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1961年12月挥开了第一锹土。
工程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工程全部由中国自行设计,全套设备自行制造和安装,于1961年开工兴建。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具有灌溉、防洪、排涝、引水、航运、发电以及为江苏沿海冲淤保港、改良盐碱地提供淡水资源等综合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历时16年。第一抽水机站在1963年4月胜利完成,接着又投资1.7亿元兴建了二、三、四站及其配套工程。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历时16年。第一抽水机站在1963年4月胜利完成,接着又投资1.7亿元兴建了二、三、四站及其配套工程,这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一站。
该工程由4座电力抽水站、12座水闸、2座船闸及配套工程组成,是一个具有灌溉、排捞、泄洪、通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其中4座抽水站装机33台套、53000千瓦,最大抽水站引进948项目改造,实现自动控制、优化调度,提高效益。
全站共拥有33台机组,总功率为49800千瓦,每秒钟可提引江水473吨,自引江水550吨。一小时抽水量可供40500亩田插秧。一天一夜的抽水量,如果注入宽深1米的水渠,可以绕地球一周。
第四抽水站是引江水利枢纽工程的主力站,于1973年11月动工,1977年3月竣工。该站安装了7台3000千瓦发动机组,总装机容量21000千瓦,总抽水流量210立方米/秒,水泵直径3.1米,设计扬程7米。
工程建成以来,已累计抽引江水1000多亿立方米,排洪6750多亿立方米,为苏北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江泽民、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此视察,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工程还接待过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及友人。该工程规划设计合理,施工质量优良,管理规范科学,先后被评为全国优质工程、省十佳建设工程,荣获国家金质奖。管理处被评为水利部一级管理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水利部文明示范窗口单位等。
如果说引江站体是一个能令江水倒流的巨人,是壮美的,那簇拥这壮美站体的则是另一番秀美的景色。进入站区,沿人行道两旁植有龙柏、雪松、银杏。路旁高大的雪松,盘旋曲折的虬枝,厚厚实实的针叶,庄重雍容。河岸,垂柳与桃树间植成行。阳春三月,步入其间,真有“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感。
江都水利枢纽旅游区是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占地160公顷,工程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其中扬州江都抽水站规模和效益为远东之最,世界文明,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区内四面环水,站闸相连,绿荫覆盖,景色宜人,建有接待中心、园中园、明珠阁、垂钓中心和江石溪纪念亭等景点,似一幅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美丽画卷,被誉为“江淮明珠”。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城乡供水和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并为区域扶贫开发及改善 生态环境创造条件的综合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水源工程、毕大供水工程和灌区骨干输水工程等组成,坝址位于长江流域乌江一级支...
看你从哪个方向过来啊,从遵义过来就过
我也想知道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建成的我国最大的一座电力排灌工程。整个工程由三座大型现代化电力抽水机站、七座中型节制水闸、三个船闸等十多个部分组成。它既能自流排灌,又能电力扬水排灌。遇旱时,它能把长江水抽引到大运河的自流灌区,灌溉江都、高邮、宝应、兴化、淮安五个区县的三百多万亩农田;受涝时,它可以把里下河地区的渍水排入长江,大大减轻这个地区的内涝灾害。
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十多个县、市,连年来在遭到大雨、干旱等自然灾害袭击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了丰收。1970年秋天水稻成熟前,这里连续降雨四十多天,抽水机站抽排渍水九亿零七百万立方米,及时解除了里下河地区三百多万亩稻田的内涝。其中受涝比较严重的江都、高邮、兴化、泰县、泰州市,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十四以上。
1971年夏天这里连续五十多天没有降雨,出现严重的旱情,影响了大面积的水稻栽插。抽水机站及时抽引江水六亿二千三百万立方米,通过大运河送到里下河地区,保证了水稻的适时栽插。这一年在干旱的情况下,江都、兴化、高邮、宝应、淮安五个县的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了好收成,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六。抽水机站又抽引大量江水,对里下河地区的二百多万亩麦田进行冬灌,保证了夏熟作物的丰收。里下河地区由于连降暴雨,河水陡涨,大面积稻田受到内涝威胁。抽水机站及时开放节制闸,把这个地区一千七百多万立方米的渍水排入长江,使三百多万亩秋熟作物正常生长。
江淮两川从此跨流域互调,并通过8级提水站,将水直送徐淮地区和洪泽湖畔的安徽毗邻地区,直接灌溉360多万亩农田。1978年徐淮地区严重缺水,4站往北输送近60亿吨长江水,有效解决了三麦冬灌、水稻培植和工业、交通及人民生活用水,把过去那种“江水望不到,淮水不可靠”的哀叹抛到了九霄云外。
1994年大旱之年,仍使偌大的苏北仓满囤盈。1991年百年未遇的大涝中,4站共倒排洪水达27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苏北的灾情,避免了1931年水漫泽国、饿殍遍野的历史悲剧的重演。百万水乡人民由衷地发出“一个甲子两重天”的感慨。在排灌的淡季,利用淮河余水发电3千千瓦,将强大的电流输进电网,给远近的工厂、农村送去一片光明,显示出巨大的综合效益。
具有灌溉、防洪、排涝、引水、航运、发电以及为江苏沿海冲淤保港、改良盐碱地提供淡水资源等综合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扬州江都人民的瑰宝,是江淮大地的骄傲,引江以她特有的英姿,吸引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前来参观,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一位外国总统参观后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起步首先在于农业发展,农业又离不开水利。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太好了。”
1991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陪同朝鲜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一行来到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参观;2000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了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如今“南水北调”的东线规划,即从江都引水,通过13级抽水台阶和黄河河底隧道,将长江之水引到天津及河北地区,每年调水150亿立方米。
引江闸雄伟壮丽。门前,朱穆之同志题写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8个浑厚有力的金色大字熠熠发光。入门,沿坦荡大道南行,头顶绿荫遮蔽,身旁碧水滔滔,不远便可见4座庞大的抽水机站,由西向东,呈“一”字形巍然矗立。那相当于10层楼高的灰白色建筑与绿树、碧波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伫立在站体之巅,凭栏远眺。南面,万里长江,波涛滚滚;北面,高楼林立,纵横的大街车水马龙,一片繁华;东西两侧,滔滔汩汩的通扬运河、芒稻河,如白色的莽带飘落在百里田畴。
四座泵站中的第四站是功率最大的一站,其工效远远超过了以前建成的三个站。站房控制室内,一溜排列着7台3000千瓦的巨型电机。沿梯盘旋而下,来到底层,即使是盛夏,也觉凉气袭人,这已是水下10多米的深处了。这里有一台台庞大的机泵,每台泵的直径达3米以上。置身于抽水机站的心脏,耳边没有想像中的电机轰鸣,只见工作人员有的在操作台揿按电钮,有的在巡视巨型机泵运转,一切都那样井然有序。只有站立在出水口时,才见巨型水泵吐出的漩水如乱云翻滚、野马脱缰、恶龙闹海,奔流直泻,其气势令人惊心动魄。
1961年12月,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动工。
1963年4月,第一抽水机站建成,它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电力排灌站。
1964年8月,第二抽水机站建成。
1966年12月,第三抽水机站建成。
1977年3月,第四抽水机站建成,它是整个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抽水机站。它的建成,也使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成为远东地区排灌能力最强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2100433B
指出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回顾了各项技术改造项目,分析了技术改造取得的工程效益,并总结了江都水利枢纽技术改造的经验,包括采取整体提升改造方案,科学选择泵型,提高抽水站下游水位等工程措施,对老化工程进行更新加固改造.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江都一站、二站等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明显提高.
提起江都水利枢纽,水利界的人士也许并不陌生。而今,这座闻名中外的水利工程,携着过去一身辉煌成就的荣誉,带着日趋老化的躯体,沉重地步入了而立之年的行列。抚今思昔,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无不感慨万千。 辉煌的过去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江都县政府所在地江都镇以南1公里处。江都镇原名仙女庙。传说古时候,淮水经邵伯湖流到这里就无出路,经常泛滥成灾。当时,湖边住着一户打渔人家,夫妻两人,勤俭厚道,年过半百尚无子女,一天傍
由枢纽工程北望,广袤的苏北平原河网密布,稻菽千重,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在历史上,这里又是个易旱易涝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1961年12月挥开了第一锹土。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历时16年。第一抽水机站在1963年4月胜利完成,接着又投资1.7亿元兴建了二、三、四站及其配套工程。到1977年3月,一个拥有远东最大排灌能力,能灌、能排、能发电、能航运的综合水利枢纽在世界东方巍然出现,这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一站。全站共拥有33台机组,总功率为49800千瓦,每秒钟可提引江水473吨,自引江水550吨。一小时抽水量可供40500亩田插秧。一天一夜的抽水量,如果注入宽深1米的水渠,可以绕地球一周。
引江闸雄伟壮丽。门前,朱穆之同志题写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8个浑厚有力的金色大字熠熠发光。入门,沿坦荡大道南行,头顶绿荫遮蔽,身旁碧水滔滔,不远便可见4座庞大的抽水机站,由西向东,呈"一"字形巍然矗立。那相当于10层楼高的灰白色建筑与绿树、碧波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伫立在站体之巅,凭栏远眺。南面,万里长江,波涛滚滚;北面,高楼林立,纵横的大街车水马龙,一片繁华;东西两侧,滔滔汩汩的通扬运河、芒稻河,如白色的莽带飘落在百里田畴。
四座泵站中的第四站是功率最大的一站,其工效远远超过了以前建成的三个站。站房控制室内,一溜排列着7台3000千瓦的巨型电机。沿梯盘旋而下,来到底层,即使是盛夏,也觉凉气袭人,这已是水下10多米的深处了。这里有一台台庞大的机泵,每台泵的直径达3米以上。置身于抽水机站的心脏,耳边没有想像中的电机轰鸣,只见工作人员有的在操作台揿按电钮,有的在巡视巨型机泵运转,一切都那样井然有序。只有站立在出水口时,才见巨型水泵吐出的漩水如乱云翻滚、野马脱缰、恶龙闹海,奔流直泻,其气势令人惊心动魄。
正是这种神威,使往日被称为桀骜不驯的4条巨龙--入江4条淮水,被死死地扼制在4站的"巨手"之下,江淮两川从此跨流域互调,并通过8级提水站,将水直送徐淮地区和洪泽湖畔的安徽毗邻地区,直接灌溉360多万亩农田。1978年徐淮地区严重缺水,4站往北输送近60亿吨长江水,有效解决了三麦冬灌、水稻培植和工业、交通及人民生活用水,把过去那种"江水望不到,淮水不可靠"的哀叹抛到了九霄云外。1994年大旱之年,仍使偌大的苏北仓满囤盈。1991年百年未遇的大涝中,4站共倒排洪水达27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苏北的灾情,避免了1931年水漫泽国、饿殍遍野的历史悲剧的重演。百万水乡人民由衷地发出"一个甲子两重天"的感慨。在排灌的淡季,利用淮河余水发电3千千瓦,将强大的电流输进电网,给远近的工厂、农村送去一片光明,显示出巨大的综合效益……
如果说引江站体是一个能令江水倒流的巨人,是壮美的,那簇拥这壮美站体的则是另一番秀美的景色。进入站区,沿人行道两旁植有龙柏、雪松、银杏。路旁高大的雪松,盘旋曲折的虬枝,厚厚实实的针叶,庄重雍容。河岸,垂柳与桃树间植成行。阳春三月,步入其间,真有"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感。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江都人民的瑰宝,是江淮大地的骄傲,引江以她特有的英姿,吸引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前来参观,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一位外国总统参观后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起步首先在于农业发展,农业又离不开水利。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太好了。"
1991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陪同朝鲜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一行来到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参观;2000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了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如今"南水北调"的东线规划,即从江都引水,通过13级抽水台阶和黄河河底隧道,将长江之水引到天津及河北地区,每年调水150亿立方米。
由枢纽工程北望,广袤的苏北平原河网密布,稻菽千重,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在历史上,这里又是个易旱易涝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1961年12月挥开了第一锹土。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历时16年。第一抽水机站在1963年4月胜利完成,接着又投资1.7亿元兴建了二、三、四站及其配套工程。到1977年3月,一个拥有远东最大排灌能力,能灌、能排、能发电、能航运的综合水利枢纽在世界东方巍然出现,这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一站。全站共拥有33台机组,总功率为49800千瓦,每秒钟可提引江水473吨,自引江水550吨。一小时抽水量可供40500亩田插秧。一天一夜的抽水量,如果注入宽深1米的水渠,可以绕地球一周。
引江闸雄伟壮丽。门前,朱穆之同志题写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8个浑厚有力的金色大字熠熠发光。入门,沿坦荡大道南行,头顶绿荫遮蔽,身旁碧水滔滔,不远便可见4座庞大的抽水机站,由西向东,呈“一”字形巍然矗立。那相当于10层楼高的灰白色建筑与绿树、碧波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伫立在站体之巅,凭栏远眺。南面,万里长江,波涛滚滚;北面,高楼林立,纵横的大街车水马龙,一片繁华;东西两侧,滔滔汩汩的通扬运河、芒稻河,如白色的莽带飘落在百里田畴。
四座泵站中的第四站是功率最大的一站,其工效远远超过了以前建成的三个站。站房控制室内,一溜排列着7台3000千瓦的巨型电机。沿梯盘旋而下,来到底层,即使是盛夏,也觉凉气袭人,这已是水下10多米的深处了。这里有一台台庞大的机泵,每台泵的直径达3米以上。置身于抽水机站的心脏,耳边没有想像中的电机轰鸣,只见工作人员有的在操作台揿按电钮,有的在巡视巨型机泵运转,一切都那样井然有序。只有站立在出水口时,才见巨型水泵吐出的漩水如乱云翻滚、野马脱缰、恶龙闹海,奔流直泻,其气势令人惊心动魄。
正是这种神威,使往日被称为桀骜不驯的4条巨龙——入江4条淮水,被死死地扼制在4站的“巨手”之下,江淮两川从此跨流域互调,并通过8级提水站,将水直送徐淮地区和洪泽湖畔的安徽毗邻地区,直接灌溉360多万亩农田。1978年徐淮地区严重缺水,4站往北输送近60亿吨长江水,有效解决了三麦冬灌、水稻培植和工业、交通及人民生活用水,把过去那种“江水望不到,淮水不可靠”的哀叹抛到了九霄云外。1994年大旱之年,仍使偌大的苏北仓满囤盈。1991年百年未遇的大涝中,4站共倒排洪水达27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苏北的灾情,避免了1931年水漫泽国、饿殍遍野的历史悲剧的重演。百万水乡人民由衷地发出“一个甲子两重天”的感慨。在排灌的淡季,利用淮河余水发电3千千瓦,将强大的电流输进电网,给远近的工厂、农村送去一片光明,显示出巨大的综合效益……
如果说引江站体是一个能令江水倒流的巨人,是壮美的,那簇拥这壮美站体的则是另一番秀美的景色。进入站区,沿人行道两旁植有龙柏、雪松、银杏。路旁高大的雪松,盘旋曲折的虬枝,厚厚实实的针叶,庄重雍容。河岸,垂柳与桃树间植成行。阳春三月,步入其间,真有“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感。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江都人民的瑰宝,是江淮大地的骄傲,引江以她特有的英姿,吸引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前来参观,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一位外国总统参观后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起步首先在于农业发展,农业又离不开水利。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太好了。”
1991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陪同朝鲜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一行来到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参观;2000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了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如今“南水北调”的东线规划,即从江都引水,通过13级抽水台阶和黄河河底隧道,将长江之水引到天津及河北地区,每年调水150亿立方米。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地处江苏省扬州市城区以东14公里的江都区城郊,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这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起点。该工程于1961年动工兴建,整个枢纽工程有4座大型电力抽水机站、5座大型水闸座中型水闸、2个地下涵洞、2条鱼道以及输变电工程、引排河道组成,是一项实行跨流域调水,远距离输水,具有灌溉、排涝、调水、发电、航运以及提供城乡工业、生活用水和沿海垦区洗碱冲淤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
进入引江水利枢纽工程,路旁高大的雪松,盘旋曲折的虬枝,厚厚实实的针叶,庄重雍容。河岸,垂柳与桃树间植成行。阳春三月,步入其间,真有“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感。小憩园内,亭榭、假山、滴泉、花卉,给你一片绿色和芬芳。管理处东,4个巨大的站体静卧在绿水清波之中;周围的草地上,花木扶苏,碧草茵......整个绿化占地400余亩,像一块巨大的翡翠点缀在江都城区南端。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