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乔木;嫩枝及顶芽均无毛。叶革质,卵形,长14-18厘米,宽8-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上面绿色,发亮,下面同色,脉腋有囊状腺体及毛丛,无毛,基出脉3条,两侧脉上行达叶片长度的1/2,且各有第二次分枝侧脉5-6条,离边缘1-1.2厘米,基部无明显的边脉,中脉有侧脉3-4对,全缘;叶柄长3-6厘米,圆柱形,无毛。
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长4-5厘米,有花3-6朵;花柄有节,被星状柔毛;苞片早落;萼片长圆形,长约1厘米,外面有星状柔毛,内面无毛,基部无腺体或内侧数片每片有2个球形腺体;花瓣倒卵形,长5-6毫米,无柄;雄蕊18-35枚,长5-6毫米,花丝基部略相连,分为5组,各组雄蕊不等数,花药长3毫米;子房5室,每室有胚珠2颗,具中轴胎座,花柱5条,离生,极短。蒴果纺锤形,长3.5-4厘米;果柄有节。
主要生长于石灰岩的常绿林里。
产于广西。越南北部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西隆安。
这个种和蚬木 E. hsienmu (Chun et How) H. T. Chang et R. H. Miau 的区别,在于叶片较大,基部无明显的边脉,花序较短,少花,花柄有节,花瓣较短小,无爪。
节花蚬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通过对湖榕(Ficus sp.)和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花形态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表明:湖榕和小叶榕的花果形态结构有较显著的差别。湖榕雌花的萼片数多为4片,萼片顶部都有毛,花粉位为精园形,花粉壁较薄,其结实率较低,只有0.1%;小叶榕雌花的萼片数多为3片,萼片顶部光滑无毛,花粉粒为圆形而壁较厚,其结实率较高,为29.1%。
胎面花纹节距tread pattern pitch沿胎面中心线,一个 完移胎面花纹的循环单元长度〕在胎面上测得轮胎的一侧相 邻两花纹块前侧面之同的}a}隔即谓之胎面花纹节距。分为等 节距和不等节距两种,前者模具加工制造简单,但轮胎易产生 行驶噪音;后者模具加工制造较为复杂,但轮胎行驶噪音较 低。高速行驶的轮胎通常采用不等节距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