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1:基本教程(第2版)》属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的研究成果,是根据教育部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非力学类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第1版[《结构力学教程(Ⅰ)》、《结构力学教程(Ⅱ)》]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以本套书为基础的教学实践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第2版采用了新的编排方式:首先把全书内容明确地区分为基本内容与增选、专题内容,然后将这两部分内容分别编成《结构力学Ⅰ——基本教程》(简称卷1)和《结构力学Ⅱ——专题教程》(简称卷Ⅱ)。基本教程着眼于为课程打好基础,落实课程的基本要求;专题教程着眼于扩大和提高,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不同层次的增选和专题内容,不拘一格地提升教学水平。全书共17章,分为卷Ⅰ和卷Ⅱ。《结构力学1:基本教程(第2版)》为《结构力学1——基本教程》,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静定结构分析、超静定结构分析、矩阵位移法、动力计算基础等。《结构力学1:基本教程(第2版)》(卷1)后附有《结构力学求解器》光盘1张,其中包括结构力学求解器,平面刚架程序的框图设计和源程序。另外,与《结构力学1:基本教程(第2版)》配套的有《结构力学网络课程》、《结构力学学习指导》和《结构力学电子教案》(中、英文版)。配套的教学软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先进表现手段,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既可使工科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完整、系统地学习结构力学课程,也可作为从事土建、水利、力学等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自学环境。《结构力学1:基本教程(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水利、力学等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袁驷,分别于1981年和1984年获清华大学土木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英国作博士后和访问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建筑结构学报》和《土木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及多部刊物编委,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89年创立了有限元线法,并对其作了系统的开发与发展。1993年出版了独著的国内外首部有关该法的英文专著《TheFiniteEl-ementMetbodofLines》。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近年出版了多部面向21世纪的教材、著作和软件。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各一项,1991年获“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8年获延续资助),1997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获北京市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2年分别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第四完成人)和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各一项,2003年获首批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4年所主讲的结构力学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同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和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匡文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历任清华大学结构力学教研组主任、清华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结构力学研究室主任、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从事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和有限元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含合作研究)工作有:“分区混合有限元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几何非线性分析”、“电视塔壳体组合结构分析中的拟弹性地基梁法”、“预应力混凝土水压机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等。出版教材与专著7本,研制并出版软件两种,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198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89年获北京市高教局优秀教学成果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998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度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包世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结构委员会委员。1985-1986年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1991-1993年为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系研究员。长期从事结构力学、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及有限元、板壳结构、薄壁杆结构和高层建筑结构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教材和专著25种。所编教材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教程》等,分别于1987年获建设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988、199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8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专著有《薄壁杆件结构力学》、《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新编高层建筑结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下册)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壳体研究成果被收入国家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提出和创建了高层建筑结构解析和半解析常微分方程求解器解法系列。1983年获北京市科委技术成果奖,1986、1992、1994年分别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龙驭球,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26年生,湖南安化人。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指导组组长,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主编,1999年国际结构工程会议主席。现任国际杂志《AdvancesinStructuralEngineering》和《StructuralStabilityandDynamics》国际编委,中国力学学会荣誉会员。从事结构力学、有限元、能量原理、板壳结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40多篇。出版《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教程》、《壳体结构概论》、《有限元法概论》、《新型有限元论》、《有限元·变分原理·壳体分析》等教材和专著20种。参加制定《薄壳结构设计规程》。在科研方面,首创广义协调元、分区混合元、新型厚板厚壳元、四边形面积坐标理论、解析试函数法、分区能量原理、含可选参数能量原理等七项成果。1988、1992、1996、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3年获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1986、1992年分别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1998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0年获第三届中国工程科技奖,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4年清华大学结构力学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1章 绪论
§1-1 结构力学的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
§1-2 结构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
§1-3 杆件结构的分类
§1-4 荷载的分类
§1-5 学习方法
§1-6 结构力学求解器简介
第2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2-1 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
§2-2 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2-3 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2-4 在求解器中输入平面结构体系
§2-5 用求解器进行几何构造分析
§2-6 小结
§2-7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3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1 梁的内力计算的回顾
§3-2 静定多跨梁
§3-3 静定平面刚架
§3-4 静定平面桁架
§3-5 组合结构
§3-6 三铰拱
§3-7 隔离体方法及其截取顺序的优选
§3-8 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
§3-9 用求解器确定截面单杆
§3-10 用求解器求解组合结构
§3-11 用求解器求解一般静定结构
§3-12 小结
§3-13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4章 影响线
§4-1 移动荷载和影响线的概念
§4-2 静力法作简支梁影响线
§4-3 结点荷载作用下梁的影响线
§4-4 静力法作桁架的影响线
§4-5 机动法作影响线
§4-6 影响线的应用
§4-7 用求解器计算结构的影响线
§4-8 小结
§4-9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5章 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
§5-1 应用虚力原理求刚体体系的位移
§5-2 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5-3 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5-4 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举例
§5-5 图乘法
§5-6 温度作用时的位移计算
§5-7 用求解器进行位移计算
§5-8 变形体的虚功原理
§5-9 互等定理
§5-10 小结
§5-11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6章 力法
§6-1 超静定结构的组成和超静定次数
§6-2 力法的基本概念
§6-3 超静定刚架和排架
§6-4 超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6-5 对称结构的计算
§6-6 两铰拱
§6-7 无铰拱
……
第7章 位移法
第8章 渐近法及其他算法简述
第9章 矩阵位移法
第10章 结构动力计算基础
附录A 《结构力学求解器》
附录B 习题答案
索引
参考文献
Synopsis
Contents
主编简介
编著者简介2100433B
工程力学与 结构力学 有什么区别 结构力学是 属于 工程力学的吗??
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工程科学中,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在理论工作上,有时要用微观的方法得出宏观的物理性质。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
面筋和底筋贴在一起,原来设计的钢筋不在位置,没有起作用,结构会开裂。
操作步骤 1.双击桌面上的"求解器"图标,再单击"求解器"的封面进入使用状态; 2.键入数椐文件名(如TITLE,XXXX),逐行输入数椐(也可用命令方式输入)...
结构力学静力公式汇总
前辅文
第11章 矩阵位移法——结构矩阵分析基础
§11-1 概述
§11-2 结构体系的数值化
§11-3 单元分析
§11-4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11-5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
§11-6 等效结点荷载向量
§11-7 矩阵位移法的计算步骤
§11-8 桁架及组合结构的矩阵位移法
§11-9 小结
§11-10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12章 结构动力计算基础
§12-1 结构动力计算的特点和动力自由度
§12-2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2-3 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12-4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12-5 双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2-6 双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下的强迫振动
§12-7 小结
§12-8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13章 能量原理
§13-1 可能内力与可能位移
§13-2 应变能与应变余能
§13-3 势能驻值原理
§13-4 势能法与位移法之间的对偶关系
§13-5 由势能原理推导矩阵位移法基本方程
§13-6 余能驻值原理
§13-7 余能法与力法之间的对偶关系
§13-8 分区混合能量驻值原理
*§13-9 卡氏第一与第二定理和克罗蒂-恩格塞定理
*§13-10 势能和余能偏导数定理——卡氏定理的推广
*§13-11 分区混合能量偏导数定理
§13-12 结构力学中的对偶关系
§13-13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14章 结构矩阵分析续论
*§14-1 概述
*§14-2 单元平衡矩阵及其两种方案(局部坐标系)
*§14-3 单元几何矩阵及其两种方案(局部坐标系)
*§14-4 “平衡-几何”互伴定理
*§14-5 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平衡矩阵与单元几何矩阵
*§14-6 整体平衡矩阵与整体几何矩阵
*§14-7 本构矩阵
*§14-8 刚度矩阵的新算式
*§14-9 矩阵内力法及其两种应用方案
*§14-10 超静定结构的矩阵冗力法
*§14-11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15章 结构动力计算续论
§15-1 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5-2 多自由度体系主振型的正交性和主振型矩阵
§15-3 多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15-4 无限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5-5 无限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的常微分方程求解器解法
§15-6 近似法求自振频率
*§15-7 有限元法求刚架的自振频率…
*§15-8 用求解器求解自振频率与振型
§15-9 小结
§15-10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16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16-1 两类稳定问题概述
§16-2 两类稳定问题计算简例
§16-3 有限自由度体系的稳定——静力法和能量法
§16-4 无限自由度体系的稳定——静力法
§16-5 无限自由度体系的稳定——能量法
*§16-6 无限自由度体系稳定的常微分方程求解器法
*§16-7 刚架的稳定——有限元法
*§16-8 组合杆的稳定
*§16-9 拱的稳定
*§16-10 考虑纵向力对横向荷载影响的二阶分析
*§16-11 用求解器求临界荷载和失稳形态
§16-12 小结
§16-13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17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17-1 概述
§17-2 极限弯矩、塑性铰和极限状态…
§17-3 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17-4 比例加载时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
*§17-5 刚架的极限荷载——增量变刚度法
*§17-6 用求解器求极限荷载
§17-7 小结
§17-8 思考与讨论
习题
第18章 结构力学与方法论
§18-1 静定结构算法中蕴含的方法论
§18-2 超静定结构算法中蕴含的方法论
§18-3 力学方法论的常用三法
§18-4 分合法
§18-5 对比法
§18-6 过渡法
§18-7 结构力学之道
附录A 习题答案
附录B 平面刚架程序的框图设计和源程序
索引
参考文献
Synopsis
Contents 2100433B
本书是在第1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以本教材为基础的教学实践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结构力学”课程被评为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本次修订字斟句酌,力求准确,反映学科新发展。修订内容共18章,仍编为《结构力学Ⅰ基础教程》和《结构力学Ⅱ专题教程》。基础教程着眼于为课程打好基础,落实课程的基本要求;专题教程着眼于扩大和提高,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不同层次的增选和专题内容,不拘一格地提升教学水平。全书采用四色印刷。
本书为《结构力学Ⅱ专题教程》(第4版),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矩阵位移法、结构动力计算基础、能量原理、结构矩阵分析续论、结构动力计算续论、结构的稳定计算、结构的极限荷载、结构力学与方法论等。
本书配有Abook数字课程网站,内容包括结构力学求解器,电子教案,教材中打“*”号的章节内容等。另外,与本书配套的还有《结构力学学习指导》、《结构力学网络课程》。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先进的表现手段,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既可作为工科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完整、系统地学习结构力学的课程,也可作为从事土建、水利等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自学环境。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水利、力学等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在第1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以本教材为基础的教学实践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结构力学”课程被评为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本次修订字斟句酌,力求准确,反映学科新发展。修订内容共18章,编为《结构力学Ⅰ基础教程》和《结构力学Ⅱ专题教程》。基础教程着眼于为课程打好基础,落实课程的基本要求;专题教程着眼于扩大和提高,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不同层次的增选和专题内容,不拘一格地提升教学水平。全书采用四色印刷。
本书为《结构力学Ⅰ基础教程》(第4版),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静定结构分析、超静定结构分析、静定结构总论、超静定结构总论等。
本书配有Abook数字课程网站,内容包括结构力学求解器,电子教案,教材中打“*”号的章节内容等。另外,与本书配套的还有《结构力学学习指导》、《结构力学网络课程》。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先进的表现手段,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既可供工科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完整、系统地学习结构力学课程,也可作为从事土建、水利等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自学环境。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水利、力学等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