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蔓长春花是蔓长春花()学名:Vinca majorL.)的一个品种,其与原种的区别为其叶的边缘白色,有黄白色斑点。
花叶蔓长春茎叶可以入药,清热解毒。 花叶蔓长春花是理想的色叶地被植物。可植于林缘、林下或作坡地及基础种植,也可布置花坛或作色块。其藤蔓长可达2-3米,是良好的垂直绿化材料,可配植于假山、岩山或河坎边,也可用于立交桥上和花坛边缘的垂直绿化。花叶蔓长春花色彩亮丽,观赏性佳,非常适宜作盆栽,作室内绿化材料。 2100433B
原产于欧洲及西亚。在中国江苏、上海、浙江、陕西、云南等地区有栽培。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也稍耐阴,对光照要求不严,尤其以半阴环境较佳。抗逆性强,能耐-8℃低温。
花叶蔓长春花是蔓长春花(学名:Vinca majorL.)的一个品种,其与原种的区别为其叶的边缘白色,有黄白色斑点。
花叶蔓长春花(学名:Vinca major L. cv. Variegata):蔓性半灌木,茎偃卧,花茎直立。叶椭圆形,边缘白色,有黄白色斑点,长2-6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下延;侧脉...
花叶蔓长春花既耐热又耐寒,四季常绿,有着较强的生命力,是一种理想的地被植物。且其花色绚丽,叶子形态独特,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
圃地选择质地疏松、肥沃、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土壤,对黏土、肥力不足的土壤要进行土壤改良,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另加磷肥50千克。为预防地下害虫,每亩应施入杀虫剂呋喃丹2千克。第一次翻耕采用深翻,深度25厘米以上,然后细耙1次,再第二次翻耕,床面应平整。
苗床在田块四周开边沟,宽60厘米、深度50-80厘米。在田块中央开中沟,与边沟相通,深40-60厘米、宽50-60厘米。做床,床面宽110厘米,床面中央稍高,两侧稍低,土块整细,每条苗床之间开步道,深25厘米、宽40厘米,做到沟渠相通,排水流畅。
穴盘苗移栽除7-8月高温干旱季节外,9月至翌年6月都可移栽。横向栽3株,株距35厘米,行距40厘米,每亩3000株。移栽前地上部分要修剪,保留高度15厘米,剪下的枝条用作穗条。移栽深度应比原来植株的根际深度略深。然后用细土覆盖于苗的基部,轻轻压实。移栽当天要浇透定根水,如遇连续晴天,移栽后第4天就要浇水,以后每隔10天左右浇1次水。如遇雨天,要及时排水,进行全光照管理,促进木质化。
移栽之前施足基肥。移栽15天后开始施肥,4月份施尿素、5-8月份施复合肥,每隔15天施1次,用量为每亩15千克。9月后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每隔15天施1次,每亩20千克。11-12月份施腐熟的有机肥,每亩1500千克,开浅沟施于株间,进行埋施。雨后晴天,结合施肥及时松土除草,以防止土壤板结。
平刈复壮年复一年地反复剪穗导致母本植株老化,穗条活力降低,为使穗条增强活力,6年以上母本植株必须采取强修剪,当年2月份在母本植株齐地面高度进行平刈,然后及时松土、施肥和培土,促进根部萌发不定芽,产生丛状植株以达到幼化复壮的目的。
花叶蔓长春花是蔓长春花(学名:Vinca major L.)的一个品种,其与原种的区别为其叶的边缘白色,有黄白色斑点。
可以采用扦插、分株、压条繁殖,因扦插容易、成活率高,多采用扦插繁殖。 生长季内均能扦插,梅雨季扦插生根较快,成活率较高。秋冬季节在暖棚中扦插,并加盖小拱棚过冬,春季移栽。 春季于4月下旬至5月初,枝条半熟时扦插,秋季移栽。夏季于梅雨季扦插,生根较快,可于秋季栽植。夏季出梅后扦插, 需勤浇水,遮阴,成活率也较高。
原产于欧洲等地。在中国江苏等地区有栽培。
喜光耐阴,且耐低温,在-7℃气温条件下,露地种植也无冻害现象。
花叶蔓长春四季常绿,分蘖出来的藤蔓及3月份开出的紫罗兰色的小花像缀花绿地毯覆盖大地,景色十分壮观,是较理想的花叶兼赏类地被材料。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快。
花叶蔓长春花形态特征
蔓性半灌木,茎偃卧,花茎直立;除叶缘、叶柄、花萼及花冠喉部有毛外,其余均无毛。叶椭圆形,边缘白色,有黄白色斑点,长2-6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下延;侧脉约4对;叶柄长1厘米。花单朵腋生;花梗长4-5厘米;花萼裂片狭披针形,长9毫米;花冠蓝色,花冠筒漏斗状,花冠裂片倒卵形,长12毫米,宽7毫米,先端圆形;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之下,花丝短而扁平,花药的顶端有毛;子房由2个心皮所组成。蓇葖长约5厘米。
叶枯病
叶枯病由拟盘多毛孢菌引起,主要危害叶、枝,危害后病部呈黄褐色,导致全株死亡。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喷50%使百克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锌600倍液,每周1次,连喷2-3次。
褐斑病
由假尾孢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出现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有时四周有褪绿晕圈,病斑上有灰色霉层物,叶片病斑较多时秋季会提前脱落。防治方法: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及时开沟排水,提高抗病力;适当疏苗,增加透光度;发病初期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硫黄悬浮剂800倍液,每周喷1次,连喷2-3次。
研究表明芸苔素内酯(BR)对蔓长春花试管苗生根有促进作用。BR使生根高峰提前、单株有效根数增多、生根率提高,IBA对BR有增效作用。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物质配比对小蔓长春花叶、茎、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各生长期无菌植株、愈伤组织中长春胺含量差异。方法:以小蔓长春花无菌苗的叶、茎、根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2,4-D,6-BA,NAA对小蔓长春花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在无菌植株生长20,40,60 d,愈伤组织形成高峰期30 d,继代培养30 d时,采用HPLC分别对其中的长春胺含量测定,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养基中添加的6-BA,NAA对小蔓长春花叶、茎、根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无显著影响,而2,4-D则影响显著。无菌植株生长20,40,60 d时,长春胺分别为(0.015±0.003)%,(0.097±0.001)%,(0.113±0.06)%;诱导培养、继代培养至30 d时,小蔓长春花叶、茎、根愈伤组织长春胺分别为(0.024±0.002 5)%,(0.016±0.001 5)%,(0.010±0.001 5)%,(0.041±0.002)%,(0.019±0.001)%,(0.016±0.002)%。结论:诱导小蔓长春花叶、茎、根愈伤组织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D 1.0 mg.L-1+6-BA 0.5 mg.L-1+NAA 0.5 mg.L-1。不同生长期无菌植株中长春胺含量差异显著,源于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中的长春胺含量不同,其中叶诱导的愈伤组织长春胺含量显著高于茎、根产生的愈伤组织。
|
花叶蔓长春花 (学名:Vinca majorL. cv.Variegata) 该品种与原种的区别是其叶的边缘为白色,有黄白色斑点。中国国内主要栽培于江苏等地区。 |
长春蔓主要价值
景观用途
地被植物。
在园林上,蔓长春花多用于地被观叶,可作为花境植物,配植于假山石、卵石或其他植物周边,可作为岩石、高坎及花坛边缘及用于垂直绿化。另外,其蔓茎生长速度快、垂挂效果好,可作为室内观赏植物,配置于楼梯边、栏杆上或盆栽置放在案台上。
原产地中海沿岸、印度、热带美洲。我国江苏、浙江和台湾等地有栽培。花叶蔓长春花属常绿蔓生亚灌木,丛生。营养茎偃卧或平卧地面。开花枝直立,高30~40厘米。叶对生,椭圆形,先端急尖,叶带黄色斑纹,稍有光泽;开花枝上的叶柄短。全株除叶缘、叶柄、花萼及花冠喉部有毛外,其他无毛。花单生于开花枝叶腋内,花冠高脚碟状,蓝色,5裂。骨突果双生直立,花期4~5月。
花叶蔓长春花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每年6~8月和10月为生长高峰。对光照要求不严尤以半阳环境生长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