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于海拔100-1000米的山谷林中。
木质大藤本,茎扁压,灰褐色。
小枝微扁,有纵棱纹,无毛。卷须不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
叶为掌状5小叶,小叶长椭圆形、椭圆披针形或倒卵长椭圆形,长8-18厘米,宽3.5-9厘米,顶端短尾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每侧有5-9个锯齿,通常齿粗大,伸展,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6-8对,网脉上面不明显,下面突出,无毛;叶柄长10-15厘米,小叶柄长1-4厘米,中央小叶柄比侧生小叶柄长2-3倍,无毛。
花序长9-11厘米,着生在老茎上,基部有节,节上有苞片,二级分枝4,集生成伞形,三级分枝4,集生成伞形或二歧状多分枝,花数朵呈小伞形集生于末级分枝顶端;花序梗长2.5-8厘米,无毛或被短柔毛;花梗长2-8毫米,被短柔毛;花蕾长圆形或卵圆形,高1-3毫米,顶端钝或圆形;萼碟形,齿不明显,被短柔毛;花瓣4,卵圆形,高0.8-2.5毫米,顶端呈头盔状,外面被乳突状毛;雄蕊4,花丝丝状,花药黄色,卵圆形,长宽近相等,在雌花内雄蕊短小,花药扁平呈龟头形,败育;花盘在雄花内发达,浅4裂,在雌花内不明显;雌蕊在雄花内完全退化,在雌花内子房卵圆形,花柱不明显,柱头浅4裂。
果实椭圆形或卵球形,长1.5-2厘米,宽1.2-2厘米,干时皱缩,种子1-4颗。种子椭圆形,两端近圆形,背腹侧扁,种脐在种子背面基部向上呈狭带形,达种子顶端,腹面中棱脊狭窄,两侧洼穴呈沟状从基部向上达种子顶端,于上部向外伸展。
花期4月,果期6-12月。
产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越南和老挝也有分布。
模式标本采自海南。
喜湿润、温暖、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强光暴晒。
阳性,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深厚肥沃土壤,也耐干旱和石灰质土,忌水湿
在微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好温暖水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渐枯死。以根茎在泥中越冬。中国南北各地池塘、河沟、沼泽中常有生长,常与穗状狐尾藻混在一起。夏季生长旺盛。冬季生长慢,能...
本种与扁担藤T. planicaule (Hook.) Gagnep.在叶形上相似,但本种叶顶端骤尾尖,叶缘锯齿粗大,向前伸展,花序着生在老枝上,花梗被短柔毛,花瓣顶端有向外伸展的小角,果实干时皱缩,可以区别。 2100433B
用11个采集点野生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e)单株进行栽培试验,对其茎藤生长性状与采集点地理因子、试验点气候因子之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探讨其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三叶木通地理变异的基本模式是以海拔垂直梯度变异为主,纬向渐变为辅;海拔及纬度差异产生了温度和光照差异,水热因子的综合选择作用是三叶木通茎藤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的重要原因,其中温度和光照是主导因子.海拔或纬度较高的地区,产生了喜温光喜湿的三叶木通气候生态类型;海拔或纬度较低地区,产生了喜温光的三叶木通气候生态类型.
阐述了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在海南龙楼地区的分布状况。不同的土壤环境下长春花生长规律有差异,对土壤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长春花适宜生长在沙质土壤;长春花适宜生长在pH为7左右的土壤中;长春花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的0~20cm深度之间;人为扰动因素是影响长春花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伞花崖爬藤主要产云南。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伞花崖爬藤(学名:Tetrastigma macrocorymbum)为葡萄科崖爬藤属的植物。分布于越南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河岸灌丛以及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参考:昆明植物研究所. 伞花崖爬藤.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6].
伞花崖爬藤生山坡、河岸灌丛或林中,海拔1000-1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