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建筑采光 | 外文名 | Building daylighting in |
---|---|---|---|
目 的 | 良好的光照环境 ,节约能源 | 位 置 | 侧窗和天窗两种 |
为获得良好的光照环境 ,节约能源 ,在建筑外围护结构(墙、屋顶)上布置各种形式采光口(窗口)而采取的措施。
名词解释
建筑采光
building,daylighting in
采光口按其所在位置,可分为侧窗和天窗两种。根据建筑功能和视觉工作的要求,选择合理的采光方式,确定采光口面积和窗口布置形式,创造良好的室内光环境是建筑采光的主要任务。采光标准是建筑采光设计的依据。它是由视觉工作特征决定,并以法规方式固定下来的。2100433B
一般认为居中的楼层阴阳平衡,最适合居住,也就是对应的11-25层。至于哪层最好,这就因人而异。一般要看个人最看重的是什么,重视风水就从五行八卦考虑。重视舒适度的就从通风光照安静程度等方面考虑。假如恐高...
厂房的通风气楼,通风采光。还有就是在屋面用阳光板做采光带。通风天窗也有相应的国标图集如09j625-1
为了节能以及室内采光度,一般在屋面加上采光板,采光板,价格同屋面板价格,大概50元/平方,还可以在屋脊处设计屋面气楼,这样加强室内通风。第一种是单层彩钢板,屋面板版型可以采用HV-470B、HV-76...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 1 总则 1.0.1 为了在建筑采光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充分利用天然光,创造良好光环境和节约能源,制 订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天然采光的居住、公共和工业建筑的新建工程,也适用于改建和扩建工程的采光设计。 1.0.3 采光设计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利于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和保护视力。 1.0.4 采光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参考平面,假定工作面 reference surface 测量或规定照度的平面 (工业建筑取距地面 1m 民用建筑取距地面 0.8m)。 2.1.2 工作面 working plane 在其表面上进行工作的参考平面。 2.1.3 室外照度 exterior illuminance 在全阴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外建筑采光的历史和古今中外建筑采光的佳例。全书除了较系统地介绍了通常建筑采光的知识和方法外,还重点介绍了动态采光计算机模拟新技术和全天候天空亮度分布等新模型,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本书的出版,将对建筑采光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绿色建筑光环境设计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与指导作用。
介绍
根据工业建筑功能和视觉工作的要求,选择合理的采光方式,确定采光口面积和窗口布置形式,创造良好的室内光环境。工业建筑采光设计应严格按照工业建筑采光标准进行。
采光设计 根据建筑种类、工艺要求和视觉工作的特点,确定视觉工作等级和采光标准。在中国、美国、英国和德国采光标准中,列出了各类车间的视觉工作等级。另外在英国、苏联和美国的采光标准中,对采光质量的评价指标,如亮度分布比例、视野内最大和最小的亮度差、窗的允许亮度、眩光指数值和采光均匀度等均有规定。在苏联和英国的标准中,还采用了柱面照度(见建筑光学测量)评价空间照度水平。
传统的采光设计以阴天天空亮度分布为前提,而不考虑晴天阳光的利用。随着人们对各种不同天空条件下天然光变化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晴天采光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按晴天采光设计,约可节能15~20%,充分利用天然光已成为建筑节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见建筑日照)。
晴天采光设计必须弄清晴天天空亮度分布规律。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提出的晴天天空亮度分布的计算公式,为晴天采光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在晴天采光设计标准,采光计算和阳光利用方法,以及限制晴天采光的眩光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促进了建筑采光设计工作的发展。中国年日照率在60%以上的地区面积约达4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1%。因此,研究晴天采光设计,并在工业建筑中应用这种设计方法具有较大的技术经济意义。此外,设计时应考虑采光设备的维修问题。
采光形式 工业建筑种类繁多,对采光的要求各不相同,而且影响采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选择采光形式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侧窗采光应注意室外遮挡物的挡光和反光,天窗采光应考虑工作面的位置特征、生产线方向、当地环境条件(地势、日照、主导风向和降雨雪量等)等,防爆车间还要考虑采光窗的泄爆作用。
单层单跨或单层双跨工业建筑和多层工业建筑宜用侧窗采光;单层三跨以上的工业建筑宜用侧面采光和顶部采光相结合的混合采光方式:①矩形天窗。常用于一般视觉工作的生产车间,如一般机械加工车间。另外对生产中排出大量烟尘或空气湿度较高的车间也采用这种形式的天窗。②锯齿形天窗。宜用于精细视觉工作以上的并要求采光稳定和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的生产车间,如纺织厂大量使用这种天窗。③平天窗。在中国常用于精细视觉工作的生产车间。④横向天窗和井式天窗。常用于要求排烟通风的生产车间,如冶金工业中的铸造、冶炼和热加工车间。
参考书目
R. G. Hopkinson, P.Petherbridge, J. Longmore,Daylighting, Heinemann, London,1966.2100433B
《建筑采光和照明设计》是一本多学科权威著作,向建筑师、照明专家以及从事采光设计工作的所有人提供了从事最基本工作的所有必需的工具。《建筑采光和照明设计》以实用采光设计为中心,说明了人类需求、对可持续性要求的新见解是怎样导致采光设计实践发生根本转变的。
彼得·特雷金扎(Peter Tregenza)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建筑学院名誉教授。作为一名建筑师和工程师,他痴迷于采光的美丽和复杂性逾40年,在多个国家教授、研究该主题。他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客座教授,曾先后在英国、北美、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的建筑学院/学校工作。他曾参与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的研究工作,尤其是CIE/WMO国际日光测量项目和欧盟的研究活动。他发表了多篇关于采光的研究论文,还与大卫·罗(David Loe)合著了The Design of Lighting(《照明设计》)一书。
迈克尔·威尔逊(Michael Wilson)是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建筑与环境学院(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Built Environment)的首席研究员。他于1987—2010年担任低能源建筑研究室(the Low Energy Architecture Research Unit)主任。他推进了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超过25个关于采光、声学和能源的研究、宣传及示范项目。特别地,他协作了一项关于太阳跟踪系统的研究,并协作完成了多个关于采光的交互教学软件包项目。他曾在英国、欧洲大陆、南美和南非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