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取曝气池出口混合液于10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分钟后,所沉降的活性污泥体积占整个取样体积的百分数(%)。
过程:1、完全混合状态:采样初期处于完全混合状态
2、初期絮凝状态:能够迅速看待絮体建的清晰间隙水
3、自由沉淀状态:开始看到沉降过程
4、集体沉降状态:看到了絮体积聚后的整体下沉
5、压缩沉淀状态:沉淀过程以不明显,处逐步压缩阶段
污泥沉降比(SV)是指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沉淀30分钟后,则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SV30)以mL/...
解决办法:1、降低负荷减少进水COD总量,提高溶解氧使污泥性能逐渐恢复。 2、增加进水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保持较高溶解氧状态一段时间抑制低营养细菌继续增加。 3、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将系统污泥浓度控制...
污泥沉降比降不下去的原因有:1.冬季因水温较低,污泥相应粘度加大,沉淀性能会较温度高时下降,会造成污泥沉降比升高。2.冬季水温低,污泥自身的内源衰减速度降低,污泥产生量会上升,如果剩余污泥过多,污泥负...
考察了腐殖土对活性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投加腐殖土可显著改善污泥的沉降和脱水性能,随着腐殖土投量的增加,活性污泥的初沉速度、压缩比、泥饼含固率均明显提高,污泥容积指数(SVI)、污泥比阻(SRF)及毛细吸水时间(CST)均明显降低;当活性污泥浓度为2 300 mg/L、腐殖土的投加量为5.0 g/L时,污泥的初沉速度由原来的1.72 m/h增至3.01m/h,压缩比由原来的2.86增至7.14,SVI由原来的152 mL/g降至61 mL/g;当污泥浓度为7 300mg/L、腐殖土的投加量为5.0 g/L时,污泥比阻由原来的1.33×1012m/kg降至5.7×1011m/kg,CST由原来的20.3 s降至15.7 s,泥饼含固率由原来的13.4%增至33.0%。
活性污泥 1 污泥膨胀的概念及测定指标 1.1 污泥膨胀的概念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之一,其表观现象 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结构与正常絮凝体相比要松散一些,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 不利于污泥底物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并且影响后续工序的沉淀效果。 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定义污泥膨胀 :沉降性能差,区域沉降速度小 ;污泥松散, 不密实,污泥指数较大 ;由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中,丝状菌总长度大于 1×104 m/g。 1.2 污泥膨胀的理论 Chudoba在 1973年提出了选择性理论,该理论以微生物生长动力学为基础,根 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最大生长速率 μmax及其饱和常数 Ks值的不同,分析丝状菌 与菌胶团细菌的竞争情况。该理论认为活性污泥中存在 A、B两种类型微生物种 群,丝状菌属于 A型;具有低的 Ks 和 μmax值,在低基质浓度时具有高的生长速 率并占
污泥沉降比 sludge settling velocity简称SV。是指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 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比例,以%表示。由于SV值测定简单快速,故常用于评定活性污泥浓度及质量。SV能反映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和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SV值越小,污泥的沉降性能越好。通过SV值变化可以判断和发现污泥膨胀现象的发生。SV值的大小与污泥种类、絮凝性能及污泥浓度等有关。不同污水处理场的SV值差别很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SV值一般在20%~30%之间 。
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内混合液在100毫升量筒中,静止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因此有时也用SV30来表示。一般来说生化池内的SV在20-40%之间。污泥沉降比测定比较简单,是评定活性污泥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常被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和及时反时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显然,SV与污泥浓度也有关系。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什么叫做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内混合液在100毫升量筒中,静止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因此有时也用SV30来表示。一般来说生化池内的SV在20-40%之间。污泥沉降比测定比较简单,是评定活性污泥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常被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和及时反时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显然,SV与污泥浓度也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