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乙烯泡沫塑料生产安全技术规程 | 标准号 | QB 1110-1991 |
---|---|---|---|
制修订 | 制定 | 发布日期 | 1991-06-04 |
批准发布部门 | 轻工业部 | 实施日期 | 1992-01-01 |
备案信息
备案号:0481-1991。2100433B
聚乙烯泡沫塑料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区别?环球塑化网认为膨胀聚苯板(EPS)为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板具有自重轻和极低的导热系数。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导热系数/W/(m?k) ≤0.041 ...
可以借用保温章节聚苯板保温的子目。
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标准规定挤塑板的容重是多少算是合格品,板材均匀,密实,用手捏一下比较硬的一般强度都差不多,导热系数只能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是否合格
本文论述了聚乙烯泡沫塑料的配合技术及成型工艺,着重讨论了聚乙烯泡沫塑料三类改性剂(树脂类、热塑性弹性体类、橡胶类)的改性效果,并结合实际阐述了聚乙烯泡沫塑料的应用。
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结合后,选用化学交联法生产闭孔软质泡沫塑料。
高抗冲聚苯乙烯,也就是常说的HIPS,是由弹性体改性聚苯乙烯制成的热塑性材料。由橡胶相和连续的聚苯乙烯相构成的两相体系,已发展为世界上重要的聚合物商品,这种通用产品在冲击性能和加工性能方面有很宽的范围,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汽车、器械、电动产品、家具、家庭用具、电信、电子、计算机、一次性用品、医药、包装和娱乐市场。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日前下令,集中开展公众聚集场所使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装修装饰和保温材料的专项整治,彻底排查隐患。6月9日,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非常赞同对有机保温材料违规使用严格执法,而且希望严格查处要常态化。
5月2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在公众聚集场所违规使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装饰和保温材料,被认为是事故的重要诱因。为此,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令,要求各地、各部门严查隐患,对未经消防验收、违规使用聚苯乙烯或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材料的场所,一律停业整顿并追究责任。
聚氨酯业内人士认为,国务院下令彻查违规使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做法及时、必要。类似事件近年来发生过多起,每次都是出了事就严查,风头过去就放松下来。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聚氨酯专委会会长林永飞表示:“对于建筑保温材料这类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质量监管和消防验收不能走过场,而是要像查酒驾一样,严格执法,查处一起惩办一起。而且这样的查处要常态化,让违法企业消除侥幸心理,让违规操作、伪劣产品没有市场空间。只有铁腕执法,才能让我国有机保温材料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从2012年公安部消防局正式松绑B1级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至今,聚氨酯和聚苯乙烯用作建筑保温材料已历时近3年。其间,尽管产能出现过剩,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但是广阔的市场前景仍吸引了众多小企业进入,行业扩张迅速。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门槛较低,很多小企业并没有掌握核心生产技术,产品也不符合国家B1级标准。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构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据了解,近年来有机保温材料引发的几起重特大火灾事故,全部是违规使用和违章操作所致,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建筑行业低价中标的潜规则在作怪。据保温材料业内人士反映,中标企业所报的保温材料价格往往只有达标产品的一半,这样质次价低的产品无法确保安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合法的保温材料,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使用,完全可以满足相应的建筑阻燃要求。
违规使用、劣质产品扰乱了市场,影响了有机保温材料的形象。业内人士表示,要整肃市场,单靠生产企业是无法做到的,相关部门的监管至关重要,监管到位就能营造一个合规守法的市场环境。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介绍,协会已经发出自律倡议书,呼吁规范全国聚氨酯建筑保温材料生产秩序,严打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市场环境。同时协会还计划联合质监、行管办、新闻媒体等机构,组织行业专家开展聚氨酯材料质量检查,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予以曝光和惩处。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日前下令,集中开展公众聚集场所使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装修装饰和保温材料的专项整治,彻底排查隐患。6月9日,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非常赞同对有机保温材料违规使用严格执法,而且希望严格查处要常态化。
5月2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在公众聚集场所违规使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装饰和保温材料,被认为是事故的重要诱因。为此,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令,要求各地、各部门严查隐患,对未经消防验收、违规使用聚苯乙烯或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材料的场所,一律停业整顿并追究责任。
聚氨酯业内人士认为,国务院下令彻查违规使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做法及时、必要。类似事件近年来发生过多起,每次都是出了事就严查,风头过去就放松下来。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聚氨酯专委会会长林永飞表示:“对于建筑保温材料这类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质量监管和消防验收不能走过场,而是要像查酒驾一样,严格执法,查处一起惩办一起。而且这样的查处要常态化,让违法企业消除侥幸心理,让违规操作、伪劣产品没有市场空间。只有铁腕执法,才能让我国有机保温材料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从2012年公安部消防局正式松绑B1级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至今,聚氨酯和聚苯乙烯用作建筑保温材料已历时近3年。其间,尽管产能出现过剩,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但是广阔的市场前景仍吸引了众多小企业进入,行业扩张迅速。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门槛较低,很多小企业并没有掌握核心生产技术,产品也不符合国家B1级标准。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构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据了解,近年来有机保温材料引发的几起重特大火灾事故,全部是违规使用和违章操作所致,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建筑行业低价中标的潜规则在作怪。据保温材料业内人士反映,中标企业所报的保温材料价格往往只有达标产品的一半,这样质次价低的产品无法确保安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合法的保温材料,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使用,完全可以满足相应的建筑阻燃要求。
违规使用、劣质产品扰乱了市场,影响了有机保温材料的形象。业内人士表示,要整肃市场,单靠生产企业是无法做到的,相关部门的监管至关重要,监管到位就能营造一个合规守法的市场环境。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介绍,协会已经发出自律倡议书,呼吁规范全国聚氨酯建筑保温材料生产秩序,严打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市场环境。同时协会还计划联合质监、行管办、新闻媒体等机构,组织行业专家开展聚氨酯材料质量检查,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予以曝光和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