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组平行的滑移线构成的带。当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产生滑移时, 在晶体表面形成显微台阶,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是一些细线,称滑移线,滑移线常成组出现,形成滑移带。滑移带是晶体发生塑性变形的重要特征。材料的塑性变形越严重的区域,滑移带越密,扩展越长,而且常出现表征多重滑移引起的滑移带网。
中文名称 | 滑移带 | 外文名称 | Slip Band |
---|---|---|---|
定 义 | 由一组平行的滑移线构成的带 |
由低碳钢等多晶材料制作的表面光洁的片状试样,单向拉伸屈服时,会出现滑移带 (滑移线).滑移带与轴线方向的夹角约为 45度左右. 滑移与最大切应力有关. 一些文献中,将低碳钢试样的滑移带画成正交网格状,这是与试验结果或有限元分析不符的.
单向拉伸时,随着应力的增长,在试样应力集中的局部首先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产生滑移.滑移可以从一处或几处同时发生,并逐步扩展,布满整个试样. 滑移带同时从两侧向中间推进更为常见.在不断形成新滑移带的过程中,对应的应力曲线呈锯齿状. 滑移带是由一些滑移线组成的,滑移线并非笔直的直线. 从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可以看到,滑移时,滑移线 (带) 并不发生正交网格状交错,不同区域的滑移带方向一般相同.
图 1 所示照片为低碳钢试样屈服时滑移带的发展.由图可见,除形状变化较大的试样端部外,滑移线均以基本相同的方向从两端向中间扩展,直至布满除端部的整个试样.
当某一滑移系开动时,并不是在这个滑移系中所有晶面都会均匀滑移,而仅是不均匀分布地分布在某些晶面上。正是因为晶面的不均匀滑移导致了滑移带的出现。一个滑移带中有很多滑移层,变形时,滑移带由无到有,由浅到深(滑移层增多,意味着整个滑移带滑移量增加)由短到长(滑移层的滑移量)数目由少到多,可以看出整个形变过程是不连续的。
滑移从形式上定义为晶体相邻的两部分沿着某一晶面彼此作相对平移.如果将电解抛光的铝单晶片拉伸,当应力超过屈服强度,在表面会观察到和应力轴成一定角度的线.经仔细分析知道这些线实际是一些小台阶.如果用电子显微镜细致地研究,可看到在宏观上的一个台阶中包含一组小台阶,这些小台阶是互相平行的,小台阶称为滑移线,互相靠近的一组小台阶在宏观上反映为一个大台阶称为滑移带.
高空散装滑移法在沈阳站改造工程钢结构中的应用 0 目的 为保证钢结构网架施工的质量, 加强产品的过程控制, 使完成的 产品满足合同、设计与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钢结构桁架施工。适用于大跨度钢结构工程。 2 引用标准 2.1 <<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2.2 << 钢网架行业标准 >>JGJ75.1~75.3-91。 2.3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 2.4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7-1991。 2.5 《网架结构技术规程》 JGJ 7-1991( 在修订 ) 2.6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2.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8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1999。 2.9 《建筑机械使用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钢结构滑移技术论文 王建国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总承包分公司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钢结构整体滑移的施工工艺,钢结构滑移包括:地面组装、高空分 榀拼装,单元整体滑移,累积就位,三点牵引,同步横向滑移。此方法适用于钢结构跨度 大、施工操作区间有限,大吨位吊车无法覆盖施工范围、工期紧的项目。 关键词 :钢桁架;积累滑移;卸载安装 Steel Structure Sliding Technology Wang Jian Guo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No.2 Construction Co.Ltd Abstract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whole sliding steel structure, steel structure
有记载的最早进行疲劳试验是德国的W.A.艾伯特。法国的J.-V.彭赛列首先论述了疲劳问题并提出“疲劳”这一术语。但疲劳研究的奠基人则是德国的A.沃勒,他在19世纪50~60年代最早得到表征疲劳性能的S-N曲线并提出疲劳极限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P.J.E.福赛思首先观察到疲劳过程中在滑移带内有金属薄片挤出的现象。随后N.汤普孙等人发现这种滑移带不易用电解抛光去掉,称为“驻留滑移带”。后来证明,驻留滑移带常常成为裂纹源。1924年德国的J.V.帕姆格伦在估算滚动轴承寿命时,假设轴承的累积损伤与其转动次数成线性关系。1945年美国M.A.迈因纳明确提出了疲劳破坏的线性损伤累积理论,也称为帕姆格伦-迈因纳定律,简称迈因纳定律。此后,断裂力学的进展丰富了传统疲劳理论的内容,促进了疲劳理论的发展。当前的发展趋势是把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结合起来从本质上探究疲劳破坏的机理。用概率统计方法处理疲劳试验数据,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60年代后期,概率疲劳分析和设计从电子产品发展到机械产品,于是在航空、航天工业的先导下,开始了概率统计理论在疲劳设计中的应用。
疲劳过程包括疲劳裂纹萌生、裂纹亚稳扩展及最后失稳扩展三个阶段,其疲劳寿命Nf由疲劳裂纹萌生期Ni和裂纹亚稳扩展期Np所组成。
疲劳裂纹萌生主要包括:
1、滑移带开裂产生裂纹,金属在循环应力长期作用下,即使是应力低于屈服应力,也会发生循环滑移并形成循环滑移带。
2、相界面开裂产生裂纹,很多疲劳源是由材料中的第二相或夹杂物引起的,便提出了第二相、夹杂物和基体界面开裂,或第二相、夹杂物本身开裂的疲劳裂纹机理。
3、晶界开裂产生裂纹,多晶体材料由于晶界的存在和相邻晶粒的不同取向性,位错在某一晶粒内运动会受到晶界的阻碍作用,在晶界处发生位错塞积和应力集中现象。在应力不断循环下,晶界处得应力集中得不到松弛,应力峰越来越高,当超过晶界强度时就会在晶界处产生裂纹。
两相邻滑移带间有一定的间距,且带的厚度也不相等。这表明晶体的滑移变形是不均匀的,它只是集中发生在某一些晶面上,而滑移带或滑移线间的另一些晶面并没有滑移。
材料学上,把这些能够进行滑移的晶面称为滑移面。
研究指出,滑移面通常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滑移方向也是滑移面上原子密度最大的方向。这是因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或晶向之间的原子间距最大,原子间结合力最弱,故沿着这些晶面及晶向进行滑移所需的外力最小,最容易实现。
位错的滑移只有在该位错线与它的柏氏矢量b构成的晶面上才可能进行。位错线与它的柏氏矢量构成的晶面,称为该位错的滑移面,又叫可滑移面。
位错的可滑移面与晶体的滑移面不是一回事。我们知道,一定晶体的滑移面,是指该晶体中的原子密排面。因为在这种晶面上,滑移才容易进行。相对于位错的可滑移面,晶体的滑移面又叫易滑移面。位错线不一定都恰好在晶体的滑移面上,所以,它的可滑移面不一定是易滑移面。显然,只有在可滑移面上的位错才可能进行滑移;只有当可滑移面同时又是易滑移面时,滑移才容易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