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红外线滤器 | 外文名 | InfraredFilter |
---|---|---|---|
别 名 | 红外滤光镜 | 原 理 | 阻挡可见光而让红外光顺利通过 |
应 用 | 公安、考古、医学等领域 | 作 用 | 用来挡住红外线 |
线滤镜采用德国施耐德/B W 进口上等镜片和进口机床加工优质的接环,做工精细, 对红外线的通透率高达99%以上。
红外线滤镜主要以25mm、27mm、30mm、37mm、43mm、52mm、58mm等几个型号为
主打产品。
长期以来,红外摄影都是一个较为另类的拍摄方式,而拍出的图像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让人爱不释手,在公安、考古、医学等领域也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早期的红外照片需要配以红
外滤镜及专用的红外胶卷才能得到,而高成本的胶卷费用、拍影时的不可预见性让很多朋友望
而却步。
近年来随着数码相机、家用摄像机的流行,尤其是SONY公司率先推出夜视功能后人们开
始对红外线及其摄影产生了兴趣,因为数码相机及摄像机所采用的CMOS/CCD感光元件能够接收
到红外波长,我们只需配以红外滤镜即可拍摄红外照片及动态景象,以所拍即所见的方式
更为方便去了解观察奇异的红外世界!
红外线滤镜是广大摄影爱好者非常喜欢的一种摄影器材,也是某些特殊行业工作中的利
器,如公安部门用它来摄录肉眼难以看清的犯罪痕迹,科研部门用它来记录隔离实验过程,文
物保护部门用它来鉴定文物等等。我们还可以利用红外摄影,在漆黑无光的环境下拍摄肉眼无
法看见的景象;也可以利用红外滤镜拍摄辨认那些经过涂改、伪造或烧坏的文件。在风光摄影
中,红外滤镜还能够滤除大气雾霭的影响,将远处的景物拍得意想不到的清晰。
红外线摄影常让人连想到透视。
所谓透视是因为红外线可通过一些可见光透不太过的物质所产生的效果,先决条件是有足够的红外光,可穿透的外层,红外线滤镜滤去所有可见光的干扰。
如红外线遥控器上的深色保护片在阳光照射下加上滤镜来看几成透明是最好例子。
大家熟知的一些0LuxNightShotCamcoder的透视摄影便是这道理。
但透视摄影不但滤镜的要求非常高,且camcoder本身有将微弱光放大的效果也是条件之一,数码相机并没有上述增强亮度的功能透视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红外线滤镜(InfraredFilter)的作用是阻挡可见光而让红外光顺利通过,IRcutfilter除外,这种滤镜是用来挡住红外线的。
在镜头前加装红外线滤镜后,底片或CCD便只看到红外光。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因为光源发出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光线反射到人的肉眼,经过视神经处理产生影像。但我们的肉眼只能感受到可见光,感受不到红外线.紫外线和X光等很多光线。夜摄像机之所以能在黑暗中看到物体,是因为它能接受近红外线,并经感光元件CCD处理,转化成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影像。
因为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用感光元件CCD感应所有光线(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这就造成所拍摄影像和我们肉眼只看到可见光所产生的影像很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的镜头和CCD之间加装了一个ICF红外滤光镜,其作用就是阻挡红外线和紫外线等光线进入感光元件CCD,让CCD只能感应可见光,这样就使看到的影像和我们肉眼看到的影像一样了。
数码摄像机在夜摄模式下,向景物发出红外线,关掉ICF(不再阻挡红外线进入CCD),我们所看到的是由红外线反射来所成的影像,而不是可见光反射来所成的影像非常主要的是,红外线由近红外线和远红外线组成,而近红外线能穿透人的衣物,到达人的皮肤,再反射出去,而可见光不能穿透衣物,这就实现了用夜摄像机看透人的衣物等其他物体。
同吸收的原理将不同颜色的光线分离,把一些不需要的光线吸收掉。过滤器按照安装方式分为:吸油过滤器回油过滤器管路过滤器过滤器按照性能分为:管路过滤器过滤器高压过滤器
红外线报警器里的红外线是红外线接收装置。 红外线报警器分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红外线报警器,是报警器主动发出红外线,红外线碰到障碍物,就会反弹回来,被报警器的探头接收。如果探头监测到,红外线是静...
套相应的阀门定额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400nm-700nm,大于700nm低于1200nm大约正是CCD可感应的近红外光(nearinfrared)。
入门用的HoyaR72或B W092的50%cutoff在720nm刚好合格,但R72仍可允许部分可见光通过是一个缺点,更好的选择如Tifeen87及B W093红外线效果更纯正但也更贵。
标题:红外传感器 姓名:李洪文 学号: 20135248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光电 摘要:红外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为大家所熟知,这种技术已经在现代科技 国防和工农业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物体产生红外辐射 的特性,实现自动检测的传感器。 本文所介绍的红外探测器和无损探伤, 是一种 非常有应用潜力的传感器。 它能检测人或某些动物发射的红外线并转换成电信号 输出。本文先介绍红外探测器的原理,然后再描述其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字: 红外辐射,红外探测器,无损探伤。 Abstract : The Infrared Technology develops the present, al ready knew very well for everybody, this kind of technology already in domains and so on moder
波长在可见光红端与微波之间的电磁辐射。又称红外光。波长范围约在7×10-7~1×10-3米之间。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赫谢耳将温度计放在日光光谱的红端以外,观察到有增温现象,发现了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发射的红外线波段越宽,且长波段的能量越丰富。在实验室里,常用电灯、电弧作为红外光源。红外线产生的机理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红外线不能引起人眼的视觉;有极强的热效应;易于为物体吸收而转为其内能;有较强的穿透雾的能力,不易被散射;也能产生化学效应;并能吸收磷光。红外线可以用温差电偶、热敏电阻、特殊的光电管来探测,也可以根据磷光被熄灭的现象来检测红外线的波长。
利用红外线可以隔着薄雾和烟雾拍摄景物,即使夜间也可以进行红外摄影。用红外线代替普通光线的摄影,物形的细节更加突出;在卫星上采用红外线对地面摄影。夜间研究天体的近红外辐射的吸收光谱,可以了解天体上的气体成分。红外线讯号只要中途没有障碍,能被远处的接收站接到,并转变成电流脉动被记录下来,类似无线电通讯。此外,可以用红外线来烘烤金属表面的油漆、烘烤食物。红外遥感测量技术可用在地质勘探、气象预报等。
分为主动式红外线侦察和被动式红外线侦察。主动式红外线侦察是通过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线主动照射目标,依靠目标所反射的红外线成像原理实现的。具有观察效果好,目标亮度高,场量反差大,成像清晰等特点;但侦察范围窄,易受强光干扰,易暴露侦察位置。组织侦察时,一般采用其他手段远距离搜索发现目标,近距离再用主动红外夜视仪识别。被动式红外线侦察是基于任何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的物理现象为基础,通过探测目标与背景的温度差成像原理实现的。具有不依靠红外线光源和夜天光,隐蔽性好,受天候条件影响小等特点;但成像模糊,分辨细节能力低。红外线侦察仪器可手持或安装在车辆、坦克、舰船、飞机、人造卫星等载体上实施。组织实施时,通常根据侦察任务、地形和气候等情况,恰当选用相应的侦察装备,分散配置,合理部署,尽量减少主动式红外线侦察装备的开机时间,做好人员、装备的隐蔽和伪装,与前沿部队、分队搞好协同及通信联络。随着红外线侦察装备的发展和与其他侦察器材特别是计算机和武器控制系统结合得日益紧密,红外线侦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侦察效果更加显著,时效大为提高。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红外线加热技术是1938年从美国开始的,但能够利用的红外线波长最长限度为4--5微米。随着分光技术等近代科学的发展,日本各地出现了远红外线发光体,有效波长可达50微米或更长。从20世纪60年代起,德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国已将红外线加热技术用于混凝土的加速硬化工艺以及木材的干燥等,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红外线技术在我国首先应用于混凝土冬期施工。目前,已将它应用于构件生产中。实践表明,红外线能够通过热作用以及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对制品辐射加热养护。辐射热传递迅速,确实是缩短混凝土制品养护周期的一个有效途径,比传统蒸汽养护优越,与电子束加热、微波加热、感应加热等相比则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实施等优点,因而为工厂化生产混凝土制品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