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名】:黄杨叶芒毛苣苔
【来 源】:为苦苣苔科植物黄杨叶芒毛苣苔的全草。
【功 效】:安神、健脾和胃。全草:用于蛇虫咬伤。
【主 治】:治神经衰弱、慢性肝炎、失眠症、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
【性味归经】:甘,温。心、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省区。
【考 证】: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产云南(景东、蒙自、金平、文山)、广西、贵州(兴仁)。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蒙自。
生于山地林中树上或石上,海拔1300-2200米。
银姬小蜡----- 金边黄杨
黑杨边材白色,心材淡赤褐色,边材宽于心材,材质轻软,比重0.4-0.6。木材供家具和建筑用;皮可提取单宁,并可作黄色染料。
本种早春开花,花蜜很丰富,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本种生长迅速,树冠广阔,夏季遮荫条件良好,可作行道树或庭园树,用以绿化城市或厂矿。
黄杨叶芒毛苣苔形态特征
黄杨叶芒毛苣苔属于附生小灌木。茎长20-40厘米,无毛,通常分枝;小枝常有小鳞状突起。叶对生或3枚轮生,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椭圆状卵形、卵形、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0.7-2厘米,宽5-l0毫米,顶端钝,圆形或微钝,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上面干时多皱纹,侧脉不明显;叶柄长2-3毫米。花单生于枝上部叶腋;花梗细,长4-10毫米,无毛。花萼长3.5-6毫米,无毛,5裂达基部,裂片线形至披针状线形,宽0.8-1.1毫米。花冠紫红色,下唇有深红色条纹,长约2.8厘米,外面无毛或近无毛,内面疏被短腺毛;筒后方长约2.3厘米,前方长1.7厘米,口部斜,直径约8毫米,下部直径约4毫米;上唇长约4.5毫米,宽6毫米,2裂近中部,裂片宽卵形或近方形,下唇较大,3裂近基部,中裂片长圆形,长约8毫米,宽4.8毫米,侧裂片斜正三角形,长和宽均约6.5毫米,顶端钝圆。雄蕊伸出,花丝着生于花冠筒中部,长2-2.9厘米,有稀疏短腺毛,花药长1.6-2毫米,无毛。花盘环状,高约1.2毫米。雌蕊长约2.8厘米,无毛。蒴果线形,长6.2-9.5厘米,无毛。种子纺锤形,长约0.8毫米,每端各有1条附属物,后者狭三角状线形,长0.5-0.8毫米。花期6-11月。
采用乙醇提取法测定了春季和冬季小叶黄杨叶片抗紫外辐射物质(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春季小叶黄杨叶片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低,而冬季叶片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性可应用于抗紫外辐射.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PryeridsinicaMoore,属鳞翅目斑蛾科,文献记载分布在华北、江苏、福建。近年该虫严重危害吉林市绿化树丝棉木。幼虫取食叶片,常将叶片吃光,削弱树势,影响观赏,降低城市绿化、美化效果。1997年6月作者调查,吉林省农业学校校园内丝棉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