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海洋建筑设计 | 定 义 | 为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科学研究等使用的、各种半永久型、准永久型和永久型的海中或海底建筑物进行的设计 |
---|
为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科学研究等使用的、各种半永久型、准永久型和永久型的海中或海底建筑物进行的设计。设计中要研究:(1)结构物所处的环境条件。通过观测探明风、浪、流、地质、地貌、地震等因素;通过数值计算或物理模拟实验,给出承载能力、减摇、系泊、抗震等的计算。(2)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在最大设计荷载和组合作用下,结构的整体和局部均不发生受力屈服,不产生大于设计允许的变形和开裂等。(3)结构动力响应。消除来自浪、风、流、地震等激振力引起的建筑物总体与局部结构间的偶合效应,防止结构产生疲劳和断裂破坏。(4)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可靠性分析研究。2100433B
你好,据我所知的话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服务应该是比较不错的。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在建筑物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
公司拥有完善的管理运营机制,并与国内外许多大中型设计机构形成合作联合体,参与了许多重大项目的研究与设计;同时,与较多具有实力品牌的开发建设单位建立了战略联盟合作关系。建立起完善高效的管理与运营机制,并...
以下是建议,供参考1.北方地区建议设门斗或防寒门帘,否则外审过不去。2.宽8.5米通常只能做单面走廊的办公楼,走廊设在北侧;位于长度居中位置(偏点可以)设楼梯,(一部楼梯够了),这个长度做不了几间房子...
《国家海洋博物馆建筑设计纵览》收集了多家建筑设计单位参与国家海洋博物馆设计的国际征集过程、竞标的对海洋博物馆园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包括初步入选阶段方案,和竞赛阶段方案及最终方案的确定过程和优秀作品展览。可以作为后辈建筑师的参考 。
随着航天和航空遥感技术的发展,航天和航空遥感技术逐渐应用于海洋探测,形成天基海洋环境遥感。天基海洋遥感具有观测范围广、重复周期短、时空分辨率高等特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全球海洋成像,可以观测船舶不易到达的海域,可以观测普通方法不易测量或不可观测的参量,成为继地面和海面观测的第二大海洋观探测平台,也成为发达国家竭力争夺的海洋高科技之一。近年来,美国、欧洲、日本等航天大国相继制定了相应的海洋发展规划。
国外已经陆续发射了多颗海洋水色卫星、海洋地形卫星和海洋动力环境卫星。
1)SeaStar卫星
1997年8月,美国发射了SeaStar海洋水色卫星。星上装载有第二代海洋水色传感器,共有8个通道,前6个通道位于可见光范围,7、8通道位于近红外,中心波长分别为765nm和865nm;地面分辨率为1.1km,该卫星现仍在运行。
2)EOS卫星系列
EOS系列中的EOS-AM卫星主要用于陆地和大气观测、物理和化学、气候环境调查。第一颗EOS-AM卫星Terra于1999年12月18日发射。EOS-AM1卫星装载五个主要仪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N)、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器(ASTER)、多角度成像光谱仪(MI-SR)、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和对流层污染仪(MOPITT)。EOS-PM卫星共计三颗,第一颗EOS-PM卫星Aqua于2002年5月4日发射;EOS-PM2卫星Aura于2004年7月15发射;EOS-PM3于2010年12月发射。
EOS-PM卫星装载的仪器有:先进的微波探测器(AMSU)、微波湿度探测器(MHS)、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N)、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多通道微波成像辐射器(MIMR)。
3)Geosat卫星
1985年3月,美国海军发射了Geosat大地测量卫星,也是一颗海洋地形卫星,星上装载的唯一传感器是一部Ku波段(13.5GHz)的雷达高度计。该卫星以军用为主,用于测量海洋表面有效波高,研究地球重力场、海潮和海面地形等,鉴于卫星轨道误差大(50cm)和数据保密等原因,没有得到广泛应用。1998年2月,美国海军又发射了Geosat的后继卫星GFO-1,运行至今。
航空海洋探测采用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为传感器载体,具有机动灵活、探测项目多、接近海面、分辨率高、不受轨道限制、易于海空配合而且投资少等特点,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遥感平台,通过搭载的微波和光学遥测设备,能够实时获取大气海洋环境资料。在军事上,由于无人机可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得到了广泛应用。典型代表有美国的“全球鹰”、“捕食者”,澳大利亚的Aerosonde等无人机。
山东青岛打造国际海洋名城。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网烟台6月6日电 题:
山东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 建设海洋强省
作者 王娇妮
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壮大……拥有全国六分之一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的山东省正发力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建设中国海洋强省。
山东烟台近年来在海工装备等产业实现了突破式发展。(资料图) 钟欣 摄
今年5月,《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印发实施,推出海洋发展“十大行动”,提出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力争到2035年基本建成与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优良、海洋文化先进、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强省。
提及山东的海洋科技实力,首先提到青岛。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
“蛟龙”“海龙”“潜龙”“大洋一号”等中国海洋科技名片近年来纷纷从青岛发出,名扬世界。
青岛港还建成了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了吊装、运输等作业全过程的无人化。过去五年,青岛海洋经济一直保持年均16%的增长速度,2017年该市海洋生产总值达2909亿元(人民币,下同)。
根据“行动方案”,山东将提升青岛在重大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创新中心、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海洋名城。
山东另一座重要港口城市烟台近年来在海工装备等产业实现了突破式发展。累计有十余座身披五星红旗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十余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从烟台中集来福士船厂驶出,奔赴挪威北海、墨西哥湾、巴伦支海等海上油田作业。其中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钻井深度超过15000米,去年完成了中国第一次海底可燃冰的开采。
山东“下大气力保护好海洋”,着力推动海洋开发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资料图) 蔡红文 摄
目前烟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深水油气平台建造基地,国内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八成出自这里,海工装备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从10%提升到60%。
中国渔业大市山东威海正积极探索海洋经济转型,推进渔业资源开发由近岸浅海向深海远洋拓展,发展远洋渔业等。威海专业远洋渔船总体规模占山东省80%,作业区域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等海域。
“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海洋生态文明格局在山东加速形成。(资料图) 蔡红文 摄
据悉,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山东还“下大气力保护好海洋”,着力推动海洋开发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并围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争取各类资金实施海洋环境保护重大工程,“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海洋生态文明新格局加速形成。
预计到2022年,山东重要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90%,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
山东海域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港口年吞吐量超过15亿吨。2017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8%,约占该省GDP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