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材料试验相结合,研究碳----玻璃混杂纤维增韧高强混凝土的复合机理和机敏特性,建立该新型复合材料增韧的力学模型,探讨纤维参数、材料组份和显微结构对电导性能和热电效应的影响以及构件承载过程中电导率与材料内部应变、温度、损伤等变量的关系,为混凝土智能结构的设计、健康监测和寿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2100433B
批准号 |
59908007 |
项目名称 |
混杂纤维增韧高强机敏混凝土的研究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 |
项目负责人 |
姚武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同济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0-01-01 至 2002-12-31 |
支持经费 |
15(万元) |
以前,标号50兆帕以上的混凝土为高强混凝土(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有叙述),而也有建筑类规范上规定,C60以上的混凝土为高强混凝土。2011年新的桥规也沿用了这一说法。因此,通常...
高强的水泥可以配置低强的混凝土,但是为了保证混凝土整体的胶凝材料用量需要通过掺加一些掺合料来保证胶凝材料对骨料的充分包裹。低强的水泥通过合理的配置,选用优质骨料,添加合适外加剂可以配置强度略高的混凝土...
你好,北京高强混凝土公司主要经营生产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泵送,承担社会普通货物运输,销售混凝土添加剂,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安装。很不错的一家专业公司。地点: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路东管头立交桥...
混杂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断裂特性研究
混杂纤维高强混凝土断裂性能试验研究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增强增韧阻裂防渗工法》适用于对混凝土的抗压、抗拉(裂性、抗渗性)、抗折强度、耐冲磨和耐久性有较高要求的地下工程、水池、人防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高层建筑、水工工程、公路桥梁、隧道、机场跑道等各种工业与民用工程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增强增韧阻裂防渗工法》的工艺原理叙述如下:
弹性模量高的钢纤维主要起增强材料的作用当混凝土的微小裂纹在外荷载作用下发生扩展时,缓解了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增加了裂缝的扩展阻力,提高了混凝土的初期断裂性能和抗拉、抗压、抗折强度,但因为钢纤维掺量的限制,在没有钢纤维分布的部位不能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阻滞作用,因此对混凝土裂后变形能力作用不大弹性模量与混凝土相当的聚丙烯纤维,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能力,但因为众多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乱向分布,在初裂发生后使较大的裂缝转变为多个细小的裂缝,即形成所谓的多点开裂,能提高混凝土的裂后变形能力。在混凝土中同时掺入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这两种纤维在不同的受荷阶段和不同的结构层次发挥增强增韧作用,比不掺或单掺某种纤维具有更高的抗压、抗拉、抗折强度和更好的抗冲磨性能和耐久性。
工艺流程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增强增韧阻裂防渗工法》的工艺流程:施工准备→纤维分散→投料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抹面→混凝土养护。
操作要点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增强增韧阻裂防渗工法》的操作要点如下:
一、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主要包括配合比设计、拌合物试验、模板支设与验收、钢筋安装与验收、材料与设备准备、施工人员安排、方案编制、培训与交底。
1.配合比设计:根据具体工程的结构和使用功能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一般可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和水的配比,然后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抗裂性、抗冲磨性或耐久性)侧重点确定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掺入量。根据实验研究和工程经验,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各组分中,混杂纤维、水胶比、粉煤灰的掺量变化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影响较大,减水剂、砂率、用水量对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影响较小,可在允许范围内取较大值,以获得较好的施工性能即工作性。为保证钢、聚丙烯纤维与基体有效结合,宜选用较小粒径的骨料,一般最大粒径10~20毫米。从综合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折强度和抗冲磨性、耐久性来考虑,经工程试验研究,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为:混杂纤维掺量(体积比):钢纤维0.8%(折合每立方米混凝土掺量62.4千克);聚丙烯纤维0.1%(折合每立方米混凝土掺量0.91千克);水胶比:0.34;粉煤灰掺量(重量比):15%;砂率:40%;用水量:190千克/立方米;减水剂:1.2%(高效减水剂FDN,主要成分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聚丙烯纤维与铣削型钢纤维混杂时的综合作用效果优于与其他类型的钢纤维混杂。
2.拌合物试验:正式浇筑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前应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试验方法》GB/T 50080-2002进行拌合物试验,拌合物试验的内容为纤维对拌合物的含气量、坍落度随时间变化特性、初凝和终凝时间以及泌水速度等的影响。通过拌合物试验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指标,作为确定施工工艺的依据。
3.模板支设与验收:模板支设按常规做法,要保证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强度和稳定性,模板的几何尺寸和平整、垂直度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进行验收应达到合格标准。
4.钢筋安装与验收:钢筋制作与安装按常规做法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进行验收应达到合格标准。
5.材料与设备准备:见《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增强增韧阻裂防渗工法》的材料设备章节。
6.施工人员安排:根据浇筑工程量和浇筑速度安排施工人员,每个施工班组要保证有1个专门的纤维分散和投料工。具体的施工班组组成如下:
搅拌机操作工1人,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投料工1人,砂投料工1人,石子投料工2人,纤维分散、撒布工1人,混凝土输送泵操作工1人,指挥工1人,混凝土布料工2人,混凝土摊铺工3人,振捣工2人,抹面工3人,养护工1人。
7.方案编制、培训和交底:施工前编制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对工人进行培训和交底,使工人熟练掌握钢-丙烯纤维混凝土施工与普通混凝土施工的不同之处,如纤维的分散和撒布工艺、混凝土投料顺序、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输送、浇筑、振捣、收面等工序应注意的问题。
二、纤维分散
纤维分散工艺是保证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中纤维不结团、在混凝土中分布均匀的关键环节。
1.钢纤维分散
宜使用水融性胶水粘结成排工艺的佳密克斯钢纤维,必要时采用分散机进行分散。钢纤维在现场采用钢纤维分散机振动分散,将待分散的钢纤维放在钢纤维分散机的活动筛上,钢纤维在摇动、振动、拨散和碰撞作用下,陆续穿过两层筛的筛条间隙而分散下落,将振动分散好的钢纤维收集后存放待用。分散机的功率宜为0.75~1.0千瓦,分散力宜为20~60千克/分钟。也可采用自行走钢纤维分散撒布机进行分散的撒布,将待分散的钢纤维按配合比称量后放在钢纤维分散机的存放料槽中,钢纤维通过分散机分散后均匀撒布在强制式搅拌机内。
2.聚丙烯纤维分散
采用聚丙烯自分散纤维,出厂时经过特殊的防静电及抗紫外线处理,使用时拆开包装直接投入混凝土拌合料中,经过搅拌使纤维在混凝土中分散均匀。
三、投料搅拌
投料顺率和时间与施工条件及钢、聚丙烯纤维的形状、长径比、体积率等有关,应通过施工现场搅拌试验确定,以搅拌过程中钢、聚丙烯纤维不产生结团和保证一定生产率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以下顺序:
加入石子→加入1/3钢纤维→加入砂→加入/3钢纤维和1/2聚丙烯纤维→干拌0.5分钟→加入水泥、掺合料(粉煤灰等)→干拌0.5分钟→加入剩余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水、外加剂,边加边搅拌2-3分钟。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搅拌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最好采用水平双轴型搅拌机。总共搅拌时间约3~4分钟,但最长不应超过5分钟,否则可能因搅拌时间过长而引起结团。当纤维掺量较高或坍落度较小时,为不使搅拌机超负荷工作,搅拌机的利用率不应超过额定功率的80%。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的计量,按重量比进行控制,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计量误差应控制在1%以内,其他各种材料的计量误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的规定。
四、混凝土运输
通过拌合物试验表明,同样条件下混凝土掺入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后坍落度降低约10%~30%且坍落度随时间损失较快,特别是在30分钟后损失速度加快,所以应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优先选用现场集中搅拌,如选用商品混凝土应控制混凝土搅拌站与浇筑现场的距离,使混凝土自搅拌机出料至浇筑现场的运输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严禁在拌合料中二次加水。运输过程中如出现离析现象应进行二次搅拌。
五、混凝土浇筑、振捣、抹面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抹面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通过拌合物试验表明,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提前1~1.5小时,终凝时间也有所提前,同时纤维的掺入减少了塑性混凝土表面的析水,表现为泌水率下降,泌水推迟20分钟开始,提早30分钟结束,混凝土的坍落度降低约10%~30%,且随时间损失较快,特别是30分钟后损失速度加快。针对钢-聚丙烯纤维的以上特点,对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抹面工艺做以下改进:
1.对第一车混凝土要进行开盘鉴定,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大面积浇筑。
2.采用地泵或汽车泵浇筑。混凝土的坍落度因为掺入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而有所降低,但这并不表示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了,因为坍落度指标不能全面的表征和易性。坍落度降低现象是由纤维掺入产生特殊触变效果,会影响拌和物的静态流变现象,如坍落度降低、泌水性降低、黏聚性提高。由于纤维并不增大混凝土的摩擦系数,掺纤维的混凝土虽然坍落度降低,但仍可保持与同配合比普通混凝土相似的泵送性,所以不必特意增大混凝土的塌落度,特别是严禁加水。如混凝土的可泵性较差时,可在征得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工程师的同意下,适当增加减水剂的掺量。
3.在浇筑第一盘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前,应用水将运输罐车、塔吊的料斗、滑槽、串筒、泵管、原浇筑面和模板进行湿润,尽量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4.混凝土下料不宜太快,一般将混凝土堆高2~4厘米,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后,再用平板振动器振动、抢平。一般采用一刮、二滚、三纵、四抹的方法,确保表面的平整度。混凝土入模后应停留10~20分钟,再进行振捣,这样混凝土平整度和密实度较好,且混凝土浆充分泛出,把纤维埋在混凝土中。振捣器应比浇筑普通混凝土时多1~2个振动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以便更有效地排出混凝土中的气体,使之更加密实;振动棒插点应均匀有序,插点间距宜为500毫米左右,每点振捣时间宜为5~15秒,以混凝土面不再下降,表面出现浮浆为止。
5.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较为粘稠,表现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的穴坑复平时间较长,收面要适当加强。在纤维混凝土浇筑1~2小时,必须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并对纤维混凝土表面拍打振实。收浆是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很关键的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当时天气的冷热状况,风力大小等具体情况进行收浆,收浆过早或过晚都有可能影响平整度或出现早期裂缝等。最后一次抹面应在刚初凝,并在终凝前完成,目的是将表面裂纹全部消除。
6.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不得出现冷缝。每次倒料必须相压15~20厘米,使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浇筑保持整体连续性。
六、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凝固前应保持表面湿润状态防止水分蒸发。在终凝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施工放样后,也必须立即浇水并覆盖养护纤维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14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并做好混凝土养护记录。竖向构件应带模养护不少于3天,拆模后应浇水养护或刷养护液,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混杂纤维混凝土阻裂增韧及耐久性能》共分10章,第1章绪论,引出混杂纤维混凝土研究的必要性;第2章采用新型刀口诱导约束法全面阐述混杂纤维砂浆、混凝土的阻裂性能,并与传统的平板法进行试验对比。分析混杂纤维混凝土抗裂可靠性;第3章阐述中温作用下混杂纤维混凝土构件的弯曲韧性,通过最陡坡法优化配合比设计以协调各组分间的热工性能和力学特性,运用极差和方差分析量化各掺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水平;第4章通过渗水和渗氯试验分析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给出抗裂和抗渗指标的关联;第5章介绍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分析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冻可靠性;第6章分析受热后混杂纤维砂浆的阻裂性能,给出纤维砂浆抗裂可靠性;第7章通过混杂纤维细石混凝土的渗水试验,分析混杂纤维细石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得到其耐久性指标间关系;第8章给出轴对称温度场中混杂纤维混凝土圆筒热力学分析;第9章详细阐述混杂纤维混凝土核废料容器的成型、水化热测定及数值模拟;第10章对混杂纤维混凝土核废料容器的服役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书中综合考虑基材、掺和料与水灰比的合理配比,以及温度、时效、内部作用等多因素耦联作用,使材料各组分相互取长补短,产生复合效应,从而使混凝土形成结构致密且基本无结构薄弱区域的均匀整体,以优化混凝土的阻裂增韧和耐久性能,旨在获得长期耐温、阻裂增韧、高耐久的工程材料。《混杂纤维混凝土阻裂增韧及耐久性能》为充分发挥材料潜能和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开发与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混杂纤维混凝土阻裂增韧及耐久性能》可供土木、水利、交通、工业民用建筑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师、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本科高年级学生阅读。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纤维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阻裂性能研究现状
1.1.2 增强增韧性能研究现状
1.1.3 抗渗性能研究现状
1.1.4 温度作用下纤维混凝土研究现状
1.2 纤维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1.2.1 钢纤维的工程应用
1.2.2 聚丙烯纤维的工程应用
1.2.3 玄武岩纤维的工程应用
1.2.4 混杂纤维的工程应用
1.3 纤维细石混凝土
1.3.1 细石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3.2 纤维细石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第2章 混杂纤维砂浆、混凝土的阻裂性能
2.1 纤维阻裂作用机理
2.1.1 复合材料力学理论
2.1.2 纤维问距理论
2.1.3 纤维对混凝土基体的作用
2.1.4 混杂纤维阻裂作用机理
2.2 试验原材料及设计
2.2.1 试验原材料
2.2.2 纤维砂浆、混凝土试验设计
2.3 坍落度测试
2.4 抗裂性试验
2.4.1 刀口诱导约束法
2.4.2 与传统平板约束法对比
2.5 纤维混凝土抗裂可靠性分析
2.5.1 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
2.5.2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性分析
2.5.3 纤维混凝土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性分析
第3章 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性
3.1 纤维增强增韧作用机理
3.1.1 不同纤维对混凝土的影响
3.1.2 纤维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及改进措施
3.2 试验原材料及设计
3.2.1 试验原材料
3.2.2 正交化配合比设计
3.2.3 试件设计与升温机制
3.3 坍落度测试
3.3.1 试验结果
3.3.2 试验结果分析
3.4 抗压试验
3.4.1 测试方法及数据
3.4.2 极差分析
3.4.3 方差分析
3.4.4 试验结果分析
3.5 弯曲韧性试验
3.5.1 试验方法
3.5.2 试验设备及数据
3.5.3极差分析
3.5.4方差分析
3.5 .5试验结果分析
3.6 断裂能测试
3.6.1 测试方法及数据
3.6.2 极差分析
3.6.3 方差分析
3.6.4 试验结果分析
3.7 纤维混凝土调优试验
3.7.1 坍落度及抗压试验
3.7.2 弯曲性能试验
3.7.3 断裂能试验
……
第4章 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
第5章 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
第6章 纤维细石混凝土的阻裂性能
第7章 纤维细石混凝土抗渗性研究
第8章 混杂纤维混凝土圆筒的热应力分析
第9章 混杂纤维混凝土核废料容器试验
第10章 混杂纤维混凝土核废料容器服役状态数值模拟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