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结构设计理论 | 外文名 | Structural design |
---|
结构设计理论(Structural design)是处理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与经济性的理论及方法。主要解决结构产生的各种作用效应与结构材料抗力之间的关系,涉及有关结构上的作用、结构抗力、结构可靠度和结构设计方法及优化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发展过程:人类为谋生存,自穴居筑巢以致筑路架桥等营造活动活动以来,凭借直接的实践经验,利用各种天然材料构筑了无数工程结构物。通过千百年的工程实践,积累经验,编成工作口诀与成规,在工匠和行会中流传沿用,经过漫长的重复实践历程,才逐步认识和总结出一些结构建造的规律,并编写了同技术条例的一些成文和著作。中国宋朝的《营造法式》就是一部很宝贵的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古代木结构规范,具有一定的设计理论萌芽,其部分内容沿用至今。
人们公认现代结构设计理论的奠基人是意大利学者伽利略,他的《两门新科学的谈话》一书被公认为是材料力学的开端。从此结构设计开始由定性的描述转移到定量的分析,理论分析与实险研究也开始被自觉地应用到结构设计中。
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种种演变。最早直接通过试验确定结构承载能力进行了结构设计,19世纪以后,由于较理想的弹性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弹性力学方法的发展,提出了容许应力设计法,这种方法要结构在各种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不超过结构的许用应力。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注意到结构的破坏不仅与结构材料的破坏强度有关,还与结构的塑形能力有关,从而提出了结构极限状态的设计思想,即要求结构在各种作用下的效应不超过结构极限承载力。为保证结构设计安全,无论是容许设计法还是极限状态设计法,都引入了安全系数,可视作将结构所受的作用或作用系数放大。然而这样处理,人们并不能确知结构设计的实际可靠度。
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对结构作用及结构抗力随机性理解的深入,以及结构可靠度理论的发展,以概率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可靠度设计法逐渐得到应用。目前世界各国多采用多种作用分项系数进行效应组合的实用设计表达形式,要求各种作用组合效应不超过结构极限承载力,这种方法具有明确的结构可靠度。
展望: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与测试技术的广泛应用,结构设计理论亦随之发展,几个值得重视的方面为:1、概率分析法。结构作用力(如风、地震、波浪等)很多是与时间有关的随机过程,而材料抗力诸因素中也大都是某种随机变量,结构设计理论将愈多地用概率论进行分析取得更高的可靠度。2、动态分析。相对静态分析,更注意结构上的动态作用力和结构动态反应的理论分析。3、非线性分析。深入研究解决结构的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理论问题,使很多“二次”问题变为一次可解决的问题。4、整体分析。将结构设计中分别计算的结构部件和承载岩、土体联合起来共同计算分析等,可使结构设计更精细和符合实际。5、可靠度分析(见结构可靠度分析)。6、最优化设计(见结构优化设计)。
用曲面有限单元建立的膜 结构分析理论 ,膜结构的 设计可分为三个步骤: (1) 找出一个初始平衡形状; (2) 各种荷载组合下的力学分析以保证安全; (3) 裁剪制作。发达国家从六十年代起开始提出多种计算方法, 到目前为止以有限元法为最先进、 最普遍被采用的方法。 而单元类型皆为三角形平面常 应变单元,该方法是从刚性板壳大变形理论移植过来的。 从以下分析可以看到, 膜结构作为只能抗拉的软壳体是不适宜采用这种平面单元的, 因 为对于刚性壳体来说, 这种平板单元可以看成平面应力单元和平板弯曲单元的组合, 其单元 刚阵可以由这两种单元刚阵合并而成。 而膜结构作为软壳体是不能抗弯的, 只能靠薄膜曲面 的曲率变化, 从而引起膜表面中内力重分布来抵抗垂直于曲面的外荷载。 如果还是采用这种 只有平面内应力的板单元, 则应变的线性部分将不反映平面外 z 方向位移的影响, 这导致单 元不包含 z方向节点反力
膜结构设计理论与小品制做 作者: 关富玲, 廖理, 石卫华, 徐旭东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土木系(杭州) 被引用次数: 3次 引证文献(1条) 1.夏劲松 .李建宏 .关富玲 混合法实现张拉膜结构的快速分析 [期刊论文]-空间结构 2006(2) 本文链接: 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3405785.aspx
【学员问题】建筑结构生态住宅设计理论?
【解答】目前,世界各国新型的生态住宅可谓方兴未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发展生态建筑在我国也必然是大势所趋。作为国家的重要产业,城镇住宅建设必将快速发展。所以,如果不抓住时机,及时把“生态理念”引入到住宅设计中,解决住宅节能和住区环境保护问题,将会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来说,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住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b、智能化住区,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c、节省土地,节约能源,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的特点是理论叙述与设计例题并重,注意基本概念的阐述,辅之以详细的例题示范。《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所附的部分计算机程序,不仅可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的教学中使用,亦可用于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作者希望读者通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结构抗震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能熟练运用规范进行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2100433B
《钢结构半刚性连接设计理论及其工程应用》重点介绍了作者王燕长期在钢结构半刚性连接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一些成果,具体内容包括半刚性连接的转动刚度和结构内力分析、外伸端板撬力作用、背板加强型节点设计、高强度螺栓承受拉力作用分析、半刚性连接结构的稳定性能以及动力和抗震性能六个方面。内容系统、全面、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