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干燥窑在冶金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问世已逾百年,尤其在有色金属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用来对矿石、精矿、中间产物进行加热脱水处理。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回转干燥窑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回转干燥窑与其它干燥设备相比,具有许多优点:生产能力大,可连续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故障少,维修费用低;适用范围广,流体阻力小,可以用它干燥颗粒状物料,对于那些附着性大的也很有利,但其使用过程中的高能耗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
回转干燥炉由一套传动装置通过小齿轮带动一个直筒上的大齿轮,使之不停地转动,而简体是由两组或更多组托轮支撑,物料从筒体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排出,由窑头供给热量或供给白热所需的空气,从而完成干燥或冶炼过程。由于窑内完成的过程不同,处理数量大小不等、窑体的直径和长度差异极大。
回转干燥窑是一个加热设备,燃料及助燃用的一次空气(一般占空气总量的15%-30%)通过窑头烧嘴送入燃烧室,形成高温火焰,放出大量的热量,故燃烧室与窑体之间还有混合室,助燃用的二次空气由冷却筒进入混合室。产生的高温烟气作为干燥物料的热源,通过排风机的抽引成旋转风,沿着回转筒体流动。排出的废气经过收尘净化后排至大气中。为了防止灰尘,回转干燥窑通常在负压下操作。气体在窑内流动时,伴随着燃料的燃烧、物料的干燥,气体的温度、压力和组成都随时在变化。
一般来说干燥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常速干燥阶段和阵速干燥阶段。对于常速干燥阶段.当物料吸水达到饱和时,全部颗粒表面都被湿润.干燥速率取决于表面汽化的速率,即取决于干燥介质的性质(温度、湿度等),而与湿物料性质关系较小。而降速干燥阶段,物料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的速率低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汽化移向固态内部,此时干燥速率主要取决于物料特性。
根据keey等人的研究,干燥速率和物料含水量近似成比例。krevelen试验证实物料温度对干燥速率有重要影响(近似为三次方关系).通过一系列合理简化后,逆流型回转干燥窑可用一个具有分裂边界条件的四联立非线性双曲型偏微分方程描述,通过对此PDES数字仿真表明,物料在窑内的状态呈现三个典型区域,热带、干燥带和加热带。
根据传热方法
1.直接传热式
适用于被干燥物料对高温不敏感及不怕烟尘污染的情况。其特点是烟气与被烘干的物料直接接触,热效率高,流体阻力小。
2.间接传热式
适用于被干燥物料对高温气体敏感或怕烟尘污染,或易扬尘的粉状物料的烘干。其特点是烟气与物料不直接接触,传热效率及烘干效率比较低,己经很少使用。
3.复合传热式
适用于不能与高温气体接触,不怕污染的烘干。其特点是高温烟气不与物料相接触,温度降低后的烟气则与物料直接接触,热效率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流体阻力较大。
按干燥窑内物料与气体的流动方向
1.顺流式
物料与气流的运动方向一致,物料与烟气由同一端进入回转干燥窑窑体内,含水分较多的物料与温度高、湿度低的气体首先接触,此时物料温度很快上升到气体的湿球温度,而烟气与物料表面水汽的浓度差较大。由于两者温差较大,热交换急剧,所以干燥的速度很快。随着物料和烟气在窑内不断前进,干燥不断进行,物料的水分会逐渐减少,同时温度会逐渐升高,而烟气的温度会逐渐降低,同时湿度会逐渐升高。
2.逆流式
物料与气流在窑内的运动方向相反,湿物料和高温低湿的气体分别由两端进入窑内且相向流动。将要烘干的物料与温度、湿度低的气体接触,而进入窑内的湿物料则与温度低、湿度高的气体接触,这样造成了开始干燥速度不太快而降速阶段干燥速率不太慢的现象,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干燥速率比较均匀。
一般工业上所烘干的原料,都不希望温度过高,有的温度过高时会发生晶化而失去活性,有的会失去化学结合水,降低其可塑性,有的会燃烧,失去挥发分,这些变化对生产都不利,甚至是危险的,因此一般不用逆流式干燥窑。
我怀疑是不是楼主的这个生产线的一个热量出现了问题的啊,压力不正确的话是很容易产生 这个裂开的问题的哦,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的来的。检查一下阀门的设置的。 加大干燥窑前段的总供热输入量,关小干燥抽湿总闸或...
关闭进水阀,但有一部分进水仍从两侧常开的方孔流入滤池,由V型槽一侧流向排水渠一侧,形成表面扫洗。而后开启排水阀将池面水从排水槽中排出直至滤池水面与V型槽顶相平,反冲洗过程常采用“气冲→气水同时反冲→水...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汽车起动机的控制装置包括电磁开关、起动继电器和点火起动开关灯部件,其中电磁开关于起动机制作在一起。 一、电磁开关 1.电磁开关结构特点 电磁开关主要由电磁铁机构和电动机开关两部分组成...
回转窑干燥能力的强化,在进料性质一定的情况下,主要从下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提高气流温度;
增加物料与热气流的接触表面积与接触时间;
降低废中水蒸汽的含量(水蒸汽分压)。
在提高炉温(包括炉头、炉尾)对产品质量、操作没有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强化生产。例如冰晶石干燥时,炉尾温度高达320℃,干燥操作仍然正常。但必须指出,随着炉温的升高,废气温度也随着上升,意味着热损失增加,燃料消耗增大。因此,片面地用提高炉温来强化生产的办法,并不一定是最经济的。如Na2SiF6采用回转窑干燥,由于有热分解现象,要求料温不超过150℃,炉头温度不超过400℃,对炉温有严格限制,就不宜采用提高炉温的办法来强化生产。
增大物料与烟道的接触表面,对提高产能有显著效果。在干燥炉内,物料随窑身转动,沿炉壁抬升一定高度便向下滑动,同时缓慢地向前推进,物料分散情况是很不好的,因而大大地限制了热气流与物料的接触机会,处料层里面的料,其周围的水蒸汽不易被带走,降低了干燥速度。同时,物料受热不均,容易产生局部过热现象,对受热分解的物科是不利的。在炉内安装各种形式的翻料扳,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干燥炉从炉尾到炉头的长度上都安装有翻料板,使用良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炉内安装翻料板相当普遍,如水泥窑,萤石干燥窑,氧化铝烧成窑、干燥窑等。氟化盐生产因为窑短和被干燥物质的腐蚀性,安装翻料板尚有困难,故未采用。有翻料板的回转窑,因为翻料板把物料扬起,随炉尾废气带走的粉尘量大大增加,不过收尘技术的进步,可以克服这一不足。
印尼褐煤在蒸汽管回转干燥机中的干燥特性研究
隧道式干燥窑塌坯时间一般为冬季,越是北方地区持续时间越长,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轻则部分砖坯坍塌,重则整车砖坯甚至整窑坍塌,个别砖厂甚至因此停产,损失惨重。
隧道式干燥窑塌坯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淋塌;
2、潮塌。
砖坯淋塌的原因比较简单,主要是因为窑内顶板上或排潮烟筒内壁由于水汽而凝成水珠,大量水珠滴落到砖坯上,致使砖坯软化、粉碎,轻者最上面的几层坍塌,重者整车变成泥巴。产生大量水珠的原因:预热段空气绝对湿度达到饱和或接近饱和,接触到温度较低的窑顶板或排潮烟筒内壁而产生冷凝水。
1、排潮温度太低(一般低于30度)
2、干燥窑保温效果不好,或根本没做保温,使窑顶内壁温度太底
3、排潮烟筒和排潮风机保温措施不当或直接未保温。
砖坯塌坯的原因比较复杂,其机理就是由于预热段空气绝对湿度达到饱和,砖坯在该段不仅不能排出水分,反而吸收水分而使含水率升高,砖坯强度随着含水率升高而逐步降低,随后坍塌。
淋塌和潮塌的最大区别在于:淋塌一般是砖坯自上而下损坏,而潮塌绝大多数是自下往上损坏。
下面重点分析一下潮塌的原因。
潮塌都是发生在干燥窑的预热段,其根本原因是:预热段中段内的空气温度达到了饱和,这种绝对饱和度热空气已不能在带走水分,而且该部分空气再向排潮风机不断移动时,由于砖坯的吸热和窑体的散热而使温度逐渐降低,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就要有部分析出,或成为水珠挂在窑墙、窑顶板上,或被砖坯吸收而提高了含水率,砖坯的强度随着含水率的提高而逐步降低,上层的砖坯就会因为承受不住上层的重量而坍塌,部分坍塌的砖坯堵塞了通风孔道,这就容易产生恶性循环,从一车的一小部分到一大部分,甚至整车坍塌,如果检查或处理不及时,继续进车则会出现全窑坍塌的现象。
空气带走水蒸气的能力是有限的,温度发生变化,其带走水蒸气的能力也随着变化,
同等体积的空气,温度越高,带走水蒸气的能力越大,反之越小。1m3标准状态下的空气在20°时能带走水蒸气18·56克,而在60°时则能带走水蒸气158·68克,其带走水蒸气的能力是20°时的8·5倍!即:如果在预热段中有1m360°的空气,假设其湿度已经达到绝对饱和,当排潮温度为20°时,则1m3空气要析出140·12克(标准状态),如果每小时排风量为6万m3,则每小时会析出8407·2千克(按标准状态计算),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之所以发生潮塌是因为空气湿度在预热段达到了绝对饱和,而空气湿度达到绝对饱和的原因是温度过低或风量过小。
空气温度过低的原因:
1:预热段设计太长,或因操作原因人为地增加了预热段长度。
预热段长度的计算应该从排潮风机中心线算起,到第一个送风口为止,其总长度不超过干燥窑总长度的30%,过长则视热空气流程太长,导致降温幅度过大,从而使温度达到绝对饱和。
2:窑体保温效果差,有的属设计问题,有的属施工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在窑顶上,个别厂家窑顶直接用120 mm/ 厚空心楼板覆盖,上面没有采用保温措施,只要出现零度以下的天气,窑内就出现塌坯:
3: 预热段窑体漏风,负压排潮的干燥窑中,预热段全部为负压,如果窑体出现裂纹,窑外的冷空气就会侵入窑内,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当气温低于零下6°时,只要有少量冷空气侵入窑内,就会造成大幅度降温。
4:送风温度低,抽风点风温低或由于其它原因造成焙烧窑整个冷却带(或于热带)温度偏低。
风量过小的原因:
1:送热风机或排潮风机设计风量太小。
2:操作原因造成的风量小。
A: 送热风机运行频率太低,
B: 送热风机前导器没有完全打开,提高运行频率风量也上不去,
C: 抽热或送热支管的闸阀开启量小。
3:抽热支管、送热支管或分散排潮的排潮支管过细过少,即便全部打开也满足不了正常的生产要求。设计时一般要求抽热支管总截面>送热支管总截面>排潮风机(或分散排潮支管)总截面,但实际上很多设计单位都忽略了这一点。近年来新投产的隧道窑中出问题的可以说都是违反了这个设计原则。河南有一家新投产的砖厂,干燥窑使用送风风机为16D总风量为107560m3/h,而送风支管的总截面仅为0.69㎡,及时所有送风管的闸阀全部打开,只有风速达到43.3m/s才能满足风机的最大风量,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冬季经常出现严重塌坯。
4:风流短路
A :由于窑内顶间隙过大(大于90mm),大量热风从窑顶间隙被排潮风机抽走,这部风热风基本没做功就被抽走,流经砖坯的有效风量太小。山东有一个干燥窑,其窑内顶间隙竟达0.5m,从头年的十月份到次年的四月份,没有一天不塌坯的,冬季只好停产。
B 一次码烧工艺中焙烧窑为拱顶,但在设计或施工时图省劲,将干燥窑建成与焙烧窑同高度的平顶窑,为适应烧结要求,只能按照烧焙窑的尺寸码坯,结果坯车进入干燥窑后两侧出现较大断面的间隙,大量热风从两侧间隙被排除窑外,这种情况也极易造成塌坯。这种情况全国各地还不少见。
C: 干燥窑单窑门造成进车时风流短路。很多小断面干燥窑都设计单窑门,这实际上是不合理的,进车越频繁,顶车时间越长,风流短路越严重,也就越容易发生塌坯事故。
D :窑底风窜入窑内而造成风流短路。排潮风机距离窑头太远,(有的达10m多)而窑车和窑车之间、窑车与窑门之间又密封不严,很容易造成车底的冷风通过车与车、车与门之间的间隙窜入窑内(因为这一段窑内靠近排潮风机,而形成很大负压),这种情况也很容易造成塌坯、河南至少有十几家这样的隧道窑,每到冬季都出现塌坯。
还有一种情况:严重违反干燥窑进出车制度而造成塌坯。因成型或其它原因导致砖坯短缺,为了减少产量损失,只好从干燥窑出车端把未干燥好的坯车掏出来顶进焙烧窑,等砖坯供应正常后连续向干燥窑顶车,致使窑内风温急剧下降而塌坯。
这种情况就好比人吃饭一样,一个人一顿吃三个馒头,但前两顿因故未吃,第三顿饭一次吃下九个馒头,虽然一天的饭量没变,但因为没有消化时间而把胃撑坏。用数据简单说明一下;一条6.9m的干燥窑日产90砖12万块,每车码坯6000块,砖坯单重4.2㎏,砖坯入窑含水率11%,则每小时进入窑内的水分重2310㎏,假设因干燥窑缺车而在4个小时之内顶进了6车,则每小时进入窑内的水分为4158㎏,是正常进车时的水量的1.8倍!原先本来正常的风量现在变得严重不足,结果窑内砖坯塌得一塌糊涂。
综上所述,干燥窑的潮塌都发生在预热段,原因就是该段空气温度太低或风量太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综合分析,对症下药,只有真正掌握了塌坯的机理,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方案。
回顾
︾
干燥窑主要、热风蒸汽输送管道、回收管道、闸阀及温湿度仪表等组成。RHM干燥炉主体主要由炉门及炉膛、热能交换系统、蒸汽发生装置、助燃装置、清灰口、风机、烟囱等部分构成。
木材,主要由干燥炉主体、烘干房、热风蒸汽输送管道、回收管道、闸阀及温湿度仪表等组成。干燥炉主体主要由炉门及炉膛、热能交换系统、蒸汽发生装置、助燃装置、清灰口、风机、烟囱等部分构成。
隧道式干燥窑(室)的唯一工作是排除砖坯所含水分,为焙烧创造条件,检验干燥出窑后砖坯残余水分的高低,标志着温控管理人员操控技能的熟练程度。本文主要以干燥窑窑门的控制来简述其对干燥效果的影响。
干燥窑进车端窑门的控制
干燥窑进车端距排潮口较近,由于排潮风机的抽力较大,在进车窑门处可感觉到很强的抽力,所以,该端为负压。干燥窑设计有双窑门和单窑门,其作用就是保证干燥窑在正常工作时窑炉的密闭,如果该处出现密闭不好就会影响到干燥效果。该处工作失误主要表现为设计和操作两方面:
1、 设计不当。设计失误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窑门下端密闭与顶车设备运转的矛盾。为保证顶车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得不在窑门下端留有一定的空间,该空间就形成了干燥窑密闭的盲点、漏洞,在正常工作时可观测到该处负压很大,导致砖坯进窑后依然受外界空气温度影响,干燥曲线异常,特别是在冬季室温较低的情况下,由于砖坯进窑后不能及时升温,等窑车临近排潮口时,由于温度突然升高和潮气的作用,砖坯回潮,最易倒垛。
另外一个设计问题是送热口和砖垛的位置不照,热风被砖垛阻碍,不能顺畅的到达窑车中间,影响砖垛中间砖坯的干燥效果。如果移动窑车来弥补设计的不足,又会导致干燥窑进车端窑门关闭后,窑门与窑车的间隙过大,窑车下端低温空气进入窑内。
2、 操作不当。由于操作人员不了解窑车、砖垛、进风口的关系,随意码坯、进车定位导致进风口和砖垛位移,影响干燥;提前提起窑门或进车后不及时落下窑门;进车端砂封没有及时补砂导致漏气等。
出窑端窑门的控制。
出窑端由于临近送热风机,该处呈正压。
该处最大失误为负压操作,违背了设计和干燥窑的工作原理。从出窑砖坯的温度就可以判断,当出窑砖坯温度较高时为正压,当出窑砖坯没有温度或温度较低时为负压。
其次是干燥窑窑门密闭,与进车窑门相反,该处窑门正常工作时要开启到窑车面,不能全部落下,道理有二:一是防止热气在该处窜到窑车下,对窑车轴承造成损害,二是能直观的观测到干燥窑工作情况,防止负压操作。
干燥窑进车端漏气和出车端呈负压均是错误操作,该操作最大的危害是人为缩短了干燥窑的长度,缩短了有效工作时间,直接影响的就是砖坯的残余水分。
最后一点,当干燥窑出车端砖坯的温度是80度和20度时,对焙烧窑的操作来说是不一样的,这看似很小的温度差,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量以及成本。
漏气点
堵住漏气点
出窑端窑门全部提起,或设计上就没有窑门。
从出窑端窑内可观察到热气外溢。
正常工作时干燥窑出车端窑门控制。
版权说明: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欣赏原创、更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微信:ZWHY086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