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技术1(第2版)》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的实验内容重新拆分组合,以化学实验技术为主线,为实验室中物质制备与检测的能力培养为最终目的。《化学实验技术(I)(二版)》内容包括:物质制备技术、化学定量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化学和物理变化参数的测量技术、综合应用实验技术等。在每个单元训练中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化学实验技术(I)(二版)》为高职化工工艺专业使用教材,并可供高职、高专其他专业开设化学实验课选用,也可供从事化学实验工作的人员使用和参考。
书名 | 化学实验技术1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页数 | 219页 | 开本 | 16 |
品牌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丁敬敏 |
出版日期 | 2009年2月1日 | 语种 | 简体中文 |
ISBN | 7122041247, 9787122041241 |
本书常用符号及单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习化学实验技术的目的和内容
一、学习化学实验技术的目的
二、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第二节 学习化学实验技术的方法
一、化学实验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
二、科学的工作态度
三、遵守实验室规则
四、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三节 资料查阅
一、数据的查阅
二、标准分析方法的检索
练习题
阅读材料 科学家侯德榜
第二章 物质制备技术
第一节 气体物质的制备与提纯
一、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典型方法与装置
二、气体的收集
三、气体净化与干燥技术
四、启普发生器的装配和使用技术
练习题
实验2-1 氢气、氯化氢和乙烯的制备
第二节 无机物质的制备与提纯
一、无机物的制备方法
二、无机化合物提纯的一般方法
三、无机化合物制备方法的设计依据
四、固体的干燥技术
五、电热恒温水浴锅的使用技术
六、产率的计算
七、实验报告示例(Ⅰ)
练习题
实验2-2 硝酸钾的制备和提纯
实验2-3 由废白铁制备硫酸亚铁铵
第三节 有机物质的制备与提纯
一、有机物的制备方法
二、回流装置
三、有机物制备的反应装置
四、进行有机反应的准备和实施
五、有机产物的后处理和纯化
六、液态有机物的干燥技术
七、无水操作技术要点
练习题
实验2-4 无水乙醇的制备
实验2-5 正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2-6 β-萘乙醚的制备
实验2-7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2-8 环己酮的制备
实验2-9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阅读材料 绿色化学
第三章 化学定量分析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定量分析的意义及过程
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三、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四、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五、原始数据与分析结果的判断
六、分析测试的原始记录和分析报告
练习题
第二节 滴定分析法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标准溶液及其配制
三、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四、影响滴定分析准确度的因素
五、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六、四类滴定分析法简介
七、实验报告示例(Ⅱ)
练习题
实验3-1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制备和工业乙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3-2 盐酸标准溶液的制备和混合碱的分析
实验3-3 EDTA标准溶液的制备和铅、铋混合液中Pb2+、Bi3+含量的测定
实验3-4 铁铝混合液中铁、铝含量的连续测定
实验3-5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制备和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3-6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制备和硫酸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3-7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制备和水中氯化物的测定
第三节 重量分析法
一、概述
二、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和称量形的要求
三、重量分析的沉淀剂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四、沉淀的形成
五、减少沉淀沾污的方法和沉淀条件的选择一
六、重量分析法的计算
练习题
实验3-8 丁二酮肟镍重量法测定钢样中镍含量
阅读材料 人的头发也能用来监测环境污染
第四章 仪器分析技术
第一节 电位分析法
一、基本原理
二、pHS-2型酸度计及其使用技术
三、pHS-2型酸度计的维护技术
四、实验报告示例(Ⅲ)
练习题
实验4-1 溶液pH的测定
实验4-2 电位滴定法测定乙酸的离解常数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
一、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三、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四、测量条件的选择
五、分光光度计及其使用技术
练习题
实验4-3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实验4-4 工业废水中挥发酚含量的测定
实验4-5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及溶剂的影响
实验4-6 紫外光谱法测定蒽醌含量
第三节 气相色谱分析
一、色谱法简介
二、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
三、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四、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技术
五、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六、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练习题
实验4-7 苯系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实验4-8 内标法分析低度大曲酒中的杂质
实验4-9 半水煤气的气相色谱分析
第四节 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一、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练习题
实验4-10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头发中痕量锌
实验4-11 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铬(Ⅵ)
实验4-12 红外光谱法测定苯甲酸的结构
实验4-13 萘、联苯、菲的液相色谱分析
实验4-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和茶叶中的咖啡因
阅读材料 21世纪分析化学展望
第五章 化学和物理变化参数的测定技术
第一节 热效应参数的测定
一、量热原理
二、量热体系热容的测定
三、量热装置简介
四、萘燃烧热测定的基本原理
五、实验报告示例(Ⅳ)
练习题
实验5-1 萘燃烧热的测定
第二节 反应平衡参数的测定
一、平衡常数测定的原理
二、平衡常数测定的常用方法
三、甲基红解离平衡常数测定的原理
练习题
实验5-2 甲基红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第三节 相变参数测定
一、相变参数的测定原理
二、双液系沸点-组成图的测绘原理
三、二元金属相图的测绘原理
四、沸点仪的有关知识
五、热电偶温度计及其有关技术
六、UJ-36型电位差计及其有关技术
练习题
实验5-3 环己烷-乙醇体系测定汽液平衡相图
实验5-4 锡-铅相图的测绘
第四节 反应速率参数的测定
一、反应速率参数测定原理
二、反应速率参数的测定方法
三、测定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原理
练习题
实验5-5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第五节 电化学参数的测定
一、电动势的测定原理
二、电动势的测量方法
三、Cu-Zn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基本原理
练习题
实验5-6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阅读材料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第六章 综合应用实验技术
第一节 纯水的制备与水质的测定
一、蒸馏水的制备技术
二、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纯水的有关技术
三、生活用水水质的检验方法
四、水的总硬度测定原理
五、水体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6-1 微型法制去离子水
实验6-2 生活用水水质测定
实验6-3 CoD的测定
实验6-4 BOD的测定
第二节 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检测
一、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
二、酰基测定的基本原理
三、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原理
实验6-5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6-6 酰基的测定
实验6-7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第三节 含锌药物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一、ZnSO4·7H2O的性质及制备原理
二、ZnO的性质及制备原理
三、葡萄糖酸锌的性质及制备原理
实验6-8 ZnSO4·7H2O的制备
实验6-9 ZnO的制备
实验6-10 补锌剂葡萄糖酸锌的制备
阅读材料 合成染料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技术(Ⅰ)》是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化工工艺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和化工出版社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训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门实验课综合成《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技术(Ⅰ)》、《化学实验技术(Ⅱ)》三门独立设置的系列实验课程的教材之一。该教材自2002年出版发行以来,得到了使用学校的认可,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体现本教材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更好地体现教材学以致用的风格,科学规范地用语、用词,突出本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在保持《化学实验技术(Ⅰ)》第一版的体系、结构、特点和风格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修订:1结合实际实验过程,调整了部分实验内容和进程。修改后的实验内容更加明了、更具有操作性。2添加了和生活、生产结合程度更紧密的实验项目。3规范文字表述。修改了原书中不规范、不完善的表述,使得编排、文字更符合规范,更适合阅读。本书由丁敬敏进行了统一修订,在这里要感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杨怡老师对本书的修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宗旨是通过对本教材的修订,给广大师生朋友们提供更切实的帮助和指导。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对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也正在探索中,编写本书难免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恳请同行专家和使用教材的师生批评指正,进一步提出宝贵意见,使本书更臻完善。最后,谨向使用和关心本教材的师生致以由衷的感谢,并希望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
《化学实验技术1(第2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00 该工程方案编制、植筋施工、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其实该标准对于“植筋技术”并无非常具体的规定,这个古老的规范已经被《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
不一样,前者包括后者。 具体区别如下: 化学工程与技术,简称化工,是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以及其他过程工业(如石油炼制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印染工业等)生产过程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的...
1.电工实习 对学生进行电工常用工具使用,照明、内外线及电缆安装的实际训练,开关、继电器、控制盘的安装以及控制回路故障的处理等。 2.金工实习 使学生熟悉有关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
(18 长春) 22.某白色固体甲的主要成分为 NaCl,可能含有 MgCl 2、KCl、BaCl2和 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 为检验白色固体甲的成分并除去其中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1)写出生成白色固体丙的化学方程式 ; (2)向无色溶液 D 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3)分析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甲中 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4)若用上述实验中的 A、B、C、D 四种溶液鉴别稀 H2SO4和 NaOH 溶液,分别取样后,按下图所示操作进 行实验,就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实验 。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 牛 学 仓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更多、 更好的 实验方案,搞好化学实验教学,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将对某些化学事物的理性认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方案, 就必须要经过 实验的开发,并应用。 一、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的意义 1. 通过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优化教材实验 初中化学教材实验主要来源于某些著名化学家的“经典实验”、 高 中教材的“下放实验”、对工业生产的“模仿实验”、某些研究工作者 的“改编实验”。即使如此,往往也需要加工和改进优化,使其更加适 合于自己的教学。另外现行新教材中的也采用某些简易装置,但就其可 行性方面仍有不少值得推敲之处,只有完善、优化它们,才能更加适合 于初中的化学教学。 2. 通过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行新教材相比老教材,增加了几个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和选做 实验。在具体的教学
为了适应21世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巩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所学的各种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科技开发的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按照全国高职化工类教材的基本要求,编写了《化学实验技术Ⅱ》这本书。
本书为高职化工类专业必修的实验技能课的实验教材,是继《化学实验技术基础》、《化学实验技术(Ⅰ)》之后的第三分册。本书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原则,强调试验研究全过程的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增强创新意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化工产品开发奠定基础。本书在内容和结构安排上既面向21世纪,又考虑到我国化工行业的现状和实际;既有本门课程自身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独立性,又照顾到与前两分册及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与联系。本书涉及内容不同于以往实验技术,主要介绍化学品开发的概念、程序、方法等理论知识和综合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基本理论与实训两部分,其中带号部分为选择内容,各校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条件和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编写本书的目的:
① 了解化学品的性能、用途、标准以及当前国内外的生产状况、开发前景。
② 学会选择原料及合成路线,能够独立选择、组装小试所用的仪器和装置,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分析检测,掌握化学品小试的全过程,以形成在实验室开发化学品的能力。
③ 进行化学实验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
④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⑤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引进的新化工技术和实验技术,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其创新意识。
本书由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马虹主编,常州化工学校李弘参编,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王炳强主审。全书共七章,绪论、第一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由马虹编写;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由李弘编写,全书由马虹统稿。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和全国高职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在编写过程中给予热心帮助和支持的同志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部分内容的取舍、安排难免失当或存在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改进,使本教材日臻完善。
本书由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项目经费资助完成。全书由五部分组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合成制备实验、化学物质的分析、附录。它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在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剔除了一部分简单重复的内容,并且设置了相当数量的设计性实验,侧重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培养利用所学的一般原理和通用方法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共选录基本技能实验29个,合成制备实验46个,分析测试实验61个。内容丰富的附录使实验人员快速查阅常用数据成为可能。
本书可作为理科或综合性大学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化工、农林等专业化学实验课选用,还可以为专门从事化学实验及分析测试方面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教材大致分为基础化学实验、化学原理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三个层次。分六章:第一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第二章,基础化学实验;第三章,化学基本原理及化合物性质实验;第四章,物质的分离技术及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第五章,化合物制备实验;第六章,课程综合实验;第七章,课程设计实验。共有61项实验内容,各内容之间紧密配合,融会贯通。
本书可作为一般高等院校化学实验课教材,也可供从事各类化学实验的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