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 | 类 别 |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环境保护类 |
---|---|---|---|
专业代码 | 420810 | 修业年限 | 三年 |
《核电子学》、《放射化学》、《环境工程学》、《辐射物理及探测学》、《辐射防护》、《环境监测与评价》、《辐射安全监管》、《核武器效应及其防护》、《核辐射剂量学》、《核仪器概论》。
辐射检测类企事业单位:核安全评价、辐射监测、辐射防护、辐射安全评价、辐射污染防治、辐射环境研究与管理。
持续本科专业举例:核物理;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主要研究核辐射防护、安全管理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辐射监测、辐射防护、辐射安全评价、核安全评价、辐射污染防治等。例如:阿尔法、贝塔、伽马射线等射线的电离辐射监测与防护,医院放疗科放疗场建设与放疗环境防护与监测,各类辐射环境分析与研究等。
1、塑料(PVC)防护手套该类手套要使用不会引起皮肤过敏、发炎的原料制作,手套双侧的厚度不小于0.6mm,不允许漏气。2、乳胶防护手套此类手套不允许漏气,表面无明显裂痕、气泡、杂质等缺陷。3、橡胶防护...
实验前,加热筒加热到指定温度,试样安装到量热计上。量热计以5 mm/s的速度向加热筒移动,并在接触后,施加45N载荷。用量热计测量10°C温度上升时间阈值。加热筒的温度可从室温调节到500°C...
您好,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系指全人类、其中的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学科,辐射防护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剂量学、辐射防护标准、辐射防护技术、辐射防护评价和辐射防护管理...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
辐射安全与伤害防护制度防护措施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449 号)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31号)的规定,结合我院辐射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全体员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放射性同位素现射线 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有关辐射防护法律、法规,接受、配合各级各级环保部 门的监督和指导。 一、 成立辐射安全管理小组,加强对射线装置的监督和管理。 二、 在使用射线装置前, 向环保局申请办理 《辐射安全许可证》,经环保局审 批,领取《辐射安全许可证》后,从事许可证范围内的辐射工作,接受环保 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射线装置退役或在使用期间破损,及时向环保部门做好 射线装置档案的注销登记,不随意处置。 三、 从事辐射工作人员定期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上岗培训,接受辐射防护安 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守法和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院校或其它科研院所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核技术及应用、核资源与核勘查工程以及核医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基本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数学和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掌握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的基本科学知识和体系,获得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的实践训练,了解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知识,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与阅读,掌握科技写作知识;了解国家有关的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的法律、法规和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核仪器仪表的雷电防护技术
静电放电(ESD)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对核仪器仪表系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静电放电在5~200MHz的频率范围内产生强烈的射频辐射。此辐射能量的峰值经常出现在35MHz~45MHz之间发生自激振荡。许多信息传输电缆的谐振频率也通常在这个频率范围内,结果电缆中便串入了大量的静电放电辐射能量。电快速瞬变脉冲群也产生相当强的辐射发射,从而耦合到电缆和机壳线路。当电缆暴露在4~8kV静电放电环境中时,信息传输电缆终端负载上可以测量到的感应电压可达到600V,这个电压远远超出了典型数字仪器仪表的门限电压值0.4V,典型的感应脉冲持续时间大约为400纳秒。
核仪器仪表在使用中经常会遇到意外的电压瞬变和浪涌,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损坏的原因是仪器仪表中的半导体器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可控硅和集成电路等)被烧毁或击穿。据统计仪器仪表的故障有75%是由于瞬变和浪涌造成的。电压的瞬变和浪涌无处不在,电网、雷击、爆破,就连人在地毯上行走都会产生上万伏的静电感应电压,这些,都是仪器仪表的隐形致命杀手。因此,为了提高仪器仪表的可靠性和人体自身的安全性,必须对电压瞬变和浪涌采取防护措施。
1.防雷端口
根据核仪器仪表应用的工程实践,仪器仪表受雷击可大致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传导雷。但不论以哪一种形式到达设备都可归纳为从以下4个部位侵入的雷电浪涌,在此把这些部位称为防雷端口,并以核仪器仪表举例说明。
1.1外壳端口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大的或小的仪器仪表或系统视为一个整体的外壳,如传感器、传输线、信号中继、现场仪表、DCS系统等,它们都有可能完全暴露在环境中受到直接雷击,造成设备损坏。标准规定,当设备外壳受到4kv的雷电静电放电时,都会影响仪器仪表或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放置于室外的传感器端子箱有可能受到雷电接触放电;位于机房内的DCS机柜有可能受到大楼立柱泄流时的空气放电。
1.2信号线端口(含天馈线、数据线、控制线等)
在控制系统中,为了实现信号或信息的传递总要有与外界连接的部位,如过程控制系统的信号交接端的总配线架、数据传输网的终端、微波设备到天线的馈线口等等,那么这些从外界接收信号或发射信号出去的接口都有可能受到雷电浪涌冲击。因为从楼外信号端口进来的浪涌往往通过长电缆,所以采用10/700μs波形,标准规定线到线间浪涌电压为0.5kV,线到地间浪涌电压为1 kV。而楼内仪器仪表之间传递信号的端口受到浪涌冲击相当于电源线上的浪涌冲击,采用1.2/50(8/20)μs组合波,线到线、线到地浪涌电压限值不变。一旦超过限值,信号端口和端口后的设备有可能遭受损坏。
1.3电源端口
电源端口是分布最广泛也最容易感应或传导雷电浪的部位,从配电箱到电源插座这些电源端口可以处在任何位置。标准规定在1.2/50(8/20)μs 波形下线与线之间浪涌电压限值为0.5kV,线到地浪涌电压限制为1kv。但这里的浪涌电压是指明工作电压为220V交流进入的,如果工作电压较低则不能以此为标准,电源线上受较小的浪涌冲击不一定立即损坏设备,但至少寿命有影响。
1.4接地端口
尽管在标准中没有专门提到接地端口的指标,实际上信息技术设备地端口是非常重要的。在雷电发生时接地端口有可能受到地电位反击、地电位升高影响,或者由于接地不良、接地不当使地阻过大达不到参考电位要求使设备损坏。接地端口不仅对接地电阻/接地线极(长度、直径、材料)、接地方式、地网的设置等有要求,而且还与设备的电特性、工作频段、工作环境等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从接地端还有可能反击到直流电源端口损坏直流工作电压的设备。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设备的防雷可以考虑从四个关键的端口入手
2.核仪器仪表的端口保护
2.1外壳端口
仪器仪表的外壳端口保护不仅仅是建筑物外壳,也应当包括某个设备的外壳或者某套系统的外壳,比如说机柜、计算机室等。按照IEC 1312—1《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一部分(一般原则)的适用范围为:建筑物内或建筑物顶部仪器仪表系统有效的雷电防护系统的设计、安装、检查、维护。其保护方法主要有三种:接地、屏蔽及等电位连接。
2.1.1接地
IEC1024—1已经阐述了建筑物防雷接地的方法,主要通过建筑物地下网状接地系统达到要求。仪器仪表系统防雷时还要求对相邻两建筑物之间通过的电力线,通信电缆均必须与建筑物接地系统连接起来(不能形成回路),以利用多条并行路径减少电缆中的电流。
仪器仪表系统的接地更应当注意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止其它系统干扰。一般来说工作状态下仪器仪表系统接地不能直接和防雷地线相连,否则将有杂散电流进入仪器仪表系统引起信号干扰。正确的连接方式应当在地下将两个不同地网,通过放电器低压避雷器连接,使其在雷击状态下自动连通。
2.1.2屏蔽
从理论上考虑,屏蔽对仪器仪表外壳防雷是非常有效的。但从经济合理角度来看,还是应当从设备元器件抗扰度及对屏蔽效能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屏蔽方法。线路屏蔽,即在仪器仪表系统中采用屏蔽电缆已被广泛应用。但对于设备或系统的屏蔽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IEC提出了采用建筑物钢筋连到金属框架的措施举例。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更多核仪器仪表相关知识欢迎咨询天津雷腾核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