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园林建筑,单层硬山卷棚垂脊顶。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为清朝两江总督、幕僚以诗文会友的场所。两江总督陶澍称之为“潇湘馆”。太平天国时厅北端接出一段,辟为戏台。孙中山常在这里议事、会见宾客。江苏都督府和督军署时期,常在此举行诗会、堂会。后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总统府军务局办公处。相传曾国藩即殁于此处。2100433B
huātīng
花厅:
旧式住宅中大厅以外的客厅。多建在跨院或花园中。《白雪遗音·玉蜻蜓·问卜》:“昨日娘娘已曾吩咐在花厅预备香案,就在花厅问卜。”《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走了进去,三间花厅……悬着斑竹帘。”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袁可立府第》:“按许定国刺高杰处相传在今洛学书院后院藏书楼下,清咸丰中皖匪焚州署,止余西花厅院未毁。”张天翼 《儿女们》三:“抱歉之至: 纪议员 在东花厅等着有要紧事商量。”
是的,只能计算一半建筑面积,跟阳台的性质差不多,而且不是4面都有维护结构,所以只能算一半。
入户凹花厅以及入户L型花厅(都只有一面是栏杆维护,其余为剪力墙且有顶板的)的建筑面积, 如果是和室内连通的,可以计算建筑面积;如果是独立的只能计算一半的建筑面积;主要应该是看它的使用功能;根据使用功能...
这个不能计算建筑面积,其附合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第3.0.24第4条说明。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省林业厅《关于加快发展花卉产业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期的一种地方类型。在刘林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布范围基本与刘林类型重合。主要遗址除花厅遗址外,还有江苏省徐州市高皇庙、泗洪县赵庄及沭阳县万北等遗址。主要遗迹以墓葬为主,共清理墓葬200多座,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另有少量男女合葬墓。墓主有手握獐牙和猪牙的现象,同时随葬有獐牙勾形器、整猪等。流行拔牙和枕骨人工变形的习俗。在花厅墓地发现了殉人特殊现象。随葬品中除陶器、石器和骨器外,还出现大量精美的玉器,成为花厅类型的又一特点。出土的玉器主要有琮、璧、瑗、璜、管、镯、佩饰、冠饰等。陶器以灰褐陶和黑褐陶为主。纹饰主要流行弦纹、篮纹、乳钉纹、刻划纹、镂孔等。典型器物有盆形鼎、瓦足鼎、罐形鼎、鬻、壶、豆、盆、盂、碗、器盖和大口尊等。 2100433B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
看花的人已经走了……
离开我们了,
他不再回来了,
然而,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
中国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
海棠花在初春的阳光下随风摆动着,仿佛一群身着彩裙的少女,手捧着鲜花,以敬佩爱戴的心情,缅怀着曾经居住在这个院子里的主人、为众人敬仰的革命夫妻——周恩来与邓颖超。
海棠花前的邓颖超
1970 年 5 月 20 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合影
1898年3月5日,苏北淮安城的一条小巷内,一户周姓人家诞生了一个婴儿。传说其母生产前曾梦见一只鸾凤般的神鸟入怀,婴儿出生后,眉目俊秀,家人便为其取名大鸾,正名恩来,字翔宇,愿他成人后如鸾凤般展翅飞翔。
1910年,十二岁的周恩来随在沈阳供职的伯父到了东北读书。在日俄争夺的东北,少年周恩来感受到了民族灾难的深重。一次课上,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为什么而读书”时,发出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这坚定而博大的胸怀志向,使同学与老师都为之动容。1913年,周恩来随调任天津长芦盐运司的伯父迁居天津,同年考取全国闻名的南开学校。
周恩来(右)和南开学校敬业乐群会同学张瑞峰(中)、 常策欧(左)合影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写的作文《论名誉》手稿
1904年2月4日,中国西南边陲的广西南宁镇台的宅院中,诞生了一个女婴。这个女孩的到来,引起了镇台大人邓廷忠的震怒。他的第一任夫人去世后,续弦娶了家道败落的富商女儿杨振德,满心希望能生个儿子继承香火,没想到却生了女儿,重男轻女的邓镇台便要把女儿送给别人。
饱读诗书的杨振德是具有自主自强精神的勇敢女子,听到丈夫的话,她跑到厨房拿起一把菜刀,与丈夫抗争,以死来护卫女儿的生存权利。这个被母亲用菜刀保下来的小生命,取名玉爱。
邓玉爱,就是后来成为周恩来妻子的邓颖超。
1920 年 11 月,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邓颖超在京津地区组织、领导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和女星社,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这是在京津时期的邓颖超
十二岁的时候,她就以五百字的文言文写出《对于蔡松坡先生逝世感言》。她在文中阐述了自己的爱国宏愿:“望吾同胞从此上下一心,振起精神,谋国家之进步!”她还提出:“世事靡常,岂能一定,安知吾国异日不立于万国之上哉!”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子,能提出如此响亮、胸怀博大的愿景,令人赞叹和钦佩。
1924年的邓颖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少年周恩来的壮志
“谋国家之进步”
这是少年邓颖超的志向
1921 年春,周恩来与他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右一)、刘清扬(右二)夫妇及好友赵光宸(左一)在柏林万塞湖留影
“五四”运动爆发前后,东渡日本留学的周恩来回到天津。与此同时,十五岁的邓颖超成为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执委兼讲演队队长。
盛夏,她登上南开学校的演讲台,激愤地说:“同胞们,是我们团结起来抗争的时候了!”这充满爱国情怀的讲演激起了群众强烈的共鸣,也引起了周恩来的关注。
1925 年 8 月 8 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这是他们的结婚照
“那时我们都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宣誓的时候,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我们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我们信里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悲喜分担,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在我们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我们的爱情,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
——邓颖超
在美丽的海河之滨,从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甘愿“上断头台”的誓言开始,这对革命伴侣的爱情,就在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征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西安事变时期的周恩来
红军时期的周恩来
1937 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合影
从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到广州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风云变幻;从血雨腥风的上海到艰苦卓绝的江西革命根据地;从风雪弥漫的万里长征到抗日烽火燃烧的陕北;从雾都重庆红岩村到盘根错节的南京梅园。周恩来与邓颖超,心连着心、肩并着肩战斗在最前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伟大的功勋。
1938 年 8 月,邓颖超(坐者右一)同何香凝(坐者左二)组织的中国妇女慰劳将士后援会香港分会代表合影
1938 年 9 月至 11 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议上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和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的指示
1938 年,周恩来、邓颖超在武汉珞珈山
1939 年,邓颖超在重庆纪念“三八”妇女节纪念会上讲话
1940 年 8 月 8 日,周恩来、邓颖超在重庆迎来了结婚15 周年纪念日
1944 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延安合影
1946年 5月 3日,周恩来、邓颖超随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开展工作,在国民党特务严密监视的恶劣环境中坚持斗争。这是他们在中共代表团驻地梅园新村 30 号院内
1948 年 5 月,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陕北迁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这是周恩来在西柏坡办公室签署作战命令时的留影
解放战争时期的周恩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论逆境还是顺境,这对革命伉俪总是肩并肩,手挽手,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为人民的幸福、国家的昌盛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开国大典上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1960 年,周恩来、邓颖超和海南岛华侨农场少先队员在一起
历史性的握手,标志着“中美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为开拓外交新格局,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这是 1972年 2 月他在首都机场迎接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1974 年 9 月 30 日,病情沉重的周恩来最后一次在国庆招待会上致辞。当他步入宴会厅时,全场那经久不息的暴风雨般的掌声,至今还回荡在人民的心中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是超凡脱俗,无与伦比的。他们的爱情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之上。他们的品格亦像他们的爱情一样,熠熠生辉,清纯洁白。
他们身上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智慧、忠诚、坚定、理智、勇敢、谨慎、坦荡、无私……
他们将爱洒向人间,他们将个人的一切荣辱得失置之身外,他们至善至美、大爱大德的精神境界为国人所敬仰。他们的名字是中国人格美与善、爱与真的化身。
两位伟人已经离开了他们挚爱的人民,但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高山平川都印下了他们的足迹。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
周恩来与邓颖超
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上,永远铭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中。
中国画报出版社
公众号:zghbcbs
封面
淮阴市城乡建设志
版权页
淮阴市城乡建设志编纂机构
图片
①周恩来遗物陈列馆(仿西花厅原貌建筑)
②淮海北路
③建设大厦
④市花月季
⑤市中心淮海广场“江淮明珠”
①东方大厦
②广播电视大楼
③公安大楼
④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楼
①淮阴体育馆
②淮海影剧院
③淮阴海关
④淮阴市博物馆
①废黄河—永安大桥
②京杭大运河—淮钢大桥
③废黄河—王营南大桥
④市中心水门桥
①里运河滨河北西路
②御码头桥
③里运河风光
④玉带河新貌
①北京新村
②健康新村住宅楼
③市煤气公司2万立方米气柜
④富丽花苑住宅楼
⑤城南水厂厂区
①荷芳书院
②慈云寺大雄宝殿
③明祖陵石雕
①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
②淮安周恩来纪念馆
③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后园氓公亭,原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部分骨灰安放于此
④周恩来故居
①淮阴市建委领导与编志办人员合影 前排左起:俞晓舂、赵登云、顾维忠、马德祥 王金玉、袁春海、汤宜科 后排左起:杨建华、王鹏举、徐庆农、蒋维林、魏良荣
②楚秀园远眺
③清宴园荷池
④石塔湖新姿
⑤楚秀园畅远桥
①古黄河风光带
②《淮阴市城乡建设志》部分评委合影 人名从左到右:徐庆农、查家德、袁春海、袁镜身、赵铁凡、杨永生、王鸿庆
淮阴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图
清河县志
淮阴县城乡图
淮阴市政区图
淮阴市城区图
淮阴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三淮”一体总体规划图
序一
序二
祝《淮阴市城乡建设志》出版
凡 例
概述
目录
第一篇城市建设
第一章城市规划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民国26年(l937年)城市规划
第三节 1958年城市规划
第四节1985年城市总体规划
第五节 1995年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章城市测绘
第一节测绘队伍
第二节城市测量
第三节城市地图编绘
第四节测绘管理
第三章勘察设计
第一节工程勘察
第二节建筑设计
第三节市政设计
第四节勘察设计管理
第五节勘察设计单位
第四章市政建设
第一节 道路
第二节 桥梁
第三节排水
第四节路灯
第五节防灾
第六节市政施工养护管理
第五章公用事业
第一节 自来水
第二节燃气
第三节城市交通
第四节环境卫生
第五节 污水处理厂
第六章 园林胜迹
第一节堙废园林
第二节公园
第三节 名人故居 革命遗址
第四节 广场、游园
第五节古迹
第六节祠庙
第七节 洪泽湖风景区
第八节 园林规划设计
第九节 园林经营管理
第七章城市绿化
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二节道路绿化
第三节 四条河流绿化
第四节专用绿地
第五节生产绿地
第六节花木
第七节市树、市花
第八章房地产业
第一节房产管理
第二节地产管理
第三节住宅建设
第四节 综合开发与旧城改造
第九章开发区
第一节 淮阴经济开发区
第二节 淮阴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
第十章城市管理
第一节城建专项资金管理
第二节城建监察
第三节城建档案
第二篇 县(市)建设
第一章 沭阳县城沭城镇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城市规划
第三节市政建设
第四节公用事业
第五节房屋建设
第二章 泗阳县城众兴镇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城市规划
第三节市政建设
第四节公用事业
第五节房屋建设
第三章 洪泽县城高良涧镇
第一节概况
第二节城市规划
第三节市政建设
第四节公用事业
第五节房屋建设
第四章 金湖县城黎城镇
第一节概况
第二节城市规划
第三节市政建设
第四节公用事业
第五节房屋建设
第五章 淮安市(县)城淮城镇
第一节概况
第二节城市规划
第三节市政建设
第四节公用事业
第五节房屋建设
第六章 淮阴县城王营镇
第一节概况
第二节城市规划
第三节市政建设
第四节公用事业
第五节房屋建设
第七章 盱眙县城盱城镇
第一节概况
第二节城市规划
第三节市政建设
第四节公用事业
第五节房屋建设
第八章 泗洪县城青阳镇
第一节概况
第二节城市规划
第三节市政建设
第四节公用事业
第五节房屋建设
第九章 宿迁市(县)城宿城镇
第一节概况
第二节县城规划
第三节市政建设
第四节公用事业
第五节房屋建设
第十章 涟水县城涟城镇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城市规划
第三节市政建设
第四节公用事业
第五节房屋建筑
第十一章 灌南县城新安镇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城市规划
第三节市政建设
第四节公用事业
第五节房屋建设
第三篇 村镇建设
第一章村镇规划
第一节村庄规划
第二节集镇规划
第三节 乡(镇)域规划
第二章集镇建设
第一节市政建设
第二节公用事业
第三节房屋建设
第三章村庄建设
第一节农房建设
第二节公用设施
第三节历史名村选介
第四节 当代名村选介
第四章 名星集镇
第一节 洪泽县老子山镇
第二节淮安市平桥镇
第三节 洪泽县—朱坝镇
第四节 淮安市溪河镇
第五节 宿豫县皂河镇
第六节淮安市车桥镇
第七节 洪泽县三河镇
第八节 金湖县闵桥镇
第九节 淮阴县码头镇
第十节 灌南县汤沟镇
第十一节 涟水县高沟镇
第十二节 沭阳县马厂镇
第十三节 泗洪县双沟镇
第十四节 盱眙县马坝镇
第十五节 泗洪县半城镇
第十六节 泗阳县洋河镇
第四篇建筑业
概述
第一章建筑工程
第一节古代建筑
第二节近代建筑
第三节现代建筑
第二章施工技术
第一节基础工程
第二节 主体结构工程
第三节屋面工程
第四节装饰工程
第五节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第六节结构吊装
第七节设备安装
第三章 建筑构配件及机械生产
第一节构配件生产
第二节建筑机械生产
第四章施工队伍
第一节市属施工企业
第二节 县(市、区)属集体施工企业
第三节其它建筑施工企业
第五章建筑管理
第一行业管理
第二节市场管理
第三节企业管理
第四节 外出施工队伍管理
第五节管理机构
第六节体制改革
第七节行业协会
第五篇 建材工业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砖瓦工业
第三节水泥工业
第四节 水泥制品工业
第五节玻璃工业
第六节 非金属矿业
第七节新型建材与化学建材
第六篇机构队伍
第一章建置沿革
第一节行政
第二节科室
第三节党组织
第四节群团组织
第五节直属单位
第二章 职工队伍
第一节 职工构成
第二节职工教育
第三章科研机构和成果
第一节科技管理
第二节科技成果
第三节学术团体
第四节行业协会
第五节报刊与论著
第四章 劳动模范和高级职称人员
第一节 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和中青年专家
第二节各类高级职称人员
文苑
一、诗词
二、碑刻、碑记
三、传 说
四、文 录
大事记
附录
《淮阴市城乡建设志》编审委员会
编修始末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