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好孔的橡胶塞把锡还原管固定好,并用一只朋mIJ 的三角烧瓶,准确称取19 试样置于三角烧瓶内。加入体积比为1 , 1 盐酸10m 工及过氧化氢3 ? sml ,微热,溶解后煮沸至无细小气泡,加入氧化汞溶液65ml ,质量分数朋%次磷酸或磷酸钠溶液10ml ,把锡还原管插入三角烧瓶瓶口上,并向管内注入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加热煮沸并保持微沸smin (使瓶内物质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由锡还原管的中层管小孔通过碳酸氢钠溶液逸出。而大气被碳酸氢钠溶液和玻璃珠封住,不能进入瓶内)。将三角烧瓶取下,置于水中冷却至10 ℃ ,取下锡还原管,当出现高低不平的银色物质时,迅速加入硫酸氰按溶液质量分数25 % 10m 工,碘化钾溶液(质量分数10 % ) sm 工及淀粉溶液(质量分数1 % ) 10ml ,立即用磷酸钾标准液滴定至乳白浊液中初见蓝色,保持10min 即为终点,根据耗用滴定量算出试样中锡的含量。
用盐酸及过氧化氢溶解试样后,加入次磷酸或磷酸钠溶液,使四价锡(锡Sn4 + )还原为二价锡(Sn " + ) ,用氧化汞作催化剂,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用淀粉作指示剂,以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还原管造型
中层管底部有一小孔,使在还原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由此孔逸出。外套管是具有瓶口、筒形状的玻璃管,用以存放碳酸氢钠饱和溶液,防止空气进入瓶内。
专用于锡的测定,在四价锡(Sn4 + )还原成二价锡(SnZ + )的操作中,防止空气与还原物起氧化作用,作隔绝空气而又能使反应时的气体逸出的保护装置。
山东亚马逊塑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经理: 15376080008 公司地址:临沂经济开发区昆明路和沈阳路交汇 PE管材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1)安装:管与管、管与件之间,可采用加热承插法。用油加 热或喷灯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迅速将另一根管插入热管中,使之接 入长度为管径的 1.5~3倍时即可,然后慢慢放入管沟中进行填埋, 其埋设深度应在当地平均冻土层以下。 (2)使用:在使用时一定要加设保护装置。用压力罐供水或水 泵调频直接供水时,除在管道顶端安装止回阀外,还应安装进气阀, 以防在停泵时出现水倒流形 成负压,造成管道损坏。另外,如遇地 形高低不平时,在管道铺设时,应当每个管道的高点设一进气阀, 目的也是避免管道产生负压。 运输和储存: (1)装卸和运输时,不得暴晒、玷污、重压、抛摔和损伤; (2)储存时,管材堆放应整齐,应远离
U-PVC 管使用方法 介绍几种使用方法: 摘要:介绍了 U-PVC 管在供水管道中的应用,结合施工实践,介 绍了 U-PVC 管应用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给水管道 U—PVC 管 一、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水质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保证供水管网水质, 国家建设部、化学工业部、 中国轻工业总会、 国家建材局、中国石化总公司联合发文及陕西省建 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文陕建 城发[2001]247 号给水管道严禁使用镀锌钢管, 淘汰灰铸铁管的规 定。 我司通过调查分析供水水质,结合管网的实际情况,灰铸铁,特 别是镀锌钢管已是影响供水水质水 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因灰铸铁、 镀锌钢管壁结垢使管网输水能力 减小,增加了输水阻力,严重威胁输水的安全可 *性。 二、推广应用 U-PVC 管 目前市场上用于给水的塑料管种类繁多,各
1831年由杜马建立,后由普雷格尔改为微量分析方法。此法适用于大多数有机含氮化合物。其测定原理为在高温下将样品氧化,碳、氢分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则生成氧化物,另以二氧化碳气为载气,将燃烧气体带入装有金属铜丝的还原管,此管保持在500~600°C,铜即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氮气。这些气体均通入氮量计内,氮量计中装满浓氢氧化钾溶液。除氮气外,其他气体均被氢氧化钾溶液吸收,因此可读取氮量计内氮气的体积,并校正至标准状态,由此求得氮含量。所用的仪器装置包括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它与燃烧管连接,管前端放置装有样品的小舟,管内填装氧化剂,保持在高温。其填充量和使用温度与碳、氢测定中相同。燃烧后的气体再通入填有铜丝的还原管,最后进入有刻度的氮量计内进行读数。
克达尔法 1883年由克达尔首创,其后改为微量分析方法,适用于蛋白质,氨基酸,硝基、氨基等含氮化合物的测定。其测定原理为将样品用浓酸(如硫酸)消化,并加入适当的催化剂(如汞、乙酸汞、硫酸钾、硫酸铜等),氮被还原为氨,并以铵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然后将消化液碱化,进行水蒸气蒸馏,氨即随水蒸气蒸出,蒸馏液通入弱酸溶液(如硼酸)中。氨全部蒸出后即可用标准酸溶液滴定(见酸碱滴定法),求出氨的量,再换算成氮。吸收液也可用稀碱标准溶液,以标准酸溶液滴定过剩的碱。此法无需特殊装置,较简便易行,多年来一直是常用的方法。
氧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因此其含量测定一直受到重视。但过去因为缺乏简便的测定方法,所以在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分析中,多不进行氧的测定,而只是按差值计算氧含量,即从100%中减去其他所有元素的百分含量的总和,其差值即作为氧的含量。这样做显然误差较大,影响结果的推算。至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有较实用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为使有机化合物在高纯惰性气流(常用氮气)中高温热解,热解产物通过铂碳催化剂,含氧物质均转化成一氧化碳,再用五氧化二碘或无水碘酸将一氧化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同时释出碘,可用重量分析测定二氧化碳或碘,也可用碘量法滴定,测量释放出的碘,再折算成氧,求出含量。在分析前应进行空白试验,以确保整个分析系统中没有氧气存在。惰性气体也应先纯化,常用的方法为:使氮气通过保持在500~600°C、装有金属铜的还原管以除去氧气,并经过无水高氯酸镁和烧碱石棉管以除去二氧化碳和水分。如果样品中含有其他元素(如氮、硫、卤素等)时,在最后测定前均须将它们的燃烧产物除去以免干扰,通常使经过铂、碳还原后的气体通过烧碱石棉管即可。
最初使用的方法为将样品在密封系统(如玻璃封管或金属弹筒)内与氧化剂混合加热分解,使卤素(见卤族元素)转化为卤化物,然后加水溶解,以银量法(见沉淀滴定法)或汞量法进行滴定。也有使用燃烧管的方法,使卤化物转化为卤素,吸收后滴定,这些方法较费时费事。20世纪50年代末期W.舍尼格尔发明了氧瓶法破坏样品,简便易行,许多元素的测定均采用了这个方法。将瓶内放好吸收液,充满氧气,称好的样品用滤纸包好,放在瓶塞下面固定的铂丝圈内,用火点燃滤纸后立即放入瓶内塞好,使其燃烧分解。吸收液多用稀碱溶液,氯化物被吸收后即可用硝酸银或硝酸汞标准液滴定。溴和碘在吸收后尚须用还原剂处理,将氧化至高价的溴和碘还原成溴和碘的负离子后再用银量法或汞量法滴定。氟化物可用比色法测定,或用硝酸钍溶液滴定,或加入过量铈(Ⅲ),与氟生成络合物(见配位化合物),过量铈用乙二胺四乙酸滴定。近年也有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直接测量的。
用氧瓶法分解样品,使硫转化为硫酸根后用氯化钡或硝酸铅等滴定,求出含量。
氧瓶法分解样品时使磷转化为磷酸根,用磷钼酸比色法或使生成磷酸镁铵沉淀后,用乙二胺四乙酸滴定过量的镁而求含量。
多用灰化法,将样品灼烧,由残渣求出金属含量。贵金属如金、银、铂等以元素形式称量,其他大多数金属可在灼烧前加入硫酸或硝酸,最后以硫酸盐或氧化物形式称量。前者有钾、钠、钙、镁、钡、锂、镉、锰、锶、铈、锌、铷、铅等;后者有铝、铬、铜、铁、汞、钼、锡、硅等。汞也可用燃烧管法,最后用金吸附汞,称重,求出含量。镍、钴样品可在氢气流中燃烧,最后以金属形式称量。
砷可按类似磷的方法测定,在氧瓶中燃烧后用砷钼酸比色法或砷酸镁铵沉淀法测定。硼化合物用氧瓶法分解,加入甘露醇使硼酸与之结合,即有足够酸性,可用标准碱溶液滴定。硒用氧瓶法分解,或用比色法测定,或使它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元素硒后称量进行定量测定。硅与过氧化钠熔融后生成硅酸盐,用比色法或重量分析进行定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