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萼兜兰形态特征
地生植物。叶基生,二列,4-8枚;叶片狭椭圆形,长22-25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急尖并常有2-3枚小齿,上面有深浅绿色相间的网格斑(明显或不甚明显),背面淡绿色并在基部有紫晕,无毛,基部收狭而成叶柄状并对折而互相套叠。
花葶直立,长17-25厘米或过之,并在果期继续延长达60厘米,紫褐色,疏被短柔毛,顶端通常生1花;花苞片2枚,大的1枚宽卵形,围抱子房,长2-2.7厘米,宽约1.4厘米,先端具3小齿,背面有龙骨状突起并被短柔毛,边缘具缘毛;小的线形,长1.4厘米,亦被毛;花梗和子房长4-5(-6)厘米,被短柔毛;花直径8-9厘米;中萼片绿白色并有绿色脉,基部常有紫晕,合萼片亦为绿白色并具深色脉,花瓣下半部有暗褐色与灰白色相间的条纹或斑及黑色斑点,上半部淡紫红色,唇瓣末端淡黄绿色至灰色,其余部分淡紫红色并有绿色的囊口边缘,退化雄蕊中央深绿色,边缘淡绿色;中萼片宽卵形,长3.5-4厘米,宽2-2.6厘米,先端短渐尖,上部边缘内卷,基部边缘外卷,背面被微柔毛并在中部以上具龙骨状突起;合萼片卵状椭圆形,长2.5-3厘米,宽1.5-1.7厘米,先端具3小齿,背面亦稍被毛;花瓣近匙形,长4.5-6厘米,上部宽1.5-2厘米,先端近急尖并略有2-3个小齿,中部至基部边缘波状并在上侧近边缘处具10余个黑色疣点,下侧边缘亦有少数黑疣点;唇瓣倒盔状,基部具宽阔的、长1.5-2厘米的柄;囊近狭椭圆形,长2-3厘米,宽1.5-1.8厘米,囊口极宽阔,两侧各具1个直立的耳,有时前侧还有2个小耳,前方边缘不内折,两侧内折裂片上常有黑色疣点,囊底有毛;退化雄蕊横椭圆形或近圆形,长6-8毫米,宽7-9毫米,先端有明显凹缺,缺口中央具短尖,基部略呈心形,上面中央有不甚明显的突起。花期1-5月。
卷萼兜兰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200米的林下阴湿、腐殖质多的土壤上或岩石上。
兜兰没有贮藏养料的组织,需保证喜凉品种的休眠期。冬季大多数兜兰都有要求比较干燥、光线充足的生长环境。栽培兜兰时花形大、着花多的植株比较喜温,较适合把它们放在室内培植。用作插花的兜兰花形宜大且圆,故不可一味追求花朵的数量而忽视其质量。
产中国海南(东方、感恩、陵水、定安)和广西南部。越南、老挝、柬埔寨和泰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泰国。
龙吐珠就是银龙鱼,产自南美洲,银龙鱼是银白色的,光线照射下能反映出淡粉红等其他色彩,幼鱼时的体色微泛青色,体形修长,能长到一米,呈条形。
叶黄槿为常绿大灌木至小乔木,被星状毛。主干不明显,高可达3-4m。其叶大,如心形,叶柄长3-8cm。其花,雄蕊多数为单体,雄蕊筒包围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开裂。单叶,叶草质,互生,革质,...
落叶灌木,高1.5-3米;当年小枝连同芽、叶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黄色或黄绿色开展的小刚毛状粗毛及簇状短毛,老时毛可弯伏,毛基有小瘤状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几无毛,有凸起的垫状物。叶纸质,宽倒卵...
兜兰对培养土的要求较高。大多数兜兰的原产地降水较多一年中只有几个月空气比较干燥,因此兜兰全年要求湿润的培养土。此外,为预防根部缺氧,应保证培养土排水良好。
应用软水(最好是雨水)浇花,但盆内不可积水,否则细菌大量繁殖,易造成植株腐烂死亡,冬季浇花的水不能太凉。叶片也不可长时间积水,否则叶片易腐烂。夏季可通过喷水或喷雾达到兜兰生长所需的较高空气湿度。
施肥宜少而勤。一般市场上销售的成品肥即可,如使用有机肥料,一部分兜兰品种会更加繁茂。此外,植株较大的品种比叶片少的品种需更多肥 料。肥料充足,新芽充分发育,植株才会开花,否则要等到第二年才会开花。通常所有的兜兰品种应每半年施一次石灰肥,剂量为每10厘米盆径可用一茶匙碳酸石灰,也可在浇花中加入石灰,这样肥料就可被植株长期汲取。
每隔两年换盆一次,若能每年换盆一次自然更好。大型植株开花较多,除非必要,否则不要扯断或扯裂根部。换盆时不可破坏植株组织,否则腐霉菌就会趁虚而入。可用木炭粉来预防腐霉菌。
所有的兜兰品种都易受红蜘蛛侵害,尤其是生有光滑叶片的品种。因此,应时常检查叶片。其他的害虫很少危害兜兰。兜兰常见病还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新鲜、流通的空气可起预防作用。
卷萼兜兰主要价值
兜兰又名拖鞋兰,夏秋或临冬开花,花期最长达70余天。西南地区的兜兰叶片通常要厚实硬朗些,花色更为亮丽显眼,有更好的抗旱保水机制,在抗逆性新品种选育上具有非常高的利用价值。
兜兰盆花生产需要3到5年,由于其花形奇特、花色丰富、花期持久,且容易管护,在12到30摄氏度范围能生长,室温23度环境下能正常开花,因此颇受家庭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是值得开发生产的兰花种类之一,也是发展小盆栽产业的新兴品种。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以豫南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建筑文化为背景,结合古镇、古村落乡土建筑的具体实例,对豫南乡土建筑的类型与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该地区乡土建筑的特点,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新农村乡土建筑提供借鉴.
海南岛气候资源优越,花卉资源丰富,全省共有花卉种质资源约859种,栽培种约453种,特有种约47种。其中兰花资源最为丰富,全省共有野生兰花57属161种,栽培兰花14属50种,海南特有种47种,包括野生花卉,还有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多浆花卉等,很多是国内外引种的花卉,荫生的如象牙白兰花(Cymbidium eburneum Lindley)、卷萼兜兰[Paphiopedilum appletonianum (Gower)Rolfe]、安诺兰[Anota hainanensis(Rolfe) Schlechter]、五唇兰(Doritis pulcherrima Lindley)、万代兰(Vanda cristata Lindley)都属优良名贵品种,其中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 Tang et Wang)、密花石斛(Dendrobium densiflorum Lindley)、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等为海南特有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花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要发展海南的耐荫花卉产业,有必要对海南耐荫花卉资源进行调查归纳。海南主要的耐荫观赏花卉有观花和观叶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