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围绕申请书中提出的方案,主要研究了光二极管的可能的器件。分析了其中物理机制。从理想模型方面,我们用模式展开方法研究了光通过理想导体亚波长狭缝接口处的透射问题。理论计算表明,在有些波长时,光在正反两个方向的透射率之差可以很大。这个特点可以应用于制造光二极管。特别是,在临界波长,透射率为零。这一现象利用来制作光波阻断器。若用光二极管等全光器件构成可实用的原件,例如光计算机,那么,光二极管之间一定是非常密集地排列的。这就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研究了多缝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一理论成果可以指导实际制作超强透射光栅时和有众多二极管密集分布时,应该如何适当地设计缝间距离。 对于有限尺寸的实际器件,我们构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来实现光二极管的效果。可以分为有和无附加装置两类。有附加装置的设计有两种。一种是亚波长缝构成一个光栅,在光栅表面覆盖一层磁光材料。那么,利用材料在外加磁场时出现旋光性这样的特点,可以实现光的单透性。并且,调节磁场,可以分别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单透性。还有一种实用的器件是,在金属亚波长狭缝前后分别附加一个光栅。这样的光栅具有汇聚效应和屏蔽效应。这两种效应的综合,能够增强光的单透性。若无辅助材料,则一个对称的光栅无法实现光的单透性。我们设计了两端非对称的甚至是一个双光栅的组合。这样结构的系统具有正反向的不对称性。我们设计了巧妙的方法,来计算这样不对称光栅的透射率。一种旋转单缝的装置也能够实现很好的单透性。我们给出了制作这种结构的方法。最后,可以利用一个弯曲的光波导,其中的一段内含有超晶格,就可以实现很好的单透性。单透性的来源是超晶格效应和波导弯曲效应综合效果。 本项目工作有失败之处。我们按照原来的思路,利用波的干涉原理,设计了光二极管和三极管的模型结构。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其工作是能够符合我们的预期的。但是,论文投稿始终未得到通过。由于工作不能得到认可,我们也就不再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动态的工作。我们考虑到,在亚波长金属狭缝内,能量密度比在狭缝之外的能量密度要高。光波进入下波长狭缝之后,似乎受到了压缩。有鉴于此,本项目负责人预计可以实现高密度的能量聚集。在这一点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尝试失败了。 本项目执行期间,已发表的标注本项目致谢的并围绕本项目课题内容的SCI论文8篇,中文著作一本。另有标注本项目致谢但与本项目内容基本无关的SCI论文15篇。 2100433B
实现光子计算机是人类的理想。制造光子计算机的第一步是要制造出光二极管。到目前为止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设计了各种可能的二极管。但是,离可实用的光二极管,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在光二极管器件结构的简单性,提高透射率和单向性,扩展光的工作波长范围等方面,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充分利用亚波长金属狭缝的异常透射性质,是提高光二极管透射率的一个有效途径。本项目拟建立结构简单的光二极管模型,具体说来,就是由亚波长与非亚波长金属狭缝组成空间上非对称的结构,包括单缝和多缝,先研究理想金属而后是实际金属。运用理论公式推导和软件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光通过这样的结构时透射的物理机制,透射率,多缝情况下缝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给出一定结构参数下的透射率和透射比,尽可能实现在相对较宽的波长范围内有尽可能高的透射率和透射比,力争实现单透性。从理论上设计出实用的,结构简单的,可用于大规模集成的光二极管器件。
事实上,发光二极管前的电阻是起限流作用的,如果没用,谁还会傻乎乎的多接个电阻呢!其次,普通发光二极管工作电流在20mA左右,而高亮度的工作电流在5mA左右,如果直接换上的话,会因为工作电流过大而烧毁
发光二极管正向压降大小有差别,并联起来将使有的贼亮,有的贼暗。应该是2~3个发光二极管串联,再串联一个1k~3k电阻。如此做成两组,再一起接9V电源就行。
呵呵呵呵。。。。。。如果找科普最好去百度“百科”或者百度“文库”中去找,那里更全面。
发光二极管 (LED)失效分析 时间 : 2009-12-27 15:17 来源 : unknown 作者 : 11 点击 : 1 次 发光二极管 (LED)失效分析 2009年 06月 27日星期六 12: 17LED(Light-Emitting-Diode 中文意思为发光二极管 )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 为可见光的半导体, 它改变了白炽灯钨丝发光与节能灯三基色粉发光的原理, 而 采用电场发光。据 发光二极管 (LED)失效分析 2009年 06月 27日星期六 12: 17LED(Light-Emitting-Diode 中文意思为发光二极管 )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 为可见光的半导体, 它改变了白炽灯钨丝发光与节能灯三基色粉发光的原理, 而 采用电场发光。据分析。 LED 的特点非常明显。 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与低功耗。 LED的光谱几乎全部集中于可见光 频段。 其发光
1 姓名:刘玉东 学号: 2111403132 电子与通信工程 2 班 LED(发光二极管 ) 摘要 发光二极管 LED 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是一种透过三价与五价元素所组成 的复合光源这种电子元件早在 1962 年出现,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被 hp 买价专利 后当作指示灯利用。 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 时至今日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 红 外线及紫外线, 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而用途也由初时作为指示灯、显示板等;随着白 光发光二极管的出现,近年续渐发展至被用作照明。 1.LED图片 2.LED的发展史 20世纪 5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明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 LED,并于 60年代面世, 但此时的 LED只能发出不可见的红外光。在 60 年代末,发明了第一个可以发出可见的 红光的 LED。到了七八十年代,又发明出了可以发出橙光、绿光、黄光的 LED。90年代 由
【学员问题】钢结构设计简单步骤和设计的思路?
【解答】钢结构设计简单步骤和设计思路:
(一)判断结构是否适合用钢结构 钢结构通常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有较大振动、要求能活动或经常装拆的结构。直观的说:大厦、体育馆、歌剧院、大桥、电视塔、雕塑、仓棚、工厂、住宅、山地建筑和临时建筑等。这是和钢结构自身的特点相一致的。
(二)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结构选型及布置是对结构的定性,由于其涉及广泛,应该在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指导下进行。此处仅简单介绍。 详请参考相关专业书籍。 在钢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被强调的是“概念设计”,它在结构选型与布置阶段尤其重要。 对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规范未规定的问题,可依据从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设计思想,从全局的角度来确定控制结构的布置及细部构造措施。 在早期迅速、有效地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所得结构方案往往易于手算、力学行为清晰、定性正确,并可避免结构分析阶段不必要的繁琐运算。
同时,它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林同炎教授在《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介绍了用整体概念来规划结构方案的方法,以及结构总体系和个分体系间的相互力学关系和简化近似设计方法。 钢结构通常有框架、平面桁架、网架(壳)、索膜、轻钢、塔桅等结构形式。
其理论与技术大都成熟。亦有部分难题没有解决,或没有简单实用的设计方法,比如网壳的稳定等。 结构选型时,应考虑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在工业厂房中,当有较大悬挂荷载或大范围移动荷载,就可考虑放弃门式刚架而采用网架。基本雪压大的地区,屋面曲线应有利于积雪滑落(切线50度外不需考虑雪载 ),如亚东水泥厂石灰石仓棚采用三心圆网壳,总雪载和坡屋面相比释放近一半。降雨量大的地区相似考虑。建筑允许时,在框架中布置支撑会比简单的节点刚接的框架有更好的经济性。而屋面覆盖跨度较大的建筑中,可选择构件受拉为主的悬索或索膜结构体系。高层钢结构设计中,常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地震烈度高或很不规则的高层中,不应单纯为了经济去选择不利抗震的核心筒加外框的形式。宜选择周边巨型SRC柱,核心为支撑框架的结构体系。我国半数以上的此类高层为前者,对抗震不利。
结构的布置要根据体系特征,荷载分布情况及性质等综合考虑。一般的说要刚度均匀。力学模型清晰。尽可能限制大荷载或移动荷载的影响范围,使其以最直接的线路传递到基础。 柱间抗侧支撑的分布应均匀。其形心要尽量靠近侧向力(风、震)的作用线。 否则应考虑结构的扭转。 结构的抗侧应有多道防线。 比如有支撑框架结构,柱子至少应能单独承受1/4的总水平力。 框架结构的楼层平面次梁的布置,有时可以调整其荷载传递方向以满足不同的要求。通常为了减小截面沿短向布置次梁,但是这会使主梁截面加大,减少了楼层净高,顶层边柱也有时会吃不消,此时把次梁支撑在较短的主梁上可以牺牲次梁保住主梁和柱子。
(三)预估截面 结构布置结束后,需对构件截面作初步估算。主要是梁柱和支撑等的断面形状与尺寸的假定。 钢梁可选择槽钢、轧制或焊接H型钢截面等。根据荷载与支座情况,其截面高度通常在跨度的1/20~1/50之间选择。翼缘宽度根据梁间侧向支撑的间距按l/b限值确定时,可回避钢梁的整体稳定的复杂计算,这种方法很受欢迎。 确定了截面高度和翼缘宽度后,其板件厚度可按规范中局部稳定的构造规定预估。 柱截面按长细比预估。 通常50<λ<150, 简单选择值在80附近。根据轴心受压、双向受弯或单向受弯的不同,可选择钢管或H型钢截面等。 对应不同的结构,规范对截面的构造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如钢结构所特有的组成构件的板件的局部稳定问题,在普钢规范和轻钢规范中的限值有很大的区别。 除此之外,构件截面形式的选择没有固定的要求,结构工程师应该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合理的选择安全经济美观的截面。
(四)结构分析 目前钢结构实际设计中,结构分析通常为线弹性分析,条件允许时考虑P-Δ,p-δ。 新近的一些有限元软件可以部分考虑几何非线性及钢材的弹塑性能。这为更精确的分析结构提供了条件。并不是所有的结构都需要使用软件: 典型结构可查力学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直接获得内力和变形。 简单结构通过手算进行分析。 复杂结构才需要建模运行程序并做详细的结构分析。
(五)工程判定 要正确使用结构软件,还应对其输出结果的做“工程判定”。比如,评估各向周期、总剪力、变形特征等。根据“工程判定”选择修改模型重新分析,还是修正计算结果。 不同的软件会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初学者应充分明了。此外,工程设计中的计算和精确的力学计算本身常有一定距离, 为了获得实用的设计方法,有时会用误差较大的假定, 但对这种误差, 会通过“适用条件、概念及构造”的方式来保证结构的安全。 钢结构设计中,“适用条件、概念及构造”是比定量计算更重要的内容。 工程师们过分信任与依赖结构软件有可能带来结构灾难,注重概念设计、工程判定和构造措施有助于避免这种灾难。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批准号 |
50472087 |
项目名称 |
纳米材料简单组装结构的电子输运理论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203 |
项目负责人 |
冯艳全 |
负责人职称 |
副教授 |
依托单位 |
北京理工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5-01-01 至 2005-12-31 |
支持经费 |
10(万元) |
纳米材料的电子输运是新型分子电子器件的物理基础,近年来研究非常活跃。纳米材料的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决定了它的电子输运特性,据此可以设计具有不同功能的分子器件。把分子器件按要求组装、排列起来,形成能够完成不同任务的分子电路,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已有所进展,但步履艰难。理论上,研究多个纳米结构在不同相互作用下的电子输运,将对实验有指导作用。. 本项目利用第一原理理论、分子动力学理论和半经典隧穿理论,系统地计算不同结构的纳米碳管、富勒烯分子串联或并联组装于金属电极之间时的电流-电压特性。当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电极之间的耦合较弱时,利用半经典隧穿理论计算隧穿电流,而耦合较强时则用第一原理计算。分析这些纳米组装结构的电子输运特性与微观原子结构、电子结构、耦合强度的关系,能够为分子器件组装的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