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近代早期法国土地制度研究 | 作 者 | 贺丽娟 |
---|---|---|---|
关键词 | 近代早期 法国 土地 农村 农民 |
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是近代西欧社会的一次重要转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固然是此次社会转型的重点,但传统的农村社会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种种变化。近代法国依然是一个以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家。因此,了解这一时期法国农村社会的转变对我们了解近代法国社会的变迁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以小农经济为主的法国与我国传统农业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而我国目前也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了解近代法国农村社会的转型也可为我国农业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而在农村,土地是一切问题的关键,尤其是在农耕文明时期。它不仅是一切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的基石。因此,本文聚焦于近代早期法国土地制度变迁,探讨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法国土地制度的变化,试图通过土地制度的演进来透视近代法国农村社会乃至近代法国社会的变迁。 近代法国土地制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从中世纪庄园制度下的古老土地制度演变而来。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中世纪法国乡村的庄园制度及其基本特征,概述了庄园制下的土地制度、地权观念及土地耕作制度等,以及在当时土地制度基础上所建立主要社会结构,即领主与农奴之间的社会关系,大致描绘了中世纪时期乡村社会的基本状况。 到近代早期,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古老的庄园也悄悄发生变化,逐渐走向瓦解。庄园制度下的那种传统土地制度必然也将随之改变。本文第二章从农奴制的瓦解、庄园的经营与管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负担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分别描绘了这一时期法国农村社会的变迁,探讨近代早期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经济基础。 从第三章到第五章,本文分别探讨了近代早期的圈地运动、土地占有结构以及土地经营方式。其中,第三章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中世纪零散的圈地活动,近代早期以侵占公地、削弱公共权利为特征的圈地运动,以及近代圈地运动对土地制度的影响。第四章则分别介绍了大革命前,教会、贵族阶层、农民阶级以及新兴资产阶级各阶层的政治经济地位和社会状况,以及各阶层的土地占有情况。其中特权等级—教士和贵族虽出现衰弱迹象,但依然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不断侵占土地。农民阶层所占有的土地不断减少,不少农民沦为纯粹的佃农。第五章论述近代早期不同的土地经营方式。首先,本文论述两种间接经营模式——分成租佃制和定额租佃制;而后概述了这一时期传统小农的直接经营方式。最后,本文比较了近代早期法国土地占有的面积结构及土地经营的规模,考察了这一时期法国小规模经营盛行的状况。 最后,本文着眼于大革命时期的土地问题,分别介绍了大革命时期有关的土地政策与法令对封建权利的废除,国有财产分配和乡村共同体公地分割所带来的地权再分配问题,以及大革命时期土地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即小土地所有制的巩固和小农经济的发展。
近代早期 法国 土地 农村 农民
抗战胜利后,在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斗争中,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彻底解决土地问题。为了满足农民的要求,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把抗日战争时...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土地制度成为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之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成为改革三大突破口之一。与此同时...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具体的安排,主要是三方面: 一、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这样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允许进入市场,和国有土地享受同等权利和同等价格。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
(3) 发放住房补贴。 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职工购房资金来源主要有: 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 房贷款,以及有的地方由财政、单位原有住房建设资金转化的住房补贴等。 房价收入比 (即 本地区一套建筑面积为 60㎡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 )在 4 倍以上,且财政、单位原有住房建设资金可转化为住房补贴的地区,可以对无房和住房面 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实行住房补贴。 住房补贴的具体办法,由市 (县 )人民政府根据本 地实际情况制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例题: 对无房和住房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实行住房补贴的前提条件之—是房价收 入比 在( )以上。 (2004年试题) A.3 倍 B.4 倍 C.5 倍 D.6 倍 答案: B 解析:房价收入比 (即本地区一套建筑面积为 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 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
现阶段我国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欧阳菲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摘要 对家庭联产承包制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 ,提出土地流转制度是解决问题 的良策 ,并提出了土地流转制度实施的法律依据、 原则与措施。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流转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07) 12 - 03706- 02 1 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将原来的集体公有公营变成了集体公有家庭私 营 ,在以平均分配原则下 ,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 离。这一土地制度适应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充分调动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 截 至 2005年底 ,我国粮食
本书以广西沿海近代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基础理论、历史文献、现状建筑的分析,系统地研究近代建筑的形成背景、主要特征、地域特色、保护利用等内容,通过以下几部分作逐步深入的探究: 部分,通过早期西方教会的宗教传播、通商口岸的强势植入和后期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广、社会精英的推崇效仿四条影响渠道的分析,探究广西沿海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第二部分,通过现存建筑实例的分析,探究广西沿海近代建筑的形态特征,重点对立面形式的研究,分别从立面类型、立面构成分析,总结立面特征并探究形成的原因。 第三部分,从物质空间、立面形式、建筑构造建筑选址与环境四方面分析近代建筑的形态独特性,重塑广西沿海近代建筑的文化价值。从文化来源、传播途径、接受方式、影响结果四方面凝练广西沿海近代建筑的地域特色。 第四部分,分析当前广西沿海近代建筑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策略及保护路径。以期为后续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参。
本专著通过对广州的商贸建筑进行归类、图示、比对研究,从时代发展特征、该区地理环境及商贸历史特点的角度,对广州近代商贸建筑体系形成其特点的必然性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广州近代商贸建筑的发展主要内因,建立起广州近代商贸历史文化与城市建筑和街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深入探讨近代商贸建筑的设计方法等开拓了新的视野、提供了新的思路。
由刘琼琳编的《广州近代商贸建筑研究/岭南建筑文化遗产研究博士文丛》以近代广州为时空背景,以《巴拉宪章》之“广义整体”的概念确定广州近代商贸建筑研究体系。体系中的各类建筑在百年内以先后、主次的特点发展演变。通过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各时期世界主导的商贸业态,以经济学增长*概念和经济数据确定各阶段的主导型建筑类型。 本书共分6章。**章对研究背景、意义、文献及内容组织进行了阐述,研究思路遵循时空关系自上而下,自宏观而微观,层层深入;第2章回溯了广州历代商贸建筑和商贸区的发展,提出研究对象的重点区域是沙面岛、长堤商贸区,同时将研究划分为以海关类、百货类和酒店类为主导的三个阶段;第3~5章分别探讨了近代三个主要时期的主导型商贸建筑的发展演变特征,重点运用六项范畴模式进行各阶段建筑特征分析;第6章在前3章的研究基础上对广州近代商贸建筑进行特征总结,并展示了本书的分析模式和结论在近代建筑实践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