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章 外国文化在中国
第一节 外国人与中国
一、中国的外国租界和所建城市
二、基督教传教站、避暑地和铁路线
三、在华欧洲人和北美人的日常生活
四、外国人在建筑方面的适应和顾忌
第二节 中国与外国人
对西方建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接受
第二章 青岛,在亚洲建立的德国城市
第一节 历史、政治和经济的框架条件
一、帝国海军部在青岛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二、为把青岛建设成为一座德国城市而提供的帝国财政补贴
第二节 青岛:同时期的借鉴与比较
一、英国的殖民地香港
二、天津和武汉的德国租界
三、济南的国际化商业区
四、俄国人建立的城市大连
第三节 青岛区域规划的开始
一、土地征购和青岛土地制度
二、城市建设方案
三、建设规划
四、建筑条例
第四节 青岛的建立及其区域扩展
一、占领初期的青岛
二、新建劳工居住区
三、中国村庄的拆除
四、直到1914年的青岛城市设施的扩建
第三章 接触与隔离:青岛城市基础设施与建设选介
第一节 市内交通
一、街道建设
二、相互影响:街道和交通工具
第二节 卫生保健
一、垃圾和粪便清理
二、排水管道
三、饮用水
第三节 绿化状况
一、公园
二、林荫道
三、在青岛郊区植树造林
第四节 住宅建设
一、私人建设活动的兴起
二、住宅建筑方式
第四章 对青岛的不同描述方式和认可状态
第一节 同时代人对青岛的描述和认可(1897——1914)
一、作为避暑地的青岛
二、作为德国文化中心和展览城市的青岛
三、作为花园城市的青岛
第二节 1914年以后日本和中国对青岛的接收
一、作为日本移民殖民地的青岛(1914——1922)
=、作为中华民国海滨疗养地的青岛(1922——1937)
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滨疗养地的青岛(1949年后)
第五章 与陌生人的交往——以青岛为例所得出的结论
第一节 相互间的关系层面
第二节 尚未解决的研究问题和前景展望
插图索引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致谢2100433B
《近代青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内容简介:青岛城市历史的特点不仅体现为差异化的城市发展路径,更在于典型性的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价值。
一座建置仅百余年的城市得以跻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是青岛历史令人瞩目之处。1897年以来,青岛先后遭到德、日、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历史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城市性质既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又有封建半封建旧中国的印记;城市发展既有技术先进的工贸基础,又有独具风韵的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既有合理长远的规划引领,又有各具风情的多元化建筑——这就使青岛这座城市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城市风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一座区域性的新兴城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引发众多牵动全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可谓屈指可数,而青岛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自从德国占领青岛以来,由青岛引发的全国性事件之多、对国内国际局势影响之深远,国内罕有可匹。“胶州湾事件”促发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德占青岛和修筑胶济铁路导致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日本取代德国占据青岛,进而抛出意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引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由此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被有的学者视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界线。1922年,在全国人民力争下,青岛回归祖国,成为外国在华租借地中最早收回的一处租借地。1925年发生的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和“青岛惨案”,使青岛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和“五卅”运动的中心之一。抗战胜利后,青岛成为美军基地,爆发了反对美军驻扎青岛的斗争。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赋予青岛历史以丰富的内涵,也奠定了青岛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城市规划资料集,共十一本, 1、总论 2、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3、小城镇规划 4、控制性详细规划 5、城市设计 6、城市设计(下) 7、就不一一打字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很好的。 如...
同学。。看来你刚入校似乎不太理解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城市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巨系统,这门学科也是建立在建筑学基础上的广义建筑学,画法几何其实我觉得在后来的设计中倒是用的不多,除非你的方向偏向建筑,但是它也...
之前城市规划是二级学科,属于一级学科“建筑学”。改为“城乡规划”后就变成一级学科了,不再属于建筑学。我相信题主想要了解的不是这些信息。之所以有这个变化,是因为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在高速推进,而规划的高...
青岛浮山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任何一件作品都根植于他所在的土壤里、气候中,根植于文化和任何环境中” ——查尔斯·科里亚 背 景 Background 浮山城市公园 总规划占地 6.7 平方公里,是青岛城市总体规划确立的城市 “绿肺”。 整 个公园东高西低绵延起伏, 一直延伸至胶州湾畔, 由九个特色山头组成, 人称“浮山九点”。 主峰海拔 368米,常有云雾相伴,每当天将降雨时,云罩峰顶,海雾升腾,如同千军万马直 奔浮山,“疑是泽国蜃楼起,如筑长城雉堞成”当地人戏称 “浮山戴帽”,是青岛城市特 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青岛城市地位的不断提升,经济生活的改善与发展对城市绿化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 更新的要求。 为此,青岛市园林局本着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就青岛标志性公园-浮山城市生 态公园的规划设计组织本次专门的国际竞赛活动。 目 录 CONTENT 1.0 项目概况 PROJECT
1 青岛滨海地区城市发展与规划实践 潘丽珍 【摘要】 本文分析了青岛市城市空间发展与滨海自然形态的关系,对青岛市城市发展百余 年来滨海地区的规划设计做了全面综述, 并对其运作特点和利弊进行了分析, 试图在解剖青 岛的同时对于其他滨海城市有所启迪。 【关键词】 青岛 滨海地区规划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设计 奥运帆船赛 THE SEASIDE AREA PLANNING PRACT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QINGDAO CITY Pan Li-zhen (Qingdao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qingdao ,266071) Abstract: The essa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and th
引 言
0.1 本书写作缘起与目的
0.2 以往的研究及文献综述
0.3 研究方法:人居环境科学思想指导下的综合研究
0.4 本书的结构
0.5 有关概念和体例
第l章 南通近代城市建设背景和分期
1.1 南通近代城市建设背景
1.2 南通近代城市建设编年史
1.3 南通近代城市建设与张謇城市规划思想发展阶段
1.4 小结
第2章 1895~1903:实业教育·单项规划
2.1 实业初创·教育基础.
2.2 张謇城市规划思想:产生时期
2.3 1895~1903年总结
第3章 1904~1911:广泛探索·制度管理
3.1 地方自治·广泛探索
3.2 机构初设·制度管理
3.3 张謇城市规划思想:衍生时期
3.4 1904~1911年总结
第4章 1912~192l:区域建设·社会规划
4.1 经济繁荣·区域建设
4.2 模范城市·社会规划
4.3 张謇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时期
4.4 1912~1921年总结
第5章 1922~1926:建设衰退·思想成熟
5.1 建设衰退
5.2 思想成熟
5.3 张謇城市规划思想:成熟时期
5.4 1922~1926年总结
本书探索了张謇城市规划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来源、以及起其历史演进过程,重点论述其思想转折的意义和标志。通过与国外城市发展历史相比较可以发现,张謇的城市规划思想不但在当时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于今天乃至将未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于海漪,1969年出生于山东烟台。1991年毕业于烟台大学建筑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8年在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98年进入清华大学,跟随吴良镛教授学习城市规划与设计,2001年7月获工学硕士学业,2005年1月获工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