, 长沟改短沟)等综合措施,使灌水均匀,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水情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处理,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合理调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以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目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节水管理,改变目前农业用水水价过低、不利于节水的状况,实行按成本收费、超计划用水加价等政策。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
职务 |
姓名 |
社会职务/单位 |
名誉主任 |
田学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康绍忠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
|
主任 |
赵乐诗 |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任 |
主编 |
李远华 |
------- |
副主任 |
吴普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教授 |
倪文进 |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副司长 |
|
韩振中 |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总工程师 |
|
黄修桥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 |
|
李益农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所长 |
|
崔远来 |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 |
|
党平 |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灌溉节水处处长 |
北京市 平谷区 工程名称:平谷区 2015年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阶 段:初 设 专 业:水 工 计算书名:付家台村管灌工程计算书 审 查: 校 核: 编 写: 计 算: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北京分院 二○一三年三月 计算说明 一、计算目的与要求 目的: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 选择不同的灌溉方式, 通过计算,得到灌溉制度。 通过水力计算,优化管网的设计,使管网经济合理。 要求:管网布置合理,分区合理、管道压力选择合理、并计算系统扬程。 二、基本数据 基本数据均采用现场调查结果,图纸为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实测 1:10000地 形图。 三、计算依据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 》(SL/T153)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20203) 四、计算方法及过程 (1)基本资料 (2)水量平衡计算 (3)灌溉制度设计
节水灌溉效益,采用节水灌溉工程或节水措施在原有灌溉面积上增加的效益,以及将节约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或用于提供城镇用水而获得的效益的总称。采用有无节水工程(节水措施)对比或节水前后对比进行计算。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前者指有无节水工程(节水措施)或节水灌溉前后原有灌溉面积增加的产出效益,以及节约水资源投向其他用途的净产出;后者指采取节水灌溉后节约水资源的价值和减少污染治理的费用。
封面
节水灌溉发展研究
前言
第1章 节水灌溉发展现状与进展
第2章 灌溉用水需求分析
第3章 节水灌溉体系研究
第4章 节水灌溉发展规模预测
第5章 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第6章 华北及东北地区农业节水潜力评价
第7章 山丘区小型节水灌溉设施发展规划
第8章 雨水集蓄利用灌溉发展规划
第9章 河南省农田水利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彩图
封底 2100433B
本书从宏观角度系统地归纳分析了当前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状况及灌溉用水需求情况,探讨了我国的节水灌溉体系,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及分区发展重点,研究了华北及东北地区农业节水潜力评价、山丘区小型节水灌溉设施发展规划及雨水集蓄利用灌溉发展规划,并对河南省农田水利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