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极端气候灾害 | 类 型 | 气候灾害 |
---|---|---|---|
性 质 | 极端气候导致的灾害 |
极端气候灾害举例
1.1430年欧洲进入小冰期(冰期即拉尼娜现象)。2.1703年英国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暴风雨“大风暴”毁坏了许多城镇,造成陆地上123人死亡,另外8000人在海水中淹死。3.1815年有史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印度尼西亚塔姆波拉喷发,导致1816年整年都没有夏季4.1974年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镇几乎被热带风暴特蕾西彻底摧毁。5.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新奥尔良市。
京奥运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008年奥运会会徽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具有如下特点: 1.会徽设计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
就这样回答吧:该项目地处地质灾害易发区.所以投标报价时要考虑对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费用.满意吗?
一、引言 韩国大邱地铁火灾发生后当地消防部门立即调集出动6个消防署(各有1个救助队)、42个消防派出所(相当于我们的中队)、900多名消防员、66部消防车辆;同时,当地的警察、驻军、煤气、电力、自来水...
极端气候状况下空调建筑健康安全问题的研究——文章分析了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等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安全的影响,研究了空调建筑的建设与使用在最大可能地改善人类热舒适状况的同时,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能源的紧张。同时,文章还概述了国内外在该问题的研究上所取...
经验表明,在极端气候期间或经历极端气候之后,建筑外墙饰面面砖脱落事故频次和数量都有显著增加.总结造成外墙面砖脱落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分析极端气候条件导致外墙面砖的原因,为在类似情形下积累防止外墙面砖脱落处置经验提供参考依据.
气候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1)低温冷害。指农作物生长发育时期,实际气温比所要求的气温偏低(一般在0℃以上),引起作物生理机能破坏或生育期延迟,导致农业减产的现象。根据发生季节以及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分为3种:春季低温冷害,多发生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影响该地区早稻生产;秋季低温冷害,亦发生于上述地区,影响晚稻生产;夏季低温冷害,多发生于东北地区,影响该地区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生产。
(2)霜冻与冻害。指温度剧烈降低(一般<0℃),引起农作物或牲畜死亡的现象。发生于作物尚未成熟或开始越冬及作物刚开始生长发育的初霜日及终霜日前后的冻害,称为霜冻。当有霜出现时,称为白霜;无霜出现时,称为黑霜。有霜并非一定伴有霜冻。发生于冬季作物休眠期的冻害,称为寒冻害。
(3)干旱。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流、水库干涸,工农业用水发生困难的现象。
(4)涝灾。指某时期降水量或融冰化雪量偏多,引起河流、湖泊、水库水位上涨,农田、工矿用地等受淹的现象。
(5)干热风。指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农作物影响很大。
(6)风害。指风力超过一定强度(一般大于7级)所引起的破坏现象。如台风,龙卷风,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空间范围小,时间尺度短,但风力强,破坏力大;雷暴大风(飑线),一种范围很窄、有强风并伴随雷暴大风的对流性天气带。风沙,大量尘土沙粒被大风卷入空中,随风在空中飘移,破坏地表层土壤,使空气混浊,能见度急剧变坏的现象。
(7)冰雹。指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固体降水物。是一种以砸伤为主的气候灾害, 对工农业生产及生命财产都可造成重大损失。它局地性强, 季节性明显 (多发生于夏季强对流云中), 来势急, 持续时间短, 破坏力大。
我国的气候灾害随季节变化很大,旱涝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登陆台风偏多与低温主要发生在夏季;而寒害和雪灾主要发生在冬季;霜冻灾害主要发生的春、秋两季。各种重大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大部分为三到四年一遇。如果以季为单位,并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影响,则全国每年可能发生的重大气候灾害达十几到二十次之多。有些年份气候异常大,各种气候灾害可同时发生,从而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有些年份气候条件相对较好,气候灾害较少发生,全国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气候灾害还有很大的年代际变化,总的情况是:20世纪50年代除雨涝灾害较多外,其他灾害不多;20世纪70年代气候灾害最频繁,干旱、雨涝、霜冻等重大灾害时常发生;20世纪80年代干旱发生频率增加,其他灾害发生频率低于20世纪7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当,仍远大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干旱和洪涝发生频率均增加,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沙尘暴发生频率突然增多。
气候灾害的发生不仅与大气内部过程有关,而且还与大气外部如海洋、陆面等的热力状况有关。我国气候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东亚气候系统变化所引起的,初步归纳有如下几个物理因子 :
(1)ENSO循环(或称“恩索”循环)
当ENSO事件处于发展阶段,即当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处于上升阶段时,该年夏季我国江淮流域降水将会偏多,可能发生洪涝灾害,而黄河流域、华北地区的降水往往偏少,易发生干旱灾害,也就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处于下降阶段时,我国淮河流域的降水往往偏少,并可能发生干旱灾害,而黄河流域、华北地区及长江流域南部、华南地区的降水可能偏多,我国长江流域的严重洪涝灾害均发生在此阶段。此外,在ENSO事件成熟期,我国北方往往发生暖冬现象。上述20世纪长江流域二三次特大洪涝灾害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ENSO事件的衰减期或La Nifia事件(即“拉尼娜”事件)的发展期。
(2)西太平洋暖池海水热力异常
当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偏高时,从菲律宾周围经南海到中印半岛的对流活动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的降水往往偏少;相反,当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偏低时,菲律宾周围的对流活动较弱,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的降水往往偏多。1998年夏季,整个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海域的次表层海温处于偏低状态,因而菲律宾周围的对流活动很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从而造成雨带稳定在长江流域,使得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3)青藏高原上空的热源异常
青藏高原冬、春雪盖与我国长江流域南部的汛期降水有明显的正相关。即青藏高原冬、春雪盖面积大,夏季洞庭湖、鄱阳湖和江南地区的梅雨就强。1997年冬和1 998年春,青藏高原降下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雪,这使得夏季洞庭湖和鄱阳湖降水偏多,发生洪涝灾难。
(4)亚洲季风环流异常
由于东亚气候受东亚季风影响很大,因此,东亚气候的年际变化是很大的,从而造成东亚旱、涝等气候灾害发生频率增高,尤其在我国东部、韩国和日本表现更为明显。最近许多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降水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特别是在江淮流域、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当亚洲季风偏弱时,长江流域梅雨偏强,容易引起洪涝灾害,而华北地区则容易发生干旱灾害。1998年东亚夏季风偏弱,这使得长江流域多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自20世纪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亚洲季风偏弱,使得华北地区发生持续干旱灾害现象。
(5)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
东亚雨带的北移是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跳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夏季在夏季风环流背景下,在青藏高原的影响下,在副热带高压的西侧与北侧,季风暴雨具有突发性与多发性,从而引起洪涝灾害。由于东亚夏季风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时,我国长江流域梅雨增强。1998年春夏,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弱,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这引起了从孟加拉湾到长江流域热带西太平洋水汽输送偏强,从而造成了这些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