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A、B组份按1:0.95-1.05混合均匀,经真空脱泡后即可浇灌,操作时间室温度而定(0.5-3)H,硫化时间(室温)12-24H,加温80-120°C可在数十分钟内硫化。室温快干型操作时间小于20分钟,硫化时间为1小时。根据需求可配成红、黄等其他颜色,及不会影响硅胶性质。
注意事项:
铂催化剂,水、杂质、有机锡催化剂、酸、碱等其它含硫、氮的有机物可影响胶的固化,使用时不能混入或接触这些物质。
1、用一塑胶碗盛500g胶,在室温下加固化剂1.5%,充分搅拌均匀备用。
2、将母模坯用脱模剂处理润滑。
3、润滑好的母坯四周用木条围住,木条也应用脱模剂处理,中间的空隙以2-4cm为宜。
4、将配好的胶沿一固定灌注点缓慢浇注,并不时震荡以排除里面的空气。
5、60分钟胶固化完全后四周再用木条围住,留4cm空隙,折除原木条。
6、将石膏粉1000g兑水后注入木条框内,注满为止(木条框应用塑胶片分为两部分以利拆模)。
7、20分钟后拆除木条,模具即做完成。
加成型模具硅橡温度范围在-65°C - 200°C下可长期使用并保持其柔软弹性性能,有优良的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耐水、耐臭氧、耐气候老化,无腐蚀性,生理惰性,无毒无味,线收缩率低,易操作等特点。
硅胶模具简单的制作流程 开模形式的选择和模线的选择非常重要,一是为了取模方便,二是模线应选在不影响产品的整体效果,三是不影响产品质量,比如水景系列产品的模线位置太高,封模线时要的料多,产品开裂就容易出...
RTV-2模具硅橡胶模具硅橡胶(RTV-2)是一种双组份硅橡胶,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硫化,两组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交联反应,形成的柔韧弹性体。模具胶主要用于制作各类模具,按照使用者设计需要,可广泛用于玻...
你好。加成型硅橡胶增粘剂价格不会很贵,价格大概在50-150元之间。加成型硅橡胶增粘剂 一瓶的价格大概为90元。本品系高性能加成型硅橡胶增粘剂,具有不...
①模具硅橡胶要具有好的操作性能。
②硅胶的流动性更好,粘度低容易操作。
③硅橡胶的缩水率越小越好。
④硅橡胶的拉力要好。
⑤做出来的硅胶模具不能变形。
⑥硅橡胶硬度要适合产品使用。
⑦耐高温,翻模次数多,使用寿命越长越好,耐酸碱耐老化。
介绍了一种在高温固化后能产生粘接性的加成型硅橡胶,比较了几种疏水型气相法白炭黑在该体系中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H2O较理想,且其添加量为12%时综合性能最好。
以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材料的硫化反应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计算了反应物系的转化率 ,推导了伴随硫化反应热的温度场基本控制方程 ,处理了常见的两类传热学边界条件 ,并详述了有限元模拟的实施步骤 .进而设计了模具硅橡胶热硫化工艺的有限元模拟软件 ,并通过一典型算例及其硬度试验、工程应用实践验证了该模拟理论及算法的合理性
英文名称:TMP-TDI adducts
中文名称:TMP-TDI加成物
与Michael加成相竞争的加成是1,2-加成,通过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和反应物可以使 1,2-加成的竞争趋于最小 。下列因素有利于 Michael 加成:
① 增大碳负离子和羰基周围的立体阻碍;
② 使用极性溶剂如 HMPA ;
③ 更稳定的碳负离子 ;
④ 较高的温度 ;
⑤ 较长的反应时间。
在反应中,1,2-加成产物为动力学控制产物,上述因素均能促使形成的1,2-加成产物和初始原料达成平衡,最终转化为更稳定的共轭加成产物 。
对烯烃或炔烃的加成,是合成氟代烃最直接的方法。由于F2和HF的使用不便以及反应放热严重,难以控制,限制了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但在工业上应用较多。
多种氟代试剂都能对烯烃加成,生成邻二氟代烷烃。
而单氟代烷烃则是通过HF对烯烃的加成制备,反应遵循Markovnikov规则。由于操作和控制不方便,一个替代方法是使用Olah试剂(HF/Pyridine)。
【Olah, G, A; Welch, J,T. J. Org. Chem. 1979, 44, 3872】
Olah试剂对炔烃的加成则生成二氟代烷烃。
【Olah, G, A; Welch, J,T. J. Org. Chem. 1979, 44, 3872】
AcOF,CF3OF,FOClO3,和CsSO 4F 等试剂对烯烃的加成会引入另一个官能团,得到邻位取代的氟化物。
NO2BF4对烯烃加成得到邻硝基氟化物,引入一个含氮官能团。
【Mursakulov, I, G; Talybov, A, H. Chem.Abstr, 1979,90, 38561】
邻卤氟化物可以通过不同试剂对烯烃的加成制得,如环己烯,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邻氯,邻溴和邻碘的氟代环己烷。
aOlah, G, A; Welch, J, T. J. Org. Chem. 1979,44, 3872.
bRozen, S; Brand, M. J. Org. Chem, 1985,50, 3342.
bHeasley, V. L;Gipe, R. K; Martin, J. L. J.Org. Chem. 1983, 48, 3195.
dAlvernhe, G; Laurent, A; Haufe, G. Synthesis.1987, 562.
eSchmidt, H; Mernert, H. Angew. Chem. 1960,72, 493.
1-Bromo-2-fluoro-2-phenylpropane. A magneticallystirred mixture of α-methylstyrene( 7.1 g ,60 mmol), triethylamine trihydrofluorideand (14.7 mL, 90 mmol)and dichloro-methane(60mL)contained in a 250 mL, single-necked, round-bottomedflaskis treated with N-bromosuccinimide( 11.8 g ,66 mmol)at 0°C .After 15 min, the bath is removed, and stirring is continued at roomtemperature for 5 hr. The reaction mixture is poured into ice water (1000 mL),made slightly basic with aqueous 28% ammonia, and extracted with dichloromethane(4 × 150 mL). The combined extracts are washed with 0.1N hydrochloric acid(2 × 150mL)and 5% sodiumhydrogen carbonatesolution (2 × 150 mL)andthen dried over magnesium sulfate. After removal of the solvent by rotary evaporation,the crude product is distilled to give the product: 11.6 g(89%); bp 50 -52°C ( 0.15 mm ), n20D 1.5370
【Haufe, G; Alvernhe, G; Laurent,A. Organic Syntheses. Coll. Vol. 10, 128.】
本文非原创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