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可分三部分,下部为灰、灰白色中厚层-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少量钙质板岩;中部为深灰、灰黑色炭质板岩、钙质板岩夹深灰色薄至中层炭、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夹少量安山岩(板岩中有铁、锰、磷矿化);上部为灰绿色、紫灰色板岩、千枚岩,夹变质含钙泥质粉砂岩、变石英砂岩、少量变凝灰岩及少量赤铁矿夹层。厚550~1100m。与下伏桃子坝组整合、上覆烂包坪组假整合接触。该组主要分布于峨边县金口河、望鹰坪、枷担桥及马边县等地。
一、 地质特征
峨边群为前震旦系的一套火山一 一沉积岩系,发育于扬子地台西缘的石棉--蛾边拗拉槽 内
(刘肇昌等,1 994),主要分布于四川峨边甘洛、马边等县 ,以烂包坪、冷竹坪、桃子坝一带出露最好。
前人对峨边群的研究甚少 ,内部划分尚无一致意见,川地二区测队的划分如下; 上震旦统喇叭岗组:砾岩、砂岩 。
二、岩石化学特征
冷竹坪组和枷担桥组火山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可以看出,SiO2=44.44~54.66 为
基性 、中基性火 山岩 ,MgO(8-11 )、ALK(3-3.5 )均 偏高 ,d一1.43-2.29,在 Ne OL Q一
中其成分点落八亚碱性区,属亚碱性系列 用 Fe 0 +FeOA-TiO:--MgO… Al 0 判
剐 ,与高镁拉斑玄武岩、苦橄拉斑玄武岩成分相似,且有深海拉斑玄武岩系的演化趋势 。
三、微量元素特征
火山岩 的稀 土元 素及微量 元素参数从中可 以看 出 REE=44.73-204.17,由冷竹坪组 向枷担桥组稀土总量升高,轻稀土也显示同一趋势。 LREE/HREE比值与碱性橄榄玄武岩接近,Eu/Sm平均值 相似于大陆裂答玄武岩δEu-L 14-0.69,枷担桥组铕亏损明显,冷竹坪组早期有铕富集 ,晚期铕亏损 ,( La/Ya )N标准化 比值一7.85-15.34,较洋脊玄武岩高,低于中国东部裂谷玄武岩的值。从冷竹坪组到枷担桥组,随层位升高.稀土元素参数呈现规律性交化,表现为∑REE×LREE/HREE,(La/Yb) N、(Ce/Yb)N等的增加和 δEu、Eu/Sm的逐渐降低,反映了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 ,这在稀土元素配 分曲线上也清晰地显示出来 。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富集,K.Rb.Th富集程度最高, 其次是 Ce、Sm,亏损的元素为 zr、Ti、Yb Sr与洋脊玄武 岩 (MORB)接 近 或稍 高 ,按 汤 氏 (Thompson,1982)顺 序 排列 出现 负异常 ,(Rb/Yb)标准 化 比值远大 于 1,cr高于
N 型洋 中脊 2-3倍 ,这 种元素组合的不协调 ,可能与岩 浆作用过程中地幔 地壳物质共同参与有关 以 MORB
为标准样的 Pearce(1982)图解显示了各微量元索的变化 规律(图 6),即从冷竹坪组到枷担桥组 .不相容元素浓度 升高,Sc、 Cr 等相容元素则相应降低,与结晶分异作用过 程中元素变化规律一致 。
四、岩浆演化 将火山岩的徽量元素投影到 I,a/Sm一 La图上 ,其成分点落在分离结晶趋势 线附近,即随着 La的增加 La/Sm变化不大。可以看 出,岩石化学成分演化的线性 规律 极强 ,清楚地显示 了岩浆 的同源性 ,且拟 合直线与 An、Ab即斜 长石的矿 物矢量 平 行 以上事实说 明,冷竹坪组和枷担桥组火 山岩是同源岩浆结晶分异的结果;且分离结 果的矿物相 主要是斜长石 ,δEu的变化规律 亦证实了这一推论的正确性 。
盛莘夫(1940)称元古代,1949年曾、何二氏称"峨边变质岩系";1957年大渡河地质队称为峨边系;1964年"成昆沿线编图组"改称峨边群;四川省地矿局(1991)将该群划分为桃子坝组、枷担桥组和茨竹坪组;四川省地矿局(1997)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四个组,由下而上为桃子坝组、枷担桥组、烂包坪组和茨竹坪组。时代归于中元古代。
地区代码1:30
让本单位采购人员做一下市场调查比较合适。
枷楠木俗称胡桃木/核桃木,产于非洲,胡桃木分为:浅胡桃红胡桃黑胡桃三种,其中,缅甸产胡桃与非洲产胡桃,密度相当,非洲产胡桃多为直纹,缅甸胡桃纹路变化较大,北美产胡桃与欧洲产胡桃,均为黑胡桃,是胡桃木当...
古代,枷楠木可做成朝珠,为五品官员佩戴。 现在,枷楠木一般是做成念珠。
编撰者:高振家
作者:四川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
年份:1978
系名:中元古界
文章以某城市桥梁施工中地下管线斜穿桥台为实例,在不改变桥梁位置和跨径且又避免原有管线的搬迁的前提下,优化桥台结构形式,提出扶壁—扁担梁组合桥台,保证了项目的按期实施.
冷水机组的分类及特征
按用途可分为:直线横担;转角横担;耐张横担。
按材料可分为:铁横担;瓷横担;合成绝缘横担。
产广东的徐闻、海南的东北至南部海滩、台湾的高雄港;生于潮涨时仅淹没树干基部的泥滩和海湾内的沼泽地。分布于非洲东部、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 2100433B
灌木或乔木,高2-5米;树干常弯曲;树皮灰褐色,几平滑,有细小的裂纹;枝有明显的叶痕。叶倒卵形至倒卵状矩圆形,长4-7厘米,宽2-3 (-4)厘米,顶端圆形或微凹,基部楔形,边缘骨质,干燥后反卷,中脉在两面凸起,侧脉不明显;叶柄略粗壮,长1-3厘米;托叶披针形,长1-1.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具总花梗,长2-2.5厘米,分枝,有花2-4 (-10)朵;花小,盛开时长5-7毫米;花萼裂片小,革质,花时直,果时外反或扩展;花瓣白色,短于萼,顶端有3或2枚微小的棒状附属体;雄蕊长短相间,短于花萼裂片。果实圆锥状卵形,长1-1.5厘米,基部直径0.7-1厘米;胚轴长15-30厘米,中部以上略粗大。花期秋冬季,果期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