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结构主义建筑 | 外文名 | structuralism |
---|---|---|---|
适用范围 | 建筑学术语 |
结构主义是上世纪50、60 年代在西欧一些国家兴起的一个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化,认为文化是各种表现系统的总和,主张用特定的“结构”观念来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1896~1980)认为,结构有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整性。
结构主义建筑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荷兰的赫兹伯格(HermanHertzberger 1932~),其创作观点与皮亚杰的“内容一形式”转换性是一致的。此外在勒柯布西耶 (LeCorbusier,1887~1965)、路易斯·康(Louis Kahn)、丹下健三(1913~)等人的一些作品中,也可看到某种程度的结构主义倾向。
在国际上,结构主义的影响主要在北欧国家。瑞典,丹麦和挪威的一些建筑师都曾追随结构主义的设计理念。甚至丹麦建筑师伍重的一些作品也被认为是受荷兰结构主义的影响。约瑟夫·布赫说结构主义是荷兰在1970年代之后唯一没有采用传统形式和材料但又是完全属于荷兰的建筑风格。2100433B
结构主义建筑是以结构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的建筑理论和流派。
应该是解构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
哦!
当这种艺术思潮的影响蔓延到建筑创作中的时候,某些建筑师便不再去追求表面上的美丽和矫揉造作的丰富感,转而去寻找纯洁的、直截了当的美。在此,仅对几个具有典型的极少主义倾向特征的建筑实例予以介绍、分析。1 ...
荷兰结构主义建筑,是在二战后对现代建筑中的功能主义和狭隘理性主义的批判中诞生的。这场运动的核心是阿尔多·凡·艾克(Aldo van Eyck)。像任何一种思想和流派一样,结构主义的理念和方法不是孤立的。它的产生,一方面与当时欧洲年轻一代建筑师,特别是十次小组的活动密切关联,另一方面也是特殊时期荷兰社会文化条件的产物。
结构主义建筑的基本特征,在1960年代被赫曼·赫兹伯格进一步发展。他先是在Valkenswaard和阿姆斯特丹市政厅设计竞赛中,探讨了由小构件单元体系构成的空间-结构建造形式。之后在Apeldoom的中央保险公司总部中得以实施。这个建筑于1972年建成,成为荷兰结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与凡·艾克一样,赫兹伯格对文化人类学抱有浓厚兴趣,凡·艾克的过渡区域、门槛以及房子与城市这样的论述,也是赫兹伯格关注的内容。赫兹伯格也许是比凡·艾克更彻底的个人主义者,他声称“我们所追求的是以个人角度解释集体的模式,用这样的模式来替代集体对个人生活模式的解释”,并强调“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把房子造得相像,这样可以使每个人可以运用他个人对集体模式的解释”,“因为我们不可能造成一种能恰好适应各个个体的特殊环境,我们就必须为个人的解释创造一种可能性,其方法是使我们创造的事物真正成为可以被解释的。”
文章以建筑形态学和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从基本要素、概念结构到形态结构和形式的建筑设计转换过程,说明形态结构对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作用。对建筑形态学与结构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以功能结构、材料结构、环境结构、形式结构和有机结构为代表的建筑形态结构为框架,对新时代的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通过结合结构主义和风景园林设计,能够展现出不同的园林景观,同时也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观念。简述了风景园林设计与结构主义的含义,从元素上的搭配、意境创设、文学渗透、结构风格等方面,探讨了结构主义的表现并分析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结构主义的发展趋势,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在《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中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建筑的历史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建筑的结构主义分析;从事意识形态再生产的操作性批评。
建筑师 扎哈·哈迪德
有人评价说她是“女魔头”,
有人评价说她是建筑界的“女巫师”,
有人称赞她的作品优美、性感,
有人批评她的设计浪费、不务实,
有人称她是最优秀的“结构主义大师”,
她的身上总是充满快乐争议。
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
“哈迪德才是当今世界建筑界最畅销的商品”,
黎巴嫩电视台采访她时曾问:
“是什么让你去的今天的成功,是命运还是幸运?”
她严肃地回答说:
“都不是!是努力!
我没有一天放过自己。”
扎哈的建筑大师之路
扎哈·哈迪德于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哈迪德立下从事建筑事业的理想是在11岁的时候。她父亲一位世交的儿子是一名出色的建筑师。在哈迪德家,他是一个优秀的榜样。他对年幼的哈迪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外,母亲的品位也深深影响了哈迪德。从小,哈迪德就看着母亲收藏各种各样的新式家具。
北京望京
哈迪德曾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1972年她开始就读于著名建筑学府———伦敦建筑联盟。当时,她的导师是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央视大楼的设计者)。哈迪德当时的校友、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现任建筑系教授奈杰尔•科茨回忆说:“他们相互欣赏,有着对革命性现代主义共同的兴趣。当时的哈迪德和现在一样喜怒无常、脾气火爆。但那正是大家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她的作品中充满自信的原因。”
北京银河soho
第一位普利兹克奖女性得主
普利兹克奖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而扎哈•哈迪德是这个奖项的第一位女性得主。在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作为一名女性在这个行业想要获得一席之地有多么不易。一个来自伊拉克的英国女人能够在建筑界的金字塔尖里与男人们平起平坐,这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
上海凌空SOHO
她一直都在坚持做自己
有些人认为扎哈早期的作品大多是无法建成的,扎哈带着些不屑说,那些蔑视她的设计的人,是一群失去了信仰和梦想,只盲目遵循经典的人们,所以他们才不相信她可以建成神奇的建筑。很多报道都倾向于将扎哈塑造成一个强势又过于自信的女人。对此,扎哈的回应则是她对自己的工作的确充满信心。这源自她的成长环境和周围所有人的支持,也因为自己在多年的奋斗后拥有了自立的资本,所以她相信自己能够有所建树。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大厦
不结婚不生子的“女魔头”
在采访时扎哈说自己也觉得有伴侣和孩子的生活非常美好,但是也许是因为太忙,她没有考虑过这样的生活。建筑是个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心思的职业,否则没人可以把它做好,所以她没有时间去找伴侣,也担心如果找了伴侣,自己会无法平衡好家庭和建筑事业,从而把自己弄得很纠结。她需要持续不断地对建筑投入热情,而她也会对每一个项目全力以赴,因为她不想建造垃圾建筑。
香港香奈儿流动艺术馆
备受争议的背后
在30多年的设计生涯中,扎哈的许多方案都因设计理念太过超前、往往要挑战现有结构、设备和施工等技术的极限,而无法实现,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几乎没有实际建成的作品,哈迪德也因此获得了“纸上建筑师”的称号。
南京青奥馆
有业内人士称:“扎哈的奇形怪状和飞扬跋扈的规划,把城市的格局弄得乱七八糟,我们需要更简单的设计和整齐的布局。然而哈迪德固执而坚定地认为,奇幻图画定会变成现实物体,她从不打算放弃自己的设计风格。她的成功和被质疑总是相伴相生。
广州大剧院
——The End——
作品目录
前言
一 现代建筑的起源
二 现代主义建筑
三 新艺术运动建筑
四 格拉斯哥学派建筑
五 芝加哥学派建筑
六 风格派建筑
七 有机建筑
八 表现主义建筑
九 结构主义建筑
十 功能主义建筑
十一 国际风格建筑
十二 后现代主义建筑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