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修改草案 | 城市布局篇 | 医疗、教育资源布局改变 |
---|---|---|---|
正 文 | 即日起,修改过的总规(草案) | 严格控制 | 杭州生态保育空间 |
医疗、教育资源布局改变 引导更多人住到副城和组团去
对于杭州的城市空间结构,将延续“一主三副六组团”的空间结构,但范围有所变化。
如下沙副城,原来的九堡和乔司被划出去了,不再属于下沙副城。汤海孺介绍,现行总规,这样的划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所以还是将九堡划入主城,乔司划到临平副城之中。
在余杭一带,将原来的塘栖组团也并入临平副城,同时新设了瓶窑组团。
专家介绍,预测到2020年,杭州市域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左右,规划引导医疗、文化、教育资源向副城和组团布局,以此引导人口由中心城区向副城、组团转移。如老余杭一带,就要规划新建浙大国际医学中心暨浙医一院余杭院区。
为了让居民的生活更为方便,规划了多个层次的城市中心,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些城市中心包括两个城市主中心:延安路及近湖地区和钱江新城及钱江世纪城,前者功能定位为商业、旅游、行政、金融,后者定位为行政、商务、商业、金融、文体,另外还有6个城市副中心:江南副中心、临平副中心、下沙副中心,包括此次规划修改中新增的大江东副中心、未来科技城副中心和城北副中心,以及8个主城次中心和9个地区次中心(详细见图)。
严格控制杭州生态保育空间 55%面积为禁建区
在总规修改中,其中一个原则就是严格空间开发管制和规模调控。
汤海孺说,杭州的城市建设面积已经占到30%,比香港还高6个百分点。城市发展的空间有限,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所以未来发展不能需要多少地,就给多少地。
规划将严格控制杭州生态保育空间,划定了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其中55%的面积为禁建区,主要是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生态公益林等。
对于未来新增的建设用地,要向绿地、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倾斜,就位置而言,主要安排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0米范围。
根据规划,到2020年,杭州市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居住用地和商业办公用地的目标分别是18%和31%。也就是说,未来地铁站周边的发展会更加迅速。
控制城市建筑高度
保护西湖天际线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总规修改也提出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的进一步要求。规划草案提出,要严格保护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加强对已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名录的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遗址的保护,加强临安城遗址保护,划定半山史前遗址等地下文物埋藏区,新增大兜路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这其中最受关注的,当然是西湖。西湖东南、西南、西北三面环山,东北是市区,构成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自然景色,从西湖边往东望去,能看到一条美丽的城市天际线。
规划中,着重要求控制城市建筑高度,以保护这条天际线。
修改过的总规,对城市建筑的高度控制进一步严格,根据和西湖的距离,将城市划分为缓冲区、云山保护控制区和城市高度控制区,控制区一直延伸大江东地区,每一块区域对建筑高度的控制要求不同。 2100433B
即日起,修改过的总规(草案)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市规划局网站、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网站以及规划局一楼大厅、城市规划展览馆公示,公示截止日期为7月12日。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汤海孺介绍,经过修改之后,将推动城市建设重心进一步向副城、组团转移。不过,这些规划要落地,还需要依赖专项规划、各个区块的控制性规划细化以及后续的建设和管理。
找到一个,你看看,这次是大纲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30)[日期:2007-08-24]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连云港市城建档案信息网www.lygcjda.com.cn...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所以,城市总体规划是综合性的,涵盖了...
2020年前后,规划目标建成5条线190公里 城际轨道连接海宁、桐乡、临安等8条线路
修改的总体规划中,依然将公交都市作为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地铁网、快速路网和快速公交网3张网。
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杭州规划轨道交通10条线,共376公里。2020年前后,杭州将建成1、2、4、5、6五条线路组成的190公里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轨道交通分担率占城市总客运量的20%以上。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上,规划建设8条城际轨道线路,并与城市轨道线路连接,这在规划中被称为“一心八射”。
这8条线路连接的城市分别是海宁、桐乡、德清、安吉、临安、富阳-桐庐、诸暨、绍兴,其中,富阳-桐庐、临安、绍兴、海宁这4条线路的建设会快一点,另外4条是远期目标。
城西新增一条南北向快速路 从紫金港一直到之江
现在的杭州,有多条快速路正在建设之中。在修改的总规草案中,又新增了两条快速路,部分快速路的里程进一步延伸,形成“二环五纵五横六连”的快速路网布局,总长约490公里。其中,吉鸿路-紫金港隧道-紫金港路-紫之隧道-之浦路和头蓬路是新增加的两条快速路。
吉鸿路-紫金港隧道-紫金港路-紫之隧道-之浦路是从杭长高速紫金港互通一路往南的通道,一直可以到钱塘江边,然后可以通过之江大桥与彩虹快速路连接。目前,吉鸿路、紫金港隧道、紫之隧道都已经在建设之中。
头蓬路位于义蓬组团(大江东),主要用于连接义蓬、瓜沥组团和江南副城。
湖南省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规则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23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作者:佚名 时间: 2008-7-26 浏览量: 在 城 市 规 划 文 献 里 , 我 们 看 到 comprehensiveplan 、 generalplan 和 masterplan 三个术语是作为同义词使用的, 意思都是“总体规划”。如今,comprehensiveplan 最为常用, 这里用其代表上述三个词。城市总体规划,是指用于指导城 市社区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特点是在 地理范围上包括整个城市社区;另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在时间 上具有长期性,规划时限一般在 20 年。从第五章的介绍, 我们知道,制订规划可能是城市社区的自愿选择,也可能是 州政府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 goalsofcomprehensiveplanning )
昨天,杭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召开2014年第一次会议,听取了杭州市规划局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修改工作情况和主要内容的汇报,并进行了讨论。
杭州市市长张鸿铭指出,杭州市城市总规的修改要有前瞻性、科学性、预见性,要体现杭州的科学发展、低碳发展、高效发展,杭州容量有限,要控制城市发展的边界,更多留白。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于2007年经国务院批复,有效地发挥了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为了进一步强化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适应新形势,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总规修改工作。
经专题论证、专家咨询、部门对接、广泛征求意见之后,杭州市规划局提出了修改的原则和重点任务。记者从现场获悉,杭州提出新增城西科创、大江东、城北三个城市副中心的想法。
不过,这些想法能否实现,还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
城市发展目标……………………………………………杭州成为国家首美之地
以“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为目标,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历史文化、山水旅游资源优势,建设国家高科技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使杭州成为国家首美之地,创新智慧之都、东方品质之城。
空间管制…………………………………明确适建、限建和禁建三区界限
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内容相衔接,将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地质灾害防治区、水源保护地等明确为保护空间,落实生态带的保护与控制要求。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明确适建、限建和禁建三区界限,严格保护生态保育空间。
城市发展规模……………………………………………………控制市区常住人口
至2020年,杭州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市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745万人左右。人口增速从年均17.4万人降为12.4万人,外围组团人口比例从10%上升24%。
城市空间结构………………………………………………………推进城中村改造
杭州市域内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镇—地方中心城镇—一般建制镇四个等级。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行政村重点推进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加快融入城区。
区域城乡空间布局……………………………撤销塘栖组团,新设瓶窑组团
杭州将延续“一主三副六组团”空间结构,按行政归属和城乡统筹的原则修改主城、副城和组团的构成,将组团的范围由原来的集中城市化地区扩展到城乡统筹的行政区域,撤销塘栖组团、新设瓶窑组团。
中心体系及公共服务………………………………………新增三个城市副中心
结合城西科创和大江东两大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增两个城市副中心;结合北部地区转型提升,新增城北城市副中心;结合轨道交通与新城综合体的建设,调整主城和地区次中心。
构建以市级中心—城市副中心—主城次中心(主城范围内)—地区次中心(副城和组团内)为骨干,居住区级中心为基础,小区网点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中心、多元化、网络型城市公共中心体系,带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综合交通体系…………………………………建杭州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
杭州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以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网为中心,形成连接海宁、桐乡、德清、安吉、临安、富阳—桐庐、诸暨、绍兴共八条线路。
至2020年建成杭州城市轨道交通1至10号线,总长375.6千米。延伸、加密快速路网,形成“二环五纵五横六连”的快速路网布局,总长约490千米。
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构建健康循环的水系统
围绕“五水共治”,构建健康循环的水系统;加快构建“焚烧处理为主体,生物处理为补充、填埋处理为保障”的垃圾处理系统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增大兜路等历史文化街区
加强临安城遗址等的保护,划定半山史前遗址等地下文物埋藏区。新增大兜路等历史文化街区等。
绿地系统……………在绕城公路沿线、主城与副城及组团间建公园
建立“山、湖、城、江、田、海、河”的城市生态带基础网架,形成“一圈、两轴(钱塘江、运河)、六条生态带”的生态景观绿地体系。在绕城公路沿线,主城与副城及组团之间,利用原有的农田、河流及自认山体,建设新街大型苗木园、城北运河郊野公园、乔司北郊野公园、湘湖南体育休闲公园、东明山森林公园、中泰—闲林森林公园。
景观系统…………………………………………控制西湖东岸三条低谷“绿廊”
围绕三江两岸景观廊道建设,展示杭州丰富多姿的自然山水、多远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城镇、乡村交相辉映的特色景观形象,促使小城镇和乡村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保持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风貌。
衔接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保护要求,深化现行规划对西湖东岸城市景观控制要求,控制庆春路和西湖大道两侧,解放路与平海路之间三条低谷“绿廊”。对临安城遗址和大运河(杭州段),西溪湿地和钱塘江景观实施更严格的景观保护。
近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批复要求,杭州要按照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目标,逐步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怎样把杭州打造成“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样本”?《总体规划》描绘了详细的路线图。
划定开发边界,严格空间开发管制和规模调控,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梳理相关法规对空间开发与保护的要求,整合纳入“空间一张图”。划定65%的面积为生态保育空间,落实生态带和基本农田保护要求,形成生态安全格局。划定35%的面积为适建区,明确城市开发边界,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控制建设用地增长,锁定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引导建设用地从“量”的扩展转向“质”的提升。城镇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量将从32平方千米减少为16平方千米。城镇人均用地从112平方米下降至107.5平方米。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引导要素合理集聚,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建构多层次中心体系,保持两个主中心不变。《总体规划》新增3个城市副中心,结合轨道站点优化调整地区级中心布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城市经济活力。按照半径500米范围能见到不小于5000平方米、半径300米范围能见到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绿地要求,优化绿地系统布局。促进市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形成1个市域中心城市、4个县(市)域中心城镇、23个地方中心城镇、40个一般建制镇的城镇格局,构筑网络化大都市。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支撑保障能力。
构建包括城市轨道、地面公交、出租车、公共自行车和水上巴士的“五位一体”大公交体系。实施TOD(以公交为导向)开发模式,使地铁站点500米半径覆盖20%居住用地和30%商业商务用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标准,落实治气、治水、垃圾处置等重大基础设施。
加强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景观风貌保护,增强城市魅力。
强化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杭州段)、临安城遗址、良渚遗址保护。将工业遗产、教育遗产、水利设施遗产和乡土建筑纳入保护名录。重点控制西湖、钱塘江、大运河、西溪湿地、临安城遗址、山体周边等景观风貌区。对西湖景观风貌区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和形式提出更明确的要求。
蓝图画的好,还需切实落地。杭州市出台系列新举措,确保新版规划得到实施。
将批复要求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把《总体规划》要求内化为行动,确保《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城乡格局有序实现。
颁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的实施意见》。按照“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总体要求,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分解实施《总体规划》的任务,从民生保障、创新发展、市域统筹等方面细化目标要求,明确责任主体,推进建设实施。
市域层面,深化市域发展战略研究,细化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域空间布局和区域性交通设施;市区层面,对重点专项规划进行实施评估,针对评估中发展的问题开展规划调整与修编,继续推进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完善,确保《总体规划》内容层层落实。
主动公开《总体规划》内容与要求,鼓励公众监督,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逐步实现全市“一张图”的规划管理模式,做好规划监督管理,加强依法行政检查,确保《总体规划》刚性实施。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是指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按照实际需要对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作局部性变更。
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是指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发现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作出重大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