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基础环境材料学 | 作 者 | 张坤,吴忆宁,李永峰 |
---|---|---|---|
ISBN | 978-7-5603-5853-6 | 页 数 | 298 |
定 价 | 38.00元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开 本 | 16 | 所属丛书 |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
图书分类 | C.建筑.市政与环境工程类 |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责 编 | 郭然 |
第1章绪论
1.1环境材料概述
1.2环境净化材料
1.3环境修复材料
1.4环境替代材料
1.5天然生物材料
1.6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
第2章污染物过滤材料
2.1环境颗粒物
2.2过滤材料的分类、性能与过滤机理
2.3颗粒过滤材料
2.4纤维过滤材料
2.5织物过滤材料
2.6多孔过滤材料
2.7其他过滤材料
第3章吸附分离材料
3.1吸附作用与吸附分离材料
3.2碳质吸附材料
3.3离子交换吸附材料
3.4生物吸附材料
第4章膜分离材料
4.1膜材料分类及其性能表征
4.2反渗透膜材料
4.3纳滤膜材料
4.4超滤膜材料
4.5微滤膜材料
第5章生物固定化材料
5.1生物填料
5.2生物载体材料
5.3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及其应用
第6章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材料
6.1噪声控制基础
6.2吸声材料
6.3隔声材料
6.4消声材料
6.5隔振与阻尼减振材料
第7章环境修复材料
7.1大气污染修复技术与材料
7.2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材料
7.3沙漠化治理技术与材料
7.4水域石油污染化治理技术与材料
第8章环境替代材料
8.1环境替代材料概述
8.2氟利昂替代材料
8.3石棉替代材料
8.4无磷洗衣粉的开发与应用
8.5新型环境相容性材料
8.6开发环境替代材料的前景及展望
第9章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电磁波)材料
9.1电磁波防护概述
9.2电磁波污染的危害
9.3电磁辐射的机理
9.4电磁波防护
9.5电磁波屏蔽织物
9.6电磁波吸收材料
9.7电磁波防护涂料
9.8电磁波防护材料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第10章室内空气净化材料
10.1室内空气污染及其危害
10.2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10.3室内空气净化材料的类别
10.4主要的室内空气净化材料性能介绍
10.5其他新型空气净化材料
10.6室内空气净化材料的发展和展望
第11章能源材料
11.1能源概述
11.2常规能源
11.3新能源的利用
11.4节能与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环境材料是指用于防止、治理或修复环境污染的材料。本书共分11章,主要介绍了污染物过滤材料、吸附分离材料、膜分离材料、生物固定化材料、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材料、环境修复材料、环境替代材料、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电磁波)材料、室内空气净化材料、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与发展趋势。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专业的教材或非环境类专业选修、培训教材,同时也可供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及相关人员参考。
书名:基础环境材料学 | |
作者: 张坤,吴忆宁,李永峰 | 责编:郭然 |
I S B N:978-7-5603-5853-6 | 定价:38.00元 |
出版日期:2016.01 | 开本:16 |
所属丛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 页数:298 |
图书分类:C.建筑.市政与环境工程类 | 中图分类: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环境法学、环境经济、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环评教材。可购买到
卓越 当当都可以买到这些书籍
这截图应该是女儿墙,用剪力墙定义布置。
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问题仍十分突出 记者:您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 解振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近十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全国环境质量总体...
环境材料学是生态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内容涉及广泛,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针对我校环境材料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本科人才培养以及生态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实践证明:环境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环境材料学涉及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回收等各个环节,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书的重点放在环境材料的材料学基础内容上,包括环境材料概念的建立、内涵的理解、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以及材料环境负荷分析研究方法和应用。主要目的是使读者掌握环境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研究方法,熟悉环境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了解环境负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同时初步认识材料及物质的再生利用以及与生态系统协调的材料与工程。全书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环境材料基础,材料环境负荷评价与应用,材料和产品的环境协调性设计、环境协调的材料与工程。 本书可作为材料、环境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全书共九章。第一、二章,系统地介绍了生态环境材料学的产生背景、材料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第三、四章,重点讲述了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材料及产品的生态设计;第五、九章,分别讨论了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天然矿物质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环境材料学基础理论,并介绍了研究与发展的最新动向,最后讨论了重要的环境治理功能材料。
本书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材,并可供有关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参考。
1 生态环境材料概述
1·1 材料可持续发展的产物——生态环境材料
1·2 生态环境材料的内涵与定义
1·3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发展
1·4 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趋势
2 材料产业与生态环境
2·1 生态环境基础
2·2 环境工程简介
2·3 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4 材料中主要元素的环境和资源特征
2·5 材料流与资源效率和环境影响
3 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3·1 LCA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3·2 LCA的概念和方法学框架
3·3 LCA目的与范围的确定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