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测量有效促进渡河工程保障侦察手段的改进和侦察装备的发展,综合运用实时动态定位GPS-RTK、超声波测深和数字测图等技术实现数字化江河测量。
江河测量是渡河工程侦察的关键环节,一般需对河幅、水深、流速、河岸坡度进行量测,必要时需对重点保障河段进行水下地形的测量,传统的江河测量通常采用工兵测远仪和经纬仪对河幅进行测量。采用陀测、绳测和杆测等方法进行江河横断面的水深测量。水深测定后采用六分仪后交和经纬仪前交等方法确定测点的平面位置,同时对水位进行观测以改正水深测量值这些作业方式对工况条件要求高、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影响了测量的时效性和精确度,鉴于此,综合运用GPS-RTK技术超声波水深测量、流速测量技术分别进行水上定位水深。
通过江河图对渡河工程侦察的关键数据进行采集,一般需对河幅、水深、流速、河岸坡度进行量测,必要时需对重点保障河段进行水下地形的测量。传统的江河测量通常采用工兵测远仪和经纬仪对河幅进行测量。采用陀测、绳测和杆测等方法进行江河横断面的水深测量。
应用GPS-RTK等技术进行江河测量的目的在于引进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现代化的数据传输、处理和管理技术,及时、准确地获取渡河区域地理信息,提高渡河工程侦察的信息化程度RTK江河测量系统主要由主控站、基准站和移动站3部分组成其中,移动站主要包括船台站和便携站,船台站由测量载体移动PG GPS接收机、回声测深仪、数字流速仪及配套设备组成主要完成测点定位水深、流速测量等水上测量工作。便携站由GPS接收机手持测竿、移动电台、TCS1控制器组成,可由单兵操作完成浅滩和河岸碎部测量。
系统总体实现方案,其工作流程是:GPS接收机获取空间定位信息,并在基准站与移动站之间进行载波相位差分处理;回声测深仪获取测点水深数据,数字测速仪获取流速数据;各类数据通过数据链传输至主控机主控机通过应用软件完成数据的读职处理和成果输出,并保存到存储介质中。
行政区域:江北区书馆区域板块:北滨路板块项目位置:江北北滨路中段(鸿恩寺公园旁)交通状况:106(猫儿石—观音桥)、135(猫儿石—新华路)、轻轨5号线(前卫厂站),轻轨3号线(华新街站)建筑类型:高...
租售状态: 出售开 发 商: 北京天亚物业开发有限公司投 资 商: ----占地面积: 118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00000.00平方米详细信息售 楼 处: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嘉裹中心饭店...
行政区域:闸北区域板块:不夜城项目位置:北苏州路912号建筑类型:塔楼,多层,小高层,高层物业类别:普通住宅,公寓,酒店式公寓,商铺主力户型:150-300平米2房3房开发商: 华侨城(上海)置地有限...
传统江河测量中,需要预先设置标杆或浮标等标识物以控制测量载体的航线,不仅准备工作繁重,而且受通视、工况、夜暗条件限制较大由于GPS定位系统具有良好的导航功能,在主控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建立导航模块,并在移动站配置TSC1测量控制器或移动PC作为导航显示器,通过主控站预先设置测量并向测量载体发送导航信息,移动站接收并显示导航信息,及时纠正航向。移动站通过使用专业水上测量软件,如MDCS或自主开发测量软件,当测量载体达到预置测线时,计算机自动记录GPS的定位数据回声测深仪测得的水深数据和数字流速仪测得的流速数据,当离开设定测线位置时自动停止。
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一般需要预设测量网,测量网的构建通常有断面法和散点法两种方法,在采用断面法设计测量线时,布设的断面应尽量与航道(或深槽或岸线)垂直,河道弯曲处,断面一般布设成辐射状。
在水道顺直的情况下只需1个断面起止点的坐标即可,然后采用平移、径向延伸、发散等方式产生不同形式的测量线该工作可通过编程实现,亦可借助专业软件自动完成如美国Motorola公司的差分GPS水道测量软件,可根据水道情况产生阶梯式测量线、辐射状测量线、搜导式测量线、中心测量线,最后产生测量线文性。
对于江河横断面测量,可向计算机输入断面两端点的坐标,即可在主控计算机显示器或移动站导航显示器出现断面线,同时显示测量载体位置及导航信息在已进行了水下地形测量情况下,可以根据所测数据通过数学方法拟合出水下三维地形,然后通过计算机编程提取江河横断面测点信息,进而生成江河横断面图。
江河湖泊也需进行水深测量。其程序为:测量前确定测区范围和测图比例尺、设计图幅、准备图板和展绘控制点、布设测深线和验潮站以及确定验流点和水文站的位置;测量船沿预定的测深线连续测深,并按一定间隔进行测深点定位,同时进行水位观测,确定礁石、沉船等各种航行障碍物的准确位置,探清最浅水深及其延伸范围,并进行底质调查、测定流速和流向以及收集水温及盐度等资料;最后对水深测量的原始资料进行各项改正,并检查成果质量以及绘制成果图。2100433B
建筑物基本信息 参数名 必填 描述 项目实际情况 建筑代码 数据中心代码 建筑名称 必填 最多24个汉字 建筑字母别名 必填 建筑首字母大写 建筑业主 必填 有多位业主时存主要业主名称,外加 “等××位” 建筑监测状态 状态 1- 启用监测 0- 停用监测 所属行政区划 必填 6位行政区划代码 建筑地址 必填 最多40个汉字 建筑坐标 -经度 建筑坐标 -纬度 建设年代 必填 4位数字年份 地上建筑层数 必填 整数 地下建筑层数 整数 建筑功能 必填 A- 办公建筑 B- 商场建筑 C- 宾 馆饭店建筑 D- 文化教育建筑 E- 医疗卫生建筑 F- 体育建筑 G- 综 合建筑 H- 其它建筑 建筑总面积 必填 空调面积 必填 采暖面积 必填 建筑空调系统形式 必填 A- 集中式全空气系统 B-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C- 分体式空调或 VRV的 局部式机组系统 Z
一.塔吊的基本结构 塔吊从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七大部分:金属结构、零部件、工作 机构、电气设备、液压系统、安全装置和附着锚固。 塔吊金属结构由起重臂、塔身、转台、承座、平衡臂、底架、塔 尖等组成。 塔吊零部件则由钢丝绳(起吊的主要受力部件) 、变幅小车(车由 车架结构、钢丝绳、滑轮、行轮、导向轮、钢丝绳承托轮、钢丝绳防 脱辊、小车牵引张紧器及断绳保险器等组成) 、滑轮、回转支承、吊 钩和制动器组成。 塔吊工作机构有五种: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小车牵引机构、回 转机构和大车走行机构 (行走式的塔吊 )。 塔吊电气设备包括了液压泵、液压油缸、控制元件、油管和管接 头、油箱和液压油滤清器等主要元器件。 塔吊安全系统和附着锚固则有限位开关 (限位器 ),超负荷保险器 (超载断电装置 ),缓冲止挡装置,钢丝绳防脱装置 ;风速计,紧急安 全开关,安全保护音响信号。而一般来说,自升式塔吊在修筑楼房的 过程中
总序
0引言《清明上河图》研究现状
0.1研究内容及意义
0.2历代《清明上河图》与中国古代城市史文献综述
0.2.1相关图像研究素材
0.2.2历代相关文字资料
0.2.3《清明上河图》相关研究现状
0.2.4中国古代城市史研究现状
0.3本书拟解答的几个基本问题
0.4研究版本的选择
0.5研究方法
0.5.1图像志和图像学
0.5.2比较城市史
0.5.3建筑人类学
0.6研究基本框架
上篇历代《清明上河图》与图像城市史的比较研究
第1章城市史的图像关联
1.1历代版本通览
1.2城市形态的图像系统
1.2.1图像系统的分类
1.2.2图像中的模块化母题
1.2.3图像系统的传承脉络
1.2.4B类与C类版本的形态关联
1.2.5黄念本的市井场景与石渠宝笈三编本图像的流传线索
1.3历代版本的图像城市史基础特征
1.3.1石渠宝笈三编本
1.3.2坊间诸版本
1.3.3清中叶宫廷诸仿本
1.3.4图像再现的真实度辨析
本章小结
第2章城市形态比较
2.1“唐宋城市变革”与历代《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城市信息
2.1.1有关“唐宋城市变革”研究的文献综述
2.1.2“唐宋城市变革”前中国城市街头文化的早期形态
2.1.3各版本《清明上河图》与夜禁制度
2.1.4小结
2.2运河与市井形态
2.2.1作为基础设施的运河
2.2.2基础设施与市井形态的方向性特征
2.2.3各版本近郊运河岸线与市井形态的关系
2.2.4城墙内市井空间与河流和水体的关系
2.2.5各版本图像与文献中相关内容的比较
2.2.6小结
2.3街道与街坊——市井及其空间形态
2.3.1市井的空间领域的界定
2.3.2市肆诸业态空间界面及生活场景特征
2.3.3街道空间与其他空间之间的界面形态
2.3.4街坊的边界形态及其生长特征
2.3.5小结
2.4市井空间与街道场景的关系
2.4.1街头场景分析
2.4.2桥头场景分析
2.4.3城门外场景分析
2.4.4空间场景中的女性角色
2.5城市形态差异和演进背后
2.5.1物质因素
2.5.2人口因素
2.5.3制度和技术因素
2.5.4价值观念和消费风尚
本章小结
下篇历代《清明上河图》中建筑形态的比较研究
第3章城池与地标的形态特征
3.1历代《清明上河图》的城墙和城门形态比较
3.1.1城墙的平面形态
3.1.2城墙的修筑技术
3.1.3各版本的城门与城门楼
3.1.4城墙与城门形态变迁的背后
3.2城市中的区域性地标
3.2.1彩楼欢门
3.2.2望火楼
本章小结
第4章典型建筑的形态特征
4.1市井普通房屋与店铺的比较
4.1.1比较的内容和版本的选择
4.1.2屋顶形式
4.1.3屋面材料
4.1.4屋面细节
4.1.5斗拱形制与使用范围
4.1.6门窗棂条花格
4.1.7小结
4.2虹桥的形态特征
4.2.1石渠宝笈三编本的虹桥形态
4.2.2清明易简图的虹桥辨异
4.2.3其他版本砖石拱桥的虹桥形态
4.3从勾栏到戏园
4.3.1宋元之际勾栏相关史料
4.3.2勾栏建筑布局的一些基本问题
4.3.3瓦子与“唐宋城市变革”后集中市肆空间的转型
4.3.4明清戏园及其与宋元勾栏建筑的比较
4.3.5小结
4.4乡野戏台形式和布局的比较研究
4.4.1春台戏与各版本中的乡野戏台
4.4.2各版本乡野戏台的位置与做法
4.4.3各版本乡野戏台的观演模式
4.4.4小结
4.5北宋金明池及历代相关图像流变探讨
4.5.1北宋东京的金明池及其中的市井形态
4.5.2元代金明池题材绘画的图像信息
4.5.3各版本《清明上河图》中的金明池
4.5.4小结
本章小结
第5章历代《清明上河图》相关的图像
中国古代城市史问题
5.1图像中的城市与建筑研究方法
5.1.1基于关联和比较的图像城市史方法和城市形态研究框架
5.1.2图像中的建筑研究
5.2本书主要研究成果
5.2.1历代《清明上河图》图像源流
5.2.2城市史和城市形态比较
5.2.3建筑形态研究
5.3本书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扩展方向
附录本书相关《清明上河图》主要版本一览
A类版本:石渠宝笈三编本
B1类版本:清明易简图
B2类版本:辽宁省博物馆明仿本
C类通行版本:白云堂本
C类通行版本:辽宁省博物馆仇英款本
C类版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乙本
D类版本:清院本
E类版本:黄念本
图片索引
表格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农民企业家1.5亿打造泥塑《清明上河图》
4月20日,河北唐山,《清明上河图》泥塑园是由河北省唐山市当地一位农民企业家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的。整个泥塑园中共包括500多个形态各异的人物、50余只牲畜、20余条船和30余间宋代民居以及桥梁、城楼等泥塑作品。
据悉,该泥塑《清明上河图》将申请世界记录。
该泥塑《清明上河图》许多人物好似在奔跑,栩栩如生,个个活灵活现。
《历代:城市与建筑》以历代《清明上河图》为主要研究素材,从“市井”的角度,将日常生活视角下的中国占代城市形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图像城市史为基本研究思路展开。《历代:城市与建筑》上篇以图像城市史比较研究为中心,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微观特征,如自然要素和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宋代以降街道与街坊的边界形态、中国古代城市市井空间场景的特征及其基础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下篇则在上篇基础上进一步对与具体图像有关的建筑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历代:城市与建筑》适合广大建筑专业本、专科生及古建筑、文史工作者和爱好者阅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