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9787503867453 | 页 数 | 183 |
---|---|---|---|
定 价 | 48.00元 | 出版时间 | 2012-8 |
副标题 | 废弃土地更新 | 丛 书 | 景观设计学 |
篇首语:棕地——工业文明的孽债
专题文章
当代城市环境下网状废弃地和城市生态位的逆向实践
—社会、环境、技术文化网络系统作为城市替代前景 本杰明·布里斯
加厚的界线:复兴边缘空间的策略与战术 何志森,查里士·安德森
城市消极空间的生态化景观改造—雨洪控制利用 车伍,赵扬,李俊奇
绿色吸附墙:资源型城市的景观转型策略探析 杨锐,赵倩华
网络论坛
废弃土地更新网络论坛
城市更新 阳建强
态度决定结果 刘伯英
设计应对未来变化的最佳方案 Syrinx环境设计事务所
还绿色于草原 王召明
植被生态恢复需要前瞻性思考 赵惠恩
退化土地重现富饶丰产之美 朱迪斯·史蒂根鲍尔
创造性土地循环利用 伊格纳西奥·戴伊特
设计实践
深圳罗湖文锦花园广场 都市实践
丹麦哥本哈根苏帕奇琳街区复兴项目 Topotek 1景观设计事务所
宾夕法尼亚大学公园 MVVA设计事务所
城市垃圾填埋场重生—内蒙古包头台地公园 AECOM
纽约斯塔滕岛清泉公园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景观设计事务所
巴塞罗那加拉夫地区威尔登琼恩垃圾填埋场景观恢复项目 Batlle i Roig建筑事务所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孟凡玉
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市金沙贝思沃克斯景观设计 SWA集团洛杉矶办公室
效用决定形式—芝加哥福特卡鲁梅环境中心设计 Studio Gang建筑设计事务所
母亲河的修复—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 土人设计
景观研究
海绵公园TM—高旺努斯运河治理及开放空间设计 苏珊娜·德雷克
法国里昂城市河流恢复实践—城市滨水区综合复兴案例 林双盈
特别报道
回归根本的设计:两个台湾建筑事务所的可持续作为 阮庆岳
与自然同在:回忆在丹·凯利事务所的日子—与乔·卡尔的对话(下) 姜斌
书评
简讯
2100433B
《景观设计学(第24辑):废弃土地更新》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编,内容包括:城市消极空间的生态化景观改造——雨洪控制利用;植被生态恢复需要前瞻性思考;丹麦哥本哈根苏帕奇琳街区复兴项目;巴塞罗那加拉夫地区威尔登琼恩垃圾填埋场景观恢复项目等。
我认为应该《景观设计学》比较好。我同学有用的。
我是长安大学学景观设计的硕士,就业方向基本就是设计公司,设计院,还有就是学校了,不过现在高校不好进,像我们学校想进的话必须是博士生,而且要好学校的,设计公司的话南方沿海城市多的是,现状比较好的都是外企...
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就听说过这两个。
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内容完整的独立课程,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积累,就该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下开设的必要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景观设计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通过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应用的结合,提高课程的综合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设计水平。
2009年第6辑(总第8辑)《景观设计学》“世界女性景观设计师”专辑遴选了在世的、有作品(建成著名项目或著书立说)、对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世界优秀女性景观设计师的独特作品们,对每个人物都有深入的访谈和介绍。无论是年逾古稀元老还是年轻的设计新锐,你都能在这里找到。更惊喜的是,本辑一刊双册,附赠《景观设计学》第1期别册,全程记录第七届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颇具收藏价值。
《景观设计学(2011No.1总第15辑)》内容简介: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编的《景观设计学》,创刊于2008年,是一本真实反映中国及世界当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高端学术刊物。主编俞孔坚教授,以关注景观设计行业与教育发展、拓展景观设计师视野、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为目标,致力于传达先进的景观设计理论和展示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使《景观设计学》不仅成为展示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平台,也是中国景观设计界观察海外景观设计的媒介,更是海外关注中国景观设计的窗口。
《景观设计学(总第14辑)(设计作为研究)》内容简介:在现代设计语境下,绝大部分设计师都承认设计这一行为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设计和实际的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存在设计者自发的对于美的感悟,可能并不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而实际存在。这样的“设计”不可言说、不可教授、不可推广,不可成为一个学科。天才性的从无到有永远只会是设计中的极少数,我们当今生活享受的绝大部分的设计都是无数多个感性引爆与理性串联下诞生的成果。
我们在为这期组稿的时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原因就在于这个主题几乎是设计的终极问题之一。因为作为研究的设计如果不能让设计更好的话,就几乎是一个伪命题,那么这个问题就直接导向什么是好的设计?设计从哪儿开始?设计最终是为了什么?研究能给设计带来什么?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抛向这一期的作者和访谈嘉宾们时,他们从对设计、研究这两个概念开始,就有诸多的不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周榕副教授认为“设计作为研究”的命题是基于西方文化语境之下的讨论,设计活动中的研究既包括一手的场地调查,也包括二手的资料研读;然而在一些年轻景观设计师的眼中,场地的调查与资料的收集只能是调查与分析,而不是研究。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李迪华老师则认为作为研究的设计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设计的逻辑体系的建立。所以,在对本期研究定义的编辑部讨论会上,我们对关于研究的公认表述进行了归纳,即认为研究是一种可复制的、有创新性的科学活动,其中“结果”可复制——总结性的理论、数据成果等可复制,或“过程”可复制——设计方法、操作工具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