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环境催化 | 作 者 | 贺泓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8年10月1日 |
页 数 | 637 页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030226877 |
版 次 | 1 |
前言
第1章 催化与环境
1.1 催化和环境的关系
1.2 环境催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1.2.1 环境催化的定义
1.2.2 环境催化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参考文献
第2章 环境催化基础及其研究方法
2.1 概述
2.2 催化作用和环境催化
2.2.1 催化和环境催化的基本概念
2.2.2 催化剂的组成
2.2.3 催化剂常用制备方法
2.3 催化剂的表征和研究方法
2.3.1 基于吸附理论的催化剂常用表征方法
2.3.2 基于光谱和能谱的催化剂常用表征方法
2.3.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和催化反应器
2.4 环境催化的特殊性及其研究方法
2.4.1 环境催化的特殊性
2.4.2 满足环境催化特殊性的研究方法
2.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3章 移动源燃烧排放的多相催化净化
3.1 概述
3.2 汽油车尾气催化净化
3.2.1 汽油车尾气排放特点
3.2.2 汽油车排放污染物催化净化反应原理
3.2.3 催化转化器
3.2.4 汽油车排放污染控制三效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3.2.5 新的超低排放催化净化技术和三效催化技术发展趋势
3.3 柴油机和稀燃汽油机尾气催化净化
3.3.1 柴油机和稀燃汽油机尾气后处理的必要性
3.3.2 催化分解氮氧化物
3.3.3 储存一还原氮氧化物
3.3.4 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技术
3.3.5 氧化催化剂和柴油机颗粒物削减技术
3.3.6 柴油机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组合净化四效催化剂
3.4 清洁燃料车尾气催化净化
3.4.1 CNG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方法
3.4.2 含氧燃料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固定源燃烧排放的催化净化
4.1 概述
4.2 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原理和技术
4.2.1 选择性催化还原的工作原理
4.2.2 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
4.2.3 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反应机理
4.2.4 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
4.2.5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及应用
4.3 烟气催化脱硫
4.3.1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4.3.2 二氧化硫的催化还原
4.4 同时催化脱硫脱硝技术
4.4.1 催化氧化二氧化硫同时还原氮氧化物
4.4.2 同时催化氧化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
4.4.3 同时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
参考文献
第5章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天然气的催化燃烧
5.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催化燃烧
5.1.1 概述
5.1.2 VOCs催化燃烧
5.1.3 VOCs催化燃烧工艺技术现状和发展
5.1.4 VOcs排放控制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5.2 天然气催化燃烧及其工业应用技术
5.2.1 天然气催化燃烧催化剂研究现状和进展
5.2.2 贵金属催化燃烧催化剂
5.2.3 非责金属催化剂
5.2.4 天然气催化燃烧工业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5.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6章 室内空气催化净化
6.1 概述
6.2 室内空气光催化净化
6.2.1 光催化原理
6.2.2 光催化剂
6.2.3 光催化反应器结构
6.2.4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6.2.5 光催化净化室内污染物
6.2.6 光催化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未来
6.3 室内空气常温催化净化
6.3.1 常温催化净化室内一氧化碳
6.3.2 常温催化净化室内甲醛和VOcs
6.3.3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
6.3.4 常温催化净化室内微生物
参考文献
第7章 水处理过程中的多相催化
7.1 概述
7.2 光催化水处理技术
7.2.1 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7.2.2 多相光催化与生物氧化工艺组合处理有机物废水
7.2.3 多相光催化消除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7.2.4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固定化
7.2.5 多相光催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7.3 绿色催化新工艺——芬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7.3.1 均相芬顿反应的发展
7.3.2 多相芬顿催化氧化技术的发展
7.4 臭氧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
7.4.1 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7.4.2 多相催化臭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7.4.3 多相催化臭氧化机理
7.4.4 结论和展望
7.5 湿式催化氧化技术
7.5.1 湿式催化氧化技术的发展
7.5.2 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7.5.3 在实际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7.5.4 前景与展望
7.6 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去除水中硝酸盐
7.6.1 双金属催化还原硝酸根的原理
7.6.2 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
7.6.3 双金属催化还原硝酸根的影响因素
7.6.4 双金属催化还原技术的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温室气体和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催化转化
8.1 甲烷二氧化碳催化重整
8.1.1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热力学
8.1.2 催化剂体系
8.1.3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动力学
8.1.4 反应机理
8.1.5 催化剂的失活和对策
8.1.6 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活化
8.2 氧化亚氮的催化消除
8.2.1 氧化亚氮的来源、危害和消除对策
8.2.2 氧化亚氮直接催化分解反应及反应机理
8.2.3 氧化亚氮的催化分解催化剂
8.2.4 氧化亚氮的催化分解工业应用展望
8.3 氯氟烃的无害化
8.3.1 氯氟烃的来源、危害和消除对策
8.3.2 氯氟烃的热催化分解
8.3.3 氯氟烃的光催化分解
8.3.4 氯氟烃的催化氢化脱氯无害化
8.4 羰基硫的催化水解和氧化
8.4.1 羰基硫的环境效应
8.4.2 羰基硫的催化水解和氧化
参考文献
第9章 大气层中的环境催化过程
9.1 概述
9.1.1 大气层作为光和热反应器的特点
9.1.2 非均相大气化学
9.1.3 大气颗粒物
9.2 非均相大气化学研究方法
9.2.1 外场观测方法
9.2.2 实验室研究方法
9.2.3 模式研究方法
9.3 大气层中的非均相光催化
9.3.1 土壤表面的非均相光催化
9.3.2 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光催化
9.4 大气层中的热催化
9.4.1 大气颗粒物表面与臭氧耗损相关的催化反应
9.4.2 氮氧化物在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
9.4.3 硫化物在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
9.4.4 常见有机化合物在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
参考文献 2100433B
《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从环境与催化的关系出发,以环境催化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体系,力求系统、全面地论述环境催化的特点、研究方法、催化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重要应用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此外还介绍了自然界自发存在的环境催化的概念和相应的研究前沿。《环境催化:原理及应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新颖性,特别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使用。对于从事催化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则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参考书。
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环境法学、环境经济、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环评教材。可购买到
卓越 当当都可以买到这些书籍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
气候方面:美国东海岸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西海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中国是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方面:美国东西两面临海,呈南北纵列状分布,而中国只有东部和南部临海,地形为西高东低,...
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均处于室内环境之中,因而即使室内很低浓度的污染物,在长期作用于人体之后,也会影响人体健康。本文分析了空调环境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论述了利用TiO2光催化技术净化空调环境中空气污染物的可行性以及要面对的问题。认为TiO2光催化技术是一项能耗低、易操作、安全环保的净化技术,在空调环境污染物净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武台镇积极开展迎新年 环境卫生整治“春节大会战”活动 我镇为确保春节期间有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营造欢乐祥 和的节日氛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经镇 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春节期间环境卫生大整治 活动。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在 春节期间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活动的通知》下发后,武台 镇立即召开了镇、村干部会议,会议对全镇春节期间环境整 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及时成立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织安排制定我镇卫生环境整治活动方案 ,并落实领导干部挂 钩责任制, 将整治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领导、 干部和村支书、 主任身上,强调对春节期间环境整治行动工作中履行职责不 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在会上镇党政主要 领导要求各村、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此次活动当做为民办 实事的一次实际行动。镇党委书记、镇长带领相关领导、干 部到整治现场,
前言
第1章 催化与环境
1.1 催化和环境的关系
1.2 环境催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1.2.1 环境催化的定义
1.2.2 环境催化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参考文献
第2章 环境催化基础及其研究方法
2.1 概述
2.2 催化作用和环境催化
2.2.1 催化和环境催化的基本概念
2.2.2 催化剂的组成
2.2.3 催化剂常用制备方法
2.3 催化剂的表征和研究方法
2.3.1 基于吸附理论的催化剂常用表征方法
2.3.2 基于光谱和能谱的催化剂常用表征方法
2.3.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和催化反应器
2.4 环境催化的特殊性及其研究方法
2.4.1 环境催化的特殊性
2.4.2 满足环境催化特殊性的研究方法
2.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3章 移动源燃烧排放的多相催化净化
3.1 概述
3.2 汽油车尾气催化净化
3.2.1 汽油车尾气排放特点
3.2.2 汽油车排放污染物催化净化反应原理
3.2.3 催化转化器
3.2.4 汽油车排放污染控制三效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3.2.5 新的超低排放催化净化技术和三效催化技术发展趋势
3.3 柴油机和稀燃汽油机尾气催化净化
3.3.1 柴油机和稀燃汽油机尾气后处理的必要性
3.3.2 催化分解氮氧化物
3.3.3 储存-还原氮氧化物
3.3.4 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技术
3.3.5 氧化催化剂和柴油机颗粒物削减技术
3.3.6 柴油机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组合净化四效催化剂
3.4 清洁燃料车尾气催化净化
3.4.1 CNG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方法
3.4.2 含氧燃料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固定源燃烧排放的催化净化
4.1 概述
4.2 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原理和技术
4.2.1 选择性催化还原的工作原理
4.2.2 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
4.2.3 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反应机理
4.2.4 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
4.2.5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及应用
4.3 烟气催化脱硫
4.3.1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4.3.2 二氧化硫的催化还原
4.4 同时催化脱硫脱硝技术
4.4.1 催化氧化二氧化硫同时还原氮氧化物
4.4.2 同时催化氧化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
4.4.3 同时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
参考文献
第5章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天然气的催化燃烧
5.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催化燃烧
5.1.1 概述
5.1.2 VOCs催化燃烧
5.1.3 VOCs催化燃烧工艺技术现状和发展
5.1.4 VOCs排放控制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5.2 天然气催化燃烧及其工业应用技术
5.2.1 天然气催化燃烧催化剂研究现状和进展
5.2.2 贵金属催化燃烧催化剂
5.2.3 非贵金属催化剂
5.2.4 天然气催化燃烧工业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5.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6章 室内空气催化净化
6.1 概述
6.2 室内空气光催化净化
6.2.1 光催化原理
6.2.2 光催化剂
6.2.3 光催化反应器结构
6.2.4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6.2.5 光催化净化室内污染物
6.2.6 光催化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未来
6.3 室内空气常温催化净化
6.3.1 常温催化净化室内一氧化碳
6.3.2 常温催化净化室内甲醛和VOCs
6.3.3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
6.3.4 常温催化净化室内微生物
参考文献
第7章 水处理过程中的多相催化
7.1 概述
7.2 光催化水处理技术
7.2.1 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7.2.2 多相光催化与生物氧化工艺组合处理有机物废水
7.2.3 多相光催化消除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7.2.4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固定化
7.2.5 多相光催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7.3 绿色催化新工艺——芬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7.3.1 均相芬顿反应的发展
7.3.2 多相芬顿催化氧化技术的发展
7.4 臭氧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
7.4.1 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7.4.2 多相催化臭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7.4.3 多相催化臭氧化机理
7.4.4 结论和展望
7.5 湿式催化氧化技术
7.5.1 湿式催化氧化技术的发展
7.5.2 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7.5.3 在实际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7.5.4 前景与展望
7.6 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去除水中硝酸盐
7.6.1 双金属催化还原硝酸根的原理
7.6.2 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
7.6.3 双金属催化还原硝酸根的影响因素
7.6.4 双金属催化还原技术的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温室气体和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催化转化
8.1 甲烷二氧化碳催化重整
8.1.1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热力学
8.1.2 催化剂体系
8.1.3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动力学
8.1.4 反应机理
8.1.5 催化剂的失活和对策
8.1.6 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活化
8.2 氧化亚氮的催化消除
8.2.1 氧化亚氮的来源、危害和消除对策
8.2.2 氧化亚氮直接催化分解反应及反应机理
8.2.3 氧化亚氮的催化分解催化剂
8.2.4 氧化亚氮的催化分解工业应用展望
8.3 氯氟烃的无害化
8.3.1 氯氟烃的来源、危害和消除对策
8.3.2 氯氟烃的热催化分解
8.3.3 氯氟烃的光催化分解
8.3.4 氯氟烃的催化氢化脱氯无害化
8.4 羰基硫的催化水解和氧化
8.4.1 羰基硫的环境效应
8.4.2 羰基硫的催化水解和氧化
参考文献
第9章 大气层中的环境催化过程
9.1 概述
9.1.1 大气层作为光和热反应器的特点
9.1.2 非均相大气化学
9.1.3 大气颗粒物
9.2 非均相大气化学研究方法
9.2.1 外场观测方法
9.2.2 实验室研究方法
9.2.3 模式研究方法
9.3 大气层中的非均相光催化
9.3.1 土壤表面的非均相光催化
9.3.2 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光催化
9.4 大气层中的热催化
9.4.1 大气颗粒物表面与臭氧耗损相关的催化反应
9.4.2 氮氧化物在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
9.4.3 硫化物在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
9.4.4 常见有机化合物在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
参考文献2100433B
本书从环境与催化的关系出发,以环境催化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体系,力求系统、全面地论述环境催化的特点、研究方法、催化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重要应用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此外还介绍了自然界自发存在的环境催化的概念和相应的研究前沿。
本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新颖性,特别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使用。对于从事催化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则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参考书。
全书分为16章。第1章论述催化科学和工业催化发展简史;第2章论述催化作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第3章论述工业催化剂设计原理和方法;第4章介绍催化材料学;第5章论述工业催化的过程工程;第6章介绍催化作用和催化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第7章论述离子液体及其在环境催化中的应用;第8、9、10章为能源工程中催化技术案例分析;第11、12、13章为生物催化技术案例分析;第14、15章为环境催化技术案例分析;第16章为催化发展展望。《工业催化剂设计与开发》的特点是将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催化新材料、计算机模拟与工业催化剂设计、开发结合起来,并对新世纪人们关注的能源、环境、生物领域中的工业催化技术进行了案例分析。《工业催化剂设计与开发》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等化学化工类专业以及环境、材料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与催化相关的科研、设计和生产人员参考。